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喜悦能力、负面思维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了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并评估其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在治疗抑郁症中,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负面思维模式:认知行为疗法重视患者对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的认知,如自我否定、过度概括和人类归因等。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去认知并记录这些思维模式,从而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和不准确之处。
2. 练习替代思维模式:一旦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治疗师将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替代的积极思维模式。
例如,将负面的自我评价转化为积极的自我肯定,培养乐观和希望。
3. 行为治疗:除了认知方面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通过行为改变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以逐渐恢复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多种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技术:1. 认知重构:这是一种通过理性思考和证据搜集来改变负面思维模式的技术。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分析他们的负面想法,并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些想法是否准确和客观。
2. 情绪调节: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
治疗师会教授患者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念冥想等。
3. 活动计划:为了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兴趣和参与感,治疗师会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个人喜好的爱好、社交活动或者身体锻炼等。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评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抑郁复发的风险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目标实现途径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目标实现途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目标实现途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和心理教育等内容。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改善抑郁症状。
该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意识: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会通过替换他们为积极的想法来有效应对。
2. 行为激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并增加社交互动,以增强抑郁症状的改善。
3. 反思:帮助患者反思并评估他们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并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
二、人际关系疗法抑郁症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人际关系疗法也被用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
人际关系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帮助患者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与他人的沟通。
2. 解决冲突: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地解决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 支持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以提供患者需要的支持和理解。
三、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抑郁症状。
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郁症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病因、症状和发展过程,以减少他们对病情的焦虑和恐惧。
2. 应对技巧:教授患者一些应对抑郁症状的技巧,如放松训练、正念练习和问题解决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3. 资源指导:介绍患者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的资源,如社区心理健康机构、热线电话和在线支持群体等。
总结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和心理教育等方法被广泛运用,以帮助患者实现心理治疗的目标。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心理治疗作为抑郁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内心困扰,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该疗法通过重塑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和行为。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索和识别患者自身的负性思维和行为,帮助患者发现其背后的不合理、消极的认知模式,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达到减轻抑郁症状的效果。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以应对抑郁症。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
另外,它还在预防抑郁复发上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通过减少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改善其心理状态,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二、人际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一种侧重于改善患者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人际心理治疗主要通过研究患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调整人际交往方式,减少人际压力和冲突,减轻抑郁症状。
人际心理治疗通常包括四个阶段:评估和确立治疗目标、针对人际问题进行疗法、解释治疗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维持治疗成果。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探索患者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困扰和问题,并帮助患者找到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减轻抑郁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人际心理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的人际关系质量有所提升,抑郁症状也明显减轻。
因此,人际心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抑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

抑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导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被证明对抑郁症患者非常有效。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消极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鼓励积极的自我反思和改变来缓解抑郁。
1. 调整负面思维负面思维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特征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提供技巧和策略来帮助患者改变这种消极思维模式。
例如,发现并纠正“过度一般化”的想法,即将一个失败或不良经历普遍化到所有方面。
另外还可以提供“自我反思”的练习,鼓励患者跟随一种更积极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2. 制定可行目标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无望和无目标。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设定可行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提供根据这些目标制定行动计划的指导。
通过逐步实现这些建议建议的目标,患者可以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
二、人际关系治疗(IPT)人际关系治疗是一种专门针对抑郁症患者与他人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问题的心理疏导方法。
它主要通过改善个人关系以减轻抑郁症状并增加支持网络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 改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治疗的重点之一是提高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技巧。
这样做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建立更加深入和富有意义的关系。
通过训练,患者学会如何有效地交流,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2. 解决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抑郁症常常对个人的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治疗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关系。
治疗者可能会提供情感支持,设定目标,支持患者与伴侣进行沟通,并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除了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外,抑郁症患者也可以受益于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方法:1. 教育关于抑郁症心理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抑郁症,包括其原因、常见症状以及不同处理方式。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并且配以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抑郁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症状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由于消极、自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导致的。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方法:1.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通过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来改善抑郁症症状的技术。
这种方法要求患者充分意识到负面思维和情绪,然后通过批判性思考和现实客观的看待问题来重建积极的认知。
例如,当患者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时候,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思考过去的成就和能力,并教导患者将负面观念替换为积极的自我评价。
2. 行为活动调整行为活动调整是一种通过调整抑郁患者的行为活动来改善情绪的方法。
通常,抑郁患者会因为情绪低落而放弃原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导致情绪进一步恶化。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重新参与积极健康的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合自己的行为计划。
例如,鼓励患者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培养社交兴趣等。
3. 自我监测自我监测是一种帮助患者识别和记录负面思维和情绪的方法。
患者可以使用日记或应用程序记录自己的情绪、思考和行为,以便定期回顾和识别消极因素。
通过自我监测,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并在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中及时做出调整。
二、解决问题的技巧除了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的技巧也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负面的生活事件和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技巧: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患者和治疗师共同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达成目标。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和效果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和效果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和效果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和情绪状态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以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事件本身所决定。
CBT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和重塑患者的认知,以期望改变其负面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1. 认知重建CBT的核心之一是认知重建。
在抑郁症治疗中,患者常常具有一种负面思维模式,如自责、自卑等。
通过与治疗师的合作,患者可以学习到如何识别和挑战这种负面思维,并逐步替换为积极的、现实的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提升其情绪的稳定性。
2. 行为疗法除了认知重建,CBT还应用了行为疗法来帮助抑郁症患者。
行为疗法通过设立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患者逐步重建正常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这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交功能、提高积极性,对抑郁症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1. 多项研究结果支持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
