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
髋臼骨折分型

前言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及科研的重点、难点、热点。
创伤骨科医师需要从基本的解剖、受伤机制等入手,熟稔髋臼骨折的分型,根据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特性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加速病人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髋臼骨折的分型(尤其是Judet-Letournel 分型)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广大创伤骨科同道的邀请,我提纲携领地撰写了这篇文稿。
文中简要地列举了与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有关的解剖、知识点、受伤机制、影像评估等内容,展示了髋臼骨折分型系统的具体某一类型的影像资料和/或示意图(其中不乏对JOT-OTA髋臼骨折分型文献里示意图疏漏差错的修改)。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篇幅的限制,我没有就上述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因此,对于喜爱髋臼骨折诊疗的创伤骨科新手来说,或许您们还需要从其他书籍、文献等资料中吸取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多加磨练。
对于老手来说,且权当复习吧,也许,大家也能咂摸出些不同滋味。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和测试大家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掌握程度,我在文末增添了一些试题,分型试题均给出了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但未提供CT图像,目的在于与大家一同磨炼眼力和提升脑力。
要知道,我们敬仰的髋臼骨折临床科学奠基人,伟大的Emile Letournel老师就是在这三位片海里总结出了历经半个世纪且被全世界范围内的创伤骨科临床实践检验的分型系统的。
由于能力有限,文中不免有疏漏谬误,请广大创伤骨科同道不吝批评斧正。
一、基础内容1.髋臼骨折的定义:髋臼骨质的连续性、完整性中断。
2.相关解剖:2.1骨性解剖2.1.1髋臼:髋臼是一个不完全的类半球面,由一个马蹄窝样关节面(horseshoe-shaped articular surface)围绕一个髋臼窝(cotyloid fossa)(非关节面)构成,传导躯干到下肢的负荷,由两个柱(Letournel和Judet描述为倒“Y”形)支撑。
髋臼构成及其支柱2.1.2马蹄窝:髋臼的关节面部分。
髋臼缺损分型

第三部分
观察这部分髋臼翻修病例的临床效果包 括:1 对比术前术后评分
2并发症 3 假体在位率 4 分析失败原因 5比较不同分型之间的疗效对比。
应用CT/3D打印评估髋臼缺损进一步评估缺 损类型
优势及创新:1 骨盆X线片对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检测灵敏度低
2术前了解需要准备多少自体或异体骨或必须植入多大的植体才能重建缺损。
2个非专业人员 2个专业人员观察25例 髋翻修的X线片,2周后重复,比较观 察者内部及组间的一致程度
评价的文章
先基于X线提出一种新分型-2010年
32个髋臼成分进行了X光片检查 在髋臼一侧,并将骨丢失分类为极少
或明显。完整性描述了髋臼支撑结构 的连续性,包括上壁,前壁,后壁, 中央壁或中间壁。 由3位外科医生分别在2次场合进行评 估,并计算观察者之间可靠性。
A 内壁完整 B 内壁不完整 II型缺损髋臼环不连续,边缘缺损需要垫块。 A 缺损位置在上壁(10到2点钟方向) 有可能会造成髋臼上移 B 缺损位置在后壁(2到5点钟方向)后壁缺损后柱尚存 C缺损位置在前壁(7到10点钟方向)前壁缺损前柱尚存 III型骨盆不连续 A 前柱断开 B 后柱断开 C 前后柱均断开
Gustilo Classification -1988年
该系统是使用42个骨盆AP和髋的侧位 X光片设计的。
I型缺损是在最小的空洞增大伴随着骨 水泥-假体界面松动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II型缺陷中,壁变薄但未穿孔,并 且易于松动。
III型缺陷仅显示局部壁缺陷。 在IV型中可见大量缺陷和塌陷,其中2
髋臼缺损各分型系统及其评 价
Paprosky分型-1994年
材料和方法
髋臼缺损分类系统基于1 完整髋臼边 缘的存在与否
关节置换骨缺损分类

骨缺损修复方式
金属垫块 可选用楔形或柱型垫块。 优点:操作简单、力学稳
定性高、感染或相关并发 症较少。 缺点:截骨量大,应力遮 挡需使用髓内延长杆。
骨缺损修复方式
多孔钽金属Cone 优点:可制备成任意
