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修复中编制排龈线的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张衍 军 ,男 ,1 9 5 9年 生, 山 东省 肥城 市 人 ,汉 族 ,
2 0 1 0年武警医学院毕业, 副 主任 医师 ,主要 从 事 口 腔 科 修 复 和 临 床 治 疗 工
作。
进行 牙体 缺损 的排 龈修 复 。
3 临床 应用 的意 义 :排 龈线 的应 用能 够增 加牙 体修 复 的成功 率 ,减 少牙 周并 发症 的发 生 ,还 能够达 到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1 7 眷 第2 5
2 0 1 3 — 0 6 —1 8出版
WWW. C RT E R. O r g
C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T i s s u e En g i n e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J u n e 1 8 ,2 01 3 V o L 17 , No , 2 5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r a i d e d r e t r a c t i o n c or d i n d e n t i s t r y

Z h a n g Y a n  ̄ 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t o ma t o l o g y ,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Ch i n e s e Pe o p l e ’ s Ar m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Ac a d e my L a n g f a n g 0 6 5 0 0 0 ,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Ch i n a
2 文章 增加 的新 信 息 : 自制排 龈线 和 U l t r a P a k 排 龈线 均 能够获 得满 意 的排龈 修 复效果 ,但 二者 因结 构 特征 的不 同,通过 不 同的作 用方 式发 挥排 龈修 复 作用 , 国内外 学者更 倾 向于 首选应 用 U l t r a P a k 排 龈线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n 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 0 年 1 07 月第8 卷第 1 期
所有铸造修 复体 的牙体预备 、取模 及粘结过程 ,但大 部分牙科医师认 为 ,将其尝 试用于绝大多数 全冠 、部 分冠的操作可能是弊大于利 。 2 12排龈线 .. 排龈线是应用最多的一种 排龈技 术 ,根据其 是否含有药物分 为未浸药的排龈 线和浸药 的排龈 线。未 浸药 的排龈 线 ,就 是用机 械的方法将其 置于龈沟 内来达到排龈 的 目的。根据排龈 线选用的材 质不 同又包括普 通 的棉 丝线 、不上 蜡的丝线 、棉线 、 2 0未处理 的外 科丝 线[ / 句 。排龈 线有不 同的形状 :普 通形 、编 织状 、双 股捻 搓状 等 ,并 有 不 同的粗 细型 号 。排龈 线 的粗细 应根 据患 者游 离龈 的紧张 程 度而 定 。排龈线的放置须采用专用的排龈器械 ,放置时在 干燥环境 中按顺序将线压入龈沟 ,排龈器的尖端应与 牙体呈 4 。 5且对准 已压入的部分嘲 。放置时间曾有报道 最少为 4 i[ a ,也有学者认为 l-1m n对完全分离 rn O 5i 牙龈 及止 血更为有 效[。去除排龈 线时应适当湿润排 1 “ 龈 部位 ,以免排龈线与龈组织及血凝块发生粘连 ,引
台 ,则易导 致牙龈增生 和龈 出血 等。同时 ,排龈 还可 以控制 出血 。若 有 过 多的血 迹也 会 影响 印模 的精 确 度 ,产 生过大 的修复体 与基牙 问的间隙 ,影 响密合 ,
3 种情况 ,即() 1修复体的龈边缘 位于龈缘之上 ;() 2和 龈缘平齐 ;() 于龈沟 内[ 3位 1 了满足美 容性修 复的 ] 。为
医师彻底去除多余的粘结剂 。粘结 前排龈 还能有效隔 绝龈 沟液 对粘 结剂 的稀 释 等影 响 ,避 免 了微 隙 的形 成 ,减少了牙龈炎症 的发生 。有研 究表 明 ,使用 粘结 前排 龈 ,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显著 低于不 排龈者[ 。 4 一 在不排龈 的情 况下 ,进行

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排龈技术前牙修复中对前牙烤瓷修复,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应位于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1]。

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够美观,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

采用龈下边缘,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

本科采用排龈技术,减少了牙龈损伤、出血,制取的印模肩台完整、清晰。

介绍如下。

1 临床材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100例前牙烤瓷修复患者共260颗单冠烤瓷牙,男20例,女80例,年龄20~50岁,均无牙周炎和龈炎。

