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

字音
•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 n) • 岑(cé n) 烹(pēng) • 馔(zhuà n)谑 (xuè ) • 径(jì ng) 裘(qiú )
诵读感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 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 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
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走入李白:
李白字 ____ ______。现存 太白 ,号青莲居士 诗歌900余首。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 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从中汲 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 浪漫主义 风格,素有____ 诗仙 之称。 _________ 奔放飘逸 、 ________ 想象丰富 、 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 豪迈瑰丽 的特点。 ________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将进酒》李白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谢谢
1. 语言豪放又沉郁
理想主义的李白与中唐日趋颓败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注定了李白 后期诗作的英雄式悲剧色彩:虽豪放,但又沉郁。
4. 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 5. 句式长短变化,徐疾有度
诗中句式长短错落,七言为主间用杂言,音韵流畅而富于徐疾变化, 均与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谐一致
五、李白与酒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感悟在人生得意时就尽情享乐,不要白白的浪费时光,在这里, 他从开篇的悲伤情绪中摆脱了出来,变得豪迈而豁达。诗人选取了 “金樽”“月”等意象,虽未言酒,但言酒之意立显,富有情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必"字突出了诗人的自信和心胸开阔。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作者描绘了一场痛快的筵宴,至此,全诗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使诗文变得更立体了,更生动了, 使人身临其境。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朗朗上口。
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 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 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2020秋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三单元 赏析示例将进酒含解析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三单元赏析示例将进酒含解析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概述〔目标导航〕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3.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的情感。
〔内容概说〕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目的是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赏析示例”是李白的《将进酒》,学习此诗要掌握三言七言交错的读法,体悟诗歌豪放的基调及复杂的思想感情。
《阁夜》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在夔州府西阁之夜的见闻及感想,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心情沉重,调子低沉。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的杰作,主要通过想象描写音乐给人、物、神的感受,突出音乐的艺术效果,风格独特。
李煜的词《虞美人》表达了失去国家后的悲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艺术上独树一帜。
《苏幕遮》是周邦彦的一首名篇,通过咏荷花表达思故乡、思念亲友的情怀,善于烘托和炼字,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推荐作品”共五篇课文,时间跨度大,体裁各不相同,同学们可在老师或资料的帮助下自由选择赏析.〔赏析指导〕这个单元赏析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其次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
从“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角度鉴赏诗歌需要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来就是歌词,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朗读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作品中韵脚和节拍的把握上.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外,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导入新课酒中乾坤荡荡,诗里皓月汤汤。
多么幸运,今世照在我们床前的那一丝月光,一千年前,也曾照进了李白的酒杯。
酒,孕育了李白的风流;酒,也升腾了李白的诗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拿起李白的千古诗句时,会闻到一阵浓郁的酒香,不读,已醉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走进李白的《将进酒》,再一次大醉一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鉴赏能力。
3、在反复朗诵中鉴赏诗人的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找一个学生读:谁先来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下,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或词圈注出来,)……订正该学生读的不准的地方。
板书展示1:将.进酒(qiāng)将.出换美酒(jiāng )朝( zhāo ) 樽( zūn )还( huán ) 岑( cén ) 烹( pēng ) 馔( zhuàn ) 恣.欢谑.(zì xuè ) 径( jìng ) 裘( qiú ) 沽取(gū)板书展示2:将.进酒:请,愿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1)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除。
(2)古今异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古义:高大的厅堂今义:父母2、人生得意..须尽欢古义:有兴致的时候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古来圣贤皆寂寞..古义:被世人冷落今义:冷清孤单(3)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各项中活用的词并作解释)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形容词意动,以……为悲2、与君歌一曲名词活用为动词,歌唱3、陈王昔时宴平乐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4、钟鼓馔玉不足贵名词活用为动词,鸣钟击鼓作乐(4)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钟鼓馔玉不足.贵值得2、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姑且3、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4、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5、径须沽取.对君酌语气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二、再读课文,鉴赏形象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1:问题1:依据诗歌内容,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将进酒》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诗歌鉴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等因素,学生很难走进诗人的时代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尽量缩短与诗人的时空距离,感受诗人字里行间所涌动的激情。
四、品读鉴赏
(一)初读感知:读出内容(关键词:酒)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感情基调。(提醒:放声、大胆、旁若无人地读,有声才有气,有气方有韵。)
2、提问:你读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了吗?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基调:豪迈)
3、请1-2名学生诵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4、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劝酒的原因。
《将进酒》教学设计
课题
将进酒
课型
诗歌鉴赏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材分析:《将进酒》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篇目。该诗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饮,诗人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学习这首诗,要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1课将进酒走近李白飞扬的人生,才知道李白也许天生就是为喝酒为写诗而生的,没有李白,中国的诗坛何以灿烂?没有李白,中国的酒哪有诗情?盛唐的朝气回荡在诗中,所以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黄钟大吕奏响洪亮激越之音!李白每日里,登高览胜,临水逐春;或者东城斗鸡,西郊走马;或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品茗高谈,时吐粲花之论;当筵赋诗,每多七步之章。
