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变化高考试题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杂食动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同种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2024·武汉高中调研]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物的净生产量(生物体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角度来看,净生产量相当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从物质角度来看,植物的净生产量相当于植物的净光合产物量C.随着营养级增加,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D.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答案:C解析: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下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B正确;一般来说,随营养级增加,生物的净生产量下降,同化量也下降,不能确定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C错误;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提高其净生产量,进而提高牛肉的产量,D正确。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ɑ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图中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d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f与ɑ的比值通常为0.1~0.2答案:A解析:图中的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图中的e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和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再乘以100%,通常为10%~20%,而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与a的比值可能小于0.1,D错误。
第二讲 突破能量变化活化能(能垒)图(专题训练)(解析版)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突破讲与练板块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讲突破能量变化活化能(能垒)图1.乙炔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
吸附在Pd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B.C2H2*+H*→C2H3*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C.副反应生成的高聚物吸附在Pd的表面可能会使催化剂失活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 kJ mol-1【答案】B【详解】A.从反应机理图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项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先吸热,后放热,故而不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B项错误;C.副反应生成的高聚物吸附在Pd的表面可能会使催化剂失活,故C项正确;D.该历程中能垒(活化能)有三个,分别为:66 kJ mol-1,85 kJ mol-1,82 kJ mol-1,故D项正确;2.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Ⅲ)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Ⅲ)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中包含C—H键的断裂过程B.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小的是③C.该历程中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H*CH3O*+H*D.由此历程可知:CH3OH(g)CO(g)+2H2(g)ΔH<0【答案】选D。
【解析】②中反应为CH3O*+H*CH2O*+2H*,CH3O*CH2O*,包含C—H键的断裂,故A正确;活化能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过渡态能量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态3发生的反应活化能最小,故B正确;总反应速率由反应速率最慢的那步历程决定,由图可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大的为①,所以制约反应速率的方程式为CH3OH*CH3O*+H*,故C正确;由图可知CH3OH(g)CH3OH*,放出40 kJ热量,①~④过程中CH3OH*CO*+4H*放出80 kJ热量,即CH3OH(g)CO*+4H*放热120 kJ,但CO*+4H*CO(g)+2H2(g)吸热未知,所以不能据此确定CH3OH(g)CO(g)+2H2(g)的焓变ΔH,故D错误。
高考物理能量守恒题

高考物理能量守恒题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高考物理中,经常会出现涉及能量守恒的题目,考察学生对该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通过几道典型的高考物理能量守恒题目来详细讲解。
第一道题目是关于弹性碰撞的。
题目描述如下:一辆初速度为20m/s的小汽车以30°角度斜坡上爬行,小汽车质量为1000kg,爬升的高度为10m,求小汽车达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解题思路如下: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来求解。
在小汽车达到最高点时,其动能为零,而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等于初始动能,即mgh=1/2mv^2,其中m为小汽车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爬升的高度,v为小汽车达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
接下来是一道关于弹簧振子的题目。
题目描述如下:一根质量为m,劲度系数为k的一端固定的水平弹簧上挂着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现在将重物初始位置拉到与弹簧伸长到原长的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然后释放,求在振动过程中质点动能与势能的最大值。
解题思路如下:在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中,势能和动能不断地互相转化。
当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它的动能最大,此时势能为零;而当质点达到最大位移时,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所以,在振动过程中,质点的动能和势能会不断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交替变化。
最后来看一道关于机械能守恒的题目。
题目描述如下:一个滑雪者以一定初速度从斜坡的最高点滑下,斜坡高度为h,滑到底线水平路面的速度为v,求滑雪者在斜坡上的最高点与底线之间损失的机械能。
