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课件色谱法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1) 一定温度下, K值最小的组分最先流出色谱柱,而 K值越大的组分,出峰越慢;
(2) 试样一定时,K 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即 每个组 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 K 不同;
(3)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4)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 K 值是分离的基础;
2.色谱法分类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物理状态分: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气固色谱
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
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液体
液固色谱 流动相为液体,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 流动相为液体, 固定相为液体
(2) 根据分离过程中固定相的形状分:
A、柱色谱法: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 B、平面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第九章 色谱法
GC/HPLC/IC
2024年11月3日12时20 分
§9.1 概述 §9.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9.3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
的选择
§9.4 气相色谱检测器 §9.5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9.6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9.7 离子色谱法简介
本章基本要求
1.熟悉GC/HPLC/IC的基本组成、结构流程及各部件作用; 2.熟悉分配系数、容量因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3.掌握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及分离度; 4.掌握气相色谱检测器结构、原理及特点; 5.掌握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定性分析方法; 6.了解操作条件的选择原则以及操作条件对分离的影响.
(3) C ·u —传质阻力项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 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
C =(Cg + CL)
Cg
0.01k (1 k)2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液相色谱法
按两相所处状 态不同分类
流动相为液体,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时,称为液-固色谱; 当固定相为液体,称为液-液色谱。
气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气体,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时,称为气-固色谱; 当固定相为液体,称为气-液色谱。
按操作形式 不同分类
柱色谱法 将固定相装于柱管内,构成色谱柱,利用色谱柱分离混合组 分的方法。
1.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1) 按固定相的物态 可分为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2) 按色谱原理不同 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3) 按色谱柱的不同 可分为填充柱色谱法、毛细管柱色谱法。 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辨效能高,选择性好,试样用量少、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及 应用广泛等特点。主要用来分离测定一些气体及易挥发性物质。对于挥发性较差 的液体、固体,需采用制备衍生物或裂解等方法,增加挥发性来测量。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铺在平板上,制成薄层板,点样后,用展开剂(流 动相)将其展开,然后用薄层板斑点定位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的方法。
纸色谱法
以滤纸作为载体,以滤纸上面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然后与 薄层色谱法相同的操作形式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按色谱过程的 分离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法
用吸附剂作固定相,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 差异来进行的分离分析方法。 分配色谱法
第三节 柱色谱
一、原理 柱色谱法是把固体吸附剂填充在直立的填充色谱柱内。将要分离的溶液试样由顶端加 入,然后连续地加入流动相或者洗脱液,随着展开剂自上而下流过,被分离的组分在 吸附剂表面不断产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不同的组分,与固定相的吸 附能力有差异,与固定相吸附弱的组分,在柱内迁移速度较快,先流出色谱柱;与固 定相吸附强的组分,在柱内迁移速度较慢,后流出色谱柱,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色谱技术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色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物质的方法。
通过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物质混合物的分离,进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测定和定量。
常用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以及薄层色谱(TLC)等。
本文将对这些色谱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气体载气的色谱技术。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先通过高温下固定在管柱内的固定相,然后通过气体载气的作用,将样品分离出来。
这种色谱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液相流动的色谱技术。
液相色谱相比于气相色谱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溶解度较低、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通过固定在色谱柱内的固定相,以流动相的作用,分离出目标物质。
液相色谱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以及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
这些技术在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液相色谱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
UHPLC相比于HPLC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
这是由于UHPLC使用更小的颗粒和更高的压力来减小流速,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
UHPLC在药物分析、代谢物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快地得到准确的结果。
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平面固定相的色谱技术。
在薄层色谱中,样品在涂有固定相的玻璃、铝或塑料片上进行分离。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复杂样品的初步分离和快速筛查。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天然产物萃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色谱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色谱技术,如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C-MS)以及毛细管电泳(CE)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的分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 色谱分析法分析化学

• VM 为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间的空隙体积 • Vs为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气液色谱中它为固定液体积;在 气固色谱中则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 VM 与 Vs之比称为相比以 β 表示
2018/11/22
11
色谱分析法
§11-2 固定相
气固色谱固定相 气液色谱固定相
2018/11/22
2018/11/22
固定液
固定液分类方法
如按化学结构、极性、应用等的分类方法。在各种色谱手册中,一
般将固定液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分为:脂肪烃、芳烃、醇、 酯、聚酯、胺、聚硅氧烷等, 最高最低使用温度 高于最高使用温度易分解,温度低呈固体;
混合固定相
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组分通常采用特殊固定液或将两种甚至两种以 上配合使用;