1.2 方法材料:专用排龈器,牙龈压排线(0#、1#、2#),牙周探针,止血剂,车针。

操作:采用局部麻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只留下向龈下预备的部位;清洗、干燥,选用最细的0#排龈线,用牙周探针固定排龈线,同时用专用排龈器将排龈线完全压入预备体龈沟内,然后,用眼科剪剪除多余的龈线;选用1#或2#使用上述方法将粗线置于细线之上,10min 后抽出粗线,完成修复体的龈下牙体预备,使肩台位于龈下0.5mm,宽度0.7~1.0mm;印模完成后抽出细线,灌制模型,送技术室制作烤瓷冠。

1.3 效果评价通过肉眼观察及探针触觉对所取印模及模型进行评价。

优: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轴面线角圆钝,肩台边缘清晰,牙与龈组织间有一肉眼可分辨的界限;差:牙预备体及模型的表面粗糙、肩台边缘不连续、牙与龈组织间肉眼不能分辨,其中出现1项则为差。

2 结果100例206前牙颗单冠烤瓷修复体,均为优。

烤瓷冠就位后,肩台边缘密合度良好,用探针探测唇侧颈部边缘光滑。

随访1~6年,牙龈色泽正常,无红肿,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前牙缺损后,患者对前牙美观的要求十分迫切,修复体除形态和颜色与自然牙相似外,修复体边缘长短与制备牙的密合度及对龈组织的健康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修复体其边缘与龈缘应有正常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三种情况:(1)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缘之上;(2)和龈缘平齐;(3)位于龈下。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论文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论文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84颗牙)需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分成2组,均在牙体制备及取印模时采用排龈线排龈,对照组予以直接粘连,而观察组则予以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对照组1个月发生牙龈变色的为19.5%,发生牙龈炎的为17.1%,发生牙周炎的为2.4%,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6.9%、4.6%和0;6个月后发生对照组牙龈变色的为31.7%,发生牙龈炎的为26.8%,发生牙周炎的为9.7%,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11.6%、9.3%和0。

以上情况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排除需要冠桥修复者,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者,术前予以检查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未行龈上洁治,无龈下缺损。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制备临时冠,在牙体制备及印模制取过程中均采用排龈技术,进行调模、试戴后,患者诉无不适感症状后予以粘固,对照组予以fuji粘固剂直接粘固,观察组则在粘固前予以排龈线排龈技术。

粘固后均予以清理颈缘。

1.3 观察指标术后1、6个月分别随访,记录下患者的牙周组织情况,主要标准是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情况。

牙龈变色为游离龈灰暗失去正常的粉红色泽,呈现暗青色,可伴或不伴有牙龈炎;慢性单纯性牙龈炎为牙龈的色、形、质改变深及龈沟,但无附着丧失;牙周炎则为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超过3mm,x线片上牙槽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2-3]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s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治疗后的随访情况分析,对照组1个月发生牙龈变色的为19.5%,发生牙龈炎的为17.1%,发生牙周炎的为2.4%,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6.9%、4.6%和0;6个月后发生对照组牙龈变色的为31.7%,发生牙龈炎的为26.8%,发生牙周炎的为9.7%,而对应的观察组则为11.6%、9.3%和0。

