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生的一种真实生活

合集下载

美国留学交换生的生活经历留学日记

美国留学交换生的生活经历留学日记

美国留学交换生的生活经历留学日记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介绍美国交换生生活的文章,作者就曾经有过交换生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作为中美交换生的难忘经历吧。

20xx年9月,我成为中国十万留美大军中的一员。

在决定以美国交换生的身份前往美国高中学习一年之前,我还是一名普通的高一学生,也曾经历过小升初、中考等一系列的选拔。

在很多人眼里,之所以踏上留学这条路是因为在国内的学习不尽如人意,留学只是一条出路。

对于我本人而言,学习不算拔尖的我虽然不完全排除这一因素,但是对于独立的渴望以及国外新颖的教育模式的好奇,才是真正使我选择这条路的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高中时期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交换生这一机制。

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是指将学生送到选择的国家并在当地学习生活一段指定的时间。

现在来讲,交换生多数指各国高中生之间的交换活动。

我曾对比过交换生与普通留学生的不同,交换生在一些热门的留学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之外,可以有机会选择去一些较少中国人选的国家,如德国、芬兰、意大利、巴西等国家。

交换生还可以去到较少华人的地区以及当地的公立学校,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与生活,而这一点在美国地区更加被体现出来。

因为普通留学签证是不允许留学生去公立学校的,因而国内许多人会选择一些东西岸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而这些学校里往往是国际生扎堆,去了国外还是脱离不了中国人的圈子。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交换生的名额越来越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留学,因为交换期往往只有一年甚至半年,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应程度决定以后的发展。

临行之前选择美国也是我对比过后的结果。

在20xx年和20xx年,我分别利用寒暑假时间去美国和英国进行游学,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与学术气氛。

我对于美国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

当地人的好客、好谈与开朗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国家。

虽然英国也相当好,但在仔细对比之下,我还是选择了美国。

美国高中生日常的一天,留学必看哦

美国高中生日常的一天,留学必看哦

美国高中生日常的一天,留学必看哦我国大多数家长在对自己正处于高中段学习的孩子进行教育辅导时,并不知美国当地高中生,他们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今天不妨便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美国高中生,一天下来的生活,非常有意思哦。

中国生每天的时间安排其实都差不多,特别有规律性。

从小学到高中,无外乎都是早上4堂课,下午3堂课,个别学校带有晚自习,课堂占据了学生一天里大部分时间。

再提到美国,学校每天从早8点开始,会举行个全体师生会议,主要以宣布下当天的所有活动,大多跟体育有关。

每堂课时有40分钟,每天课堂内教学到下午两点便结束,其午餐时间也被当做一节课被安排进学生日常课程表。

美国高中生每天生活跟我国生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下午两点后所进行的事。

当地校方一般都会规定,在校生每天要参加两小时的体育锻炼。

校内各类体育组织与团体都有,每个学生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得决定好参与哪个组织队伍,到后面,每天下午3-5点便及时进行训练。

由此可见,美国教育对学生全身心发展的重视程度。

另外,每个体育团队还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生进行比赛,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大部分的男生,尽管学习成绩一般般,只要在体育方面很强势,便依旧非常受女孩子的欢迎,且老师也会对其照顾。

至于下午5点后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学生用来自己安排了。

当地的个别寄宿型学校,每晚8-10点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到了11点钟便集体熄灯。

以上所讲,就是每个美国高中生(包括留学生)一天下来的时间安排。

当地公立高中,除个别的外,基本没有“班”的概念,甚至连“年级”概念都格外含糊,其根本原因是:美国高中全都是学分制的。

说道学分制,其实跟我国的大学差不多。

学生在高中要顺利毕业的话,就必须读够一定的学分;要清楚必修学分有多少,选修学分又有多少,每年总共需多少学分才能“升级”。

学分制虽然在全美的高中都盛行,但具体实施的状况,每所学校都不大一样,皆会受到各校本身课程安排时间的影响。

可能甲校的学生,一天上六节课,52分钟一节,学分每节课为五个;到了乙校,每天课程只有四节,每节学分就有十个。

美国人的真实生活

美国人的真实生活

美国人的真实生活
美国人的生活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故事。

在美国,人
们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幸福和成功。

然而,真实的美国生活并不总是光鲜亮丽的,它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许多美国人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努力工作。

他们可能是医生、律师、老师、服务
员或建筑工人。

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在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工作并不总是轻松的,许多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和竞争,有时甚至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除了工作之外,美国人也在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他们可能会花时间陪伴
家人、参加孩子的体育比赛或音乐会,或者享受一顿家庭聚餐。