SQ APL OV-101 OV-3 OV-7 OV-17 OV-22 DNP OV-210 OV-225
150 300 350 350 350 300 350 130 250 250
乙醚 苯 丙酮 甲苯 甲苯 甲苯 甲苯 乙醚 氯仿
0 — +1 +1 +2 +2 +2 +2 +2 +3
非极性和弱极 性各类 高 沸点有机化合物 各类高沸点弱 极性有 机 化合物,如芳烃
2018/11/22
气固色谱固定相
2018/11/22
固定相 / 气液色谱固定相
气液色谱固定相 [ 固定液 + 担体(支持体)]
•
•
固定液在常温下不一定为液体,但在使用温度下一定呈液体状态。 固定液的种类繁多,选择余地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担体: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色谱分析—经典色谱(分析化学课件)

二甲基黄与罗丹明B的薄层色谱的鉴别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与试剂
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的处理
二甲基黄与罗丹明B的薄层色谱的鉴别
一、实验原理: 薄层吸附色谱是将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做固定相,经干燥活化
后点上样品,以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作为展开剂。由于组分的性质差异, 易被固定相吸附的组分移动慢,难被固定相吸附组分移动快。经过一段 时间的展开后,不同组分彼此分开,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纸色谱法
二、操作方法 1.点样 用内径为0.5mm的平头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将1~2μL样品溶 液点在起始线原点上,可反复点几次,点样后用红外灯或电吹风迅速 干燥。 2.展开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主要根据样品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 分配系数来考虑。
纸色谱法
3.斑点的定位 展开完毕后,取出滤纸,在展开剂到达的位置划一条前沿线,观察有无色 斑,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标出位置、颜色、记录大小和强度。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三、实验步骤: 点样 展开 显色 计算Rf值。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开剂挥发。然后喷上
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 酸的色斑。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四、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丙氨酸和亮氨酸的Rf值。
纸色谱法
一、概论 分离原理:以滤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或以氢键结合的水); 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或与水相混溶的 )溶剂; 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 剂间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分离的方法; 定性参数:比移值Rf 、相对比移值Rs; 正相分配纸色谱:极性大的组分,移动速度慢,Rf 小。
铺板
点样 展开 计算Rf值
色谱分离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色谱分离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出来,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例如化学、生物学、医药和环境科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色谱分离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二、色谱分离法原理色谱分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样品分离成单个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的组分。
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涂覆在固体上的薄膜,而流动相则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根据流动相的类型,色谱分离法可以分为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两种。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被挥发成气体并通过管柱,固定相在管柱内被涂覆或充填。
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被吸附在固定相上,然后根据插入管柱中的流动相和温度的变化来逐一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被注入到含有一种液体固定相的柱中,然后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极性来分离各个组分。
三、气相色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分析领域。
在环境监测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水和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例如甲醛、有机挥发物(VOC)和氨等。
在食品和药品制造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残留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和抗生素等。
在石油和石化工业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分析油品的成分和质量。
四、液相色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液相色谱也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分析领域。
在生物学领域中,液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
在药学中,液相色谱可以用于分析药品中的成分和质量。
在环境科学中,液相色谱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
五、色谱技术的发展色谱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分离法已经成为高灵敏度分离和检测的重要工具。
例如,新型色谱柱和固定相技术的开发,使得色谱分离的效率和分离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使得色谱分离的准确性得到了增强。
六、总结色谱分离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和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基于混合物中成分的分配行为,通过利用不同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与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使各成分按一定顺序从固定相中溶出,从而分离出目标物质。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略有不同。
二、气相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科学家常常使用气相色谱法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分析,确保药物的纯度和安全性。
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三、液相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常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生物医药领域,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物的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形成机制。
此外,液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如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定量检测。
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的优势,成为当今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多种成分的快速分离和鉴定,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色谱法在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色谱法在新药临床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色谱法的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含量、纯度、杂质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新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此外,色谱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六、结论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作为色谱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化学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化学第11章色谱法

