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指导定稿版

药剂学实验指导定稿版

药剂学实验指导Experiment and Guide for Pharmaceutics 主编 王慧云副主编 张春燕王保国济宁医学院药剂教研室前言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随着药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即quot工业药剂学quotquot生物药剂学quotquot药物动力学quotquot药用高分子材料学quotquot物理药剂学quotquot临床药剂学quot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我们根据药学类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医学生教学培养特点编写了本实验指导。

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药学、药物制剂专业三、四年级本、专科生开设实验内容涵盖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剂型的制备并结合药物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药物制造的整个过程及质量控制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品生产和科研开发作必要的准备 涵盖了药物与辅料的配伍选择、药物制剂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等实验原理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

另外书后附有单冲压片机、片剂硬度测试仪、脆碎度测试仪、崩解时限测试仪、智能药物溶出仪、澄明度测试仪、滴丸机、小型混合机、整粒机等仪器的使用说明以供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王慧云、周金辉、王汀、王保国、张春燕、崔亚男、张惠平、孙珊珊、尹红霞、李涛等同志由王慧云老师主持编写和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8年8月目录药剂学实验实验一低分子溶液剂的制备1 实验二高分子溶液剂及溶胶剂的制备9 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7 实验四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4 实验五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5 实验六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40 实验七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47 实验八硬胶囊剂的制备50 实验九膜剂的制备53 实验十微囊的制备57 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62 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71 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一片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80 实验二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89 实验三微丸的制备97 实验四滴丸的制备104 实验五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108 实验六药物制剂配伍变化1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119 实验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127 实验三经皮渗透实验132 实验四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实验137 实验五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141 附录一中国药典2005版简介151 附录二BS/BT系列电子天平155 附录三CH10型小型混合机157 附录四DP1.5、TDP5型单冲式压片机160 附录五DW1型滴丸机165 附录六ZRS8G型智能溶出实验仪167 附录七YD1型片剂硬度测试仪170 附录八BJ2型崩解时限测试仪172 附录九CS1型脆碎度测试仪174 附录十YBⅡ型澄明度检测仪176 附录十一INVT系列整粒机178 药剂学实验Experiment of Pharmaceutics济宁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1 实验一低分子溶液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家兔药物半衰期实验报告(3篇)

家兔药物半衰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2.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

3. 分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速度。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可以计算出药物的半衰期。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1只,体重2.0±0.2kg。

2. 药物:盐酸氯丙嗪片(剂量根据体重计算)。

3. 试剂:0.5%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抗凝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4. 仪器:电子天平、体温计、血压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家兔称重后,给予盐酸氯丙嗪片(剂量根据体重计算)。

2. 在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36h、48h、72h分别采集家兔耳缘静脉血2ml,加入含有0.5%肝素生理盐水的抗凝管中,颠倒混匀,离心分离血浆。

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氯丙嗪的浓度。

4. 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5. 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和消除速率常数(k)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五、实验结果1. 家兔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36h、48h、72h的血浆盐酸氯丙嗪浓度分别为:0.06mg/L、0.27mg/L、0.13mg/L、0.06mg/L、0.02mg/L、0.01mg/L、0.005mg/L、0.002mg/L、0.001mg/L、0.0005mg/L、0.0002mg/L。

2.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呈指数下降趋势。

3. 计算得到盐酸氯丙嗪的半衰期为3.8h。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氯丙嗪在家兔体内的半衰期为3.8h,说明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速度较快。

2. 影响药物半衰期的因素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种属、个体差异等。

3.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药物半衰期的测定。

实验一__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实验一__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1实验一 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静脉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实验目的]掌握静脉注射给药后用血药浓度法测定药物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加深对这些参数的理解。

[仪器与试剂]仪器: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试管,具塞刻度试管,涡旋混合器 试剂:对乙酰氨基酚、1%肝素溶液、0.12mol/L 氢氧化钡溶液、20g/L 硫酸锌溶液[实验原理]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测定其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若药物在体内分布符合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按一级速度消除,则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为:kt e C C -=0式中C 为t 时间血药浓度;k 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两边同取对数,得:0log 303.2log C kt C +-=,k=-2.303×b ,a C 10lg -= 相关公式: kt 693.021=,00C X V =,kV Cl = Vk X k C Cdt AUC 000k t -00dt e C ====⎰⎰∞∞ kC t t C C AUC n i i n i i i +-+=+-=+∑)](2[1101[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制备1.1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恒重的扑热息痛1g (按含量计算称取)。

用热蒸馏水溶解于25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置冰箱保存备用(4000µg /ml)。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4000µg /ml的浓贮备液1.25、2.5、3.75、5.0、6.25ml 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50、100、150、200、250µg /ml 的标准溶液。

