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品中的矿物质
烹饪化学第二章

❖ 对于纯水来说,P和P0相等,故纯水的水分活度Aw为l;
❖ 完全无水时Aw=0。 ❖ 由于食品中溶有盐类及有机物,食品中的水总有一部
分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的,而结合水的蒸汽压要远
低于游离水,P总是小于P0,故Aw<1。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三节 水分活度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节 水分概述
四、水在烹饪中的作用
① 传热介质
水流动性大、传热快、黏性小,渗透力强,是烹饪中理想的传热介质。
② 溶剂
水是极性的,溶解能力极强,可溶解食盐、味精、矿物质等离子型化合物; 另外还可溶解糖、酒精、醋酸等非离子型化合物;还能够和蛋白质、淀粉形成 亲液。
和大小的“水分子团”。作为饮
用水,较为理想的为5-6个水
分子结合成的小分子团,这种
水不仅口感好,而且具有一定
的生物活性,又被称为“活化
水”。
一般常温下自来水的水分子团含有20-40个水分子。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节 水分概述
二、水的物理性质
①水的密度
在4℃最大,为1;0℃时冰密度为0.917,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约9%。
③ 反应物或反应介质
烹饪过程中,大部分物理化学变化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进行,如水解反应、 羰氨反应;另外,有些反应需要以水为反应介质,加快反应速率。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节 水分概述
四、水在烹饪中的作用
④ 能够除去一些有害物质
作为溶剂,水能够将一些水溶性的苦味物质和有害物质溶解,通过除水即可 消除掉这些有害物质。如核桃用热水浸泡除去单宁,用水侵泡或热烫除去鲜黄 花菜中的秋水仙碱。
2食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6、色素和着色剂
食品的色泽来源于如下几方面:
(1)天然色素:主要指动物肌肉中的红色素和植物中的绿色素、 类胡萝卜素、黄酮类色素。
(2)人工合成色素:参考添加剂规定:苋菜红、胭脂红、赤藓 红、诱惑红、柠檬黄、亮蓝、靛蓝等。
7、风味物质 风味物质是摄入口中的食物通过人的感觉(味、嗅、痛、触)器 官在大脑中留下的综合印象,它与食物的特征性质及人的心理、 生理、嗜好有关。
(一)食物的能量
人类为维持生命、从事各种体力活动必须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取 得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和其 他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各种食物的能量及居民所需的能量有参考标准。
(二)营养物的品质
营养物的营养价值受其含量、组成及其特性等因素影响。营 养物的评价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量”:即食品中营养素的含 量;二是“质”:即食品中的营养素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三)营养物的生物有效性 营养物实际上被机体吸收利用的可能性,即生物有效性。
8种:Lys,MetLeu,Iso,Phe,Thr,Try,Val;His在儿童中也必需, 另外合成太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性质(略):分散性、溶解性、吸湿性、粘性、弹性、乳 化性等。
三、脂类
是动植物体内代谢所需能量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一般液态 的称油,固态的称脂,统称油脂。
油脂有如下特性: 1、油脂被加热后,逐渐变软。由于油脂常常被加热至100℃以 上,所以往往使食品表面呈现褐色。 2、油脂被加热,依次出现烟点、闪点和燃点。 3、油脂与氧气反应或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脂肪酸时,油脂即产 生哈败现象。 4、油脂是食物中的润滑剂,添加后可使面包吞咽更加容易。 5、油脂具有起酥作用,当油脂与蛋白质和淀粉交织在一起时, 可使他们分散和变短,因此可用于焙烤制品。
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

(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钙空心阴极灯 (4) 操作步骤 1. 样品制备 湿样(如蔬菜,水果,鲜鱼,鲜肉等)用水清洗干净
(4)操作步骤 消化:精确称取均匀样品干样0.5~1.5g(湿样2.0~4.0g,饮料 等液体样品5.0~10.0g)于250ml高型烧杯内,加混合酸消化液 20~30ml.上盖表皿.置于电热板或电沙浴上加热消化.如未消 化好而酸液过少时,再补加几毫升混合酸消化液,继续加热消化, 直至无色透明为止.
后,要用去离子水充分洗净.干粉类样品(如面粉,奶粉等)取 样后立即装容器密封保存,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污染. 2. 样品消化 精确称取均匀样品干样0.5~1.5g(湿样2.0~ 4.0g,饮料等液体样品5.0~10.0g)于250ml高型烧杯内,加 混合酸消化液20~30ml.上盖表皿.置于电热板或电沙浴上 加热消化.如未消化好而酸液过少时,再补加几毫升混合酸 消化液,继续加热消化,直至无色透明为止.
