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练习题

萃取练习题
萃取练习题

萃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液-液萃取可分为级式萃取过程和微分萃取过程,其中级式过程又可分为单级萃取和(多

级)萃取。

2、液-液萃取设备按气液接触情况可分为分级接触式和微分接触式,其中板式塔属于分级接触式,填料塔属于微分接触式。

3、液-液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所选定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达到各组分分

离的目的。

4、萃取后两液相能否顺利分层是使用萃取操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5、填料萃取塔是典型的微分接触式萃取设备。

6、对于同一物系,A k 值随温度面变,在恒定温度下的A k 值随溶质A 的变化而变,只有在组成变化范围不大条件下的A k 值才可近似视为常数。

7、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萃取剂的选择性、萃取剂S 与原溶剂B 的互溶度、萃取剂的其它有关性质、萃取剂的回收。

8、目前选取萃取剂主要有三大类方法,即实验法、性质约束法、计算机优化法。

9、通常,温度升高,液体的互溶度增大,对萃取操作不利。

10、在三角形相图上,三角形的顶点代表纯物质、三条边上的点代表二元混合液、三角形内的点代表三元混合液。

11、分配系数是指x y /,用符号___A k ____表示。分配系数越大,萃取分离的效果越好。

12. 萃取操作处理的对象是液体均相混合物,其分离的理论依据为利用混合液体 (或原料液)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二、选择题

1、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称为B 。

A 、蒸馏

B 、萃取

C 、吸收

D 、解吸

2、萃取操作是 B 相间的传质过程。

A、气-液

B、液-液

C、气-固

D、液-固

3、液-液萃取操作也称为C。

A、萃取精馏

B、汽提

C、抽提

D、解吸

4、在萃取过程中,所用的溶剂称为 A 。

A、萃取剂

B、稀释剂

C、溶质

D、溶剂

5、液-液萃取平衡关系常用的是相图,其中以 B 最为简便。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正方形

D、以上三种均可以

6、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选择性系数B1。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一定

7、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溶质的分配系数B1。

A、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都可以

8、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原料与萃取剂的和点M位于 B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 、溶解度曲线上

D、任何位置均可

9、三角形相图内任一点,代表混合物的 C 个组分含量。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三角形相图中边上任一点,代表混合物的 B 个组分含量。

A、一

B、二

C、三

D、四

11、萃取操作的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内部分为两个区域,萃取操作在D进行。

A、单相区

B、气相区.

C、液相区

D、两相区

12、在溶解曲线以下的两相区,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范围会(),萃取效果()。A

A、缩小;越差

B、不变;不变

C、扩大;越好

D、缩小及扩大;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

1、萃取剂的选择性选择萃取剂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

2、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溶质的分配系数大于1。(√ )

3、在溶解曲线以下的两相区,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范围会扩大。(×)

4、三角形相图中顶点代表一个纯组分。(√ )

5、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选择性系数β<1。( × )

6、萃取精馏是属于萃取操作的方法。( × )

7、在萃取操作中,β越小,组分越难分离。( √ )

8、萃取直角三角形相图中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溶质、纯原溶剂、纯萃取剂。( √ )

9、萃取直角三角形相图中三条边表示任何一个三元混合物的组成。( × )

10、在B -S 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组分A ,将使B -S 互溶度减少。( × )

四、简答题

1、萃取三角形相图的顶点和三条边分别表示什么?

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物质,三角形任一边代表二元混合物。

2、液液萃取的原理?

答: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3、萃取剂其他有关性质有哪些?