1.2 空白(无药)血浆的制备将试验动物家兔耳静脉处毛拔掉,涂搽酒精,用100W 灯泡烤5min,再将耳静脉横向切开,用经1%肝素溶液处理并烤干的离心管采血约9ml。

然后将刀口贴上棉球,用夹子夹住。

将所取血样置37℃水浴中保温1h,离心(3000r/min)10min,得上清液(血浆)约4.5ml,制备标准曲线用3ml。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本次实训目的:了解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化学性质、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过程等并能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从而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分析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一、实验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para-氨基酚,分子量为151.16g/mol,结构式如下:本次实验是通过比色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酸性环境中,将其还原成对应的酚酞钠,然后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制备工作液将1.0g酚酞钠粉末加入到100mL的0.1mol/L盐酸中,加热至溶解,冷却至室温,稀释到100mL。

2.标准溶液的制备将10mg的对乙酰氨基酚粉末称入10mL量筒中,加入2mL氢氧化钠,用水稀释成10mL,摇匀后得到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

3.分析样品的制备4.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取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均衡到室温后,分别使用溶剂和0.1mol/L盐酸对测量液进行校正,并进行空白对照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得到样品的吸光度数据。

5.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2制备出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使用分光光度计在吸光度为280nm处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利用 Excel 绘制标准曲线,如下所示:标准曲线的斜率为1.0156,截距为0.0193,相关系数为0.9998。

2.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品 | 浓度(mg/mL) | 吸光度值 || -------- | ----------- | -------- || 1号待测 | 1.001 | 0.267 || 2号待测 | 0.497 | 0.128 || 3号待测 | 0.275 | 0.069 || 纯水 | -- | 0.003 || 校正液 | -- | 0.020 || 标准药液 | 0.5 | 0.130 || 标准药液 | 1.0 | 0.262 || 标准药液 | 1.5 | 0.395 || 标准药液 | 2.0 | 0.525 |3.计算扑热息痛样品的含量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质量浓度,再乘以样品体积,得到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

对乙酰氨基酚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对乙酰氨基酚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对乙酰氨基酚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蒙光义;王柳萍;严明;许盈;杨斌【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0(032)002【摘要】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研究单剂量口服不同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3组SD大鼠分别按体重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300 mg/kg、600 mg/kg、1 200 mg/kg后,采用RP-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3个剂量组的对乙酰氨基酚药-时曲线均符合口服吸收的一级动力学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0.78±0.17)h、(1.07±0.12)h、(1.19±0.12)h;Cmax分别为(158.99±26.08)μg/ml、(226.26±20.38)μg/ml、(402.95±86.46)μg/ml;T1/2kα分别为(0.24±0.09)h、(0.39±0.11)h、(0.43±0.14)h;T1/2ke分别为(3.78±0.33)h、(3.66±0.32)h、(4.33±0.47)h;AUC0→24分别为(718.71±143.03)μg·h-1·ml-1、(1578.53±246.76)μg·h-1·ml-1、(3 734.67±665.58)μg·h-1·ml-1;AUC0→∞分别为(757.16±155.29)μg·h-1·ml-1、(1 594.61±247.11)μg·h-1·ml-1、(3847.99±692.03)μg·h-1·ml-1.结论所建立RP-HPLC法能够准确地测定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能满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需求;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但高剂量组则与上述两组则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其剂量过高有关.【总页数】5页(P133-137)【作者】蒙光义;王柳萍;严明;许盈;杨斌【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市,530021;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南宁市,53000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相关文献】1.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J], 陈凯丽;易剑峰;翟文静;孙兰;孙文2.吴茱萸碱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J], 邢玉桂3.对乙酰氨基酚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J], 关皎;王丹;郝乘仪;朱鹤云;张秀荣4.对乙酰氨基酚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J], 关皎;王丹;郝乘仪;朱鹤云;张秀荣5.利格列汀凝胶的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J], 肖学成;邢天嫣;曹国胜;卢山;向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动力学1

药物动力学1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周子紫 0717056(广西中医学院 2007级药物制剂 广西 南宁 530001)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方法: 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结果: 半衰期t 1/2= (min),药代动力学方程表达式:。

结论: 本实验为单数模型。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家兔;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法对乙酰氨基酚水解生成对氨基苯酚。

对氨基苯酚在次溴酸钠的存在下,能与苯酚产生反应,生成靛蓝染料。

靛蓝染料在波长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为了排除血浆中蛋白的干扰,测定血药浓度时,首先应加入适量2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对乙酰氨基酚片为解热镇痛药 ,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产生镇痛作用,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作用。

本文建立了血药浓度法,利用血液中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测定进行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1 仪器与试剂1.1 实验仪器:离心管,带刻度试管,吸量管等。

