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合集下载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包括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

3. 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收入、价格、偏好等。

4.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意义2. 消费的类型a. 必需品消费b. 奢侈品消费c. 无效消费3. 影响消费的因素a. 收入b. 价格c. 偏好d. 社会消费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区分和影响消费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消费的概念:解释消费在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讲解消费的类型:分别介绍必需品消费、奢侈品消费和无效消费的特点。

4. 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讲解收入、价格、偏好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消费现象背后的原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消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总结与复习: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消费的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2. 评价方法: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消费类型的掌握情况。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现象分析的能力。

c.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d.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消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等。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消费案例,如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等。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掌握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现象的能力,提高消费观念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

2. 消费的类型: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3. 消费的特点: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基本概念、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的类型及其区分,消费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消费的基本概念:讲解消费的含义、消费的目的和方式,让学生理解消费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消费的类型:讲解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

4. 讲解消费的特点:讲解消费的必要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发展性,让学生了解消费的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所属消费类型及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消费现象,分析其消费类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分析消费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消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

2. 通过作业、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消费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跟踪,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消费者协会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思想政治①必修3.1《消费及其类型》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思想政治①必修3.1《消费及其类型》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过去、当前和将来支出的高低与消费程度的关系;支出分配状态与消费程度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着力进步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理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从而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

[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播放比尔.盖茨的客厅照片和打赤脚的女孩在火塘上煮饭等图片,考虑为甚么居民的生活消费有如此大的差距?新课教学第一目:影响消费程度的要素1、次要的是居民的支出和物价程度。

(1)支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居民支出包括当前(可安排)支出和将来支出的预期。

要求:千方百计地添加居民支出。

保持乐观的预期。

第二,居民之间支出差距的大小对社会全体消费程度的影响。

支出差距过大会影响全体消费程度,反之全体程度进步。

我国人均GDP 打破3000美元,目前银行的个人储蓄其中80%为20%的家庭所具有。

而80%的家庭仅具有20%的财富。

我国基尼系数达到O.45。

(注:基尼系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支出中,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4。

) 支出差距的扩大除影响消费外,还会产生甚么影响?社会不稳。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社会公平公正成绩。

【那也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思,和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会引发动乱和暴力,那将会危及全部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

】(2)物价变动的影响。

复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具体内容。

(需求曲线)价格需求量不变物价对居民生活程度的重要意义。

2、其它影响要素。

例题:不变物价可采取调理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腕。

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①进步利率→投资降落→消费材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添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添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程度降落④扩大政府投资→消费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降落→商品价格程度降落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2.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3. 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具体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加深学生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解释消费的概念。

3. 讲解消费类型:介绍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及区别。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消费案例,让学生加深对消费类型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消费行为。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消费类型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消费概念和消费类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的消费类型,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各种消费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消费相关概念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消费类型的讲解。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与拓展。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选择的理性性。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的概念与特点2. 类型消费行为a) 生存资料消费b) 发展资料消费c) 享受资料消费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难点: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判断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导入新课《消费及其类型》。

2. 讲解消费的概念与特点:阐述消费在经济学中的定义,介绍消费的基本特点。

3. 分析类型消费行为:讲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定义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消费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5. 讲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介绍收入、价格、政策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消费概念、类型消费行为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消费案例,分析其所属类型及影响因素,以此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时事分析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消费调查,了解当前消费市场的现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学原理》2. 参考资料:相关消费领域的论文、报告、案例等3. 网络资源: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数据分析等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消费及其类型》教案1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含义;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高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生活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三、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消费结构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分析近年来情人节巧克力热卖、丽江旅游热火朝天的原因小组讨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消费?2、列举富人与穷人的住房、车的消费水平。

迪拜富豪车镀黄金,李连杰豪宅6年造价2亿。

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②列举超市促销、猪肉降价,销量上升。

引出消费品的价格影响消费水平A、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收入总有限度,在这限度内寻找消费组合就不能不参考商品的价格。