二、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
1,原理: 在pH为2~9的溶液中,二价铁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稳 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在510nm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与铁的含量成 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试剂 ①盐酸羟胺溶液:10% ②邻二氮菲水溶液(新鲜配 制):0.12% ③醋酸钠溶液:10% ④盐酸:1mol/L ⑤铁标准溶液
③ 柠檬酸铵溶液
④ 淀粉指示液
⑤ 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 ⑥ 二硫腙使用液 ⑦ 铅标准溶液 ⑧ 铅标准使用液 3.仪器 分光光度计 4操作步骤 (1)样品预处理 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注意样品不被污染。 粮食、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 加工机大成匀浆存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2)样品消化(灰化法)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填空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
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被吸收。
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单纯扩散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易化扩散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Fe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8、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小肠的构成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二、选择1、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3、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B.吸收营养素C.吸收水分D.消化食物残渣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 96%,92%,98%B. 98%,95%,92%C. 98%,92%,95%D. 95%,98%,92%5、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
A.低、快速B.低、缓慢C.高、快速D.高、缓慢6、淀粉的消化从开始。
A.胃B.小肠C.口腔D.食管7、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
A. α-1,6-糖苷键B. β-1,6-糖苷键C. 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8、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
A.水B.钠C.氯D.铁9、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A.大肠B.胃C.小肠D.口腔10、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
7-2-1矿物质与食品加工-矿物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精)

植 物 性 豆类:矿物质含量最丰富,K、P、Fe、Mg、Zn、 食 Mn等含量均较高,其中P主要以植酸盐形式存在 品
谷物:矿物质含量较少,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
水果:K含量高,以磷酸盐,草酸盐的形式存在
(二)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
1. 钙(Ca) • 正常成人含钙约1.2kg,近99%存在于骨骼及牙齿 内,其余分布在体液和软组织中。 •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出现生长停滞(骨骼畸形, 如佝偻病),机体抵抗力降低。 • 中老年缺钙易出现骨质疏松,受伤易流血不止等 疾病。
(二)分类
• 1.矿物元素按其在人体中的含量或摄入量可分为:
• 常量元素 :在人体内含量0.01%以上的矿物 元素,或日需量大于100 mg/d的元素,如钾、 钠、钙、镁、氯、硫、磷等;
•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小于0.01%,或日需 量小于100 mg/d的元素,如铁、锌、铜、碘、 锰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按生理作用又可将矿物元素分成3种类型:
• 动物性食品是锌的可靠来源,如牛肉、猪肉、羊 肉每千克含锌20~60 mg。鱼类等海产品含锌15~ 20 mg/kg。其次为奶、谷类原料制品,绿叶蔬菜 和水果中含锌量很少。
三、食品中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一)可消化性 • 如果食品不易消化,即使营养成分含量再丰富, 也难以被吸收。 • 如:麸皮、米糠中含有很多铁、锌等必须元素, 但由于麸皮、米糠中含有的铁、锌可消化性很差 ,因而不能被利用。
四、矿物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一)烫漂、烹调和沥滤
• 食品加工中,原料的烫漂和沥滤对矿物元素的影 响很大,这主要与其溶解度有关。烹调时矿物质 主要是从汤汁中流失,由于很多矿物质能溶于水 ,水煮食物后将汤倒掉,大量的矿物质会流失。
第二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PPT课件

