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韩国)人的姓氏和本贯

合集下载

姓氏查表

姓氏查表

据韩国有关文献记载,朝鲜民族起用姓氏源于跟中国有所往来以后。

高句丽为公元1世纪,百济为公元4世纪,新罗为公元6世纪始起用姓氏。

有文献记载,高句丽有乙、礼、松、周、渊、乙支等20余种姓氏;百济有真、解沙、燕、国、木、扶余、司马等20余种姓;新罗有朴(piao)、昔、金、李、崔、郑、孙、张等10余种姓氏。

朝鲜民族自起用姓氏时期开始,姓氏便有明显的阶级性。

其阶级性的表现之一在于,用姓氏被视为特权。

起初,只有七层阶级的人或经常与中国有往来的人才用姓氏。

一般老百姓只有名而不能用姓。

国王将姓氏作为恩典对有功之人或被国王赏识的臣民赐姓,表现之二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低阶层的人虽然可以使用姓氏,但统治者人为地给不同的姓氏赋以尊卑色彩。

即,有些姓氏被认为是“尊姓”,只有贵人才配使用;其余姓氏被认为是“卑姓”,供普通百姓使用。

比如:高句丽的“高”姓、新罗的“金”、“朴”、“昔”姓,高丽时期的“崔”、“金”、“李”姓。

作为“尊姓”,为王公贵族所使用。

到了李朝时期,随着家族观念的强化,为了便于区别宗族关系,开始大量使用姓氏。

这一时期的姓氏分为许多类。

据《世宗实录》记载,李朝初期各地的姓氏大致可以分为“土姓”、“加属姓”、“属姓”、“亡姓”、“次姓”、“次吏姓”、“续姓”、“入续姓”、“入姓”、“来姓”、“来京姓”、“投化姓”、“向国入姓”、“赐姓”、“天降姓”、“百姓”、“入镇姓”和“戎戎姓”等20余类。

“土姓”为地方固有的姓;“亡姓”为已消失的姓,“人姓”、“来姓”为从其他地方或从外国引入的姓;“属姓”、“次姓”、“次吏姓”、“续姓”、“入续姓”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所使用的姓氏;“天降姓”和“赐姓”为天子或国王所赐予的姓。

李朝时期,朝鲜民族的姓氏比较多,有的文献记载是277种,有的文献记载是496种。

到了现代,朝鲜民族姓氏数目发生了变化。

据有的学者统计为250余种,其中以“金”、“朴”、“李”、“崔”为代表。

朝鲜民族姓氏以单姓为主,也有少量复姓,比如“南宫”、“诸葛”、“西门”、“独孤”、“皇甫”、“司空”、“鲜于”、“东方”等姓。

朝鲜刘氏——刘氏文化

朝鲜刘氏——刘氏文化

朝鲜刘氏——刘氏文化朝鲜半岛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兄弟邻邦,在独立前,朝鲜还一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附属国。

朝鲜人有很大一部分祖籍中国大陆,据1985年韩国人口调查资料统计,韩国现有250个姓氏,其中祖籍中国大陆的归化姓氏就有136个,这些归化姓氏的人口达1000 万之多。

