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的组成和分类

合集下载

2023年第五单元初识酸和碱知识点与练习

2023年第五单元初识酸和碱知识点与练习

第五单元初识酸和碱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HAc,乙酸、醋酸)工业三大强酸:H2SO4、HNO3、HCL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二、酸的组成和分类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1. 物质类别:无机酸、有机酸2.是否具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无氧酸(某化氢/氢某酸)3.氧原子个数: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4.可结合(如:HCL一元无氧无机酸)三、碱的组成和分类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1、可溶:KOH、NaOH、Ba(OH)2、NH3.H2O2、微溶:Ca(OH)23、难溶:其余 Fe(OH)3红褐色,Cu(OH)2 蓝色,Mg(OH)2白色四、实验室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溶液才有酸(碱)性。

工业三大强酸: H2SO4、HNO3、HCl :四大强碱: Ca(OH)2、NaOH、KOH、Ba(OH)2。

H2SiO3硅酸难溶(1)盐酸性质:①为混合物:HCl气体+水,所以氯化氢≠盐酸。

②纯净的盐酸为无色液体,工业盐酸不纯净,黄色,含铁的化合物③有很强挥发性,浓盐酸(36%--37%),有刺激性气味,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挥发出的HCl(2)硫酸纯净H2SO4是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挥发(纯H3PO4是无色晶体)①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干燥剂,干燥O2、H2、CO2(碱性气体除外,如:NH3)②敞口放置:M质不变,M液增长,(但不是变质)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③脱水性(化学性质):使物质碳化④腐蚀性:用作金属除锈浓盐酸、浓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前者变红,后者变黑。

(3)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固体(白色)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映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

鲁教版化学ppt课件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鲁教版化学ppt课件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pH试纸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
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
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正 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 人体的健康状况。
情景导入
投影中展示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同学们想 一想,它们在味道和感觉上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 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碱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一天清晨,波义耳偶然将浓盐酸 溅到了紫罗兰花瓣儿上。喜爱鲜花的 植物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他急忙用水把花冲洗了一下。过了一 会儿,他惊奇的发现紫罗兰花瓣儿颜 红色 紫色 蓝色 牵牛花 色变红了!波义耳没有放弃这一奇怪 红色 紫色 黄绿色 紫萝卜皮 的现象,提出了许多猜想和假设并做 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猜想,由此他发 浅红色 红色 黄色 月季花 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性或碱性物质作用 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一种叫做石蕊地衣的植物效果最 浅紫色 蓝色 黄绿色 紫卷心菜 明显,它的紫色浸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 这就是最早使用的紫色石蕊试液。
识别酸和碱
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盐酸 石灰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蔗糖水
加入紫色石蕊 试液后的颜色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 遇到酸和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化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学上把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仍为紫色

碱性溶液
︸ ︸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沪教版 上海)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沪教版 上海)

03 即学即练
课本第12页
1.写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碳酸 H2CO3 一水合氨 NH3·H2O
乙酸 CH3COOH 硝酸 HNO3
氢氧化铜 Cu(OH)2氢氧化铝 Al(OH)3
+2 +3 2.铁有两种化合价∶Fe和Fe,可以形成两种氢氧化物,分别为氢 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氢氧化亚铁Fe(OH)2
属于碱的有 ⑥⑦⑧⑩
Hale Waihona Puke 。①H2CO3 ②HCl ③CH4 ④NaHCO3 ⑤H2SO4 ⑥NaOH ⑦Ba(OH)2 ⑧Ca(OH)2 ⑨HNO3 ⑩KOH
谢谢欣赏
02 酸的组成和分类 4.分类:
按无机物、有机物的分类

按分子中与酸根结合的氢
原子数分类
按分子中是否含氧原子分类
无机酸,如HCl、H2SO4、H2CO3、 HNO3等 有机酸,如HCOOH(甲酸)、 CH3COOH(乙酸)等 一元酸,如HCl、HNO3等
二元酸,如H2SO4、H2CO3等 含氧酸,如H2SO4、H2CO3、HNO3等
课本第9页
1.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氧酸的是( A )
A.盐酸(HCl)
B.稀硫酸(H2SO4)
C.乙酸(CH3COOH)
D.碳酸(H2CO3)
2.下列物质中含有乙酸的是( B )
A.餐饮用的黄酒
B.调味用的食醋
C.降温用的冰块
D.炒菜用的菜油
3.在HCl、H2SO4、H2CO3、Cu(OH)2、Fe(OH)3、Ba(OH)2、 NaOH和CH3COOH中,属于有机酸的是 CH3COOH ,属于一元无 机酸的是 HCl 属于难溶性碱的是 Cu(OH)2、F。e(OH)3