1.2 实验材料:20%三氯醋酸溶液,4mol/L 盐酸溶液,40%氢氧化钠溶液,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1%酚溶液,0.5mol/L 碳酸钠-溴溶液,饱和溴水溶液,显色剂等。

实验内容2.1试剂的配制2.1.1 20%三氯醋酸溶液:称取三氯醋酸20g ,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2.1.2 4mol/L 盐酸溶液:取33.2ml 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

2.1.3 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40g ,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2.1.4 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8g 氢氧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

CH 3-C-N-O H -OH+H 2O HCl3COOH+H 2N--OHH 2N--OH NaBrOON-OHON-OH+H--OH ON-+H 2O-NOONO -O-2.1.5 1%酚溶液:吸取1ml液化酚(含量99%以上)溶解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实验教学改进:血药浓度法估算家兔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参数

实验教学改进:血药浓度法估算家兔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参数

实验教学改进:血药浓度法估算家兔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参数谢宝刚;刘爱红;赵天生;赖小平【摘要】血药浓度法估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参数是我校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主要的实验内容之一.本文就给药后取血、样品前处理及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实验方法,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取血顺利;利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可提高分析方法灵敏度,减少干扰因素.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操作行强,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重现性,适合实验教学.【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2【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教学改进;血药浓度法;药代动力学实验;差示分光光度法【作者】谢宝刚;刘爱红;赵天生;赖小平【作者单位】330006 南昌大学药学院;330006 南昌大学分析测试中心;330006 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部;330006 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作者单位:1 330006南昌大学药学院;2 330006南昌大学分析测试中心;3 330006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ADME)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ADME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制剂研究和药物质量评价、临床用药和新药筛选等方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3]。

但药物动力学实验涉及生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差距较大,存在实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4-5]。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导言:乙酰氨基酚,通常被称为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

它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发热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酰氨基酚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实验一:乙酰氨基酚的物理性质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无臭。

在常温下,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我们首先将少量乙酰氨基酚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性。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实验二:乙酰氨基酚的化学性质1. 酸碱性测试: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溶液分别滴加到酸性和碱性试剂中,观察其反应。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呈现中性,既不呈现酸性也不呈现碱性。

2. 还原性测试: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结果显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表明乙酰氨基酚具有还原性。

实验三: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我们将实验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了乙酰氨基酚,另一组注射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然后,我们进行热板法疼痛测试。

结果显示,注射乙酰氨基酚的小白鼠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效果,相比对照组,它们在热板上停留的时间更短。

2. 退烧作用:我们将实验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了乙酰氨基酚,另一组注射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然后,我们测量它们的体温。

结果显示,注射乙酰氨基酚的小白鼠体温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体温没有变化。

3. 抗炎作用:我们在小白鼠的左后脚上注射细菌素引起的炎症。

然后,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涂抹在炎症部位,并观察炎症的变化。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使炎症部位红肿明显减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 乙酰氨基酚呈现中性,既不呈现酸性也不呈现碱性。

3. 乙酰氨基酚具有还原性。

4. 乙酰氨基酚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发热等症状。

总结: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实验二十三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血管外给药一般属于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一级吸收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可以采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求得。

当药物符合单室模型时,药物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 和一级吸收速度常数K a 可以用残数法求得。

一级吸收药物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
)
(K Ka V KaFXo
−(e -Kt —e -Kat ) (1) 当K a >>K ,t →∞时,则e -Kat →0,
(4)式变为: C=
)(K Ka V KaFXo
− e -Kt (2) (2)式对数形式为: logC=log
)(K Ka V KaFXo −—303
.2Kt
(3)
以logC 对t 作图得二项指数曲线,其末端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303
.2Kt
可求得K 值见图1
式(2)减去式(1)得外推线上血药浓度与实际血药浓度之差的浓度(Cr )与时间的关系。

C r =)
(K Ka V KaFXo −e -Kat
(4)
式(4)两边取对数得残数线
logC r =log
)(K Ka V KaFXo −—303
.2Kat
(5)
102
以logCr 对t 作图可得直线(见图1 Ⅱ线)
,其直线斜率为-303
.2Ka。

可求得k a
值。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在人体内吸收迅速。

对乙酰氨基酚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栓剂等。

为了
了解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经时过程给家兔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对乙酰氨基酚,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测定原理(方法B )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生成对氨基苯酚。

对氨
基苯酚在次溴酸钠的存在下,能与苯酚产生反应,生成靛蓝染料。

靛蓝染料在波长620nm 处有最大吸收。

为了排除血浆中蛋白的干扰,测定血药浓度时,首先应加入适量2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设计
1.肌肉注射
(1)先准备10支离心试管,洗净,并经100unit/ml 肝素溶液(配法为肝素注射
Ⅰ 303.2K

logC
Ⅱ 303
.2Ka −
t
图1 残数法求K 及Ka
CH 3-C-N-O H -OH+H 2O HCl 3COOH+H 2N--OH H 2N--OH NaBrO O N-OH O N-OH+H-O N--OH +H 2O -N O O N O -O -
剂一支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处理,烤干(105℃),标上号码备用。