刘姓是朝鲜的主要姓氏之一。

韩国学者片泓基先生称,刘姓'历史上人才辈出,亦为(朝鲜)名门大族。

'目前,在韩国的刘姓人口就有约20万。

据记载,刘姓最早到达朝鲜是在魏晋时期。

如当年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归化日本时,他的一部分族人就曾移民到朝鲜。

宋代有汉族文人刘载入高丽,在高丽王氏王朝任尚书右仆射之职。

据韩国《江陵刘氏隐斋公派谱》卷上'刘氏本源世系'记载,朝鲜刘氏开基始祖是中国北宋著名学者和官员刘荃。

刘荃,字原甫,号竹谏,是汉高祖刘邦的第40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32世孙。

史称刘荃在北宋时官任翰林学士和兵部尚书,宋英宗时被贬高丽。

朝鲜高丽文宗三十六年也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刘荃渡海入朝,时年32岁。

史称刘荃精通儒家九经和诸子百家,又通晓天文地理,渡海入朝后不现出仕,专为养成后进而努力。

刘荃死后,葬在朝鲜庆北永川郡永川邑绿田洞碑石村后山亥坐上下封。

他的陵墓原有文拜、明灯、秀炉、床、神道碑碣、石将军、童子、羊马、甲胄石、下马碑和正言赵达承撰写的墓志铭。

刘荃的后裔在南北朝鲜都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兴盛,而且家族显赫,人才辈出。

笔者有一南韩友人,曾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读博士,姓刘,询问后得知,也是刘荃的直系后裔。

据片泓基《从族谱学看韩中交流史》一文中还批露,当年日本侵略朝鲜时,大批中国明朝军队开进朝鲜,帮助朝鲜抗日。

这些抗日援朝的将领后来有20多个姓氏留在朝鲜成为新的归化姓氏,其中就有一支来自浙江的刘姓。

朝鲜半岛的姓氏与中国的渊源

朝鲜半岛的姓氏与中国的渊源

朝鲜半岛的姓氏与中国的渊源白姓:韩国白氏始祖原为中国苏州人,唐朝时为仕,官至吏部尚书,后被人陷害逃亡至新罗,新罗宣德王宠之,封以左仆射司空兼大司徒之官爵。

目前白氏人口约有30万人,历史上白氏人物辈出,亦为一名门大族。

张姓:韩国张氏始祖贞弼原为中国浙江省人,新罗贞圣王六年随其父来朝鲜半岛,18岁时随正使赴唐,文科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后又返回朝鲜半岛,成为高丽开国功臣。

禹姓:韩国禹氏始祖玄,高丽显宗五年文科及第,官至门下侍中平章事。

其八世孙倬,文科及第,官至成均祭酒。

程子之学最初从中国传来之时,无人能晓,倬仅费时一月即通晓之,并以之教导后进,此为韩国理学之蒿矢。

倬对经史、易学亦深通晓,世人皆称之为“易东先生”。

刘姓:韩国刘氏始祖荃为汉高祖刘邦之四十世孙,宋朝时官至翰林学士和兵部尚书,高丽文宗三十六年归化来韩。

荃精通九经、百家书,穷天文、地理,不出仕专心为义成后进而努力。

目前刘氏人口约有20万,历史上人才辈出,亦为名门大族。

青海李氏及朱氏:南宋忠臣岳飞五子莲为避秦桧之延祸,东渡来到朝鲜半岛。

其六世孙李元开助李成桂建立朝鲜,策录开国一等功臣,封为青海君,此为青海李氏之始祖。

宋宁宗十七年,朱熹之曾孙潜率子余庆、婿具存裕归化来韩,此为韩国朱氏之始祖。

其婿具存裕为韩国具氏之始祖。

诸氏:新罗兴德王时,诸葛亮的二十世孙公巡东渡归化来韩,公巡十三世孙的泓与滢将复姓诸葛分宗为朱与葛,泓为诸氏,滢与诸氏,各为其始祖。

孟氏:新罗贞圣王二年,孟子四十世孙承训为翰林院五经博士,据经典为传播儒学来韩,后归化新罗。

其后孙思诚为朝鲜初期有名之政丞,其清廉自持为朝鲜朝之代表。

孔氏:孔子的五十四世孙昭为元朝之翰林学士,陪侍恭王妃鲁国公主来韩,后归化朝鲜。

其孙俯与郑梦周、李墙等相交,诗文超卓,书法直追王羲之,自成一家,当代名士之碑文皆出自其手。

程氏:宋程颐(伊川)之十四世孙思祖,元顺帝时为御尉校丞,陪侍恭悠王妃鲁国公主来韩,后归化朝鲜,官至殿中侍御史,为韩国程氏之始祖。

韩国人三大姓氏跟中国有关吗?韩国人:没有,中国人抄我们的!