然而,许多家庭也面临着经济压力和时间不足的困扰,他们必须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在美国,人们也面临着健康和社会问题。

许多人面临着健康问题,可能是因为
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医疗保险或无法获得医疗服务。

此外,社会问题如贫困、种族歧视、犯罪和药物滥用也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美国人依然充满了乐观和勇气。

他们努力工作,追求自
己的梦想,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他们也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改善社会做出贡献。

美国人的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挑战和希望。

无论面临着怎样的困难,他们都在努力前行,追求幸福和成功。

这就是真实的美国生活。

美国很美,中国很行!——中、美高中生生活大PK

美国很美,中国很行!——中、美高中生生活大PK

1 : p 再度 花萤4 分钟 乘坐 公车 3 r F 8 0o 0
起 ,简 单 的洗 漱后 ,F 费 4 分钟 乘 坐公 回家 。回 家之后 ,他 开始着 手完 成海 量的 花 O 交车 去 往学 校 。 留学 美 国 ,F 已养 威 了不 家庭 作业 ,他说 : “ 估计还 得 几个通 宵才 .
美 国很美 ,中国很行
中、美高中生生活大P K
文l 本刊记者 易新蕾
我 们要 关注 的是 2 1 3 8 0 月2 日星期 一 , 1 年
这位 高 中留学 生一天 的平 淡生 活 : 0 :0 m 从 国 内带 来 的 闹钟 准 时响 70 a
5 美元 ,l美元 是小 费 。他解释 道 : “ o O 圆 寸很 费事 。”
当 我 问 及 他 是 否 有 信 心 申请 美 国 一 家 ,而是 去 了一 家 理发 厅 。对 流名 校 时 ,他 简短 有力 地回 答 : “ !” 有 于 男 孩子 而 言 ,在 国外 理发 是
他 的 目标 大 学 是 美 国 弗 吉 尼 亚 理 工 大 学 个 大 问题 :外 国理 发师 总是 会 ( i ii T c nv ri Vr na ehU i sy),他 选定 的 把 中国 男孩 的发 型 剪成 西瓜 太 g e t
5 分钟 。听到这 法确定 。 读 sno 即为美 国的高中1年 级 , 当于 课 时长4 分钟 ,下课休息 为1 e ir( 2 相 中国的高三 )。
个 ‘ ’达1 长 分钟的 下课休 息时间 ,我 打趣
我 问 他 : “ 余 消 遣 是 什 么 ? ” 他 业
恐 今 年 2 末 ,他 拿 到 了 高 中 最 后 一 道 : “ 怕要用 中国武 功里 的移 形换 位才 举 了好 些例 子 :去吃 中餐 改善生 活 ,虽 然 月 期 的 完整 课 表 。这 张 完 整 的 课 表 共 包 含 能赶去下 一节课 的教 室吧 。” 7 大块 的课 程 :L n u g 、Fn a t 个 a g a e ie r、

告诉你一次真实的中美高中生对话

告诉你一次真实的中美高中生对话

告诉你一次真实的中美高中生对话作者:纪言等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2006年第05期{上篇} 新闻回放:中美高中生优秀代表的一次“颠峰”对话2005年8月的暑假里,12名美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应邀从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的北京。

他们都是当年144名“美国总统学生奖”获得者中的一员,已分别被哈佛、耶鲁、斯坦福等许多世界级的著名大学录取为新生。

在美国,“总统学生奖”的获得者不仅是高中生的优秀代表,更是被誉为“美国未来社会的精英代表”。

同样的时候,中国的高中毕业生们,也刚刚结束了“硝烟弥漫”的高考之战,正在等待翻开人生历程中新的一页。

而每年的高考,我们也会涌现出许多自己的优秀高中生代表,比如那些“高考状元”们,那些被众多高校争相抢夺的佼佼者们。

他们的成绩,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才情,都会在这个夏天里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和榜样。

无论哪一种“优秀”,都是在一定的评判标准之下产生的。

虽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中生,但是因为置身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价值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优秀”的评判标准也一定会有各自的不同。

然而,同样的青春年华,同样的成长阶段,同样面对的世界和未来,又使这种“优秀”的比较成为一种真实的可能和期待。

假如,让中美两国高中生各自的优秀代表进行一次“颠峰对决”,他们将会有怎样的一次激情碰撞?又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青春震撼”?12名美国优秀高中生的到来,让这种假设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可能。

随着他们的到来,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向2005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发出了“优秀代表”的征集通告。

