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奥数培优(四年级)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一章 组合与推理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一章组合与推理第一讲逻辑推理【专题导引】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典型例题】【例1】桌上有排球、足球、篮球各1个。
排球在足球的右边,篮球在足球的左边。
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出球的摆放情况。
【试一试】1、甲、乙、丙比身高,甲说:“丙的身高没有乙高。
”乙说;“甲的身高比丙高。
”丙说:“乙比甲矮。
”问:最高的是谁?2、某班学生,如果:有红色铅笔的人没有绿色铅笔;没有红色铅笔的人有蓝色铅笔。
那么“有绿色铅笔的人就有蓝色铅笔”。
对吗?【例2】刘老师、夏老师和胡老师三人在语、英、数三门课中每人教一门课。
已知:夏老师:我不教数学。
胡老师:我既不教语文,也不教数学。
请你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课?【试一试】1、有4个球,编号为①、②、③、④,其中3个球一样重,有一个球比其他球轻1克。
为了找出这个轻球用天平称了两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轻;第二次:①+③比②+④重。
林 数 克 数 奥学 那么,轻球的编号是几?2、王老师为表扬好人好事,要调查一件好事是谁做的。
他找来小红、小黄、小兰三人,进行询问。
小红说:“是小黄做的。
”小黄说:“不是我做的。
”小兰说:“不是我做的。
”已知这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
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例3】有三个小朋友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
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
”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
”静静说:“兰兰做的比冬冬少。
”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试一试】1、卢刚,丁飞和陈俞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
现在只知道: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俞比飞行员年龄大。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四章 数与计算(二)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四章数与计算(二)第一讲定义新运算【专题导引】我们学过常用的运算有加、减、乘、除等。
如6+2=8,6×2=12等。
都是2和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质上是对应法则不同。
由此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
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
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任意两个数。
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惟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
这一周,我们将定义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不相同的。
【典型例题】【例1】有a、b两个数,规定a◎b=a+(b-2)。
那么5◎2= ?【试一试】1、有a、b两个数,规定a※b=a+2-b。
那么2※3= ?2、有a、b两个数,规定a#b=a+2-b+9。
那么6#8= ?【例2】如果规定a◎b=a-b×2 ,那么a=8、b=3时,求8◎3= ?【试一试】1、如果规定a△b=a×3+b ,那么a=3、b=10时,求3△10= ?2、如果规定a△b=(a+b)÷4 ,那么a=1、b=7时,求1△7= ?【例3】设a、b都表示数,规定是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2倍,a△b=a×3-b×2。
试计算:①5△6,②6△5。
【试一试】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6×a-2×b。
试计算3○4。
2、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试计算①(5*6)*7,②5*(6*7)。
【例4】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 a×b + a+b。
试计算6※2。
【试一试】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
试计算3※5。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2。
试计算6※4。
【例5】如果2△3=2+3+4,5△4=5+6+7+8,按此规律计算:3△5。
【试一试】1、如果5◎2=5×6,2◎3=2×3×4,按此规律计算:3◎4= ?2、如果2◎4=24÷(2+4),3◎6=36÷(3+6),按此规律计算:8◎4= ?【※例6】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a+1)+(a +2)+……(a+b -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同步奥数培优 第十讲 统计与可能性(游戏与对策)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奥数培优第十讲统计与可能性(游戏与对策)【知识概述】我国古代有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齐王经常要求将军田忌和他赛马。
规定各从自己的马中选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各一匹,进行三场比赛,每场各出一匹马,每胜一场可得一千金。
田忌的朋友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叫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
结果田忌先负一场然后连胜两场,反而赢了一千金。
这个故事是对策的一个典型例子。
它告诉我们:在竞争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寻求并制定尽可能好的方案,利用它取得尽可能大的胜利,或在胜利无望时,也不至于输得太惨。
这种思想在20世纪形成了对策这门新兴科学。
例1:有一堆棋子共53颗,甲、乙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颗或2颗棋子。
规定谁拿走最后1颗棋子,谁获胜。
如果甲先拿,那么他有没有获胜的策略?练习一:1.有287个球,甲、乙两人用这些球进行取球比赛,比赛规则是:甲、乙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取1个或2个,取最后一个球的人为失败者。
甲想取胜,他应该如何安排?2.有388个球,甲、乙两人用这些球进行取球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甲、乙轮流取球,每人每次取1个、2个或3个,取最后一个球的人为失败者。
如果甲先取,甲为了取胜,他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3.有197粒棋子,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至少取1粒,至多取3粒,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粒的为胜者,现在两人通过抽签决定谁先取。
你认为先取的获胜,还是后取的获胜?例2:有两堆火柴,一堆16根,一堆11根。
甲、乙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根或几根甚至一堆,但每次只能在某一堆中拿火柴,谁拿走最后一根算谁胜,问甲如何才能获胜?练习二:1.有两个箱子分别装有63,108个球。
甲、乙两人轮流在任一箱中任意取球,规定取得最后一个球的为胜。
甲先取,他应如何取才能获胜?2.取两堆石子,游戏双方轮流从其中的任意一堆拿走一粒或几粒石子(甚至可以把这堆石子一次拿走),但每次至少拿一粒,不准同时在两堆中拿,谁拿走最后一粒或几粒石子,谁就获胜,如何取胜?3.下面是个圆形,两人轮流在圆形中画规定了大小的□,每人每次画一个□,所画的□不能与已画的相交或重叠,圆形总有被画满的时候,谁画最后一个□,谁就获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6—3笔算除法综合应用 一课一练 教材同步拓展精讲精练+奥数培优(word精编打印版)