答:密度、界面张力和黏度

4、用线段形式表示萃取过程中M 点的A 、B 、S 三相组成。

答:SA SD BA BE w A ==,AS AK BS BF w S ==,AB

AH SB SG w B == 5、分散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为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应选流量较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若两相流量相差很大,此时可选流量小的一相为分散相。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使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分液漏斗的分类及试用方法(附萃取操作) 一、分液漏斗分为:球形分液漏斗(如图1a)、梨形分液漏斗(如图1b)、梨形刻度分液漏斗(如图1c)(一般: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 图1a 图1b

图1c 二、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 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斗多用于滴加反应液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球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 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活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 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 无论选用何种形状的分液漏斗,加入全部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 3/4。 2、梨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注意:若用梨形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振荡时,活塞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 注意:分液漏斗洗干净后把塞子拿出来,不要插在分液漏斗里面,尤其是要进烘箱前;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四、安装 盛有液体的分液漏斗,应妥善放置,否则玻塞及活塞易脱落,倾洒液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正确的支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其放在用石棉绳或塑料膜缠扎好的铁环上,铁环则牢固地被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2);另一种是在漏斗颈上配一塞子,然后用单爪夹牢固地将其夹住并固定在铁支台的适当高度(见图3)。但不论如何放置,从漏斗口接受放出液体的容器内壁都应贴紧漏斗颈

第九章萃取习题及解答

第九章萃取习题及解答 1、出下表中序号1、4、7的选择性系数。 丙酮(A)—水(B)—三氯乙烷(S)在25℃下的平衡数据(质量%) 序号 水相三氯乙烷相 %A %B %S %A %B %S 1 5.96 93.5 2 0.52 8.75 0.32 90.93 2 10.00 89.40 0.60 15.00 0.60 84.40 3 13.97 85.35 0.68 20.78 0.90 78.32 4 19.0 5 80.1 6 0.79 27.66 1.33 71.01 5 27.63 71.33 1.04 39.39 2.40 58.21 6 35.73 62.6 7 1.60 48.21 4.26 47.53 7 46.05 50.20 3.75 57.40 8.90 33.70 解:①β=(y A /x A )/(y B /x B )=(8.75/5.96)/(0.32/93.52)=429.06 ④β=(y A /x A )/(y B /x B )=(27.66/19.05)/(1.33/80.16)=87.51 ⑦β=(y A /x A )/(y B /x B )=(57.40/46.05)/(8.90/50.20)=7.03 2、现有含15%(质量)醋酸的水溶液30kg,用60 kg纯乙醚在25℃下作单级萃取,试求: (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 (2)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溶剂的选择性系数。 在25℃下,水(B)-醋酸(A)-乙醚(S)系统的平衡数据如下表(均以质量%表示)水层乙醚层 水醋酸乙醚水醋酸乙醚 93.2 0 6.7 2.3 0 97.7 88.0 5.1 6.9 3.6 3.8 92.6 84.0 8.8 7.2 5.0 7.3 87.7 78.2 13.8 8.0 7.2 12.5 80.3 72.1 18.4 9.5 10.4 18.1 71.5 65.0 23.1 11.9 15.1 23.6 61.3 55.7 27.9 16.4 23.6 28.7 47.7 解: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知识点一:蒸馏 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 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内管有直型(如图1-3 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 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 30×200mm 3种)。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编号:FS-DY-30009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

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 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

《蒸馏和萃取》教案

《蒸馏和萃取》教学教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课时2 教学目标①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②掌握蒸馏和萃取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③掌握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④掌握冷凝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学会对混合物采取合理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教具课件、课本、习题资料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过滤的方法可得到比较纯 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成淡水,该怎么做呢?看过电影《少年派》的举个手,派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是怎么获得可饮用的淡水的呢?当年郑和下西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 【展示】用课件放照片,加深了解。 【提问】在做汤的时候,大家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同,这水珠什么成分呢?为什么会有水珠呢? 【学生】这是因为汤沸腾之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讲解】那么这是个什么过程呢?这个过程在化学上我们称为蒸馏,是一种分离 混合物的方法,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物质呢? 【学生】分离沸点不一样的混合物。 【过渡】是的,所以蒸馏是一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上节课学过过滤和蒸发两种分 离提纯的方法,本节课将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提纯的方法:蒸馏和萃取。 1.蒸馏的原理 【讲解】蒸馏原理: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加热使沸点低的液体组份汽化,再冷 凝为液体加以收集,以分离液体混合物。 【提问】那蒸馏和蒸发一样的吗,有哪些地地方不同呢? 【学生】蒸馏需要将蒸发出来的液体冷凝,蒸发是物理现象,蒸馏是物质提纯的 方法。 【讲解】是的,蒸发和蒸馏有本质性的区别,(放映ppt)通过这个表格来了解 它们的区别: 蒸发蒸馏 实 验 装 置 图 原理液体汽化的过程 利用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汽化,在冷凝成液 体收集 本质物理现象物质提纯方法 目的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为了收集蒸汽的冷凝液体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第四章、萃取的习题解答Word版