最终,12名幸运者从众多报名者中被挑选出来,组成了“中国方阵”。

他们分别是被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录取的新生,无论成绩、才艺,还是个人综合素质,作为中国高中生的优秀代表,当之无愧,货真价实!2005年8月底,一场名为《两样青春同一世界》的中美优秀高中生的“颠峰对决”,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演播现场拉开帷幕。

倒在“中国式压力”下的美国高中生_成长故事

倒在“中国式压力”下的美国高中生_成长故事

倒在“中国式压力”下的美国高中生当我们正挑灯夜读的时候,大洋彼岸那些同龄人可能正在开party;他们成长于没有什么压力的环境中,是我们羡慕不来的luckydog;他们的青春主题就是享受一切可以享受删的欢乐……如果告诉你,很多美国高中生同样会在沉重的“中国式压力下”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不用惊得张大嘴,这都是真的!普林斯顿不好考,必须是哈佛或耶鲁卡梅伦·李(CameonLee)是美国加州帕洛阿图市的一名16岁少年,就读于当地的冈恩高中,2014年11月4日凌晨1点,他选择用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李在班上跟同学关系不错,也非常受欢迎,悲剧传出后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室痛哭失声。

这一噩耗也再次为这个数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的校区蒙上阴影。

冈恩高中是北加州顶尖的公立高中之一,同时也以学生压力过大知名。

自2002年起,该校及与之齐名的帕洛阿图高中数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李所生活的帕洛阿图市是美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富裕小城,这里各种设施完善、交通方便,豪宅遍布,此地更是“西部的哈佛”斯坦福大学所在地,还是高科技重磅硅谷的发祥地。

李所就读的冈恩高中及其对手帕洛阿图高中,都是享誉全美的知名公立高中,在美国百佳高中榜上有名。

但就在学校闪亮的成绩背后,一连串学生自杀事件也令人震惊。

在美国知名社交媒体“Quora”上,甚至有不少人提问,为什么冈恩高中和帕洛阿图有那么多学生自杀?在校内,学生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在校外,该区居民大多是能力、成就两高的成功人士,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认知。

在一个满世界都是常青藤高校录取通知书、同学的父母不是硅谷公司老板就是斯坦福教授的世界,每年不上几个高级班就意味着你不打算上大学了。

通过一名家长的讲话或许能体会到学生面临的苛刻现状:“普林斯顿不够好,必须是哈佛或耶鲁。

”谁敢不选“三角函数”:而去选“保龄球”林肯高中是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一所公立高中。

跟全加州的所有普通高中一样,林肯高中实行学分制。

美国作文之美国高中生活英语作文

美国作文之美国高中生活英语作文

美国高中生活英语作文【篇一:真实的美国高中生活竟然是这样】真实的美国留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相信每一位准备美国留学以及有美国留学想法的学生都会幻想过,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真实的美国高中生的生活。

它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这篇来自《文汇报》的文章,希望能让你看得更加清晰,更加全面。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

田田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

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

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与田田和她的母亲聊足整整4个小时后,作者发现,田田的故事不只说给琴童听。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当许多人把低龄留学称为“逃离”,田田在美国的求学和成长经历,真实展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一、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

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二、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

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

美国学校生活

美国学校生活

美国学校生活
在美国,学校生活是许多孩子和青少年的主要日常。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在
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接受教育,结交朋友,参加课外活动,并为未来做准备。

美国的学校生活注重全面发展,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接受教育,还参与各种课
外活动,比如体育、音乐、艺术和社会服务。

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校园音乐会、运动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

除了学术和课外活动,美国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学校通常会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和领导团队。

在美国的学校里,学生们也会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比如性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和职业规划指导。

这些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此外,美国的学校生活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表达。

学校通常会鼓励学
生参加辩论比赛、写作比赛和艺术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才华和见解。

总的来说,美国的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们有机会在学术、课外活动、
社交和领导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高中生的一种真实生活: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美国孩子也学得很辛苦”的故事。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

他曾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

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

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School ofDreams,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这所惠特尼高中座落在洛杉矶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里,是一个公立学校,但名声大的不得了,在美国公立高中里算是第一梯队的。

这所学校提倡父母和学校配合给孩子施加压力和动力,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追求成功孜孜不倦。

很多人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学生们牺牲了睡眠以及很多的东西来换取进入好大学的机会,得失难以衡量。

但作者还是觉得这样的学校里学生收益良多,利大于弊,是对现有美国教育的一次纠正。

推荐大家读读。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

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

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

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课程)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与田田和她的母亲聊足整整4个小时后,记者发现,田田的故事不只说给琴童听。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当许多人把低龄留学称为“逃离”,田田在美国的求学和成长经历,真实展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1、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

