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30 狼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30 狼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30 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十课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教材助读

(一)作者链接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

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二)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

想象丰富,情节曲折。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预习自测

1、为加点的汉字注音。

缀( )行屠大窘( ) 苫( )蔽成丘弛( )担持刀....眈( )眈相向目似瞑( ) 止露尻( )尾假寐( ) ....隧( )入狼亦黠( )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缀行甚远:(2)并驱如故:(1...)屠大窘:

(4)弛担持刀:(3.. 6 ()眈眈相向:(5)苫蔽成丘:....(8)屠暴起:(7)意暇

甚:..(10)顷刻:(9)狼亦黠矣:... 11()止增笑耳:.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1)盖以诱敌:

(2)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止露尻尾:

止有剩骨:

(3)意意暇甚: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其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

(5)之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

2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狼不敢前:6()前

其一犬坐于前:

(7)乃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8)以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

依据。

质疑探究

1.课文中描写屠户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2.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

3

4.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向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意将隧入(名词作动词:钻

洞)..

又数刀毙之(使动词:使……死、杀死).2.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本文借助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以及屠夫的心理变化,请分别找出这些句子。

刻画狼的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刻画狼的凶狠:(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

刻画狼的狡诈:(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前狼假寐)

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屠大窘)

表现屠户下决心斗争:(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表现屠户的勇敢、坚决,敢于斗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屠户的聪明、机智,善于斗争:(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屠户的心态。

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这时屠户怕狼,想用肉骨缓解危机)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情急之下,屠户开始思考自身的安全)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户寻找有利地形,准备斗争)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作好了准备,勇敢地应敌)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出其不意出手坚决,狼措手不及)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屠户为了持久安全,除敌务尽,不留后患)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总结经验教训,彻底醒悟)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5

、狼30 预习自测 1、为加点的汉字注音。

xiá kāo mèi suì shàn chí dān míng zhuì jiǒng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1) 一起;旧,原来。(2)

困窘,处境危急。(3)

放松,这里指卸下。(4)

覆盖、遮蔽。(5)

注视的样子。(6)

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7)

8()突然。 (9)狡猾。 (10)一会儿。 (11)罢了。 3、一词多义。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敌 3(盖以诱敌: 敌人

(4)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止露尻尾:通“只”,只是

止有剩骨: 通“只”,只是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打算

(4)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另一只狼)

6

复投之:(指狼) )之(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

久之:(用在表时间词语之后,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指狼)

亦毙之:(指狼)

(6)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7)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学始于疑

1、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遇狼(故事的开端),惧狼(故事的发展),避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杀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黠”,表现在: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质疑探究

1、描写屠户动作的语句:晚归投以骨复投之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描写屠户心理的语句: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

主要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描写。屠户:机智勇敢

2、(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

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3、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

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7

哲理发人深省。

4、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③对待像狼一样的

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向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意将隧入(名词作动词:钻

洞)..

又数刀毙之(使动词:使……死、杀死).2.略。

3.本文借助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以及屠夫的心理变化,请分别找出这些句子。

刻画狼的贪婪:

刻画狼的凶狠:

刻画狼的狡诈:

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

表现屠户下决心斗争:

表现屠户的勇敢、坚决,敢于斗争:

表现屠户的聪明、机智,善于斗争:

4.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屠户的心态。

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

《狼》教案 (3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

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7 Unit 3 Language in use导学案

Module 7 Unit 3 Language in use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本模块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能够描述怎样使用电脑; 3、掌握一般现在时态中,主语为非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及一般现在时态的特殊疑问句。 课前预习 一、熟读第一、二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 二、写出下列短语: 1.使用电脑 ______ 2.多少电子邮件 __ _ _ _ 3.发送邮件 _____ 4.写作业 _____ 5. 给我朋友写信 _______ 6.买票 __ 7.住在澳大利亚______ _ 8.制定旅行计划 __ ___ 9.拜访朋友 ___ 10.玩电脑游戏 ______ 11.使用鼠标 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文件夹里 _______ 13.点击“保存” ___ __ 14.打印作业 _____ 三、完成第46页活动一,将问题与其对应的答案连线 四、完成活动二,根据回答补全问题 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相考查本模块所学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并及时改正错误 二、学生根据复习任务,自主复习,并记录疑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 狼教案新人教版及其反思

18 狼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重点 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文录音磁带、狼的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 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请学生概括狼的特点,如凶残、狡诈等。 说说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语(限时一分钟的成语比拼赛),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后来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作者的见闻,有借鉴过去的题材,有采于民间的传说,有作者的想象虚构。作者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其爱憎