不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不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4 1 3 3 ・
出血 的 临床 效 果 显 著 , 血肿清除率高 , 手术安全性好 , 且 预 后
理想, 在临床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
『 1 ] 林发牧 , 许 小兵. 神 经 内 镜 与 显 微 手 术 治疗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应 。 由此 可 知 . 手 术 是 治 疗 高 血压 基 底 节 区脑 出 血 患 者 的主
显著差异( P < 0 . 0 5 ) 。
区脑 出血 5 6例 [ J ] . 广东医学 , 2 0 1 3 , 3 4 ( 1 1 ) : 1 7 9 5 — 1 7 9 5 . [ 6 ] 卞爱苗 , 金孝东 , 惠小 波 _ / J 、 骨 窗 显 微 镜 下 治 疗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脑
形血管切 除 , 降 低 术 后 再 出血 的可 能 性 但 为 了保 证 手 术 安
全性 , 手 术操作者 需熟练掌 握显微镜操 作技术 . 术 中适 当调 整显微镜角度 . 提 高 血 肿 清 除 率 本 次 研 究 中观 察 组 血 肿 清 除情况 、 并发症发 生情况及 预后均优于 对照组 . 数 据 对 比有
出血临床分析[ J ] . 现代预防医学, 2 0 1 1 , 3 8 ( 1 4 ) : 源自 8 9 4 — 2 8 9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2 2
综上所述 . 经 侧 裂一 岛 叶显 微 手 术 治疗 高 血 压 基底 节 区 脑
不 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 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要手段 , 主 要 目的 就 是 将 血 肿 清 除 , 降低颅内压 , 修 复 受 压 神
经元 . 减 轻 出血 后 导 致 的 病 理 变 化 _ 4 _ 采 用 传 统 的 经 皮 质 造 瘘 口入 路 手 术 对 患 者 机体 创 伤 大 、 手术时间长 、 术中出血量多 、 术 后 并 发症 发 生 率 高 . 导 致 患 者 术 后恢 复 时 间长 且 预 后 差 . 临床 应 用 范 围有 限[ 5 ] 经侧 裂一 岛 叶 人路 显 微 手 术更 加 符 合 微 侵 袭 手 术理 念 l 6 手术 过 程 中无 l 需 将颞 叶 、 额 叶切 开 , 术后语言功能恢复快 、 脑 组 织 水 肿 反 应 轻; 术 中最大程度 利用显微 镜的放大功 能及照 明功能 . 可 明 确 出血 点 , 止血彻底 ; 除此之外 , 还 可将 合 并 基 底 节 区小 的 畸

排龈线的运用

排龈线的运用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7/252021/7/252021/7/257/25/2021 3:26:30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252021/7/252021/7/25Jul-2125-Jul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252021/7/252021/7/25Sunday, July 25, 2021
• 把排龈线小心的置入龈沟,从近中(或远中)开始压入。依次颊侧, 远中,舌侧,360度排龈回到起始处,把龈线对齐剪断,压入,线不
要重叠 。
(二)双线法 1.适应症 : 适于炎症组织。 2.方法:将#000排龈线先压入牙齿的龈沟处,截断多余线头,注意两线头不重叠 ;再用#00线,方法同单线法。印模前取出#00线。 3.优点:止血和牙龈侧向排开效果更好。 4.缺点:费时;易损伤牙周组织。 当排龈线在唇侧较浅龈沟留置时间大于15分钟,或者双线排龈粗暴时,永久性牙 龈退缩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因而前牙区排龈应尽可能采用单线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7/252021/7/252021/7/257/25/2021 3:26:30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252021/7/252021/7/25Jul-2125-Jul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252021/7/252021/7/25Sunday, July 2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7/252021/7/252021/7/252021/7/257/25/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2021/7/252021/7/252021/7/25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效果分析

前牙修复中烤瓷冠粘结前排龈线排龈的临床效果分析
数据采用 X 。 检 验进行相 关性分析 ,最终结果 当 P <O . 0 5 认定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 1 两组 患者 治 疗一 个 月后 的 临床 疗效 比较 , 详 见
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 疗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比较( 几 ; %)
月, 平均病程( 1 4 . 3 ±1 . 5 ) 月。两组患苞在性别 、 年 2 结 果
在研究对象 的选取上 , 我们选 择了前烤瓷冠修 复的患者共 6 4 例, 共修复牙 8 0 颗。这 6 4 例患者在
2 0 1 0 年初到 2 0 1 3 年初期间来我院就诊。根据粘连
方式的差别 ,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3 2 人( 修复牙 4 0一 1 . 5 统 计 学处理 方法
颗) 。对照组男性 2 2 例 ,女性 1 0 例 ,年龄 1 2 5 7 岁, 平均年龄( 3 3 . 6 - 2 . 4 ) 岁, 病程 3 — 9 6月 , 平均病
用, 又具有药物的作用。首先要选择适宜 的排龈线 进行印模 , 利用器械将排龈线置人已经制备好的牙 体龈沟内 , 排龈线 的压迫性与药物性 , 会使龈缘快
速缩退 t T ] 。置入排 龈线 时切 勿用 力过 大 , 以免 造成 上
3 结论
皮附着的损伤。排龈线中具有锌盐 , 能温和的收敛 , 同时具有防腐的功效 , 不会对牙龈造成任何损伤。 此 外, 若牙龈出现 出血现象 , 待血液凝 固后再将排龈线
程( 1 5 . 1 ±1 . 4 ) 月; 观察组男性 2 0 例, 女性 1 2 例, 年
龄 l 1 —5 8岁 , 平均 年龄( 3 4 . 9±2 . 1 ) 岁, 病程 3 9 7
运用 医学统计学软件 S P S S 1 4 . 0 对实验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 。 其中计量数据采用 t 检验分析, 定性