韩国人三大姓氏跟中国有关吗?韩国人:没有,中国人抄我们的!

韩国人三大姓氏跟中国有关吗?韩国人:没有,中国人抄我们的!韩国人其实是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期间,高句丽国在西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

由于受到我国文明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我国人的姓氏很相像。

据一九八五年韩国人员国情查询计算资料显现,现有的韩国人的姓氏只要二百七十五种。

而在朝鲜半岛的7500万人以及散居全球的700万韩裔人中,金、李和朴三个姓氏大概占了一半。

韩国姓氏计算那这三大姓氏的来源,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李氏李准基朝鲜历史和文明悠长,从古代起就同我国有友好往来。

7世纪中叶,新罗一致朝鲜,与唐朝有密切联系。

当年,李成桂因得到朱元璋的供认和封爵,合法具有朝鲜三千里江山,创建了朝鲜闻名的朝鲜王朝。

李氏朝鲜历27王519年,曾于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至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吞,李氏朝鲜消亡。

李氏在统治朝鲜的500多年时间里,曾下令将王氏高丽所赐的王姓一律康复其原姓,一起采纳“赐姓”的办法以加强统治,赐予许多人姓李,因而使朝鲜李姓人员急剧添加。

明末清初,又有明将李如松的后代及明廷遗臣李氏等一批李姓人流亡迁入朝鲜。

现在,在朝鲜常用的143个姓氏中,李姓为第二大姓。

金氏金秀贤关于金氏来源,有一个韩国的神话。

听说公元前某天,韩国的一个王听到南金城的西边有鸡叫声,他派人去看,成果发现有一个金盒子挂在树梢下,一只白鸡在下面叫。

盒子上笼罩着五彩祥云。

取下盒子一看,发现一个小孩。

王也不知道依据啥,就宣告这是自己的儿子。

后来王将这个小孩收为养子,由于是金盒子里取出来的,所以姓金。

但在清朝初年吴珍雨所著的《诸蕃传》中,金氏的来源则是由于女真人。

唐朝消亡了,女真人鼓起于北方,建立了大金国。

金国的皇帝不允许朝鲜做宋朝的附属国,就出动军队攻击朝鲜,把他们的国王围在汉城之南。

“其王乃降,又请赐姓完颜。

”这一次,朝鲜人屈服时,请求改姓,改了跟金国皇帝姓“完颜”。

金主完颜乌骨打笑曰:“真奴才也。

”并没赐他们姓完颜,只赐他们姓“金”,并告之曰:“姓金者,生为我大金之奴,死为我大金之鬼,不行再改!”从这以后,朝鲜国中姓金者遂多。

朝鲜为何多姓“金”?韩国为何多姓“朴”?越南为何多姓“阮”?

朝鲜为何多姓“金”?韩国为何多姓“朴”?越南为何多姓“阮”?

朝鲜为何多姓“金”?韩国为何多姓“朴”?越南为何多姓“阮”?姓氏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遵守同宗不婚,产生了“上古八大姓”中,分别为“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因百姓只知其母,故每个姓均有女字旁或女字底,同姓则同血缘,为同一个祖先。

但是随着子孙繁衍,人口暴增,同姓的太多,就出现了姓下面的分支,也就是“氏”。

【姓氏】最新统计,中国十大姓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其中排名三甲的王姓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姓,有9288万人,其次是李姓,有9207万人,再者是张姓8750.2万人。

放眼全球那也是不得了,参考一下:德国全国人口8325万,法国全国人口6582万,英国全国人口6370万。

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单独姓氏放眼世界那也是无人匹敌,但是放眼国内却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

