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旧知回顾、实验探究、自主归纳,认识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能运用指示剂区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交流展示、实验探究、思考交流、归纳小结,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能判断其能否做酸碱指示剂,同时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知道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并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表演小魔术(向用酚酞溶液写字的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
观看小魔术【过渡】:知道字迹为什么变红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清楚了,引入课题并板书。
活动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前置展示】小组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酸和碱的名称或物品,并作简要介绍;教师PPT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酸和碱【旧知回顾】PPT图片展示二氧化碳使润湿的紫花变红和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图片。
【过渡引入】引入并简介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是我们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1)阅读教材P50实验[10-1]的实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观察并认识生活中的酸和碱思考并回答现象了解酸碱指示剂自主阅读教材P50实验[10-1]的内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
(2)PPT展示实验要求并强调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50实验[10-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于教材P51上面的表格中。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自主归纳】学生自主归纳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教师简要板书。
【快速记忆】熟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设问】酸碱指示剂可用来做什么?【拓展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鉴别失去标签的未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魔术揭秘】情境导入中魔术揭秘【对应练习】完成学案上“对应练习1”【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学案上“对应练习1”【过渡引入】石蕊和酚酞这两种指示剂在我们生活中不常见,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可以替代他们,也能用做酸碱指示剂的呢?容,了解实验步骤。
了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分小组完成教材P50实验[10-1],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于教材P51上面的表格中。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优秀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时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下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化学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学会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酸和碱(2)通过实验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3)了解酸碱指示剂发现过程,学会自制指示剂。
(4)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会其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指示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假的鉴别紫米、变绿的鸡蛋、不同水中黑枸杞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2)能够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常见物质酸碱性。
【教学难点】(1)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九组,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
实验仪器:试管8支、试管架、胶头滴管8支、六孔井穴板4个实验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醋酸溶液、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自来水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自制指示剂方法,每小组至少自制两种指示剂2、从家里带来肥皂水、洗洁精、洁厕灵、橘子水、洗发水等各种液体。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教学课题
10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生活中的植物花瓣、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进一步加强化学来源于生活的认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德育渗透
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教师: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也是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的色素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现在大家自己动手进行试验。
三、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步骤:
1.取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紫甘蓝、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将待测的溶液分别滴在点滴板上,并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学生共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生:硝酸,盐酸,硫酸,碳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教师:那我们在家里可以品尝味道区分酸性。在实验室怎样检验酸和碱溶液呢?
生:紫色石蕊
教师:还有无色酚酞溶液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课堂为舞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二、演示引导
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没组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白醋,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因为酸碱性不同。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1)一、常见的酸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酸入手,再次认识酸,并以盐酸和硫酸为代表来学习这两种酸的相关性质,本节重点掌握二者的物理性质以及特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展示浓盐酸、浓硫本样品及相关实验,让学生感受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通过实验展示、设置悬念、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在回忆类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两种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和处理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熟悉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具有强腐蚀性的浓酸的使用,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起科学使用化学用品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研究问题。
三、重点及难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2、13页一、常见的酸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颜色、状态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无色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密度比水大比水大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瓶口有白雾(挥发性)无明显现象,长时间放置质量会增大(吸水性)其他工业盐酸呈黄色可作干燥剂2.浓硫酸特性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脱水性:能使纸张、蔗糖等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炭化变黑。
腐蚀性:浓硫酸腐蚀衣服、皮肤3.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且慢慢,用力搅不停断,切忌不可水入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的腐蚀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那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讨论。
(学生提出要节课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酸和碱,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扩大学生视野,并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课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
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用自带的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溶液和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是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二、学情分析对于酸碱指示剂这一内容,学生比较陌生,正因为如此,本课采用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探索出变色规律,形成深刻印象。
对于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总结,分享探究结果,体会化学学习乐趣。
三、教法分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化学思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设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思考探究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
同时,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更加直观具体,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课从常见的酸和碱出发,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开端,为后续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埋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都接触过这些生活中的酸,但是对碱缺比较陌生,而且对酸和碱的性质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在第五单元探究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接触过酚酞,在第六单元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中也认识了紫色石蕊,但是还不清楚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和作用。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酸和碱;通过与指示剂作用的宏观现象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常见酸的稀释方法。
(知识与技能)2.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其证据收集技能。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浓硫酸特性了解,知道使用浓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诊断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水平)。
2. 通过分析浓硫酸、浓盐酸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各成分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浓度的变化,诊断与发展学生对盐酸、硫酸的特性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3.通过学习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等多方面的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酸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二、教案课题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授课人李仁桂学校湖南省娄底市涟钢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沙布等。
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用故事诱导学生提出假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失误”,有的“失误”会成为终生遗憾,但有人因“失误”而发明了新的物质。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波义尔抓住这一意外的发现没有放弃,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
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走进生活,体验化学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延伸到实验室中常见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真情感受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
复习旧知,感悟新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1.把二氧化碳通入到石蕊溶液的试管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2.在下图的实验中,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酚酞溶液有什么性质?思考,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知道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属于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观看视频,科学体验1.播放波义耳和指示剂的发明的微视频。
2.引导学生:体验波义耳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会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对于试验中的一些奇怪现象要保持好奇心,并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验证。
4.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回答问题。
大胆尝试突破,引导学生提出波义耳的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体验波义耳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科学发明的过程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为后面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做铺垫。
科学探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酸、1.提出问题:(1)其他酸也能采用“提出问题──假设预测──设计实验究,分组实验碱和指示剂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在实验中发现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和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现象后,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2.引导学生假设预测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4.引导和指导学生实验验证,强调实验操作如滴管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小组合作。
5.引导学生解释现象和板书结论6.解释情景导入实验的原理使石蕊变红色吗?碱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吗?(2)其他碱也能使酚酞变红色吗?酸也能使酚酞变色吗?2.假设预测3.设计实验:(1)分别将等量白醋、苹果汁等酸和氢氧化钠、石灰水加入四支试管,再加入紫色石蕊,观察现象。
(2)分别将等量白醋、苹果汁等酸和氢氧化钠、石灰水加入四支试管,再加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设问】酸和碱是怎么发现的呢?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卡片:“酸”“碱”的由来。
【总结】总结并介绍生活中的酸和碱及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10-1:在试管内分别滴入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
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自学】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教材51页,资料卡片)。
【过渡】石蕊是最早使用的酸碱指示剂,现在,人们还可以利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来制成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
1、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花瓣或果实,提取汁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课堂练习】课间展示并完成。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抓住了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从身边的物质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