形状、力学支撑较好、 生物相容性好、避免 异体骨移植而引起的 疾病传播。 缺点:价格昂贵。
AAOS分型
II型:腔隙性缺损 a、松质骨缺损 b、膨胀性骨缺损
AAOS分型
III型:混合型 IV型:股骨对线不佳,旋转或成角 V型: 股骨变细,髓腔狭小或闭锁 VI型:股骨不连(继发于股骨骨折)
Paprosky分型
1994年由美国医生Paprosky等人提出
根据干骺端的缺损和股骨干是否连续分型
Type Ⅱ
Kohler’s line
(Violated)
Tear drop
(Moderate Lysis)
X X
Ischial lysis (Minimal)
√
Vertical migration (Minimal/None)
√
髋臼边缘缺损不严重 髋臼中心内移
应用大直径Jombo髋臼杯+臼底植骨 或使用双锥面螺旋臼
集中。
AORI Ⅲ型
Ⅲ型骨缺损:分为F Ⅲ型和 T Ⅲ型
骨缺损导致干骺端骨皮质 缺失,侧副韧带或髌韧带 附着点受累。
参考点:股骨外上髁、腓 骨头
X线表现:股骨假体移动或 陷入股骨上髁水平,胫骨 假体移动或下陷。
AORI Ⅲ型
Ⅲ型骨缺损范围大,需用加厚金属垫块、 Mesh网笼内打压植骨、同种异体结构植骨、 多孔钽金属Cone、肿瘤假体或定制假体。
股骨与髋臼分区

股骨分区
Gruen股骨分区法:
根据Gruen的描述,股骨假体 及其相关的界面被分为7个区 域:
1、外上部
2、中部外侧
3、外下部 4、假体远端 5、内下部 6、中部内侧 7、内上部
股骨分区
Gruen股骨分区法的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部位假体柄与骨水 泥界面或/和骨水泥与骨质界面 的改变情况,可以理解假体柄 松动的机理和方式,这对理解 所涉及到的机械性因素是有帮 助的。 Gruen将假体松动分为四种 类型,五种机制
股骨与髋臼分区
股骨与髋臼分区
临床上最常用的股骨分区为:Gruen分区法,由Gruen TA 和 Amstutz HC于1979年提出,主要用于骨水泥型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固定效果的随访和评估。
临床上最常用的髋臼分区法为DeLee和Charnley分区 法,由Delee JG, Charnley J 于1976年提出,主要用 于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固定效果的随访 和评估。
股骨分区
髋臼分区
根据DeLee和Charnley 的描述,髋臼假体及其 周围的骨水泥外壳可分 为三个区域: 1、外上部 2、中部 3、内下部
髋臼分区
髋臼分区的临床应用
观察不同区域髋臼骨质与骨水泥界面、假体 和骨水泥界面的变化程度和数量,可以明确 髋臼假体是否松动。 如果三个分区都存在2mm以上的透光区, 表明假体已发生松动 如果一个或二个分区内存在某种程度的透 光区,假体是否松动应根据透光区的宽度是 否进行性增加,以及髋部是否有疼
髋臼骨缺损分型

• AAOS分型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真臼确立较困难
AAOS分型
• 提醒:I、II型 • 不足:没有涉及骨缺损的量,不能很好地 反映骨缺损的程度和残余骨量对髋臼假体 的支持能力
Paprosky分型系统
1990年AAOS年会上提出全髋关节 翻修骨缺损评估的Paprosky分型法 1994年正式发表*
Paprosky分型
*段王平 ,卫小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 2007 (13),156-157
Paprosky分型
主要标志: 1.旋转中心上移程度
2.坐骨骨溶解
3.泪滴骨溶解 4.髋臼相对于 Kohler 线的位置变化。
主 流
AAOS分型
Paprosky 分型
一.AAOS分型
• AAOS分型是文献中最常用的髋臼骨缺损分 型系统 • 根据髋臼骨缺损的形态及位置进行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cetabular defects according to AAOS system
• I型 节段型骨缺损:指髋臼半球形支持结构缺损,包括内侧壁 周围型(上部、前部、后部) 中央型(内侧壁缺失) • Ⅱ型 腔隙型骨缺损:髋臼骨性包容结构缺损,不累及支持结构 周围型(上部、前部、后部) • Ⅲ型:节段型与腔隙型骨缺损并存 • Ⅳ型:累及髋臼的前柱和后柱,导致骨盆的连续性中断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
包容性缺损:又称腔性缺损 ,指髋 臼腔骨性结构的容量性丢失 ,但髋臼 壁和髋臼柱完整。 非包容性缺损:又称节段性缺损 , 指髋臼的支撑半球 (包括髋臼内侧 壁 )的任何一部分的完全性缺失
AAOS分型 — IV型
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与重建

对不 同类 型的髋 臼骨缺损进行异体骨重建 。 对于髋 臼严重 的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摄标准双髋正位及患髋侧位 .