第四章 萃取的习题解答 2.在单级萃取装置中,用纯水萃取含醋酸309毛(质量分数,下同)的醋酸一庚晦3棍合液1刷屿,要求萃余相中醋酸组成不大于1096。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习题1。试求:")水的用量为若干公斤?(2)萃余相的量及醋酸的萃余率(即萃余相中的醋酸占原料液中醋酸的百分数)。 解: 由30%F x =在AB 边上确定'F .(见习题1附图1) 5联接'F S 过 由10%R x =在溶解度曲线上确定'R ,过'R 作联结线''R E 并与'F S 线交于'M ,则水的用量和萃余相的量可根据杠杆规则确定,即 (1) 水的用量S ''59 10001283'46 F M S F kg M S =? =?= (2) 萃余相的量和萃余率 100012832283M F S k =+=+= ''29 2283807.482'' E M R M kg E R =? =?= 所以萃余率=' '807.40.1 26.91%10000.3 R F Rx Fx ?==? 3. 在25℃下,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BK)从含丙酮40%(质量分数)的水溶液中萃取丙酮。原料液的流量为1500kg/h 。试求: (1)当要求在单级萃取装置中获得最大组成的萃取液时,萃取剂的用量为若干(kg/h)? (2)若将(l)求得的萃取剂用量分作两等份进行两级错流萃取,试求最终萃余相的流量和组成。 (3)比较(1)(2)两种操作方式中丙酮的回收率(即萃出率)。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数据见本题附表。 习题3附表1溶解度曲线数据(质量分数)

习题3附表2联结线数据(丙酮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附表数据绘溶解度曲线及辅助曲线如附图所示 (1)萃取剂用量 过S 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SE 并延长交AB 边于点'E ,过点E 作联结线ER 与 FS 交于点M ,利用杠杆规则求得 36 1500760/71FM S F kg h MS =? =?= (3) 两级错流萃取的最终萃余相的组成和流量 每级溶剂的用量1 760380/2 S kg h =?= 由1S 和F 的流量确定1M ,且1M 150********/kg h =+= 过1M 作联结线11R E ,由杠杆规则确定1 R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彭云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 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 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停留在用简易装置制备蒸馏水上。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衣服晾晒会干,从这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蒸馏的原理,了解蒸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对于单质碘的提取方法学生比较陌生,主要介绍萃取分液的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馏、萃取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其用途。 2、对比四种分离方法原理、操作方法、适用范围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原则,了解其他分离、提纯、检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蒸馏、萃取的操作方法和过程的认识,让学生对实验探究产生兴趣2、通过蒸馏、过滤注意事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严谨。2、通过蒸馏、萃取用途、糖尿病试纸的使用介绍,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 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油水混合物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

蒸馏和萃取

化学学案3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掌握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1:自来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问题2:怎样检验Cl-的存在? 操作:取少量自来水于中,先加入酸化,再加入溶液。 现象:。 结论:。 注意:加入稀硝酸的目的?。 问题3:如何从自来水制的不含杂质离子的纯水?。 3、蒸馏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实验探究】实验1-3 (2)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操作步骤:组装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料;加热;观察沸点及收 集馏液;停止加热;停水;拆卸装置。 (4)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烧瓶要垫上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 防止暴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处。 c.冷凝水口进,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通,后。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后关。【思考】①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②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部分内容如粗盐的提纯,蒸馏初中已经介绍过。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所以萃取和分液是高一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新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学校,优生少,差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下层次的居多,基础较差,底子薄,实验能力极为薄弱,有些同学初中基本没做过实验。 设计理念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按教材顺序介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通过比较直观的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引申到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区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了解分液漏斗的常见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②初步学会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③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球形、梨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 实验药品: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过滤、蒸发和蒸馏 【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实验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蒸馏水与四氯化碳、蒸馏水与苯、蒸馏水与酒精,观察它们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并记录现象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互溶性,理解怎样的混合物适用分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四氯化碳和苯的颜色和闻闻味道,并指出这两种试剂的毒性。)【学生活动】动手做实验,观察、讨论并分析 【讨论】如何将分层的混合物分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倾倒法或者用胶头滴管吸取