酒酣击剑,无非呈倜傥意气;诗成作歌,总是抒风流之怀!是酒壮了他的豪情,是诗添了他的浪漫。
李白借酒抒万丈豪情,李白用酒写万古柔情。
李白因酒越发洒脱飘逸,酒因李白更加酣畅淋漓!美字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赏美文荡气回肠唐宋篇【课内挖掘】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包含着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也包含着对人生前程的自我激励。
[适用话题]可用于“自信”“激情”“追求”“自强”“生命的价值”等话题。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适用话题]可用于“珍惜”“生命的价值”“渺小与伟大”“惜时如金”“短暂与永恒”等话题。
【课外应用】唐诗如酒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
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将进酒》矛盾成就的诗篇

矛盾成就的诗篇【教材分析】《将进酒》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人情怀极其复杂,历来意见大致有三:一曰太白此歌豪放极点;一曰全篇注意尽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上,一曰此诗以豪放为主调,但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杂音。
笔者以为,饮酒的酣畅淋漓与豪放之乐是一种表象,苍凉悲壮而又深沉忧伤是内在的情感,教学中只有让领会到这种情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李白这首诗歌的情感魅力。
因此,本课教学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一方面加强诵读指导,另一方面“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领会复杂的情感。
尽可能地引领学生深入到文字里面去。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味诗的韵律之美。
2.引导学生品味字词,在品味中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将进酒》;学习本课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会读,二是体会作者矛盾的选择与复杂的感情。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地读一遍。
2.教师范读课文。
为了便于指导,要求学生标注句序,并作诵读知道:句①是诗人伫立高地,看到黄河滔滔不绝之势,豪情满怀的。
因此诵读时应该声音浑厚而激越。
“君不见”后略作停顿,“不复回”要重读。
句②是诗人顾镜自怜,充满了失望和感伤,宜读得“苍凉悲壮”一些。
“朝如青丝暮成雪”语速宜缓。
句③和句④感情比较复杂。
“人生得意”句似是违心之语,应读得低沉,“莫使金樽空对月”似是自言自语。
“天生我材”句是对自己,更是对别人而言,应读得自信而理直气壮句⑤是写自己心愿。
是情绪渲泄的第一个高潮,读后应该有一种“轻松解脱”与“酣畅淋漓”。
句⑥是三个字短句,语调激促、热烈,应充满了激情。
句⑦应高亢一点,提请大家注意之语。
句⑧句⑨颇有伤感,语调低沉。
最后一句流露出反抗之情绪是反抗的宣扬,达到高潮而回味无穷。
──教学中也可以放开,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三、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不妨精雕细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
人生:青春已 逝,年华不在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 复西归,少壮不努
手法:比兴(黄河-人生)力—,老—大汉乐徒府伤《悲长歌。行》
夸张(天上来)
再读感悟 ——悲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
君不见(从容、亲切)\高堂明 镜\悲(叹意极浓)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钱贱的如粪土,富贵人家不屑于吃它,贫穷的老百姓又
不会吃,因此就便宜了我老苏了。所以说在苏东坡之前,
因为猪的地位很低,人们很少吃猪肉。
中国古代对于饮食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国 语 楚语下》中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
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 庶人食菜。也就是说,最初猪肉的地位并不低,它 属于天子食用的三牲之一,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它 的地位下降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自西晋灭亡以 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 隋朝短暂统一后,政权归于李唐。李唐家族虽然是 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将牛羊肉作为主要肉食。 皇族如此,吃得起肉的贵族、官僚们也是如此。所 以猪肉地位严重下降。由于根深蒂固的饮食礼仪制 度,皇族的饮食自然是高贵的。所以,李白在这里 写“烹羊宰牛且为乐”,因为这是高贵饮食的标志。
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 忽复乘舟梦日边。
尽欢”“天生我材必有 行路难!行路难!
用”,这种感,难有作为的悲 叹与愤激;不甘沉沦,没有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P13
完全绝望;旷达豪放,无奈
和自我安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 ➢“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 是人的价值宣言,肯定自我。透露出一 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 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 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 (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比较(1):“烹羊宰牛且为乐” “烹猪宰鸡且为乐”
比较(2):“会须一饮三百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
在唐代,猪的地位是很低的。而鸡更可怜,鸡肉在唐
朝连肉都不算。唐朝政府反腐败,唐太宗的时候规定:
再读感悟 ——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月。
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
欢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用升调读,得豪气十足。)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节君奏\要为逐我渐\倾加耳快听,。豪气 (语气要亲切,节奏要逐渐加快。)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作者描绘的盛筵,盛放的是高贵 的饮食,而且那决不是“一碟”“两 碟”,而是整头整头“烹羊宰牛”; 不是“更进一杯酒”,而是不喝上 “三百杯”决不甘休。这筵宴气氛是 何等的痛快,诗句是何等豪壮!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几个短句加入,不但使节奏富于变 化,而且将席上频频劝酒的情形还原。 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宴饮的欢快。
御使出朝的时候,公务接待不能上肉。而当时有一个叫
马周的御史,在一次出朝的时候吃了肉,结果被人举报
了。于是唐太宗亲自过问此事。他拿过案卷一看,原来
马周吃了一只鸡。这时唐太宗就讲了,吃鸡怎么能算吃
肉呢?马周自然就没有违反制度,当然也就没事了。
到了苏东坡时候,猪的地位依旧很低。“东坡肉” 最早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 猪肉》一诗中:“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 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每日早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很拮据,怎 么会有钱吃肉呢?你看他在《食猪肉》诗中提到了:价
.
思考:这首诗感情发展脉络是
怎样的?诗人感情的基调是什么? 找出诗中直接描绘主人公情感的字 眼。
情感脉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
将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白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2.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 化涵义和情感基调。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 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这点,才 能传情,让听众动情。 3.此外,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表达作品内容。
常用表现手法: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节奏和体态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
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髓。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 作家刘大櫆提出的。
吟咏诗韵: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 读、玩味,品味诗歌 的思想感情。
朗诵准备:
朗诵者通过原作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原作 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 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有声势,慷慨生悲
情感脉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悲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欢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思考:此时的李白已51 欲渡黄河冰塞川,
岁了,两鬓染霜,在政治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闲来垂钓碧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