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6单元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案(人教版选修4)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爱因斯坦及其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主题向学生介绍了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和科学精神: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他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
后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
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
他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课引言概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引文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
今年(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多少周年?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布朗运动三篇传世佳作一百周年。
全世界为之进行了隆重纪念,那么人们崇拜爱因斯坦是崇拜他的名望地位,还是崇拜他的智慧对人类的贡献?爱因斯坦又是怎样从凡人到成为科学巨人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提出狭义相对论”教材以爱因斯坦的生平为线索,讲述了其卓越的思维品质和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1)成名前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表初始,科技界的名人们多半还以惊愕不解和迷茫的眼光看待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
的确,当时的爱因斯坦不过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却呼应了一代宗师普朗克黑体辐射中的量子论,普朗克也发现了爱因斯坦,于是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使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和光电时代。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第五课课题:《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史料教学等方式,力求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促进时空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简述爱因斯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和平进步而斗争的史实。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学等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的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认识科学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感悟爱因斯坦维护和平的努力和品质。
认识科学是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的一种手段。
三、教学重点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及其维护和平的努力和品质四、教学难点相对论的提出及其影响五、教学策略史料教学、合作探究、自主阅读归纳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每个人一生之中会经历很多不同的阶段,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现在大概是16岁、17岁花样年华,你们正在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请大家设想一下,10年后的自己是可能怎样的状态呢?学生活动:畅谈10年后的自己。
师: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人生,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的主人公爱因斯坦在大概26岁的时候已经在科研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
(多媒体展示课题:感悟爱因斯坦体会成功奥秘)(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迅速切入主题。
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堂探究第六单元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课堂探究【问题1】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人们普遍认为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在原则和理论上都得到了解决,取得了终极的形式。
但20世纪初爱因斯坦却又提出了相对论,创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试分析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提示:本问题阐述了相对论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把握本问题,能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技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1)历史背景: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
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
(2)历史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问题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试分析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提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①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②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
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5《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设计(共1课时)

-开展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5.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爱因斯坦的崇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讲述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学习他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2.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科学进步需要不断地质疑、创新和突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激发为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价值观。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途径,深入探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
5.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家,树立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信念。
-谈谈自己对爱因斯坦科学精神的感悟和启示。
2.设计一道与相对论或量子力学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
-请结合相对论,分析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阐述其对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一位我国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要求如下: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5课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5课教案课程目标: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绩,熟悉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绩;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绩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庞大贡献;培育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大体观点,熟悉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进程与方式一、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提供情境材料来体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历史学习进程。
二、引导学生运用探讨性学习方式,采用合作教学的手腕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熟悉他的主要科学成绩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使学生知道科技的力量,和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绩,感受他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精神。
难点:熟悉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庞大推动作用,感受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教学进程:“全世界科学家一致公认:他的天才思想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炫目的技术革新,100年间的转变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
计算机、人造卫星、通信技术、激光、电视和原子能,无一不与他所揭露的理论有关。
”——李政道毫不夸张地说,按照爱因斯坦创建的科学理论而衍生出的发明创造,几乎涵盖了现代文明的每一个角落。
电脑游戏、公共汽车、数码照相机……咱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都闪现着爱因斯坦的影子。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一、童年时期:1879年,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中。
儿时的他很少发言,却十分擅长思考,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总要寻根究底地问一问原因。
爱因斯坦5岁时,有一次,父亲给他拿来了一只罗盘针玩。
他发现,无论盘子如何转,其中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向北方,这是为何?他的叔叔做了解答,但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是磁力,又是如何吸引罗盘针的?在某次吃晚餐的时候,爱因斯坦打破了沉默,他说“这汤太烫了。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4: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一、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相对论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成为原子能、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假说,解决了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除此之外,他在学、论等物理学领域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为人类和平与进步而斗争。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1、提出狭义相对论(1)提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2)主要内容(两个基本原理)两个基本原理(原理和原理)。
在相对性原理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物体和物体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
提出电磁波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光速不变原理则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揭露了和的相当性,为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广义相对论(1)提出:1916《》(2)主要内容:两个基本原理和(3)意义:改变了人们对的认识,推动对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和理论探讨.3、光量子论假说解释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问题.(1)获得奖; (2)推动的发展.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思考:爱因斯坦为人类和平进事业做了哪些工作?一战时:他曾在一份仅有4人参加的宣言上签字。
一战后:他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并为此到法、英、荷等国奔走呼号,而他却被反犹太主义者列入谋杀的黑名单被迫离开德国。
二战时:建议罗斯福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弹;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二战后:为防止战争,亲自领导组织“非常委员会”,出刊《》,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
★爱因斯坦与中国:1.来过上海。
2.1931年呼吁3.参与营救。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6.5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爱因斯坦生平为线索,介绍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即: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及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创新精神和他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
“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模块特点”,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教学;本课通过对爱因斯坦的学习,了解爱因斯坦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及历史发展趋势。
[教学指导意见](一)知识与能力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识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提供情境材料来体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历史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力量,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感受他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精神。
难点: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受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教学理念与方法]1、“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历史的灵魂”关注人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教学,结合科学家的事迹,体现科学创新精神及崇高的人生品格。
2、紧扣课标补充、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设计探究问题,加强合作交流。
3、“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为背景,引导学生注重对整个模块的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师:展示“世界物理年”指出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为什么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而隆重纪念?生: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理解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和变革。