相反朝鲜半岛的朝鲜却以金姓为主,韩国以朴姓为主。

再有越南以阮姓为主。

究竟原因何在?【女真金国】今天不说“高丽棒子”,“印度阿三”“越南猴子”这些诨号是怎么来的。

单单说一说他们的姓氏。

朝鲜半岛分为朝鲜和韩国。

朝鲜的金姓为主导姓氏,韩国以朴、李两姓为主导姓氏。

古代朝鲜半岛没有姓氏,直到公元五世纪时朝鲜半岛贵族开始借鉴中国儒家的命名方式,使用汉字姓氏,当时平民还没有取名的权利。

说朝鲜的金姓来源于女真族的“金国”,或许有,但应该不占主导地位。

金姓最早出现在唐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国。

当时朝鲜新罗国王金阏智,朝鲜伽耶国王金首露,都姓金。

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国姓,人口基数较大。

大凡新王朝推翻旧王朝,旧王朝的皇族为了避免屠杀,都该做金姓。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朝鲜王朝灭亡,大部分朝鲜人都有了姓氏,至此金姓一家独大。

朴姓来自新罗国王朴赫居世,实则在向上推算,金姓和朴姓原先是一家子,朴姓是从金姓中出来的。

1909年韩国通过了新的人口普查登记法,要求所有韩国人都登记姓氏。

为了区别与朝鲜,韩国人大多以新罗国时期的朴姓王族为姓。

列举朝鲜民族族源

列举朝鲜民族族源

列举朝鲜民族族源列举朝鲜民族族源:新罗、百济朝鲜族使用姓氏的时间是从公元前1世纪从中国传入开始的。

新罗、百济是朝鲜族族源。

使用姓氏开始于王室,然后扩展到贵族阶层,最后缓慢地普及到普通老百姓。

朝鲜(包括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来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伽耶国王金首露,金姓来自神话传说);朴氏的70多个本贯(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朴姓亦来自神话传说);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李氏109个本贯中,有30多个始祖来自中国;郑氏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的始祖来自中国。

朴姓源于朝鲜半岛的土著,是纯正的朝鲜族人。

朝鲜的张(浙江人张贞弼,唐吏部尚书,后归朝鲜;元朝时还有陪同公主东渡的张卿)、闵(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蒙元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明(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朱(南宋末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朱潜婿具存裕)、南(唐玄宗按廉使金忠赴日本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朝鲜盈德,归化新罗,被赐南姓)、安(唐宪宗派李瑗三个儿子讨伐倭寇,有功于朝鲜,被赐安姓)、白(苏州人白宇经,唐吏部尚书,为奸人所陷逃至新罗)、秋(南宋高宗门下侍中秋磕来韩,定居于咸兴)、禹(禹玄,高丽显宗时来韩)、诸葛(新罗兴德王时,诸葛亮的20世孙公巡归化来韩)、孟(新罗贞圣王时,孟子40世孙承训传播儒学来韩)、程(程颐14世孙思祖,陪侍元顺帝公主来韩)、董(董仲舒51代孙承宣,恭悠王时来高丽)、陈(宋朝陈诱,明太祖时陈普才,万历东援将领陈磷)、千(明万历援朝将千万里)、林、柳、车、卢、罗、吕、芮、刘、卞、边、蔡、曹、池、丁、范、方、房、洪、蒋、吉、廉、潘、任、沈、慎、宋、魏、阎、严、杨、殷、等姓氏来自中国。

朝鲜族的姓氏

朝鲜族的姓氏

朝鲜族的姓氏姓氏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标识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相连的关系,更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朝鲜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起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朝鲜族的姓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朴姓朴姓是朝鲜族中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朴姓源于中国的姓氏“裴”,意为“谷堆”,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朴姓的人们通常勤劳善良,重视家庭和睦,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团结。

二、李姓李姓是朝鲜族中最为重要的姓氏之一,也是朝鲜王朝的创始人李成桂的姓氏。

李成桂于14世纪建立了朝鲜王朝,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姓的人们通常聪明睿智,勇敢坚韧,注重礼仪和忠诚。

三、金姓金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金姓源于中国的姓氏“金”,意为“黄金”,寓意着家族的富裕和繁荣。