解题思路如下:在整个滑行过程中,滑雪者只受到重力做功,没有受到其他形式的外力。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初位置的机械能等于滑到底线位置的机械能加上失去的机械能。
初位置的机械能等于重力势能,滑到底线位置的机械能等于动能,所以损失的机械能等于重力势能减去动能。
(高中段)微专题(二)能量变化图像(题型专攻课)

集训冲关]
1.(2020·桐乡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 1 mol Cl-、ClOx-(x=1、2、3、
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 中,c 最稳定 B.b→a+c 反应的活化能为反应物能量减生成物能量 C.b→a+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ClO-(aq)===ClO- 3 (aq)+2Cl-(aq) ΔH
解析:由图可知,Ea 为正反应活化能,E′a 为逆反应活化能,故 A 错误; 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 应热 ΔH=-(E′a-Ea),故 B 错误;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并不完全 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称为活化分子,则所有活化 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故 C 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使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 动,故 D 正确。 答案:D
题型(二) 能量变化的能垒图像
[典例] 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釆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
会因平衡限制导致 NH3 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 Ti·H·Fe 双温区催化
剂(Ti-H 区域和 Fe 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 100 ℃)。Ti-H-Fe 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
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
2.(2020·浙江台州模拟)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 1 是液态,则状态 3 一定是气态 B.状态 3 是液态,则状态 4 一定是气态 C.A(状态 2)+B(g)===C(状态 3)+D(g)
ΔH=(d-a)kJ·mol-1 D.断裂 1 mol C(状态 3)和 1 mol D(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e-d)kJ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随堂练习1.(2011 ·上海高考)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 .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 .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 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D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3.已知化学反应 A (g)+B (g)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2 2( )A .每生成 2 分子吸收 b 热量B .该反应热 ΔH =+(a -b ) ·-1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断裂 1 A —A 和 1 B —B 键,放出a 能量4.(2011 · 临沂二模)肼(N H )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 O 反应时, N O 为氧化剂,2 4 2 4 2 4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N (g)+2O (g) O (g) ΔH =+8.7 ,N H (g)+O (g) (g)+2H O(g)2 2 2 4 2 4 2 2 2.ΔH =-534.0 ,下列表示肼跟 N 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 4A .2N H (g)+N O (g)3N (g) +4H O(g)2 4 2 4 2 2ΔH =-542.7B .2N H (g)+N O (g)3N (g)+4H O(g)2 4 2 4 2 2ΔH =- 1059.3C .2N H (g)+N O (g)3N (g)+4H O(g)2 4 2 4 2 2ΔH =- 1076.7D .N H (g) +N O (g)N (g)+2H O(g)2 4 2 4 2 2ΔH =- 1076.75.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 + H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②CO(g) + H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③CO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④2CH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CH3OCH3 (g) +H2O(l)的ΔH =kJ·mol−1D.反应2CO(g) + 4H2 (g) CH3OCH3 (g) + H2O(g)的ΔH = ( 2b + 2c + d ) kJ·mol−1【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以合成新能源二甲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简单化工流程的反应原理、能量的转化关系、化学反应焓变的概念、盖斯定律的运用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了节能减排、工业三废资源化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
2.【2016海南卷】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A.3.8×104kJ·mol-1B.-3.8×104kJ·mol-1C.3.4×104kJ·mol-1D.-3.4×104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各地高考试题检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各地高考试题检测1.(2000年山西卷-14)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H 2(g) +21O 2(g)=H 2O(g);ΔH=a kJ·mol -1H 2(g)+21O 2(g)=H 2O(l);ΔH=b kJ·mol -12H 2(g)+O 2(g)=2H 2O(l) ;ΔH=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 、b 和c 均为正值 C .a=b D .2b=c. 2.(2002年天津卷-9)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