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

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

5.1 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酸和碱的组成2、理解酸和碱的分类和命名3、知道酸和碱的溶解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教学思路以从酸、碱的组成到分类的教学过程为线索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引入:师:每样食物的味道都不同的,酸、甜、苦、辣、咸各种口味构成了我们有滋有味的生活。

设问:食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味道?是不是同一种味道的食物中含有相同的或同类的化学物质呢?答:的确如此!比如:在柑橘类水果中——柠檬、橘子中有柠檬酸,番茄汁中有乙酸,酸牛奶、乳酪、乳品饮料中有乳酸,这几种物质就属于同一类,叫做:酸。

而那些吃在嘴里有涩味的水果——没有熟的香蕉和柿子中就是含有碱这类物质。

师:除了食物以外,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酸和碱,他们有的在食品中,有的在药品中,有的在家庭用品中,有的在大气中,还有的在我们的体内。

问:我们曾经测过家中许多物质的酸碱性,并你们能否举出一些呢生:回忆第三章时的学生实验: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并回答。

答:酸性的物质有:醋、柑橘、牛奶、维生素C溶液、护发液、护肤水、雨水……碱性的物质有:洗衣粉、洗洁精、油烟净、肥皂、洗发水、胃药……师:非常好。

你们举的很多例子,但是漏了一个在我们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的酸——胃里的胃酸。

问:下面同学们能具体指出以下物质中存在什么酸或碱吗?[投影]6.1 生活中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胃里的胃酸:盐酸HCl酸雨中的酸:硫酸H2SO4或硝酸HNO3油烟净里的碱:氢氧化钠NaOH师: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并不是酸性的物质就是酸,碱性的物质就是碱。

那什么样的化合物可以称为酸或碱呢?我们分析一下下列这些酸的化学式,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酸的组成生:观察、分析、归纳组成[投影]二、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1、酸的组成和分类师:和一般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样,酸按有机物和无机物类别分,可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投影](2)酸的分类分类方法一:无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有机酸:甲酸HCOOH、乙酸CH3COOH师:无机酸还可分。

酸和碱(第1、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酸和碱(第1、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铁锈溶解
铁钉溶解
溶解完全
小结:
当酸不足或适量 时,铁锈与酸反 应;当酸过量时 ,与铁锈反应剩 余的酸就会继续 与铁反应。
填一填
(1)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指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 色。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排在 氢元素 前面的金属发生 置换 反应 现象 铁钉表面 产生气泡 ,溶液由 无 色变为 浅绿 色
酸: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碱: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 OH-)的化合物。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各 种呈酸性或呈碱性的物质,怎样 确定某种物质呈酸性还是碱性呢?
一、酸碱指示剂
学习目标 知道石蕊、酚酞两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忆一忆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的试管中会 看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 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2、涂上3%—5%的 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
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 反应从而除去硫酸。
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10-4】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并用手触碰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手的感觉
发热或烫
分 析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操作:酸入水、沿杯壁、缓慢倒、不断搅拌 注意: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的颜色变化
的颜色变化
变红色
不变色
变红色 变蓝色
不变色 变红色
变蓝色
变红色
石蕊和酚酞溶液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分析这四种物质,得出什么结 论呢?
可以看出: 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显示红色 不变色

初三化学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生活中的酸和碱学习目的:1.酸和碱的组成和分类2.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和应用实战演练:一、常见的酸和碱3232434无氧酸:HCl、H2S、HI、HBr(氢某酸)一元酸:HCl、HNO3、HI、HBr二元酸:H2CO3、H2S、H2SO4三元酸:H3PO4了解酸的溶解性:我们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碳酸、乙酸等,绝大多数酸都溶于水,但硅酸(H2SiO3)3、碱的组成【思考】写出所有知道的碱的化学式,归纳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之处,从碱的名称,归纳碱的命名方法。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钡Ba(OH)24、碱的溶解性和酸不一样,大部分的碱是难溶于水的。

常见的可溶于水的碱有NaOH、Ca(OH)2、Ba(OH)2、NH3·H2O,其中Ca(OH)2是微溶的。

5、碱的颜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6、探究: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什么区别?【实验】各取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1)分别置于小烧杯中;(2)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变化;(3)分别在小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滴加酚酞试液;(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现象】(1)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2)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表面形成一层溶液,氢氧化钙表面则无明显变化。

(3)加入适量水,氢氧化钠迅速溶解,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但它们均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计,温度明显上升。