金姓的人们通常聪明灵活,勇敢果敢,注重商业和财富的积累。

四、崔姓崔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崔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崔”,意为“高山”,寓意着家族的高贵和崇高的品德。

崔姓的人们通常正直坚强,重视道德和家族的声誉。

五、赵姓赵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源于中国的姓氏“赵”,意为“早晨”,寓意着家族的光明和希望。

赵姓的人们通常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注重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六、宋姓宋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宋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宋”,意为“松树”,寓意着家族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宋姓的人们通常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注重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七、徐姓徐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徐姓源于中国的姓氏“徐”,意为“迅速”,寓意着家族的进步和发展。

徐姓的人们通常机智敏捷,勇于创新,注重家族的学识和素质的提升。

八、吴姓吴姓是朝鲜族中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韩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

朝鲜(韩国)姓氏的由来及其与中国之关系朝鲜的姓氏除了“朴”之类的以外,有大量姓与中国相同,比如“李”、“张”等等。

虽然有联系,但是这些姓和中国的联系并不太大。

朝鲜人的汉姓大都是出于仰慕中原的心理自己改的,但是有少数是中土汉人迁徙过去保留原姓氏的。

朝鲜族中的汉人后裔估计在千万以上,打上“韩国寻根”搜索一下,就可查到许多韩国的名人、望族来中国寻根的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皇帝赐姓外族人的事例。

但是并没有赐姓给朝鲜。

朝鲜的姓氏是继承中国的姓氏,他们有的我们也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现在的朝鲜文字是在朝鲜李氏王朝世宗时期发明的,在发明朝鲜文字前朝鲜人用的是汉字,而且即使在朝鲜文字发明后也没有广泛应用,氏族子弟在朝鲜李氏王朝统治时期仍然大部分在学汉字。

直到现在的朝鲜和韩国建立后才大规模推广。

比如,金姓有几个来源,第一来自新罗国王金阏智,第二来自伽耶国王金首露。

朴姓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

这两个姓都属于来自神话传说的姓氏。

济州岛的高、夫、梁三姓也来自神话传说。

百济国王扶余氏和高句丽国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还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国皇帝或者韩半岛三国国王赐姓(比如新罗国王赐的金海许氏、中国皇帝赐的甘泉文氏)、自己创氏改姓(高丽灭亡后,王氏王族纷纷改姓玉、全、田等)。

百济义慈王之子扶余隆在亡国后去中国唐朝学习,被唐高宗赐姓曰徐。

新罗第三代儒理王在将全国划分为6个部落后,给每个部落的酋长都赐姓,比如俱礼马赐姓为孙,苏伐都利赐姓为崔等等。

还有国王给“乱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丽太祖给百济遗民起的牛、马、象(后改为尚)、獐(后改为张)、豚(后改为顿)等姓氏。

还有一些来源不详的古代姓氏,比如从箕子朝鲜传下来的鲜于、徐,辰韩传下来的苏姓,百济时的“八大姓”——沙、燕、解、国、真、苗等。

有些朝鲜古姓和中国传来的姓重复,但其“本贯”(祖籍地)不同。

从中国传入朝鲜的主要姓氏有张(元朝公主陪嫁人员)、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闵(始祖为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元朝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朱(南宋末期前往高丽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后裔)、明、升(明初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后裔)、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韩国)人的姓氏和本贯姓氏和名字,对一个人来说本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不过是为了区别这个人与那个人而设定的一种人为的代号而已。

但她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繁衍历史和沿革。

但是,朝鲜人又与别的民族还有相异之点。

这就是,从祖先开始沿袭下来的习惯——“本贯”。

所谓“本贯”,就是本家族认定和公认的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就是说,通过本贯能反映出一个家族其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繁衍下来的血统关系。

一个家庭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居住,但经过查家谱或本贯,就能清楚地了解是否同属一个祖宗的血缘亲属关系。