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纽约近郊的斯卡斯代尔小镇风景如画,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尔汽车公益秀,还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学斯卡斯代尔中学(ScarsdaleSchool)。

每年,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们会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岁的田田考入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这是为优秀琴童设立的周末学校,不少孩子自此远离了全日制学校,一心为考音乐学院而努力。

不过,田田的父母却决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尔中学。

这个决定让她得以在数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2、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

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课程)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

尽管如此,这种分班考试是她始料未及的,倒是她的母亲左贞觉得似曾相识。

“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

老实说,美国的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

从分班举措看,谁能否认,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和许多美国高中类似,斯卡斯代尔中学要求学生必修数学、英语、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

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

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

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并据此布置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中学生写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准?曾有学生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

“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因为除了六七门学科的教科书,还有其他必读书和选读书。

比如,英文老师会让大家精读小说,如果你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惨了,600多页。

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

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

“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田田重复着老师的口头禅,美国教育从小强调批判思维,学生压力巨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

“尽管老师说记时间段就可以,但到了考试时,七八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很接近……”见识了SAT2历史科目中大量的选择题,美国学生明白,必须乖乖“背历史”。

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

相较国内课堂,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自由度更大。

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

有人就在3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

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

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3、拼教育,美国家庭不输给中国家庭到了大学申请季,竞争变得隐蔽,但更为骇人。

老师会提醒学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请学校的信息;有的家长在超市遇见会装作不认识,谁都不想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报了什么学校,以免引来“同伴竞争”。

今年,田田11年级,进入学校的“荣誉协会”,这是美国中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只有入学两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A的学生才能参加。

协会有项明文义务,即会员自动成为“学生导师”,为同学义务指导作业。

在美国教育中,“服务他人”的意识一再被看得很重。

当然,协会不只有义务,也有“权利”。

在许多学校,荣誉协会成员即是“名校候选人”。

每当名校招生官到校时,会让校方打印一张平均成绩排名在学校前20%-30%的学生名单,而这往往就是荣誉协会名单。

据此,在美国家长圈里,“荣誉协会”是绝对值得一提的谈资。

数据显示,由于申请人数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

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请,录取2032名,录取率为5.9%;普林斯顿收到26664份申请,录取率7.9%,皆是两校历年最低水平。

“许多人说,在美国考大学很容易,的确,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几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学’。

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就业依然困难。

”左贞有三个女儿,田田是老二,大女儿前年被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老三还在读初中。

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觉到:为了孩子的前途,美国家庭拼教育的劲头丝毫不输给中国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

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

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

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同,美国的考试次数更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

比如,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通常是“有条件入读”: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

而这意味着,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平均成绩从A滑到C,从而与AP课程无缘……在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体系下,孩子们对每项作业、每次考试都格外看重。

“许多美国家长从小就带着孩子去运动,让他们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

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通过运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

”左贞说。

也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去看心理医生。

在美国学生中,这很流行,一旦医生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他们的考试时间可以翻倍……学校关于公平原则的考量,也让不少学生通过“表演生病”骗取更多的考试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业表现……4、求“亮点”,疯狂投入课外活动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

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每天练琴外,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每周1小时;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此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校数学队训练,在男生居多的数学尖子中,她是难得的女队长。

每周放学后,田田都有一两次集中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

田田带领的团队曾夺得当地100多所中学参与的数学比赛第一名。

此类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

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

通常,校际间比赛比较频繁,但只有攒到相当积分的会员,才有资格代表团队参加州际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积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

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

田田的好朋友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

有的同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

这些课外活动都在下课后,时间至少两小时,进入决赛后花费的时间更多。

学生们回家最早是吃晚饭时间,有时是七八点,然后再投入作业。

“晚上12点睡觉算早的,凌晨一二点睡觉是常态。

”田田的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而这种氛围,又促使着每个人追求各自的兴趣这是美国中学的文化,当然,也夹杂着美式“高考(课程)(微博)指挥棒”效应。

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SAT阅读、数学和写作成绩超过700分的申请人分别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从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同学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能被名校录取。

“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

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

”左贞说。

田田的数学老师在听完她弹奏时,曾感慨,“看着你的两只手快速地键盘上飞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数学不等式,左右开攻!”数学、音乐是田田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长点”,她无疑是少数的“成功学生”。

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也有人坚持不了,几近崩溃,“有的同学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哭,但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不算很差……”有人说,正是美国教育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发展了许多兴趣,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融会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