感情和美好理想。《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听课文录音磁带,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把握停顿、节奏。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 (1)一词多义。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止:止.有剩骨(只,仅) 一狼得骨止.(停止)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对方) 前: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名词) (2)重点实词。 犬、盖、股、洞、隧。 缀.行甚远(紧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屠乃奔倚 ..其下(跑过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一会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多少) (3)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4)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并走向结局的全过程。 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叙述故事: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 发表议论:议狼。 4.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投以骨”。 5.狼得骨头后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导学.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3.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学习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前预习 知识准备 1.判断下列反应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NaCl(s)+AgNO3===NaNO3+AgCl↓() B.C+CO2() C.Zn+CuSO4==Cu+ZnSO4 () D.2Na+2H2O==2NaOH+H2() E.2H2O2+O2 () 2.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Cl H O 【思考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材助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Cl2 (1)Na: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Cl: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剂,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与氯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

(2)在H2与Cl2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H: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Cl: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反应。 (4)氧化还原的本质是有。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发生变化。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1)氧化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还原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是被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是被后的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氧化剂 +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例如,对于反应,我们可以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2e CuO + H2 == Cu + H2O 氧化剂还原剂 【预习自测】 1、在Fe2O3+2Al==Al2O3+2Fe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反应,Al发生了反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课文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岳池一中高2019级入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题4分,共36.0分) 1.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合外力 B.速率 C.速度 D.加速度 2.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体合力都恒定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3. 关于曲线运动,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在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以做曲线运动 D.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一定会发生变化 4. 如图所示,让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当水滴从 伞的边缘飞出时,可以看到水滴是沿着伞边缘的切线方向 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水滴脱离伞后做() A. 匀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圆周运动 D.平抛运动 5.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转弯轨迹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由M点驶 向N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的四幅图分别画出了该汽 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 如图A,B,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作用于B上, 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B间摩擦力为f1,B、C间摩擦力为f2,则f1和f2的大小为() A. B. C. D.

7.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往负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 2s 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8. 质量为1kg 的质点在x -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 /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 /s 9. 如 图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 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 用力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sin F mg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cos F ma θ=方向垂直杆向上 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sin ma F θ = 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22()()F ma mg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0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没选全得2 分) 10. 如图所示,三条都绷紧的绳子一端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狼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狼语文教案 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狼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 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中)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岳池一中高2019级6月考试英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Take a rest. B.Go to a party. C.Meet his boss. 2.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He has been caught copying a report. B.He is not free at the moment. C.He won’t leave till the last minute. 3.What is the woman concerned about? A.Her health. B.Her character. C.Her appearance.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The fridge will be fixed. B.The room will be warmer. C.The lights will be turned on. 5.What does the man imply(暗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 隧suì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中)化学试题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 月月考(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磷B.钙C.铁D.砹 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3. 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100吨3He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B.3He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ⅡA族 C.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D.核聚变是化学反应 4.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 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5.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合金B.农药C.催化剂D.半导体材料 6.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在过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

7.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 8.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正确的是 A.碱性强弱:KOH>NaOH>Mg(OH) 2 B.原子半径大小:Cl> Na>O C.稳定性:HI>HBr>HCl>HF D.还原性强弱:Cl- > Br- > I-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B.Mg(OH) 2碱性比Ca(OH) 2 强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ⅡA族 10.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b中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C.图a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a中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中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11. 可逆反应H 2(g)+I 2 (g)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反应停止B.n(H 2):n(I 2 ):n(HI)=1:1:2 C.H 2、I 2 、HI的浓度相等D.I 2 浓度不再改变 12. 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自学成果展示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 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 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 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实中的狼还有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智慧等。那么人类对狼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文章阅读,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你对狼的认识。 推荐学生网上阅读以下文章: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41 光的折射定律学案 教科版选修34

学案1 光的折射定律 [学习目标定位]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和计算有关问题.3.理解折射率 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 1.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的现象. 2.波的折射: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 1 一、光的折射定律与: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1 sin i) 为比例常数式中n之比为一常数,即=n( sin r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n 二、介质的折射率的,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r的比值.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n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 c度v之比,即n=.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皎洁的月光下,在清澈的湖面上我们能通过水面看到月亮的倒影.同时,月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草,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那么这两部分光的去向遵从什么规律呢? 2 ] 要点提炼[ .光的反射1 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一种介质的现象.二种介质的(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与第 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内,反射光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入射角.;反射角于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1) 另一种介质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称为光时,一部分光光从一种介质照射到两种介质的 的折射现象.;所示折射定律(2)(如图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 sin i与之比为一常数,即=n. sin r 图1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3.注意: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不是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变化,但并非一定要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不变化. 二、折射率 [问题设计] 光由真空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不同的介质时,折射角是不同的,为什么? [要点提炼] 1.折射率 3 sin i. (1)定义式:n=sin rc(2)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n=. v2.对折射率n的理解 (1)由于c>v,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2)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及入射光的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3)θ1为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一定为入射角;而θ2为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一定为折射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路的可逆性. (4)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联系.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例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入射角为45°,在界面上入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4 90°B.A.75° .120°.105°D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20 狼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呢?难道他会重蹈覆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义,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 1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量是() 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合外力 (★) 2 .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体合力都恒定 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3 . 关于曲线运动,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在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以做曲线运动 D.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一定会发生变化 (★) 4 . 如图所示,让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当水滴从伞的边缘飞出时,可以看到水滴是沿着伞边缘的切线方向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水滴脱离伞后做() 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 C.圆周运动D.平抛运动