0.5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 4(g )+4O 2(g )=2CO 2(g )+4H 2O (l );ΔH =+890kJ·mol-1B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 ΔH =+890kJ·mol -1C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 ΔH =-890kJ·mol -1 .D .1/2CH 4(g )+O 2(g )=1/2CO 2(g )+H 2O (l ); ΔH =-890kJ·mol -1 3.(03江苏卷-4)已知在25℃,101kPa 下,l g 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g); △H =-48.40kJ·mol -1B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5518kJ·mol -1.C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5518kJ·mol -1D .C 8H 18(1)+22.5O 2(g)=8CO 2(g)+9H 2O(1);△H =-48.40kJ·mol -14.(04全国卷Ⅳ-12)在25℃、101kPa 下,1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H 3OH (l )+1.5O 2(g )=CO 2(g )+2H 2O (l ); △H=+725.8 kJ/mol B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1452 kJ/mol . C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725.8 kJ/mol D .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 △H=+1452 kJ/mol 5.(04全国卷Ⅲ-8)已知:(l )H 2(g) +0.5O 2(g) =H 2O (g );△H 1=a kJ·1mol -(2)2H 2(g) +O 2(g) =2H 2O (g );△H 2=b kJ·1mol - (3)H 2(g) +0.5O 2(g)=H 2O (l );△H 3=c kJ·1mol - (4)2H 2(g) +O 2(g) =2H 2O (l );△H 4=d kJ·1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6.(04全国卷Ⅱ-13)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 2(g)=CO 2(g) ;△H = -393.51kJ ·mol -1C(金刚石) + O 2(g)=CO 2(g);△H = -395.41kJ ·mol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7.(04广东卷-17)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kJ.B .51.9kJC .155.8kJD .467.3kJ8.(04上海卷-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 )A .由无水醋酸钠制CH 4B . 由乙醇制C 2H 4 C .由电石制C 2H 2 .D . 由氯酸钾制O 2 9.(03全国新课程卷-13)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g )=H 2(g )+1/2O 2(g ); ΔH =+242kJ·mol -1B .2H 2(g )+O 2(g )=2H 2O (l ); ΔH =-484kJ·mol -1C .H 2(g )+1/2O 2(g )=H 2O (g ); ΔH =+242kJ·mol -1D .2H 2(g )+O 2(g )=2H 2O (g ); ΔH =+484kJ·mol -1 10.(05江苏-4)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 + 1/2O 2(g) = H 2O(l);△H=-285.8 kJ/molCO(g) + 1/2O 2(g)=CO 2(g);△H =-283.0 kJ/mol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H=-5518 kJ/mol CH 4(g) + 2 O 2(g)=CO 2(g) + 2 H 2O(l);△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H 2(g) B .CO(g) . C .C 8H 18(l) D .CH 4(g) 11.(05全国卷Ⅰ-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4b kJ/mol B .C 2H 2(g )+2.5O 2(g )=2CO 2(g )+H 2O (l );△H=2b kJ/mol C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2b kJ/mol D .2C 2H 2(g )+5O 2(g )=4CO 2(g )+2H 2O (l );△H=b kJ/mol 12.(06重庆卷-10)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s)+0.5O 2(g)=CO(g);△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g);△H =+571.6 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H =-890.3 kJ/molD .0.5C 6H 12O 6(s )+3O 2(g)=3CO 2(g)+3H 2O(l);△H = -1400 kJ/mol . 13.(06江苏卷-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H 1 C(s)+21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21O 2(g) =H 2O(l);△H 5 2H 2(g)+O 2(g) =2H 2O(l);△H 6④CaCO 3(s) =CaO(s)+CO 2(g);△H 7 CaO(s)+H 2O(l) =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06天津-13)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H =-221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 B .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57.3KJ 热量 15.(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附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大题培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如图所示)(1)负极是__________(填“铜”或“锌”),_________电子(填“失去”或“得到”),发__________(填“氧化”或 “还原”),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2)电流由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填“铜”或“锌),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锌 失去 氧化 Zn-2e -=Zn 2+ 铜 锌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解析】【分析】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以此解答。
【详解】(1)Zn 、Cu 、H 2SO 4构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 ,所以Zn 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2)铜为正极,溶液中的H +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 ++2e -=H 2↑,会看到正极Cu 片上不断产生气泡。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由于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所以电流从正极Cu 经外电路流向负极Z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及电流方向等。