笔算除法综合应用1. 填空。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①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被除数。
(2)140里面有()个20,240里面有6个()。
(3)计算687÷42,试商时把42看作40,得到的商()(“偏大”、“偏小”“无法确定”)。
(4)若A÷28=24……B,则B最大是(),当B最大时,A是()。
(5)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9,余数是17,除数最小是()。
(6)要使 76÷7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7)要使 04÷64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8)要使 25÷3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9)要使 96÷82的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
(10)不计算,填出下列算式的商各是几位数。
451÷57 382÷34 784÷81 342÷49 ()位数()位数()位数()位数(11)括号里最大能填整数几?40×()<153 32×()<380 68×()<31575×()<800 73×()<287 52×()<469 (1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8,商要()。
(13)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8,商要()。
(1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0,商()。
(15)被除数除以2,商不变,除数要()。
(16)甲除以乙,商是23,余数是2,如果甲和乙同时乘10,商是(),余数是()。
(17)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时,可以都去掉()个数的0,商不变,比如:850÷5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个0,就是同时除以(),商不变。
(18)计算400÷25时,可以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商不变,变成()除以(),结果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 9—3 同步拓展精讲精练 奥数培优(无答案)

应用能力提升1、运用图示法解决求图形面积的问题例1:下图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一个周长是4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1 分米的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同步练习:(1)下面是由6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2)有一块土地是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求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例2: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同步练习:(1)一个占地16公顷的正方形露天垃圾场,改建后如图所示,现在这个垃圾场(图中阴影部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和原垃圾场相比,面积减少了多少公顷?(2)一块长方形土地,长400米,宽300米。
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00米,宽不变,那么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3)有一块长方形林地,如果长增加5千米,面积就增加15平方千米;如果宽增加6千米,面积就增加48平方千米。
这块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2、运用列举法解决数图形问题例3:如下图,请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各有几条。
同步练习:当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时,共能组成多少条线段?例4: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同步练习:数一数,右面的图形中共有()个三角形。
3、运用观察法解决角的度数的问题例5:下面两幅图都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1、∠2各是多少度?同步练习:(1)下面三幅图都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1、∠2和∠3各是多少度?(2)看图填空。
()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平角(3)下面是一张长方形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其中∠1=60°,你知道∠2是多少度吗?(4)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整,分针和时针成直角;()时整,分针和时针成60°角;()时整,分针和时针成150°角。
4、运用分析法解决乘法竖式谜问题例6、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同步练习:下面的a,b,c,d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当它们表示数字几时,竖式成立?5、运用探究比较法解决极值问题例7:把2,3,4,6,7,8这六个数字填在下面的六个()中,使乘积最大,应该怎样填?(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同步练习:用2,3,4,5,6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小,组成的应该是哪两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6、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求时间的问题例8:一辆卡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行4小时,一辆轿车的速度是这辆卡车的2倍,那么这辆轿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几小时?同步练习:(1)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6小时,一辆轿车的速度是这辆货车的2倍,那么这辆轿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几小时?(2)有一条宽6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0平方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试题-培优拓展训练--第10讲:环形跑道(学生版)

第10讲环形跑道图形推理1.环形跑道——追及问题。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乙双方在同一环形跑道,以不同的速度,乙何时能够追上甲。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等量关系:追上1次,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1个环形跑道的长度=乙的路程。
追上n次,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n个环形跑道的长度=乙的路程。
2.环形跑道——相遇问题。
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甲、乙双方在同一环形跑道,以一定的速度,甲、乙双方何时相遇。
(甲、乙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等量关系:相遇1次,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1个环形跑道的长度。
相遇n次,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n个环形跑道的长度。