(★) 5 . 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转弯轨迹如图甲所示,已知汽车由 M点驶向 N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图乙中的四幅图分别画出了该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 F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 6 . 如图 A、 B、 C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 F作用于 B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 F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 A、 B间作用力为 f 1, B、 C间作用力为 f 2,则 f 1和 f 2的大小为() A.f1=f2=0B.f1=0,f2=F C.,f2=F D.f1=F,f2=0 (★★) 7 .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配套教案

狼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代词“其”在句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3.引导学生准确、形象地复述这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4.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方法: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 ... ...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shǐ)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 狼烟四起: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静。 二、简介作者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三、检查预习 1、注意下列红字的读音: 缀行甚远zhuì屠大窘 jiǒng 积薪xīn苫蔽 shàn 奔倚 yǐ弛担chí眈眈相向 dān 少时shǎo 目似瞑míng 意暇甚xiá隧入 suì 尻尾kāo 假寐 mèi 狼亦黠矣 xiá顷刻 qǐng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言词汇的翻译。..................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 1、 ......敌.4、 .. ...3、屠大 ....窘.,恐前后受其 .....投以骨 ..缀.行甚远 ...2、屠惧, 顾.野有麦场 .. ......股.8.、狼 ...6、一狼 .... 5.、.弛.担持刀 ....径.去. 7.、屠自后断其 亦.黠.矣. 一词多义 ..... ....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2.、投以骨 .....盖.以诱敌 ... ....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1、 .. 3.、目似瞑, .....意.暇甚 .. 4.、一狼 ... ..于前 ...犬坐 ..并.驱如故 ... 2.、其一 四、 ............ ..齐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 ..悟.狼. ..杀.狼.—— ..惧.狼.—— ..御.狼.—— 五、阅读理解。 ....... 阅读第一段,请用原文回答 ............ 1.、“ .凶狠 .. ..............?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 四.要素 .....人物:一屠,二狼 .... ........起因:一..时间:晚 ....地点:途中 屠晚归,两狼缀行 ........ 阅读第二段,请用原文回答 ............ .、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 ....,.体现了屠户 ...(.缓兵之策................? .投以骨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Unit 2 This year we pra

Module 3 Sports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熟悉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并初步掌握副词的比较级以及不规则比较级的用法 3. 通过快读和细读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细节信息,提高有关运动话题的阅读技能 二、学习重点:通过阅读文章熟练掌握比较级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理清文章逻辑并理解文章细节信息 课前预习 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朗读并识记单词表中本课新词汇,不会读的用红笔标记 2. 预习Activity 1,牢记单词、短语,试读课文篇章,不会读或不能理解的用红笔标记 二、教材助读: 1. 预习本课阅读文章,试着理解文章大意并朗读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考如何处理关于比较不同运动一类话题的写作 三、预习自测 (一) 用英语写出以下单词并朗读识记[来 1. 打败,战胜 2. 粗心的 3. 教练 4. (在比赛中)对(某人) 5. 训练,操练 6. 练习 7. 使温暖 8. 通常的 9. 更好的 10. 课外的 11. 开心的 12. 传递 13. 可惜,遗憾 14. 可能性 15. 嘹亮地 16. 自信的 17. 热身,做运动 (二) 自读课文,找出并翻译以下短语,最后朗读记熟它们 1. as early as we can 2. so that 3. be late for 4. pass the ball 5. lose to the other team 6. have a chance of doing 7. cheer sb on 8. feel confident to do 9. be please with 10. train hard 11. in the final match 12. catch the first bus 13. keep fit 14. trying doing 15. stop doing sth / stop to do sth 16. something exciting 17. a bit 18. all the same 19. be ready for 四、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18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重点) 3背诵全文。(难点)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人类对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的文章,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理解重要字词,疏通文义。 (1)重点实词 ①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跟原来一样) ③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⑤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⑥眈眈 ..相向(凶狠注视的样子) ⑦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⑧屠暴.起(突然) ⑨狼亦黠.矣(狡猾)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代词,指打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实义) 亦毙之.(代词,指后狼)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课文,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