•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和变革。
三、教学难点•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
四、教学环节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背景和科学成就。
之后,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对论?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称为“相对论革命”?•什么是E=mc²?它的意义是什么?2.知识点讲解2.1 爱因斯坦生平和学术成就爱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表现不佳,曾被老师评价为“叛逆、愚蠢、懒惰”。
后来他进入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开始对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三篇重要的论文,其中包括了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领域的重要成果。
因此,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爱因斯坦不仅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有杰出的贡献,在量子理论、统计力学、宇宙学、哲学等领域也都有重要的贡献。
2.2 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和变革•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牛顿时代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即时间和空间的观测取决于观察者的相对状态。
相对论的出现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也被称为“相对论革命”。
•E=mc²:这个公式被称为质能关系公式,它揭示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爱因斯坦认为质量可以看做能量的形式,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这个公式的意义在广泛的领域内有应用,如核能产生和核武器制造。
3.案例学习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
案例:假设您在行驶的火车上,火车的速度为v,您在火车上的速度为u。
现在有一个节拍器每隔一个时间单位向地面发射一个电子。
请问:•在地面上看,两个电子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如果电子的速度为c(即光速),则从地面上看两个电子的距离是多少?•如果电子质量为m,它的能量是多少?通过让学生自己计算,可以深入理解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的应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目标导航] 1.了解爱因斯坦早年的成长历程,分析其在科学方面能够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内容,分析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
3.概括爱因斯坦为争取和平而进行的重要活动,认识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提出狭义相对论1.成长历程(1)出身: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
(2)童年: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现象总爱寻根问底。
(3)中学:被赶出校门,坚持自学。
(4)大学: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
迷上了物理学,为以后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提出狭义相对论(1)提出:1905年6月,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3)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思维点拨]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现今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图解图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际上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关系用图示表示如下:二、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1.广义相对论(1)标志:1916年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内容①等效原理,即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系统里,物体会自动改变运动状态,而改变这种运动状态的力,就是惯性力。
②广义相对性,即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
(3)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2.推动量子力学发展(1)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2)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3.其他成就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易混提醒]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标志,而吹响现代物理学第一声号角的是量子论。
相对论广博,量子论实用并且最早用于技术研究,如果说相对论作为时空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那么量子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实践。
三、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1.捍卫和平(1)一战时:在仅有四人参加的反战宣言上签字。
(2)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并为此到法、英、荷等国奔走。
(3)20世纪30年代:开始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
(4)二战中:为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终生遗憾。
(5)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亲自领导组织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
2.评价(1)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2)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原子能发电站、宇宙飞船等现代科技或许还在探索之中。
[思维点拨]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成就,还在于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反战斗士。
爱因斯坦是核武器理论的提出者,但又是极力反对核战争的倡导者[知识图示]主题一经典力学理论与相对论的关系史料一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惟一道路;①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史料二①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且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史料三①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②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
——爱因斯坦《相对论》[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①可知,爱因斯坦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肯定了牛顿力学对现代物理学的指导意义。
(2)史料二中的①反映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3)史料三中的①是说空间、时间是与外部事物相联系的,受其影响。
②说明空间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因此会有变化。
[问题思考](1)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与牛顿力学是什么关系?(2)相对论对经典力学有什么新发展?答案(1)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至今仍然在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因此,爱因斯坦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认为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基础,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发展。
(2)牛顿认为空间是绝对的,而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上的不足。
[史论总结]经典力学理论与相对论的关系(1)批判和修正①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这些定律才适用。
②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即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提出质能转化原理。
(2)继承与发展①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他所关注的是宏观的世界和低速运动的物体。
②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人类的目光引向了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的物体,又使得牛顿力学成为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这既是对传统物理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同时又促进了物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主题二全面评价爱因斯坦史料一(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过:“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
它不是发现了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来之不易。
当时,②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③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史料二一般公众,甚至许多当权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使用核弹的战争究竟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一般公众仍然用城市的毁灭来想象,据了解,①新的核弹比旧的核弹有更大的威力,一颗原子弹能毁灭广岛,而一颗氢弹能毁灭像伦敦、纽约和莫斯科那样的特大城市。
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应当是:②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制止一场其结局对一切方面都必然是灾难的军事竞赛。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的①肯定了相对论的科学成就。
②说明科学界还不能理解相对论,没有认识到相对论的科学价值。
③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总之,史料一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的艰难,即使是伟大的科学成就,同时也映衬出爱因斯坦敢于打破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史料二中的①强调核武器的灾难性后果。
②说明爱因斯坦反对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
①说明了爱因斯坦②的主张。
[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分析,应如何看待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时所发生的事情?(2)史料二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哪些主张?(3)结合史料一、史料二,简评爱因斯坦。
答案(1)说明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即使在以尊重真理为最高准则的科学界也不例外,映衬了爱因斯坦敢于打破权威、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2)反映了爱因斯坦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和核军备竞赛,主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家。
[史论总结]全面评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1)科学贡献①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
后来进行光辐射学的研究,并于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狭义相对论揭示了作为物质形式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统一成一个四维空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倡导和平①他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坚决的斗争。
②倡议各国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
(3)爱因斯坦一生淡泊名利,他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从来没把这些荣誉看得很重。
1.“他打破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改变着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他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文中的“他”是指(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答案 C解析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可变性,打破了绝对静止的时空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B.前者概括了后者C.前者发展了后者D.前者推翻了后者答案 B解析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而非否定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发展了经典力学,并把它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B.日心说C.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答案 A解析相对论树立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哥白尼的科学成就,C项是普朗克的科学成就,D项是牛顿的科学成就。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
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同时,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
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成就。
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
(3)概括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成就的共同原因。
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数学化。
(2)提出相对论,指出时空的本质属性。
意义: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奠定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3)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解析解答第(1)题的第一问要抓住关键词“最突出”,第二问实际上是要求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第(2)题综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
[基础达标]1.(2016·南通高二检测)“现在,时间能够伸长收缩,不是在宇宙的任何地点都是均匀的,而是与运动状态与引力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