萃取复习题

萃取复习题(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一、思考题 1.何谓萃取操作?液-液萃取操作的分离依据是什么? 2.萃取剂、溶质、稀释剂的名词解释。 3.萃取与蒸馏均可用于混合液体的分离,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萃取操作更为合适? 4.三角形相图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图中间任意一点分别表示几种物质的组成? 5.何谓和点与差点? 6.何谓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分配系数的大小对萃取效果有何影响?7.能在三角相图上表示单级萃取过程,并能根据已知的原料量和原料组成以及萃取相的组成,确定所需萃取剂的量,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和组成。(三角形坐标,杠杆规则在萃取操作中的应用) 8.何谓萃取剂的选择性,写出选择性的计算公式。当选择性系数β=1说明什么? 9.选择萃取剂时需考虑那些因素?其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10.说明温度对萃取操作的影响。 11.说明逆流萃取和错流萃取的优缺点。 12.逆流和错流萃取级数的确定。 二、填空题 1.在三角形相图上,三角形的顶点代表物系、三条边上的点代表物系、三角形内的点代表物系。 2.分配系数是指,用符号_______表示。分配系数越大,萃取分离的效果。 3. 萃取操作处理的对象是___液体均相混合物_______,其分离的理论依据为利用混合液体(或原料液)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4. 萃取和蒸馏同样是分离液相混合物和单元操作。而萃取操作更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分离。(溶液的沸点很高需在高真空下操作的物系,沸点差很小的物系,热敏性物系,溶质的浓度很低的物系。) 5. 通常,温度升高,液体的互溶度增大,对萃取操作不利。 6. 联结线是指连接一对互成平衡的一对共轭相(E相和R相)组成坐标的直线。而辅助曲线是用来根据已知的某相(R相或E相)组成确定与之平衡的另一相(E相或R相)的组成。 7. 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β等于1,则表示不能用萃取操作来分离混合物。 8. 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区域,萃取分离应在__________区内进行。 9.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为两个区域,曲线内为区,曲线外为区,萃取操作只能在进行。 10. 萃取设备必须提供两相充分混合和充分分层的两个条件。 11. 常见的萃取设备类型主要有逐级接触式和微分接触式两类。

强烈推荐2.s1-1-2蒸馏和萃取知识点精华

强烈推荐2.S1-1-2蒸馏和萃取知识点精华(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S 1-1-2 蒸馏和萃取 一、蒸馏 1.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 2. 仪器及装置图 3.注意事项 (1)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2)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蒸馏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冷却水。 (3)分离多种液体时使用蒸馏烧瓶和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制取蒸馏水则用烧瓶即可,无需温度计) (4)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1/3 ~2/3 之间。 (5)给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6)装置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4.应用(制取蒸馏水) 二、萃取和分液 1.原理 (1)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例如: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2.实例(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1)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 (2)步骤 1

3.注意事项及说明 (1)分液漏斗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方法如下: 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如不漏,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①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②分液时,要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保证漏斗内外气压相同,同时使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 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4)常见萃取剂 苯、汽油: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四氯化碳: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 (5)溴、碘的性质 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溴的四氯化碳呈橙色。 (6)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故酒精一般不做萃取剂。