【解释和结论】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表面形成一层溶液,这种物理现象称为“潮解”,而氢氧化钙没有潮解现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在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三、酸碱中和反应1、什么是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类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2、探究中和反应如果我们将无色的盐酸滴加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理论上我们知道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但看不到任何现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盐 (2012版新课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盐 (2012版新课件)

【结论】①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
②有机物及有机物的溶液一般不导电
NaCl(固体)
不导电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
Na+ + Clˉ
能导电 离子能自由移动
1.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离子 2.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时产生能自由移动的 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3.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 化合物。(氧化物除外)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5.盐 :电离时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的化合物。 NaCl = Na+ + Cl- ZnSO4 = Zn2+ + SO42- Na2CO3 = 2Na+ + CO32- NH4NO3 = NH4+ + NO3-
金属阳离子 酸根离子
常见的盐
做调味剂和防腐剂的食盐NaCl, 用来做模型的石膏(CaSO4· 2O), 2H
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和大理石(CaCO3),
用作净水剂的明矾[ KAl(SO4)2· 2O ], 12H
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酸钾(KMnO4),
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硫酸钡 (BaSO4)俗称钡餐。
常见的盐的分类
分类
根据盐 中酸根 离子的 种类分 类 根据盐 中金属 离子 (包括 NH4+) 的种类 分类
例:Fe(OH)3:氢氧化铁
Fe(OH)2:氢氧化亚铁
(2)碱的分类 分类一:根据碱电离时生成的OH-的个数 一元碱 例:NH3· 2O、NaOH、KOH H 二元碱 例:Ca(OH)2、Ba(OH)2、Mg(OH)2 三元碱 例:Fe(OH)3 分类二:根据是否溶于水 可溶性碱:NaOH、KOH、Ba(OH)2、 NH3· 2O H 微溶性碱:Ca(OH)2 难溶性碱:多数难溶

生活中的酸和碱

生活中的酸和碱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2、某无色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 液变( C )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3、市售的瓶装汽水含有一种酸,向该汽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则该溶液变为( B )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4、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 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 ) C A. 酚酞 B. 铁片
生活中的酸和碱
酸 奶
乳 酸
酸 菜
生活中的酸和碱
剧烈运动后 肌肉中产生 乳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汽水中的 柠檬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鸡汤中的 氨基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去污作用的 草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昆虫分泌的 甲酸(蚁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胃里有 盐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柿子里 涩涩的 鞣酸
生活中的酸和碱
挥发性很强的 癸酸
酸碱指示剂
检验物质
白 醋 盐 酸 石灰水 NaOH溶液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 色变化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色 变红色
3、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紫色的石蕊溶液 遇酸性溶液变红色 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中性溶液不变色 无色的酚酞溶液 遇酸性溶液不变色 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中性溶液不变色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 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 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 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 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 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 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 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 获得成功。
第一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生活中发现的酸和碱
“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最早,在制 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窖中保存,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 “碱”一词在阿拉伯语中表示灰。人们将草 木灰放到水中,利用灰汁洗浴、印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说明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用途等几个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水和氢气、空气和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本章内容的学习,为第六章金属和盐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常见的酸和碱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教材将学科知识的学习置于生产生活的情景之中,教学设计从用途出发展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主动性。

本章的实验探究比较多,例如:如何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确实发生了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如何证明NaOH溶液和CO2记录实验现象,加深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通过实验探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

为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上述功能,教师要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实质;教师要巧设台阶,步步深入,将学生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般规律。

对于酸和碱,教材在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中提到过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在本章的开头,教材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宏观的定义: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由于离子的概念初中不作要求,酸碱的严格定义也就无从出现。

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拓展视野的形式从电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在具体要求时不宜加深和拓展。

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

但相对于酸和碱的系统知识来说这些知识是零散的,缺乏相互联系的。

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比较盐酸和稀硫酸的共性。

教材中则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请学生归纳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课程标准对酸和碱的要求写得比较具体:“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名、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材对酸和碱只是笼统以“稀酸的性质、碱的性质”来呈现。

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先从具体的物质出发,再归纳通性。

这样处理也比较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课时)第1课时酸、碱的组成和分类一、设计思想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学生在第三章已经学习过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

本节课重点在于掌握酸和碱的组成规律、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的学习,使学生对酸和碱这两类物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将对酸和碱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层面。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多种手段来归纳总结规律。

在学生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再通过即时强化来巩固学生对规则的掌握,帮助学生内化规则,因此对于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的教学,注重发挥即时反馈和强化环节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的组成特点、分类方法。