在本贯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本贯,而有的姓氏则多达上百个本贯,而且依据这个本贯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有的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朝鲜人仍沿用的本贯,除个别姓氏的家庭沿用中国地名外,绝大部分姓氏沿用的本贯都是朝鲜地名。

这是在长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从历史上看,朝鲜族的姓氏和本贯的形成和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朝鲜人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可见,朝鲜人的姓氏和本贯的产生和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主流。

2.从历史上看,有的家庭收受国王所赏赐的姓名或本贯,这个家庭就感到无尚的光荣,就抛弃原来已有的姓氏和本贯,开始采用国王所赐给的姓氏和本贯,以此炫耀本家庭的社会地位。

这类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疆场上为国出力,立下战功,受到国王的重用和赏赐。

据传,新罗时期,李瑗的三个儿子李枝春、李叶春、李花春都是新罗将领。

他们因率军在抵御倭寇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新罗景文王以赐姓名的形式奖励这三位有贡献的将领。

对这三人都赐“安”姓。

新罗王还下诏改李枝春为安邦俊、李叶春为安邦杰、李花春为安杰侠,并封安邦俊为竹山君、封安邦杰为广州君。

从此,这两个人就成了后来竹山安氏、广州(注:朝鲜百济南汉山城)安氏的始祖。

又传,青海李氏的始祖之兰,本来姓名是佟豆兰。

他在高丽公珉王朝廷做官过程中被封为青海君。

便遵照高丽王所赐,把自己的姓名改为李之兰。

佟豆兰为永怀国王所赐的这一荣誉,宣布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是青海李氏。

这样,佟豆兰也就成为青海李氏的始祖。

又如,安东权氏的始祖权幸,本来原名叫金幸。

金幸于高丽敬顺王二年任古昌郡守时,与金宣平、张贞弼等人在瓶山大破后百济王甄英,为高丽统一朝鲜立下了汗马功劳。

于是,国王赐给金幸于权氏,并把古昌郡改为安东府。

金幸遵照国王赏赐,把金姓改为权姓,叫权幸,其子孙后代也就改为安东权氏,权幸便成为安东权氏的始祖。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不是战将武士,但在文化、艺术等其他方面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有得到国王恩赐的机遇。

如旌善文氏的始祖文林翰,其原来不姓文氏而是金氏。

据传,他在高丽时期朝廷派到中国求学,因在中国学习期间和回到高丽以后,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闻名全国。

国王对此非常高兴,就赐给文姓,取名林翰。

于是,文林翰就成为旌善文氏的始祖。

3.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在相互往来过程中,一些外民族到朝鲜半岛上定居、归化,成为朝鲜族的组成部分的事情是常有的。

从有关历史资料上看,归化成朝鲜族的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以及日本人等多种民族。

从有关史料记载上看,异民族归化成朝鲜族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种是,在本国受迫害而避难到朝鲜来以后长期寄居,融化成朝鲜族的。

据传,朝鲜族的韩氏、奇氏、鲜于氏等三个姓氏的始祖是箕子。

箕子,本来是汉族,是中国历史上殷朝末期的王公贵族,位列三公,曾辅纣为文师。

后来,由于“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据朝鲜的一些资料提供的情况看,箕子本来是殷朝的贤臣,他亲眼看到殷朝被周武王所灭,觉得“忠臣不事二主”,就与几位仁人志士离开中国的中原,避难到朝鲜半岛,并建立了箕子朝鲜。

