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百鸟朝凤》教案湘艺版

合集下载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教案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教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如“你知道二胡的由来吗?”“如何用二胡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如“你能用音阶演奏一段简单的旋律吗?”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等。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箫等乐器实物或模型,以及相关的音乐视频、音频、图片、教学课件等。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演示讲解、讨论交流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视频、音频、图片等,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乐器。
-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演奏一种中国传统乐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乐器特点和演奏技巧的理解。
- 学生可以查找更多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风格、代表作品等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乐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国传统乐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不同地区乐器的特点等。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教案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教案
3.实践环节: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或动作表演,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百鸟朝凤》这首作品的重要性和对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理解与表现、音乐审美与创造、音乐文化与社会三个方面的目标。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探索《百鸟朝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学习演奏《百鸟朝凤》中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等,亲身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3.组织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会、民族乐器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水平。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通过歌曲、器乐作品和欣赏等内容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音乐审美能力。本单元以“百鸟朝凤”为线索,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选用《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作为教材,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百鸟朝凤》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鸟朝凤 教案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鸟朝凤 教案

《百鸟朝凤》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二、教学目标:(-)完整地聆听啧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感受硕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感,并能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

(二)对比聆听钢琴版《百鸟朝凤》,感受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特点。

(三)在欣赏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积极感受和体验音乐,用多种方式模仿和表现音乐,感受作品《百鸟朝凤》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了解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唱名。

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描绘听到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乐曲的背景知识,故事“百鸟朝凤”让学生在理解乐曲时更加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全曲听赏时,根据每个乐段给出的提示追踪音乐形象,完成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辨听民族乐器片段(笛子、古筝、箫、琵琶)(二)新课教学:1.播放顾呐演奏《百鸟朝凤》“鸟鸣”片段:问:哪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2.简介硕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及硕呐相关知识。

(1)硕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己经出现了啖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又名喇叭,小硕呐称海笛。

口负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2)民乐《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以热烈欢快的旋律生动描绘了百鸟和鸣的景象,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曲在民间演奏时,结构松散,艺人们经常即兴发挥,甚至加入了公鸡啼母鸡叫的声音。

后来,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了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章。

1953年春, 《百鸟朝凤》由山东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顷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受到热烈欢迎,从而流行全国。

此曲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后来多次到波兰、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访问演出,受到盛赞与欢迎。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教案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教案
-关键词:创作、表演、综合运用
-板书设计:
-音乐创作:旋律、节奏、和声
-音乐表演: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9.评价能力
-重点知识点:评价、反馈、改进
-关键词:评价、反馈、自我改进
-板书设计:
-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改进策略: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
10.终身学习能力
-重点知识点: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关键词: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教师将使用PPT展示《百鸟朝凤》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唢呐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唢呐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音乐编辑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提高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认识和兴趣。
(3)演奏技巧学习:教师将演示《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如唢呐的吹奏方法、乐队的配合等。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将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并提供改进建议。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需要共同完成一个与《百鸟朝凤》相关的项目,如编排一段舞蹈、创作一幅画作或编写一首诗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7.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掌握《百鸟朝凤》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
8.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等方面,提高音乐综合运用能力。
9.评价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的音乐学习情况,能够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身学习:持续关注音乐学习
-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百鸟朝凤-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百鸟朝凤-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百鸟朝凤-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提琴和二胡这两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2.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3.掌握和声基本知识,能辨别常见的和弦;4.了解湘西民歌的音乐特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掌握和声基本知识,能辨别常见的和弦。

2.教学难点:–学习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方法;–辨别和声中常见的和弦。

三、教学准备1.电视、录音机、多媒体课件;2.乐器:小提琴和二胡;3.湘西民歌曲谱《百鸟朝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北大荒交响乐团演奏《百鸟朝凤》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体验这首曲子的美妙和魅力,并对湘西民歌产生兴趣。

2. 学习乐器的基本知识与演奏方法介绍小提琴和二胡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奏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练习曲,加深学生对这两个乐器的理解。

3. 学习歌曲《百鸟朝凤》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1.引导学生欣赏湘西民歌曲谱《百鸟朝凤》,感受其独特的韵味;2.教授歌曲的简谱、歌词和演奏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知识,并练习演奏;3.引导学生欣赏演奏视频,听取教师的演奏示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 学习和声的基本知识1.介绍什么是和声,和声的作用和分类;2.教授和声的基本符号,辨别和声中常见的和弦;3.练习歌曲《百鸟朝凤》中常见和弦的演奏和辨别。