(2)掌握酸和碱的命名规则。

(3)理解碱的物理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酸和碱的组成,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酸和碱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教学难点:建立酸和碱的概念。

四、教学用品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固体,氨水,蒸馏水。

仪器:小烧杯,玻棒,滴管。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 流程说明[1] 学生在综合科学和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有一定的了解,请他们回忆已有知识,能激活记忆,为新知识的掌握提供认知基础。

[2] 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物质中都含有酸和碱,教材的这部分图片很精美,和学生一起阅读、观察,能使学生体会到酸和碱就在我们的身边。

[3] 这些常见物质中存在的是什么酸和碱呢?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对酸和碱的种类产生感性认识。

[4]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酸在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5] 酸的组成中的酸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并注意提醒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酸根都是原子团。

[6]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部分知识教材写得比较具体,学生自己阅读能够理解,因此请学生小组阅读讨论归纳并说出来。

[7] 酸的命名学生没有认知基础,因此这个知识点由老师讲解。

[8] 规则类知识的特点是理解容易,记忆不容易深入,因此需要即时地强化和巩固,学生经过一定的练习,将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获得了这些规则的内化,就不容易遗忘了。

[9] 碱的组成中的金属元素和氢氧根学生都很熟悉,命名也相对简单,且已经有了酸的基础,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请他们自主完成。

[10] 通过对三句表述的正误判断,来辨析概念,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11] 将5.2中碱的性质实验提前至这里,可以使学生对碱这类物质有感性认识,也使碱的分类水到渠成。

[12] 分析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来归纳碱的溶解性和颜色。

引出碱的分类方法。

[13] 课程标准对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俗名有明确的要求,此处通过实验现象做一个专门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2. 主要板书3. 相关链接酸的命名: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氧化数高低命名,如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两个简单含氧−H2S2O7酸缩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做焦酸(或一缩某酸、重酸),例如:2H2SO4−→−H2Cr2O7(重铬酸)+H2O。

酸分子中的-OH数等于(焦硫酸)+H2O;2H2CrO4−→成酸元素的氧化数,这种酸叫原某酸,如原磷酸〔P(OH)5,即H5PO5〕,原硅酸〔Si(OH)4,即H4SiO4〕,一个正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偏某酸,如偏磷酸(HPO3)、偏硅酸(H2SiO3)。

含有过氧键(-O-O-)的酸叫过酸,如过一硫酸(H2SO5),过二硫酸(H2S2O8)。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R→O)。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1.比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R—O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

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O键的极性就越小,R—O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此,Si、P、S、Cl的电荷数从4到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4SiO4、H3PO4、H2S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

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为,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中心原子电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H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

所以,酸性HClO4> HClO3> HClO,因为HClO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

早期的酸碱概念:人们最初对酸碱的认识是从它们的反应现象、特征入手的,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强烈的“酸味”,对金属有溶蚀作用,能使某些蓝色的植物染料变成红色,称为酸;而另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肥皂似的滑腻感,能使某些红色植物染料变成蓝色,称为碱;当把酸碱物质混合时,它们能互相中和,生成的产物既不再具有酸的特征,也不再具有碱的特征,而具有“盐味”,称为盐。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自己创立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出发,认为所有的酸必都含有一种叫做“酸素”的物质──氧。

由于当时拉瓦锡在化学界的声望极高,当时的化学家都普遍接受了这种“酸素”观点,人们现在仍可从有关氧元素的多种文字的名称中看出这一历史痕迹来。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盐酸这一最重要的酸并不含有氧。

1815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注意到,构成酸的关键元素是氢,不是氧。

1838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不是所有含氢的物质都是酸,只有含有能被金属置换的氢的化合物才是酸。

这或许可以算作第一个比较满意的酸的定义。

这个定义一直沿用了50多年,而且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正确的。

然而李比希时代,人们对碱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它们是能中和酸形成盐的物质”的认识水平上。

对于碱的结构上的特点,仍然一无所知。

关于酸碱的近代概念,只是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后才逐渐建立起来。

七、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将5.2中碱的物理性质的内容提前到本节课,这样碱的分类就能有实验的感性基础。

氢氧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水的量要少一些,以保证溶解放出的热量比较明显。

为获得新制的Cu(OH)2和Fe(OH)3,可以先增加一个NaOH和CuSO4、FeCl3反应的学生实验,在得到新制Cu(OH)2和Fe(OH)3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碱的性质作一些铺垫。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是形象具体的,规则是抽象笼统的,因此在讲解规则时,注意多举例、多板书,使学生在抽象的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