箕子及其后代一直居住在朝鲜,到他的48代孙开始分支,分成韩氏、奇氏、鲜于氏。

这三个姓氏都立箕子为各自的始祖。

当时,与箕子一起到朝鲜半岛,帮助箕子一起建立箕子朝鲜的功臣还有南宫修、景汝松、琴应、康候、鲁启、弓钦等人。

他们都与箕子一起定居在朝鲜。

后来,他们也就各自成为朝鲜族的南宫氏、景氏、琴氏、康氏、鲁氏、弓氏的始祖。

广宁高氏的始祖高有宝本来是汉族人。

当中国局势发生急剧的变化,明清两个朝代相互交替时,高有宝因不愿意做清朝官吏,就逃到朝鲜落籍,成为朝鲜族广宁高氏的始祖(注:广宁为中国地名,详址不清)。

卢穗,本来是汉族。

唐玄宗时,为躲避安禄山之叛乱,携九个儿子(垓、垠、址、互、满、刊、增、坡、垣)到朝鲜定居。

后来,卢穗的九个儿子依次被封为光州伯、山伯、交河伯、丰川伯、长渊伯、安东伯、安康伯、延后伯、平壤伯、谷山伯。

以后,卢穗九个儿子的子孙后代就以这些地名为自己家庭的本贯,并把卢穗的九个儿子中被封到某地去者为自己家族的始祖。

除此之外,还有上谷麻氏、海州石氏、浙江柴氏、陇西李氏、广东陈氏、庆州偰氏等都属此种类型。

第二种情况是,有时因朝鲜局势紧张,朝鲜当局就向中国求助,当战争结束后,中国派到朝鲜的官兵仍长期留在朝鲜,融化为朝鲜族。

据传,延安李氏的始祖本来是茂姓,是汉族。

朝鲜三国鼎立时期,新罗国王为击败百济而向中国唐朝求助。

唐朝派军,中郎将茂也随军到朝鲜,帮助新罗战败百济统一朝鲜后,中郎将茂并未随军回到唐朝,而一直留在朝鲜。

新罗武烈王七年(公元660年),中郎将茂被新罗国王任为延安伯。

他就以唐朝皇帝的姓氏为自己的姓,就把茂姓改为李姓,以延安为本贯,他便成为朝鲜族延安李氏的始祖。

苏州贾氏的始祖是贾维鍮,字无局,号知白堂,汉族,曾任明朝兵部尚书,后任蓟辽都察使。

朝鲜壬辰倭乱时,遵照明朝皇帝的派遣,贾维鍮率明朝援军到朝鲜参战。

在朝鲜釜山与倭寇战斗中以身殉职。

他的后代一直留在朝鲜,贾维鍮成为朝鲜族苏州贾氏的始祖。

此外,还有广州董氏、杜陵杜氏、浙江徐氏、浙江秋氏、浙江张氏、颖阳千氏、秋溪秋氏、浙江彭氏、浙江片氏等都属于因战争从中国到朝鲜后定居下来的后裔。

第三种情况是,受皇帝或国王的派遣,到国外执行任务,但在出国途中遇险不能回到本国,就长期居住在朝鲜而改为朝鲜族。

据传新罗时,中国汉朝的黄洛和互大林等人受命去交趾国,途中在海上遇到大风,被漂流到新罗平海丒山港,以后就在那里长期定居,归化成朝鲜族,成为朝鲜族黄氏和互氏的始祖。

南氏的始祖金忠,本来是唐朝的按廉使,是汉族。

唐玄宗以金忠为按廉使,组织使团派往日本国。

金忠在带领使团去日本途中遇到台风,千辛万苦,死里逃生,随风漂流到朝鲜的丒山港。

他在朝鲜人民的救护下就定居在那里,再也没有返回本国。

高丽敬德王二年,高丽国王赐给金忠于南姓。

后来,金忠的后代洪甫、君甫、匡甫三兄弟都为高丽国立了大功。

高丽国忠烈王就任洪甫为英阳君、君甫为宜宁君、匡甫为固城君。

他们也就把这三个地方定为各自的本贯。

这样,洪甫、君甫、匡甫成为英阳南氏、宜宁南氏、固城南氏的始祖。

第四种情况是受本国朝廷的派遣,到朝鲜以后未再回国,长期居留在朝鲜。

高句丽英留王二十二年(公元639年)时,唐朝派天河到高句丽讲儒学,后他又到新罗继续讲儒学。

到新罗讲学时,新罗国王封天河为唐城伯(注:唐城,现在朝鲜南阳旧名)。

后来,其后代就把天河崇拜为南阳洪氏的始祖。