X线片, 髋臼骨缺损较大或严重畸形者行 C T三维重建, 进
一
步评价骨缺损, 并以 Ppok arsy法分型。翻修术中 再次评估
关键 词 : ; 髋 翻修 ; 缺 损 ; 建 骨 重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R6 7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 一 ~ 一㈨ ~堇 。= … ~ ~ 一枷 一 ~一 ~~ 一 一 . 量 一 一 ~ ~ 一 哆 Ⅲ
.
- = n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 术后由各种原因引起假
体松动而导致 全髋 关节 置换失败 的病例也逐年增加 。 初次全
一 啪 ¨ 岫 H
月, 平均 14 3 个月。初次置换 的髋臼假体类型: 骨水泥型 9 例, 生物型 1 例。 9 翻修原因: 髋臼假体松动2 例, 6 感染 2例。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患者往往存在髋臼骨缺损, 为翻修带
文章编号:08 57 (01O一02 -0 10 - 522 1)l 00 4
髋 关 节翻 修 术 中 髋 臼骨 缺 损 的 处 理 与 重 建
王迪 凡 , 飞 , 波 , 喻 杨 吴杰
一一一~ ~ ~一 } ~ 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 ~ 一 一~. = 垩 薹 兰 吣
2 8
表面被自体骨覆盖超过 5%, 0 行髋臼颗粒骨打压植骨加非骨 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 典型病例 1男,5岁, : 6 左侧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后 6 髋臼假体松动, 年, 见图 1术中行植骨加非水泥型 ; 髋臼假体置换, 见图 2; )5例患者 自 体骨覆盖不足 5%, O 行骨 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 其中 l 例为颗粒骨打压植骨加普通骨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侧处理技术

21
CroweⅡ\Ⅲ级置换
加强杯的应用注意稳定性
1、放置时注意避免为获得覆盖而前倾过大
22
2、必须彻底切除骨赘
小结
1. 髋臼重建需要位于真臼水平
23
2. CroweⅠ和Ⅳ级处置技术比较成熟
3. CroweⅡ\Ⅲ级髋臼侧可以通过适当内移 ,上移并联合植骨术来获得重建
24
•谢
谢
13
病例选择上尽量选用髋臼病变较轻的, 其中髋臼顶部骨水泥层的厚度最大不宜 超过20mm
CroweⅡ\Ⅲ级置换
髋臼内壁截骨用于解决覆盖不足的问题
14
圆凿作出直径约3cm的内壁骨块,保持骨膜完整性
CroweⅡ\Ⅲ级置换
15
CroweⅡ\Ⅲ级置换
16
CroweⅡ\Ⅲ级置换
• • • 真性髂骨覆盖在90%以上可以选择不植骨 真性髂骨覆盖在70-90%的可以选择嵌压式松质骨植骨 真性髂骨覆盖在50-70%的选择带皮质骨块结构性植骨
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分级术后生存率
6
Chougle.A et al. severity of hip dysplasia and loosening of the socket in 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long term follow-up. J Bone Joint Surg B, 2005; 87: 16-20
17
CroweⅡ\Ⅲ级置换
18
CroweⅡ\Ⅲ级置换
真性髂骨覆盖在50%以下的选择髋臼中心适当上移尽量 获得50%以上的真性髂骨覆盖,然后再行结构性骨移植重建
19
CroweⅡ\Ⅲ级置换
加强杯的应用
股骨头坏死分期+骨缺损分期[1]