3.经典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同时同地出发:反向每相遇一次,合走一圈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同向每追上一次,多走一圈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第一,环形跑道问题中,对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处理;第二,多次追及、相遇问题的处理;第三,不同地点出发问题的处理;第四,利用线段图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在《四驱兄弟》中,星马烈和星马豪两兄弟分别从土屋博士那里得到一辆极光1号赛车,和一辆极光2号赛车,极光1号赛车的速度是20米/秒,极光2号赛车的速度是18米/秒。
他们准备在一个长度为10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比赛,他们同时同地出发,极光1号多久之后能够再次遇上极光2号?例1.一个圆形跑道的周长是500米,两个学生同时同地背向而行,黄英每分钟走66米,欣欣每分钟走59米,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考点:环形跑道相遇问题分析:此题属于环形跑道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同时同地背向而行,也可以理解为她们二人在一条长为500米的线段两端,相向而行,用路程除以她们的速度之和就是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500÷(66+59)=4(秒)点评:考察环形跑道的相遇问题,关键是知道两个学生的时间是一致的例2.小张和小玉各以一定的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玉的速度是200米/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4-2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同步拓展讲与练 奥数培优(无答案)人教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知识引入:一、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题1: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2)把0.368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得到368。
(3)把6.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 )。
(4)21.26去掉小数点后是( ),得到的数是原数的( )倍。
(5)将42.8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的左边,就是将42.8( )到原来的( ),结果是( )。
例题2:看谁先到家。
知识精讲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101100110001二、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题3:填空。
(1)某地的海水1 kg含盐0.03 kg,100 kg海水含盐( )kg,列式为( )。
1 t海水含盐( )kg,列式为( )。
(2)服装厂做100套校服共用布220 m,平均每套校服用布( )m,做1000套这样的校服要用布( )m。
例题4:选择题。
(1)100 kg花生可榨油45 kg,则1t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下面列式不正确的是( )。
A.45÷100×1000 B.45×1000 C.45×(1000÷100)(2)某餐厅10天用去面粉0.65 t,照这样计算,( )天用面粉0.065 t,( )天用面粉6.5 t。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同步奥数培优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同步奥数培优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苏教版四上奥数培优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例1:两个工人排一本字的书稿,甲每小时排3500字,乙每小时排3000字,两人合排5小时后,还有多少字没有排?练一:1.师徒两人合做5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80个,徒弟每小时做60个,两人合做了3小时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2.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由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3.妈妈带了100元去买水果,她买了3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8元,还买了4千克梨,每千克梨6元,妈妈还剩下多少元?例2:某车间要生产300个零件,已经工作了6天,平均每天生产35个,剩下的每天生产45个,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练二: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90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110套,剩下的每天做70套,还需要做几天才能完成?第1页2.妈妈带100元去买水果,她先买了6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8元,剩下的钱全部买橘子,已知每千克橘子4元,妈妈可以买到几千克橘子?3.修一条长1000米的路,已经修了6天,每天修120米,剩下的每天修70米,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例3:三(1)班同学去拾废纸,男生有20人,平均每人拾废纸2千克;女生有25人,平均每人拾废纸1千克。
如果每千克废纸卖4角钱,三(1)班同学拾的废纸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练三:1.甲车间有30个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18个零件,乙车间有27个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20个零件。
如果装一台机器需要30个零件,那么甲、乙两个车间的工人每天生产的零件可以装多少台机器?2.一个服装厂计划加工2480套服装,每天加工100套,工作20天后,每天多加工20套。
提高工作效率后,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3.妈妈去水果商店买了3千克香蕉,每千克8元,买了6千克苹果,每千克6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奥数培优(小学生四年级)
用假设法解题
【知识概述】
同学们,假设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遇到较难的题或较复杂的题目时,用假设法常会使难题迎刃而解。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量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例题精学
例1鸡兔同笼,共有头34个,脚118只,鸡兔各有几只
【思路分析】
假设一:
假设笼里装的全部是兔子,由于每只兔子有4只脚,那么,34只兔子共有4×34=136(只)脚,比实际的118只脚多了18只,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就可以算出鸡的只数。
假设二:
笼里装的全部是鸡,由于每只鸡有2只脚。
那么,34只鸡共有2×34=68(只),比实际的118只脚少了50只脚,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只,就可以求出兔子的只数。
假设三:
假设鸡兔各17只,17×2=34(只),17×4=68(只),34+68=82(只),比实际的118只少了吗,所以接着假设,鸡16只,兔18只,计算脚的只数,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最终结果。
方法四:(吹哨法)假设这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鸡和兔,我现在吹一次口哨它们就各抬起一只脚,两次过后,34×2=68(只),就剩下了50只脚,剩下的都是兔子的脚,每只兔现在剩下2只脚,50÷2=25(只)兔,那么鸡就是9只。
方法五:方程(了解)
同步精练
1.笼子里的鸡和兔共有100个头,共有284只脚,那么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2.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求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3. 停车场上停了35辆小轿车和两轮摩托车,地面上数一上共有10个轮子,请问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