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A 、B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乙为元素R 组成的单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图三个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个.()2若元素R 与氧同主族,下列事实能说明R 与氧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_____.A .还原性:22H R H O >B .酸性:22H R H O >C .稳定性:22H R H O < C .沸点:22H R H O <()3若化合物B 常温下为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答题必须用具体物质表示).①化合物B 的电子式为______;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化合物B 可与2O 组成燃料电池(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反应产物与反应Ⅲ相同.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③当1mol 的化合物B 分别参与反应Ⅱ、Ⅲ时,热效应为1H V 和2H V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注:反应条件相同、所有物质均为气体).【答案】3 A 、C 32NH H 0+4NH OH +-+3222NH 6e 6OH N 6H O ---+=+ ()()()()2212N g O g 2NO g H 0.8H H +==-V V V【解析】【分析】()1A 、B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乙为元素R 组成的单质,反应Ⅰ、Ⅱ为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由化合物A 、B 反应生成单质,也应为氧化还原反应;()2元素R 与氧同主族,则R 为硫元素,硫的非金属性弱于氧,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 ()3若化合物B 常温下为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则B 为3NH ,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 为NO ,乙为2N ,据此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上海高考)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I2(g)+ H2(g) 2HI(g)+ 9.48 kJ(ii) I2(S)+ H2(g)2HI(g) - 26.48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2011海南高考)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2011海南高考)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2011海南高考)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③MgBr2与Cl2反应的△H<0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⑤MgF2(s)+Br2(l)=MgBr2(s)+F2(g)△H=+600kJ·mol-1(1)MgO Mg3N2(2)+2CH3MgCl+H2O=Mg(OH)Cl+CH4(3)①②③⑤(2011北京高考)25℃、101kPa下:①2Na(s)+O2(g)=Na2O(s)△H= -414kJ·mol-1②2Na(s)+O2(g)=Na2O2(s)△H= -51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H= -317kJ·mol-1(2011重庆高考)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kJ,则S(s) + 3F2(g) = SF6(g)的反应热△H为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2010山东高考)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2010广东高考)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ΔH1Cl2(g)+H2(g)=2HCl(g)ΔH22Cl2(g)+2H2O(g)=4HCl(g)+O2(g)Δ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H3=⊿H1-2⊿H2D、⊿H3=⊿H1-⊿H2(2010浙江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38.6kJ·mol-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2009重庆高考)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96.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2009全国高考)已知:2H2(g)+ O2(g)=2H2O(l)ΔH= -571.6KJ·mol-1CH4(g)+ 2O2(g)=CO2(g)+2H2O(l)ΔH= -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3C.1∶4D.2∶3(2009上海高考)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 →2HCl(g)+Q1H2(g)+Br2(g) →2HBr(g)+Q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Q l>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ImolHBr(l)具有的能量(2009年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ΔH=-566 kJ/molNa2O2(s)+CO2(g)=Na2CO3(s)+ O2(g)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 kJB.下图可表示为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s)ΔH>452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009四川高考)25℃,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 +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ΔH=-57.3 kJ/molB.KOH(aq)+H2 SO4(aq)=K2SO4(aq)+H2O(I);ΔH=-57.3kJ/molC.C8H18(I)+O2(g)=8CO2(g)+ 9H2O;ΔH=-5518 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ΔH=-5518 kJ/mol(2008四川高考)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 2CO(g) + 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2007江苏高考)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2006重庆理综)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1/2O2(g)=CO(g);△H=-393.5kJ/molB、2H2(g)+O2(g)=2H2O(g);△H=+571.6kJ/molC、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D、1/2C6H12O6(g)+3O2(g)=3CO2(g)+3H2O(l);△H=-1400kJ/mol(2006江苏高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1/2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1/2O2(g)=H2O(g);△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