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排龈线在牙齿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效果观察李绍辉;汲平【摘要】@@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侧或颊侧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常规充填治疗体容易脱落.2008~2010年,我院采用排龈线排龈后再行缺损充填治疗楔状缺损120颗,脱落率仅为6.7%.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17【总页数】1页(P95)【作者】李绍辉;汲平【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楔状缺损是牙齿唇侧或颊侧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常规充填治疗体容易脱落。

2008~2010年,我院采用排龈线排龈后再行缺损充填治疗楔状缺损 120颗,脱落率仅为 6.7%。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 60例,所有患者左右或上下对应的同名牙患有齐龈或龈下楔状缺损,共240颗患牙。

其中,男 34例、女 26例,年龄30~60岁、平均47岁;同一患者患楔状缺损的同名牙缺损程度相当,患牙牙髓活力及功能正常;所有楔状缺损为初次治疗的楔状缺损。

将患者左侧楔状缺损分为观察组、右侧为对照组,每组 120颗牙。

治疗方法:对照组不用排龈线排龈,仅牙体预备,隔湿后酸蚀,光敏树脂充填;观察组先用排龈线排龈,排龈后备牙,充填前再重新排龈,酸蚀、光敏树脂充填。

分别在充填后 1、3、6、12、24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充填体的脱落数量。

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随访达到 2年、5例失访,随诊率 91.7%。

其中,对照组随访 1、3、6、12、24个月分别脱落1、3、10、13、14颗,脱落率为34.2%;观察组分别为 0、0、1、2、5颗,脱落率为 6.7%,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牙颈部楔状缺损是牙齿的常见病,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有机械因素,也有咬合因素,还有化学因素等。

如不及时充填治疗,会导致牙髓症状,因此对此类牙体缺损除了要去除病因以外,应该早期充填,避免出现牙髓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修复中编制排龈线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牙体修复中编织排龈线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树脂修复,观察组在树脂修复前运用编制排龈线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在填充体的脱落、边缘不密合和继发龋情况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悬突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编织排龈线运用在牙体修复中可以提升修复体完好率,提升修复质量。

标签:牙体修复;编制排龈线;治疗效果
在牙体缺损修复中,运用排龈技术可以有效地促使牙龈组织复位,减少牙龈萎缩等问题,提升牙体修复中修复体的合适度,降低修复体损伤牙周组织的可能性。

排龈线属于排龈技术中的常见方式,具有弹性,在外力之下可以有效推开游离龈,在外力消除后又会复位,其适宜的粗细状态可以有效提升排龈效果的贴合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岁~58岁,平均年龄为(48.2±4.1)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岁~57岁,平均年龄为(46.7±3.8)岁;所有患者均属于牙体龋缺损,同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缺损窝洞龈壁齐龈缘或者在龈下1mm,龋缺损牙体超过2颗,同时属于同名牙。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树脂修复,观察组在树脂修复前运用编制排龈线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观察组在窝洞制备处理后做患牙隔湿处理,按照龈沟深浅状况挑选对应型号的排龈线,长度约为20mm,在排龈器的辅助下将排龈线置入到唇面龈沟和龈乳头位置,当龈下组织得到完全暴露之后,运用慢速车针进行龈下窝沟制备,在近髓位置置入盖髓剂。