蒸馏萃取实验练习题

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2.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粗盐提纯时,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4.使用分液漏斗时,应首先() A.洗涤B.检查是否漏水 C.打开上端塞子D.打开活塞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萃取操作时,选择的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不互溶 6.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答案:D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沉淀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8.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进行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 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进行萃取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0.下列性质不是萃取剂所具有的是( ) A.与原溶剂互不相溶B.一定为无机物 C.与原溶剂不反应D.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的大 11.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 A.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12.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 A.锥形瓶B.分液漏斗 C.玻璃棒D.温度计 13.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实验用品的准备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下表是部分 编号 A B C D 实验 仪器 仪器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坩埚量筒名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名称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上述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仪器中,标有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教学提纲

《蒸馏和萃取》知识 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知识点一:蒸馏 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 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内管有直型(如图1-3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30×200mm 3种)。 使用时,应接管的上口通过单孔橡胶塞与冷凝器的下端管口相连。应接管的下口直接伸入承接容器内。 ④温度计: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式温度计等。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计,简称温度计。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汁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中学常用棒式工业温度汁。其中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C,水银温度计有量程为200°C和量程为360°C两种规格。 使用时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禁止用温度汁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⑤锥形瓶:充当承接容器,由于口径较小,能减少液体挥发,比烧杯适合作承接容器。也有人把锥形瓶与应接管的组合称为接收器。 【要点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蒸馏烧瓶配置温度计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要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均匀受热。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走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如图1-3所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千万不能将进水口与出水口接反(注意:冷水的流向要与蒸气流向的方向相反)。 ④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壁。测蒸汽温度时液泡应在液面以上。测蒸馏馏分温度时,液泡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1-3所示)。

萃取习题

萃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01、萃取剂的选择性( A ) A、是液液萃取分离能力的表征; B、是液固萃取分离能力的表征 C、是吸收过程分离能力的表征; D、是吸附过程分离能力的表征 02、萃取剂选择时,下列哪些物理性质是首要考虑的?(C ) A、界面张力和粘度; B、密度和粘度; C、选择性和密度; D、选择性和粘度 03、三角形相图内任一点,代表混合物的( C )个组分含量。 A、一; B、二; C、三; D、四 04、三角形相图中边上任一点,代表混合物的( B )个组分含量。 A、一; B、二; C、三; D、四 05、在溶解曲线以下的两相区,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范围会( C ),萃取效果()。 A、缩小;越差 B、不变;不变 C、扩大;越好 D、缩小及扩大;不能确定 06、单级萃取中,在维持料液组成x F 、萃取相组成y A 不变条件下,若用含有一定溶质A的 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余相组成x R 将()。 A、增高;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07、进行萃取操作时,应使溶质的分配系数( B)1。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无法判断 08、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原料与萃取剂的和点M位于( B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溶解度曲线上; D、任何位置均可 09、在萃取设备中,对腐蚀性流体体系,宜选用设备为(A);对有固体悬浮物存在的体系,宜选用()。 A、填料塔和转盘萃取塔; B、转盘萃取塔和填料塔; C、筛板塔和填料塔; D、筛板塔和转盘萃取塔 10、萃取装置中,根据构造特点和形状的不同,可分为(A)和()。 A、组件式;塔式 B、填料式;塔式 C、填料式;组件式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 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 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 萃取。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的理解。

萃取和蒸馏课后习题+答案(红对勾)

课后作业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B.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2-4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时,振荡过程中需要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C.将乙醇与水分离,如图1、图2操作 D.稀释浓H2SO4,如图3操作 3.下列分离或提纯的实验中,所选用的方法或仪器不正确的是()

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5.取碘水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Ⅰ、Ⅱ、Ⅲ、Ⅳ,分别加入汽油、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A.Ⅰ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B.Ⅱ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C.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黄色 D.Ⅳ中溶液不分层,溶液由棕黄色变成黄绿色 6.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为()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8.下列检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在加入稀硝酸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2-3 C.加入盐酸后加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 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溶液一定呈酸性 9.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 本章、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了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节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离子的检验 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本章、节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全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末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已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少量可溶性杂质,而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较好,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可能较差,因此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新教材内容的衔接分析及处理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复习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法与学法设计 1.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多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3.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和分离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