5. 展示环节请学生自由发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乐曲和歌曲中,用演奏的形式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估1.教师进行学生演奏时的评估;2.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将湘西民歌《百鸟朝凤》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小提琴和二胡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美妙,并学习到了乐器和和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种方式和方法,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1、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能哼唱乐曲的音乐主题,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境。

2、能参考教材的提示文字,说出二胡的表现力。

在对比京胡与二胡音色、哼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中,能认真欣赏乐曲《江河水》《夜深沉》。

二、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对比聆听乐曲《江河水》和《夜深沉》。

三、教学难点:感受乐器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出“我是歌手”比赛中所关注过的伴奏乐器。

(二胡、竖琴、小提琴、竹笛等)(二)新课教学1、了解二胡、京胡(1)欣赏音乐片段(《江河水》二胡、《夜深沉》京胡),区别二胡、京胡的音色。

师:我们听到的音乐当中一段是二胡演奏的,一段是京胡演奏的,京胡的音色感觉怎么样?它们同属于拉弦类乐器,你们猜哪一种琴筒大一些?(2)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并介绍。

师:京胡音色清脆、嘹亮,而二胡则相对柔和一些。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木制琴筒一端蒙蟒皮,京胡竹制琴筒蒙蛇皮,且琴筒较二胡小,声音自然尖细一点,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师:对于我们的国粹京剧大家听说过哪些剧目?(生:《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

师:同学们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回答,师补充。

)而我们刚刚听到了《夜深沉》就被用到了虞姬舞剑的场面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3)欣赏京剧《霸王别姬》虞姬舞剑片段,感受京胡的表现力。

①哼唱主题片段。

②欣赏虞姬舞剑片段。

《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管子曲牌的管子独奏曲,后经整理改编成二胡曲,流传更广,深受群众喜爱。

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声声血泪、仇恨满腔。

我们来比较一下同一首乐曲不同乐器的演奏又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4)播放《江河水》管子演奏及二胡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百鸟朝凤》音乐课教案

《百鸟朝凤》音乐课教案

《百鸟朝凤》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音乐作品《百鸟朝凤》。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对《百鸟朝凤》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唢呐这一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百鸟朝凤》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唢呐独奏曲,展现了唢呐音乐的高亢、激昂和婉转、悠扬。

2. 乐曲结构:分析《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了解其由引子、主题、变奏、尾声等部分组成。

3. 演奏技巧:讲解唢呐的演奏方法,如吹、吸、吞、吐、唼、吁等,并示范演奏。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播放《百鸟朝凤》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唢呐这一乐器,激发学习兴趣。

2. 作品欣赏:完整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

3. 乐曲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唢呐演奏技巧。

4. 演奏实践:分组进行唢呐演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曲背景、结构及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播放唢呐演奏视频,示范演奏技巧。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演奏技巧等。

2. 唢呐演奏视频:用于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乐曲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评价量表:用于对学生演奏效果的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的演奏技巧和理解程度进行实时评价,给予指导和反馈。

2. 终结性评价: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彼此的演奏水平。

七、教学难点:1. 唢呐演奏技巧的学习与应用:吹、吸、吞、吐、唼、吁等技巧的掌握。

2. 乐曲的理解与表现:对《百鸟朝凤》乐曲内涵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

八、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准备完整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教案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教案 湘艺版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3)在听赏《紫竹调》时,能指出演奏中的“加花”技法段落或乐句,并参与“加花”创作,发展自身创作力.教学重点:听赏《紫竹调》教学难点:“加花”的创作与表现教学设想:本单元以“八音和鸣”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国民族音乐,但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欢。

所以,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力求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唢呐、古筝及江南丝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除了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其清新、典雅的风格外,在演奏中出现的“加花"的技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在学习方法上,我改变以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加花”创作与表现等方法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

“加花”创作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比较《紫竹调》中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加花”的技法,即“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另外每个小组只创作1 至2个小节,降低了创作的难度。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曲谱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2.上课礼仪《欢乐歌》为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情绪欢快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鸟朝凤
设计意图:
在当今广为传唱的乐曲中,富于民族音乐风格的乐曲并不多,学生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了解甚少,对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民族乐器能观其形态、听其声音的更少;所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理应让其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2、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3、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

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
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

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

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

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
(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教学反思: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