(2)注射液的配制:称取对乙酰氨基酚0.5g,置小烧杯中,加50%丙二醇水溶液5ml,加热,使溶解,得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浓度为100mg/ml,备用。

(3)空白(无药)血样的制备:将家兔耳缘静脉处毛除掉,涂擦酒精,用红外灯烤2min,将耳静脉纵向切开,用肝素化试管采血,在刀口处敷以棉球,用夹子夹住止血。

(4)给药及取血方法取体重3kg左右健康家兔,按100mg/kg剂量于家兔后肢肌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给药后于10、20、30、60、90、120、150、180、210、240、300、360min时采血约2-3ml,置于肝素化的离心试管中。

立即精密量取全血400μl.然后按(A法)标准曲线项下测定血药浓度。

其余全血离心10min(3500r/min),精密取血浆500μl至一编号的洁净干燥小试管中,然后按(B法)标准曲线项下测定血药浓度。

(5) 实验注意事项
家兔肌肉注射选用6号或7号针头;对乙酰氨基酚在50%丙二醇中加热可溶解,放冷可析出沉淀,给药时取刚放冷的溶液(沉淀尚未析出)。

为防止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析出,针头及注射器也要在水中预热;实验期间家兔自由进食和饮水。

(二)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A法
1.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精品10mg,置1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使成100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吸取0.1,0.2,0.4,0.6,0.8,1.0ml,加蒸馏水使成10ml,然后各加家兔血400μl混匀,各加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3.5ml,摇匀,放置4分钟,再各加2%硫酸锌溶液3.5ml、蒸馏水到10ml,用一层滤纸过滤,取续滤液,用分光光度计在245nm处测定吸收度,用空白全血作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液的配制:取空白全血400μl,加蒸馏水1ml,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制备。

)数据按直线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式。

2.样品的测定
将采取的血样吸取400μl,加蒸馏水1ml,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血样中药物的浓度。

B法
1.试剂的配制
(1)20%三氯醋酸溶液:称取三氯醋酸2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103
即得。

(2)4mol/L盐酸溶液:取33.2ml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得。

(3)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4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

(4)0.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8g氢氧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即得。

(5)1%酚溶液:吸取1ml液化酚(含量99%以上)溶解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即得。

(临用前新鲜配制)
(6)0.5mol/L碳酸钠-溴溶液:称取106g无水硫酸钠。

溶解于蒸馏水中,添加15ml饱和溴水溶液混合均匀,并稀释至100ml,即得。

(临用前新鲜配制)(7)饱和溴水溶液:取适量液态溴,加入蒸馏水中,振摇溶解,放置至少24h 后再使用。

(8)显色剂:取0.2mol/L氢氧化钠溶液80ml,加1%酚溶液10ml。

振摇混匀后,加入碳酸钠-溴溶液100ml,混匀,即得。

2.血药标准曲线的制备
(1)标准贮备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1g(按含量计算称取)。

用热蒸馏水溶解于25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置冰箱保存备用(4000μg/ml)。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吸取上述4000μg/ml的浓贮备液1.25、2.5、3.75、5.0、6.25ml于100ml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50、100、150、200、250μg/ml的标准溶液。

(3)空白(无药)血浆的制备:按空白(无药)血样的制备方法采血约9ml。

然后将刀口贴上棉球,用夹子夹住。

离心得上清液血浆约4.5ml,制备标准曲线用3ml。

剩下放置冰箱供测样品用。

(4)准曲线的制备:取干燥洁净5ml刻度离心管6支,标上管号。

精密吸取各种浓度的标准液0.5ml。

按下表1程序操作,于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20nm处以无药空白血浆按同法作对照,测定吸收度。

104
表1 血药标准曲线制备表
3 样品的测定
将采取的血样吸取500μl,以下的操作按表2程序操作,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血中药物的浓度。

105
表2家兔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测定表
注:其他各时间操作与试剂用量与10min均相同。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将血药标准曲线数据列表,并求出回归方程。

同时画图,并用电子计算机核对。

106
表3 血药浓度—吸收度数据表
血药浓度(μg/ml)50 100 150 200 250 吸收度A
回归方程
2.肌肉注射血药浓度数据处理
表4 肌肉注射血药浓度数据表
时间(min)0 10 20 30 60 90 120150********* 300 360 吸收度
浓度
(μg/ml)
五、思考题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如果所求结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3.本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交叉设计原理?正确的实验设计应怎样安
排?
4.相对生物利用度应怎样进行实验设计?
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