![股骨头坏死分期+骨缺损分期[1]](https://img.taocdn.com/s3/m/9b7fba98b84ae45c3a358c5a.png)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1、Ficat和Arlet法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2、Steinberg分期-即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0期平片、骨扫描与磁共振正常I期平片正常,骨扫描或/和磁共振出现异常A-轻度股骨头病变范围<15%B-中度 15-30%C-重度: >30%II期股骨头出现透光和硬化改变A 轻度: <15%B 中度: 15-30%C 重度: >30%III期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股骨头没有变扁A 轻度: <关节面长度15%B 中度: 关节面长度15-30%C 重度: >关节面长度30%IV期股骨头变扁A 轻度: <15% 关节面或塌陷 <2-mmB 中度: 15-30% 关节面或塌陷 2- 4-mmC 重度: >30% 关节面或塌陷 >4-mmV期关节狭窄或髋臼病变A 轻度B 中度C 重度VI期严重退行性改变或用表:Steinberg分期(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3、股骨头骨坏死的ARCO分期: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use,ARCO)成立于1989年。
委员会主席为GardeniersJWM,成员为欧美日本等国专门从事骨坏死研究的专家。
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对股骨头骨坏死的分期与术语提出建议〔1〕。
1992年进行了修订〔2〕。
1989年讨论的分期为0至Ⅵ期,见附表〔1〕。
1992年发表时分为0~Ⅳ期〔2〕。
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一致,但其它所有检查均正常。
I期: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依赖股骨头累及的位置,病变再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IA:股骨头受累<15%IB:股骨头受累~30%IC:股骨头受累>30%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肿形成及骨质稀疏),在X线片及CT片上无股骨头塌陷,骨扫描及MRI呈阳性,髋臼无改变,依赖股骨头受累的位置,病变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颗粒植骨+Jumbo Cup
DePuy GRIPTION TF™ 即将上市
• GRIPTION TF™ 垫块是 被设计用于填重严重髋 臼缺损的假体。
• 材质为纯钛
卓越几 何设计 提供更 匹配的 骨表面 接触
定向螺 钉孔提 供最大 固定性
专利TRUEBOND™ 锁槽来帮助提高垫 块对髋臼的机械安 全性能
翻修原则
I型 II型 IIIA型
IIIB型
半球形生物杯± 植骨 有时使用超大杯
- 半球形生物杯+植骨 - 超大杯
- Cage/Roof Ring
髋臼翻修成功的要点
• 重建骨缺损—非包容性 — 包容性 • 初始稳定固定 • 远期稳定——移植骨成活,生物性固定 • 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病例一 Paprosky II型骨缺损
骨水泥臼杯
骨缺损>50%,结构骨植骨+Cage+骨水泥臼杯
AAOS II型骨缺损(腔隙型)
活骨接触>50%,颗粒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顶部缺损 臼上移,加长颈
活骨接触<50%,打压植骨+骨水泥臼杯+ Cage或Ring
臼内突性骨缺损: 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打压植骨+ Cage或Ring+ 骨水泥臼杯
- Paprosky WG. Principles of bone grafting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cetabular technique. CORR 1994;298:147-155.