将窝沟做好消毒处理后进行粘结、树脂填充与光固化处理。

在外形修整抛光处理后将排龈线撤除。

而对照组在窝沟制备处理后进行树脂填充、光固化、外形修整抛光等处理[2]。

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内填充体的脱落、边缘不密合、继发龋情况发生率,同时观察悬突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运用n(%)表示,运用?字2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悬突情况在悬突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充填体情况在填充体的脱落、边缘不密合和继发龋情况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排龈技术运用以来,多样性的排龈方式广为流行,如激光排龈、电刀排龈、双线与单线排龈、排龈膏与排龈胶等,其目的在于让处于游离状态的健康牙龈和预备牙体组织有效分开,这样有利于避免结合上皮组织的破坏,促使印模材料有效置入到龈沟处,获取到更清晰的牙体制备肩台形状,进而有效提升修复体边缘密合度,避免修复体与基牙边缘的继发龋,在避免边缘不密合情况下减少牙周与牙龈问题产生[3]。

采用编制排龈线,可以在机械性的压迫之下,同时运用药物收敛与止血措施,让操作更为便捷。

排龈线应该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对应的型号,在压线器的辅助下可以有效地置入到制备牙的龈沟中。

在外力机械压迫与排龈线中药物的共同作用之下,可以促使牙龈缘快速收缩。

在排龈线置入操作中应该采用柔和手法,避免用力过大而导致结合上皮、基牙牙周的损伤[4]。

排龈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龈下肩台预备处理中造成的牙龈受损与出血,让龈下牙体预备处理得到更清晰的视野与优质的空间。

填充体悬突主要是牙体缺损后做填充治疗后发生的修复不良问题,主要与医师操作技术和龋缺损情况有密切关联。

在牙龈缘上的缺损、龋损、牙龈缘齐损和牙龈沟缺损情况中,因为牙龈侧壁特殊的位置结构导致操作中视野不清,填充操作中器械容易导致牙龈缘创伤,对填充位置造成干扰,引发填充边缘不贴合,出现相对较短和较长的情况,导致牙体与填充体间产生悬突或者空隙问题,而食物残渣容易在此处集聚而发生炎症,因此在相关问题上需要采用排龈线来做对应处理。

排龈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牙龈沟空间,改变游离龈所在位置,促进填充处理的便捷性,在专业的处理下可以有效地达到止血作用[5,6]。

在排龈技术的选择上,排龈线产生的排龈作用主要在隔湿情况下进行,将排龈线置入牙龈沟,运用排龈线所具有的吸收性达到体积膨胀,从而促使牙龈缘被推到唇颊方向,不会导致牙龈的收缩与龈附着组织的移位。

在排龈处理中,要关注牙龈沟的具体深度与宽度,因此才能选择合适的排龈线与处理方式,对排龈的压力与时间要做严格控制,为修复体的处理做好较好的牙体环境基础。

其中在排龈线上运用8%肾上腺素、25%氯化铝与21%硫酸铁等止血、收敛的药液,可以有效地对龈沟上皮的龈沟液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营造出更为干净的填充牙体环境。

而如果未使用编制排龈线,在龋缺损填充前没有达到填充部位的充分暴露,即便在填充后可以避免悬突问题,在修复体的保存率上也会产生逐年下降趋势。

因此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运用排龈线治疗的患者在1年内的填充体脱落率相对较低,同时继发龋、边缘不密合情况也相对较低,因此口腔中的水分和细菌等渗入情况较少,减少了牙周炎症以及牙齿敏感等发生率,填充体的修复效果相对更理想。

参考文献:
[1]王聪.排龈硅橡胶与排龈线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13,02:121-122.
[2]薛雯.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3,04:93-94.
[3]张衍军.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5:4721-4726.
[4]丁林盛,陈晔.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蛇志,2006,04:267.
[5]蔡桥银,吴红霞,陈小峰,等.排龈线在治疗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2,03:188-189.
[6]王亚红.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临床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07:572-5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