元朝顺帝时,孔子第54代孙绍陪送鲁国公主到高丽国。

绍到高丽国后,再也没有回到元朝,便成为朝鲜族曲阜孔氏的始祖。

宋朝时期,中国朱熹的曾孙潜携其子余庆于高丽高宗王十一年(公元1224年)到高丽国定居,成为朝鲜族朱氏的始祖。

日本人沙也可,是加藤清正的一员将领。

壬辰倭乱时,他到朝鲜不愿与朝鲜人民为敌,故意躲避战斗。

当战争结束后,他就一直居留在朝鲜,并把原来日本名沙也可改为朝鲜名金忠善,朝鲜国王念他对朝鲜又忠诚、又善良,就赐本贯为金海。

从此,他就成为金海金氏的始祖(注:金海金氏、还有以金首露为始祖的一派。

这一派,历史上称为法兴派,自称为正统派。

所以这一派与日本人金忠善为始祖的金海金氏,虽然姓氏、本贯都一样,但并非一个家族)。

4.本来一个姓,但后来又分成好几个姓。

据传,朝鲜族本来没有诸葛这个复姓。

但诸葛亮的20世孙迁居到朝鲜以后,成为诸葛氏的始祖。

他的后代在朝鲜到第12世孙时,有哥兄弟两人,大的叫“泓”、二的叫“滢”。

他们哥俩经过商量后,决定把“诸葛”这个复姓分割成单姓。

老大泓改姓为“诸”,老二滢改姓为“葛”。

于是,泓成为漆原诸氏的始祖,滢成为清州葛氏的始祖。

5.原来是同一个姓氏、同一个本贯的同一个家庭,由于长期不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居住,又加上一些其他原因,陆续分出好多个本贯。

如庆州李氏的后裔中先后出现14个本贯。

庆州李氏始祖李谒平的后代李开宣布从自己起改为陕川李氏、李渭宣布从自己起改为车城李氏。

这样,李开就成为陕川李氏的始祖,李渭成为车城李氏的始祖。

之后,又陆续分离出了以李润张为始祖的昌平李氏,以李润张的弟弟李润远为始祖的加平李氏。

后又分离出以李润张5世孙李周佐为始祖的牙山李氏,以李润张6世孙李禹偁为始祖的载宁李氏,以李阳植为始祖的羽溪李氏。

后又以李阳植的17世孙李永倖为始祖的晋州李氏、以李阳植的22世孙李攀桂为始祖的原州李氏,等等。

6.以在民间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来说明姓氏和本贯的形成过程。

据传,很早很早以前,朝鲜南部有个地方叫斯卢六村。

当时天下大乱,人人盼望天下早日太平。

斯卢六村附近的村长们汇集在阏川(注:地名)共同研究、讨论如何实现天下太平的事情。

他们一致感到天下大乱是由于还没有找到英明的君主。

他们为引出精明强干的君主,便向天跪拜祈祷。

这时,他们都见到从离他们不远的草坪中有一股瑞气直冲向天,并听到惊天动地的龙马鸣叫声。

面对这种突然发生的事情,人们大惊失色,个个感到很奇异。

他们一起向龙马鸣叫、瑞气上升的草坪走去。

到跟前一看,并不见什么龙马,只发现草坪中有一个既象球,又象瓢的大肉块(胞胎)。

一起去的人中有一位胆子大的便拔出刀向肉块砍去,把肉块劈成两半。

大家看到从肉块里蹦出一个英俊的男孩子,大家都惊呆了。

斯卢六村的村长把这个男孩抱回村收养。

大家商量为这个孩子起什么名字好。

因为这个英俊的男孩子是在散发瑞气的赫赫有名的地方,从瓢似的大肉块里出世的,所以大家给这个孩子起名叫朴赫居世。

当朴赫居世长到13岁时,已聪明过人,斯卢六村及邻近村的村长们就把他推举为王。

他接受王位以后,定国名为新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