04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的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原理的分离技术,利用固定相吸附剂对不同组 分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
当混合物溶液涂布在薄层板上,流动相携带组分通过固定相时,组分在两 相之间产生分配平衡,随流动相移动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色谱法的分类
80%
按固定相类型
可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 层色谱等。
100%
按操作方式
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电泳等 。
80%
按分离原理
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 子交换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
色谱法的原理
01
02
03
04
分离原理
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 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
流动相作用
携带待分离组分通过固定相, 实现组分的分离。
通过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 质量,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药物代谢研究
色谱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 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 腐剂、色素、抗氧化剂等,确保食品的安全 性。
食品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 残留等有害物质。
环境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水、土壤等环境样品中 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生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分离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应用范围广。
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2
最低检测限(最小检测量):
噪声水平决定着能被检测到的浓度(或质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把信号从本底噪声中识别出来,则组分的响 应值就一定要高于N。检测器响应值为2倍噪声水平时的试样浓度(或质量 ),被定义为最低检测限(或该物质的最小检测量)。
线性度与线性范围 :
• 载气性质 在载气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载气的安全性、经济性及 来源是否广泛等因素。
2020/11/22
载气种类及流速的选择
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
主要因素,流速,柱效,这时采用
摩尔质量较小的气体(例如 H2、 He )作载气,可减小传质 阻力,提高柱效能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 要因素,流速 ,柱效 ,选用摩尔质
检测器的线性度定义为:检测器响应值的对数值与试样量对数值之间 呈比例的状况。而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定义为:检测器在线性工作时,被测 物质的最大浓度(或质量)与最低浓度(或质量)之比。
2020/11/22
热导检测器
• 热导检测器的结构 典型的浓度型检测器
• 池体:一般用不锈钢制成。 • 热敏元件: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大、且价廉易加工的钨丝制成。 • 参考臂:仅允许纯载气通过,通常连接在进样装置之前。 • 测量臂:需要携带被分离组分的载气流过,则连接在紧靠近分离柱出处。
最佳流速。但此时分析速度较慢,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
分析时间,往往使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2020/11/22
载气流速的选择
作图求最佳流速 实际流速稍大于 最佳流速,缩短时 间。
载气流速----用柱前载气的体积流速(流量 mL/ min)来表示。用转 子流量计来测量 内径为 3 ~ 4 mm 的色谱柱 N2 ---- 20 ~ 60 mL / min H2 ---- 40 ~ 90 mL/ min
2020/11/22
柱温的选择
• 恒温 • 程序升温
2020/11/22
柱温的确定
(1) 应控制柱温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超过该温度固定液固定液
随载气流失,进人检测器,将污染检测器)和最低使用温度(低于此温度 固定液以固体形式存在)范围之内。 (2) 柱温升高,K 值变小, K 值的差异也变小,分离度下降,色谱峰 变窄变高靠近。柱温↑,被测组分的挥发度↑,即被测组分在气相中的浓
2020/11/22
2. 固定液配比(涂渍量)的选择
配比:固定液在担体上的涂渍量,一般指的是固定液与 担体的百分比,配比通常在5%~25%之间。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越小,柱 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配比较低时,固定相的负载量低,允许的进样量较小。 分析工作中通常倾向于使用较低的配比。
11
气相色谱分析法
§11-4
气相色谱分离操 作条件的选择
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柱温的选择 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进样量和进样时间的选择 汽化温度的选择
2020/11/22
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 • 载气对柱效的影响 • 检测器要求
热导检测器需要使用热导系数较大的氢气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氢焰检测器中,氮气仍是首选目标
2020/11/22
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
响应值(或灵敏度)S :
在一定范围内,信号E与进入检测器的物质质量m呈线性 关系:
E=Sm S=E / m
单位:mV / (mg /cm-3);(浓度型检测器)
mV / (mg /s); (质量型检测器)
S--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响应信号 的大小。S值越大,检测器(也即色谱仪)的灵敏度也就越高 。检测信号通常显示为色谱峰,则响应值也可以由色谱峰面 积(A)除以试样质量求得:
2020/11/22
11
气相色谱分析法
§11-5
气相色谱检测器
概述 热导池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电子俘获检测器 火焰光度检测器
2020/11/22
概述
•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作用是将色谱柱分离 后的各组分,按其物理、化学特性转换 为易测量的电信号 E 。信号的大小在一 定的范围内,与进人检测器的物质的质 量 m (或体积)成正比。
度↑,K↓,tR↓,低沸点组份峰易产生重叠。
(3) 柱温↓,分离度↑,分析时间↑。对于难分离物质对,降低柱温 虽然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分离得到改善,但是不可能使之完全分离,这是由 于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增大的同时,两组分的峰宽也在增加,当后者的增 加速度大于前者时,两峰的交叠更为严重。
2020/11/22
柱温的确定
(4)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20 一 30 ℃时的温度。
(5)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采用程序升温。
程 序 升 温
20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22
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分离度R正比于柱长L2) ,但组分的保留时间tR ↑ ,且柱阻力↑,不便操作。 柱长的选用原则是在能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 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填充色谱柱的柱长通常为1~3米,内径3~4厘米。
2020/11/22
进样量和进样时间量的选择
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μL,5μL, 10μL等。 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 围之内。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 (1s 内完成)。 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
2020/11/22
气化温度的选择
色谱仪进样口下端有一气化器,液体试样进样后,在 此瞬间气化 适当提高气化室温度对分离和定量测定有利 气化温度一般较柱温高30~70℃ 不稳定样品, 防止气化温度太高 造成试样分解
双臂型
2020/11/22
四臂型
检测原理
平衡电桥,右图。
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臂电阻值: R参=R测 ; R1=R2 则: R参·R2=R测·R1
量大的气体(例如 N :、 Ar )作载气,以抑制纵向扩散,获得 较好的分离效果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cm/s)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响使
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
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 u 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