Paprosky 髋臼骨缺损分型
III型:髋臼的前后柱有缺损,向上移 位大于2cm,有严重的坐骨和内侧壁 的骨溶解。 IIIA:Kohler线完整 IIIB:Kohler线不完整
螺钉孔增强了 垫块的匹配合 适性的可视和 可评估性
内径实现与杯 的精确匹配
螺钉孔截面优化 与Pinnacle杯系 统的匹配性
多种固定方式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
髋臼顶、前后柱不能提供支 撑——打压植骨+ Cage+ 骨水泥臼
病例四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
颗粒骨+结构骨植骨+Cage+骨水泥臼
I、II型又分周围型和中央型
节段型骨缺损指半球型支持结构缺损需重建髋臼缘的完整支 持结构; 腔隙型骨缺损指局部骨容积的缺失,需填充缺失的骨量。 AAOS分类:包容与非包容 非包容性重建成包容性,便于假体固定
髋臼骨缺损AAOS分型
I 型骨缺损(节段型) 骨缺损<30%,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骨缺损<50%,打压植骨+大直径非
髋臼活骨接触<50% 打压植骨+ Cage+ 骨水泥臼杯
AAOS IV型骨缺损(骨盆不连)
结构植骨+颗粒植骨+Cage+骨水泥臼
AAOS IV型骨缺损(骨盆不连)
Paprosky 髋臼骨缺损分型
I型:髋臼环完整,没有移位, 不需要支撑植骨
II型:髋臼环变形,但前、后柱完整, 向上或外侧移位小于2cm。坐骨和泪 滴骨溶解很少。 IIA:向上移位;IIB:向上外侧移位; IIC:向内移位
AAOS II型骨缺损(腔隙型)
活骨>50% 顶部缺损臼
适当上移, 加长颈
AAOS III型骨缺损(混合型)
➢ 髋臼活骨接触>50%,常见顶部节段型缺损 • 植骨+非骨水泥大直径臼+/-螺钉固定,加大臼上移程
度 • 臼中心在正常2.5cm以以上,植骨+非骨水泥大直径臼,
高中心
AAOSIII型骨缺损(混合型)
Ⅱ型 干骺端 +股骨距缺损
ⅢA 干骺端+ 骨干缺损,固 定的骨干>
4cm
ⅢB干骺端+骨 干骨缺损,固定 的骨干<4cm
Ⅳ型干骺端骨 缺损+骨干缺损
Ⅰ型–干骺端松质骨 骨缺损
假体选择与骨缺损处理
• Paprosky I型:初次THA柄或翻修柄
假体选择与骨缺损处理
• Paprosky II型: 长柄(带股骨距)远端固定柄(+近端打压植骨)
打压植骨,髓腔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paprosky分型IIIB和IV型股骨缺损,,一体全涂 层远端固定柄结果不令人满意。
• 51例使用全涂层股骨柄翻修病例 • IIIB缺损使用<19mm柄,失败率0 • − IIIB缺损使用>19mm柄,失败率18% m • − IV型缺损失败率37.5%
➢ 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多枚螺钉固定
病例一
术后
术后1年
病例二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髋臼
病例二
术后
术后6月
术后1年
术后2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后3年
病例三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病例三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植骨后可为非骨水泥臼杯提供三点固定
假体选择与骨缺损处理
• Paprosky ⅢA型: 长柄远端固定+颗粒打压植骨(+皮质骨板植骨)
假体选择与骨缺损处理
• Paprosky ⅢB型: 长柄假体+颗粒骨打压植骨髓腔重塑(+皮质骨植骨)
假体选择与骨缺损处理
• Paprosky IV型:
长柄假体/骨水泥假体+颗粒骨打压植骨髓腔重塑+皮质骨移植
病例五 PaproskyIIIB型骨缺损
植骨+髋臼加强环+骨水泥臼
股骨骨缺损评估
Paprosky分类法:评估股骨支持能力,易于选择假体 Mallory分类法 AAOS分类法:节段和包容性 Engh和Classman分类法:无特异性
股骨骨缺损分类Paprosky 分型
Ⅰ型–干骺端 松质骨骨缺 损
- Paprosky WG. Principles of bone grafting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cetabular technique. CORR 1994;298:147-155.
翻修原则
➢ PaproskyII型:颗粒状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 PaproskyIII型: 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或颗粒植 骨+Roof Ring 或 Cage +异体结构骨移植+骨水泥PE臼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
髋臼骨缺损分型
• AAOS分类法 • Paprosky分类法 • Mallory分类法 • Engh/Glassman分类法 • Gross分类法
髋臼骨缺损AAOS分类
• I型: • 节段型
• III型 : • 混合型
• II型: • 腔隙型
• IV型 : • 骨盆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