B、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C、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物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物价下降购买力上升③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二)、消费的类型按产品的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1、有形商品消费:衣食住行劳务消费:保姆、钟点工、维修2、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学习享受资料消费:旅游、音乐会3、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1)含义: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行为1.2 教学内容消费的定义与特征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消费类型的划分及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类型1.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消费及其类型的PPT案例材料:准备不同类型的消费案例,如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等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新课导入:讲解消费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类消费的特点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消费及其类型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二章:生存资料消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存资料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生存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2.2 教学内容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生存资料消费的影响因素生存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存资料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生存资料消费的特点2.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生存资料消费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生存资料消费案例,如食品、衣物等2.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生存资料消费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生存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存资料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存资料消费的特点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生存资料消费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三章:发展资料消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资料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发展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3.2 教学内容发展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发展资料消费的影响因素发展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资料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发展资料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发展资料消费的特点3.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发展资料消费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发展资料消费案例,如教育、培训等3.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出发展资料消费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发展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发展资料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展资料消费的特点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发展资料消费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四章:享受资料消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享受资料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享受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4.2 教学内容享受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享受资料消费的影响因素享受资料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的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享受资料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享受资料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4.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享受资料消费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享受资料消费案例,如旅游、娱乐等4.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三章的内容,引出享受资料消费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享受资料消费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个人消费中的地位与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享受资料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享受资料消费的特点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享受资料消费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五章:消费类型的划分与评价5.1 教学第五章:消费类型的划分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消费类型的划分标准及其意义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进行评价和分析5.2 教学内容消费类型的划分标准及其依据各类消费类型的特点与评价消费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类型的划分标准及其依据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消费类型的特点与评价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不同消费类型进行评价和分析5.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消费类型的划分与评价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消费案例,如绿色消费、奢侈消费等5.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四章的内容,引出消费类型的划分与评价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消费类型的划分标准及其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其社会经济意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类型的特点与评价讨论与评价:引导学生对不同消费类型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消费类型的划分与评价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六章: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作用程度消费行为预测与引导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6.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消费案例,如节日消费、广告影响等实证分析数据:准备相关消费行为的数据,供学生进行实证分析6.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五章的内容,引出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讨论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其对消费行为的意义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七章: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政策的内容及其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市场调节在消费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消费政策的内容及其目标市场调节在消费中的作用与机制政府与市场在消费调节中的合作与冲突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政策的内容及其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政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调节在消费中的作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进行讨论和评价7.4 教学准备教材:《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课件: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的PPT案例材料:准备具体的消费政策案例,如刺激消费政策、消费税等7.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六章的内容,引出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的话题新课导入:讲解消费政策的内容及其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市场调节在消费中的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消费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在消费中的作用讨论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进行讨论和评价,探讨其对消费的意义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对消费政策与市场调节的理解,总结课堂内容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作用与机制8.2 教学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及其目标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作用与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挑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及其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帮助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消费及其类型》这一主题展开,包含了五个章节。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类型及其特点。

1.2 教学内容消费的定义与概念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消费的类型及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费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的特点及实例。

1.4 教学准备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消费的概念。

新课导入:讲解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强调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讲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消费,如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并分析其特点。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消费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的类型及特点。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的特点及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第二章:生存消费让学生了解生存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生存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存消费的定义与概念生存消费的特点生存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存消费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生存消费的实例及影响。

2.4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实例等。

2.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导入:讲解生存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强调其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讲解生存消费的特点:介绍生存消费的特点,如必需性、稳定性等。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生存消费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及作用。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存消费的实例及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

第三章:发展消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发展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消费的定义与概念发展消费的特点发展消费在个人和国家经济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消费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发展消费的实例及影响。

3.4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实例等。

3.5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及其类型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
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三、教学思路: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讲解本着贴近生活、条理清晰的原则设计课堂内容,试图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本课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与教师课堂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做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现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分属不同的两个小组,两个小组每月的生活费略有不同,A组每月600元,B组每月300元,各位同学该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费活动呢?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
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价变化趋势,其中具体产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涨至9.5元/斤、“姜你军”——4元/斤涨至9元/斤,几乎所有的产品应声一片上涨,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如何调整消费活动?学生活动:就所给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因为其他条件不变时,与消费水平反向变动。

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

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

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免的苦恼
小免,就读于赣三中高一(20)班,月生活费800元,已攒了2000元零花钱,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脑,不买吧,商场特价,此时下手颇为划算;买吧,以后就要勒紧腰带生活了。

买不买?怎么买?你的意见?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买、借够钱后一次性买、租个电脑等方式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

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

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

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问题又来了,粗心的小免回家路上摔坏了硬盘,换一个硬盘——600元,维修硬盘——90元,如何选择?这两种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终于可以surfing the internet了。

大家知道小免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

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

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七、教学设计理念:
该节课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我在教学中就更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把与其贴近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我们经济生活中的消费活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