一项系统性回顾发现,相较于药物治疗,CB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效果不亚于抗抑郁药物,且更持久。
同时,CBT对于预防抑郁症复发和减少症状严重程度也有显著的效果。
2. CBT还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成年人,也可以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
此外,CBT还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形成综合的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
3. 对于长期抑郁症患者,CBT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从而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培养积极心态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

培养积极心态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培养积极心态: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积极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CBT)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影响。
一、认知行为疗法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认知和行为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解决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该疗法侧重于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对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并学会如何调整和改变这些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二、认知行为疗法与抑郁症的关联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负面的情绪循环中,他们常常持有消极的思维方式,如自责、无望、自卑等。
这些消极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抑郁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这些负面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善他们的心境和情绪。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1.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负面思维方式,并挑战和调整这些思维方式。
例如,患者常常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困难,而认知行为疗法则帮助他们重新审视事情并找到更合理的解释。
2. 行为活动调整: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行为方式来改善心境。
例如,患者常常倾向于回避社交活动,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而认知行为疗法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从而改变负面的情绪。
3. 制定目标和规划: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到有方向和成就感,从而增强积极心态。
四、认知行为疗法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改善情绪和心境。
通过挑战和调整负面的思维方式,患者能够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增强应对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抑郁症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从而增强心理的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常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和失去兴趣。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并控制情绪波动。
心理治疗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的几种途径。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通过与治疗师的合作,患者可以学习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并逐渐改变这些思维方式。
CBT 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应对他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心理教育和自我调节技巧心理教育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了解抑郁症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治疗师还会教授患者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正念冥想和放松训练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三、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强调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支持和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患者可以倾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来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并获得实质性的建议和支持。
这种积极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建立更健康的情绪调节模式。
四、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认知重构,抑郁症患者可以学习到如何识别和挑战自己的负面思维,并替换为积极、合理的思考方式。
同时,通过问题解决技巧的训练,患者可以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这些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五、团体治疗和支持群体团体治疗和支持群体是一种通过与其他患者分享和交流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5-07T10:31:05.96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丁静华
[导读] ,针对我院的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北方医院丁静华
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筛选在医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并配合治疗的抑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用帕罗西汀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研究B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和研究A组。
结论,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全面,值得研究发展。
关键字:认知行为疗法;抑郁症;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引言
抑郁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该病通常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失望等,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据中国心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病例抑郁症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在患有抑郁症人群中,死于自杀,意外事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中风的危险性高于非抑郁的人群。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筛选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54例、96例,患者的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为(48±8.63)岁。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分别是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每组50例患者。
观察对象EPDS 总分大于12分,HAMD大于17分小于24分,符合DSM-IV轻中度抑郁标准。
参与前均知情签订合约。
对三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药物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初始给要量为每天10mg,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加大剂量至每天20~60mg。
研究A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为患者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协助患者做自我检测表和功能失调性想法记录表,对负性自动想法进行评估,指导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加深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进认知行为的纠正。
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对患者实施倾听、解释、指导、疏泄、保证等相关技术,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无噪音,湿温度适宜,确保患者舒适,减轻其心理应激。
研究B组同时给予药物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治疗方法同研究A组)。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期间第4、8、12周的治疗效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进行评价[7-8]。
其中,HAMD评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可能有抑郁情绪,17-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症。
SCL-90自评量表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即1分代表无症状,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总分160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疾病症状越严重。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及嗜睡。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EDPS评分治疗前两周EDPS总分三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性,4周与8周后统计结果显示,A、B组EDP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较参照组下降更多,与参照组比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三组对比分析
时间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治疗前两周63.81±5.0862.95±5.2763.17±5.62治疗4周后60.18±4.8250.68±4.5843.54±4.05治疗8周后57.45±4.1539.70±4.1634.52±3.84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HAMD评分治疗前两周HAMD总分三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性,4周与8周后统计结果显示,A、B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较参照组下降更多,与参照组比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三组HAMD评分对比
时间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治疗前两周50.51±1.9220.65±1.9620.10±1.96治疗4周后18.74±1.2114.84±0.9611.59±1.51治疗8周后15.88±1.2710.10±0.98 6.79±0.97
3讨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多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及躯体症状,药物治疗虽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但易加重其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积极性,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角色转换、认知重建行为训练及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模式,正视疾病,同时可消除其服药治疗的恐惧心理和负面自动化认知。
心理社会支持不仅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给予患者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让其在治疗期间感受理解、尊重及精神支持,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抑郁症疾病中,主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消除引起患者负面情绪的因素,并予以患者激励以及指导,使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并提高自身信心。
认知行为属于心理疗法的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认知行为疗法就被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经过此后的发展它已经在治疗过程的概念以及在治疗技术的多样性有了较大进展。
认知是情绪和行为的中介,其在协助抑郁症患者识别及改变认知行为,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显著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正确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宝民.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2017,12(2):25-27.
[2]徐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911-914.
[3]叶百维.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抑郁症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