引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101页,表3-1
5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动物性食品主要指畜禽肉、内脏、蛋、水产品及 其制品。它们之间的营养价值相差较大,唯其共同点是供 给人体蛋白质方面十分相近。
一、畜、禽肉与鱼肉
㈠ 营养价值 一般来说,畜、禽、鱼肌肉中,含蛋白质、脂肪、 还有一些无机盐和维生素。 ⒈所含的蛋白质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如:瘦肉含18%~23%,根据肌肉部位不同,含蛋 白质量有一些差异。
19
㈡ 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⒈消毒乳
消毒乳是将新鲜生牛乳经过滤、
加热杀菌后、分装出售的饮用牛乳。
消毒乳除维生素B1和C有损失外,
消
营养价值与新鲜生牛乳无多大差别。
毒
⒉乳粉
乳
乳粉又分为全脂乳粉、
脱脂乳粉、母乳化乳粉、调
制乳粉、乳清粉等。
乳 粉
20
乳粉生产时一般要经过杀菌、浓缩、干燥处理,对热不 稳定的营养素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蛋白质的消化性略有改 善,但生物价值不变。
㈡ 蛋的营养价值: ①鸡蛋的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 与人体的需求十分相近; ②鸡蛋所含矿物质主要在蛋黄里,如:钙、磷、铁(铁 的吸收率较低); ③鸡蛋维生素也集中于蛋黄中,如维生素A、D、B1、B12;
2
㈡ 营养素质量 在评价某食品或某营养素价值时,营养素的质与量是 同等重要的。蛋白质的优劣体现在其氨基酸的组成及可被 消化利用的程度;脂肪的优劣则体现在脂肪酸的组成、脂 溶性维生素的含量等方面。
评定食品的营养价值主要是依靠动物喂养试验及人 体试食临床观察,将生长、代谢、生化等指标与对照组进 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
引自《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109页,表3-10 10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脂类1、脂类的生理功能:(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保护和固定脏器维持体温正常。
(6)节约蛋白2、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
食品营养学第二章新资源食品(精)

其他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系指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
以食品新资源生产的食品为新资源食品。
我国已批准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有: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粱花粉、魔芋、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刺梨、玫瑰茄、蚕蛹、食用芦荟制品等。
1.藻类1)海藻海藻属低等隐花植物,海洋中藻类品种达15 000余种,迄今被人类广为利用的近岸大型海藻主要是红藻门(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门(如海带、裙带菜等)和绿藻门(石莼、礁膜等)三大类。
人类食用海藻已有很久的历史,如海带、裙带菜、紫菜等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海藻食品。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藻胶、海藻酸、甘露醇等)、矿物质(钾、钙、碘、硒等)、B族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等。
藻类植物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大大超过谷物、蔬菜。
红藻和褐藻平均含蛋白质20%、绿藻的蛋白质高达40%、而荞麦、小麦分别只有9%和14%。
的含量等于藻类植物的维生素也大大超过许多水果和蔬菜,如海带中维生素B2土豆的200倍、胡萝卜的40倍。
海藻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具有以下生理作用:在胃内具有饱腹感、并延缓食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在肠内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量;在大肠内促进肠蠕动、降低肠内压、抑制有害物质形成。
近十年来,藻类学家从种类丰富的藻类中分离出许多结构新颖、功能独特、具有抗肿瘤、降血压和抗凝血等的生理和药理活性物质。
食用海藻不会带来食用较多动物性食物而引起的疾病,相反食用海藻可防止肥胖、胆结石、便秘、胃肠病等代谢性疾病,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结肠癌等都有一定作用。
海藻作为一种低热量、低脂肪而又有利健康的新型保健食品正风靡世界。
2)螺旋藻螺旋藻属蓝藻类,呈墨绿色,因呈螺旋形得名,其细胞长度不到1mm,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物之一,具有悠久的人类使用历史,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人类营养的微型宝库”、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之为“21世纪最理想和最完美的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其它矿物质 • Na+ 、K+ 、Cl-是维持体液pH及渗透压最重 要的离子 • 保持一定比例Ca2+、Mg2+ 、K+、Na+是维持 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 件 • 铜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血球的发育, 也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 • 碘是甲状腺素的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 大
Animal Food
Plant Food
水果:K含量高,大部分与有机物结 合, 或是有机物的组成部分,常 以磷酸盐,草酸盐的形式存在。 大豆:矿物质含量最丰富,K、P、Fe、 Mg、Zn、Mn等含量均较高,其 中P主要以植酸盐形式存在。 水稻:矿物质含量相对较少,主要存 在于种子外皮。
矿物质的存在形式
• 如何补钙:
食物中钙最好的来源 是牛奶及其它乳制品
• 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二)镁 • 镁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对维持心肌正常生理 功能有重要作用 • 人体缺镁会导致心肌坏死,出现抑郁、肌肉 软弱无力和晕眩等症状 • 食物中镁最好的来源是绿色蔬菜及水果
(三)铁 • 铁是人体中最丰富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血红 素和一些酶的成分 • 人体缺铁时会引起贫血 •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中的铁比植物性食品 中的铁易于吸收
第二章 食品中的矿物质
主要内容 (Contents)
• • • • 一 二 三 四 矿物质的分类 矿物质的功能 矿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食品中矿物质的分析
• 概念:
除去C、H、O、N四种构成水分 和有机物质的元素以外,其它元素统 称为矿物质元素,简称矿物质。 • 在人和动物体内,矿物质总量不超过 体重的4%~5%,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成分。
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 人体营养所需的矿物质成分,一部分来自作 为食物的动、植物组织,一部分来自食盐和 饮水。
• 无机盐类与水分一起在肠内被吸收:胃肠道 对无机盐的吸收多在小肠内进行,而且一般 需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与食糜中的配体形成复 合物后才易吸收。
• 水分和盐分由肠液进入血液与淋巴,或由血 液与淋巴进入肠液。 • 肠对盐的吸收没有限制,因为盐的吸收而产 生的体内渗透压和离子成分的变化是通过加 速排尿(经肾排盐)和大量饮水来消除的。
• 分类
常量:Na,K, Ca,S,P, Cl 等
必需元素 微量:Fe,Cu,Zn,I等 有害元素: Pb,Cd,Hg等
食品中的矿物质
肉:K、Na、Fe、 P 含量较高,Cu、 Zn等也有少量,以可溶性氯 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形式 存在或与蛋白质结合。 奶:主要含Ca、也含有少量K、 Na、Mg、P等。 蛋:含人体所需的各类矿物质
• 碱性食品( Alkaline Food ):含有金属元 素钾、钠、钙、镁较多的食物,在体内氧化 成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故在生理上称为 ~,如果蔬,豆类等。
重要矿物质的功能
(一)钙 • 钙是组成人体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 儿童、青少年缺钙会引起骨骼、牙齿发育不 正常,引起佝偻病;成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 软化病及骨质疏松症。
• 大多数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 少量参与有机物的组成(如S、P、 Fe) • 金属离子多以螯合物形式存在于食品中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 • • • • 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两个概念
• 酸性食品 (Acid Food):含有非金属元素 磷、硫、氯较多的食物,在体内氧化后生成 带阴离子的酸根如PO43-、Cl-、SO42-等,需 要碱性物质去中和,故在生理上称为~,如 肉、鱼、禽、蛋以及粮谷类。
二、加工对大米和蔗糖中矿物元素的影响 加工精度愈高,大米和蔗糖中的矿物元素 损失愈多: • 精碾大米损失75%的铬和锌;锰、铜和钴损失 26%~45%; • 同白砂糖相比,粗糖和废糖蜜是矿物元素更好 的来源。
三、加工对大豆矿物元素的影响 •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不会损失大量的矿物元素, 而且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可 得到浓缩: • 因为大豆蛋白质经过深度加工后提高了蛋白 质的含量,这些矿物成分可能结合在蛋白质 分子上。
• 加工方法:如食品磨得细可提高其中难溶元 素的生物有效性;面粉发酵后生物有效性提 高30 %~ 35%。 • 食物的可消化性:如麸皮、米糠中含很多Fe、 Zn,但这些物质的可消化性很差,因而不能 利用。 • 生理状态 • 年龄
食品加工方法对矿物元素的影响
矿物元素不会因酸碱处理,接触空气、 氧 气或光线等情况而损失,但加工方法会影响 到食物矿物质的含量和可利用性。 一、磨粉对矿物元素的影响 • 小麦磨成粉时由于去除了胚芽和外面的麦麸 层而导致矿物质的损失。
食品中矿物质的分析
总灰分的测定
物料→ 500-600℃ →灰化→灼烧后残留物 →总灰分
总灰分
水溶性灰, 碱土金属,碱性磷酸盐 酸不溶性灰分:泥沙及SiO2
• 代谢:与水一起经肠吸收后的盐类,一部分 贮存于器官、组织内,一部分进入血液的组 分内,剩余的盐类则以不同方式排出体外, 一部分通过尿及粪便,一部分通过汗腺经皮 肤排出。
影响矿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 矿物质与其它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如Fe、 Mn对Co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乳酸促进钙的 吸收 • 螯合作用:多酚可与Fe、Cu等螯合,利于 其吸收,肽、糖、核酸等也可以与矿物质形 成配合物而利于其吸收 • 矿物质的物理化学形态 :如Fe3+难溶,不利 吸收,而Fe2+易于吸收;在消化道中呈溶解 状态的矿物质才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