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化技术VSS_ IRF_ CSS_ VSU比较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超融合一体机&超融合操作系统目录1传统IT架构面临的问题错误!未指定书签。
1.1业务与架构紧耦合错误!未指定书签。
1.2传统架构制约东西向流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网络设备的硬件规格限制业务系统规模错误!未指定书签。
1.4不能适应大规模租户部署错误!未指定书签。
1.5传统安全部署模式的限制错误!未指定书签。
2项目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建设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建设关键需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建设组件及建设模式错误!未指定书签。
3深信服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超融合架构层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服务器虚拟化(aSV)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网络虚拟化(aNET)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存储虚拟化(aSAN)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多业务模板层错误!未指定书签。
3.3虚拟化管理平台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服务器虚拟化管理模块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网络虚拟化管理模块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存储虚拟化管理模块错误!未指定书签。
3.4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方案价值和优势总结错误!未指定书签。
3.4.1深信服超融合架构价值错误!未指定书签。
3.4.2深信服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传统IT架构面临的问题随着业务系统的高速发展,IT架构做为承载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减少投入和灵活扩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云计算可以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资源提供,成为当前IT架构建设的主流形态,很多新建系统都是使用云模式进行构建,同时还有大量的现有业务系统,再向云计算环境进行迁移。
而在云计算环境中,大量采用和部署的虚拟化几乎成为一个基本的技术模式。
服务器虚拟化就是首当其冲的,部署虚拟机需要在网络中无限制地迁移到目的物理位置,虚机增长的快速性以及虚机迁移也成为一个常态性的业务。
华为CSS与H3C IRF2技术对比

华为CSS与H3C IRF2技术对比一、华为CSS技术介绍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或集群)。
是将几台交换机通过专用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
在S9300/S7700(S9700暂无CSS集群卡)交换机主控板(SRU)上插FSU卡的位置插入集群卡,原有主控板、接口板、机框不用更新,就可以实现CSS集群。
CSS集群线缆必须按照上图特定的顺序连接(S9303/S7703不支持CSS)。
同系列的不同型号也可以实现CSS集群,前提条件是必须配置同型号的主控板(S9303/S7703除外)。
目前CSS集群带宽是320G,日后可升级至640G集群的管理:CSS集群建立后,会根据一定的规则选举集群主,集群备(集群控制的主备),竞争的规则如下:系统运行状态:已经正常运行的设备优先级高于正在启动中的设备,成为集群主。
集群优先级:状态相同,优先级高的设备成为集群主。
MAC地址大小:状态、优先级都相同,MAC地址小的设备成为集群主。
两台设备竞争出主备后,集群主设备的主用主控板成为CSS的系统主,集群备的主用主控板成为CSS的系统备。
在系统主和系统备之间进行HA备份处理,集群主和集群备的备用主控板作为CSS的候选系统备。
单台集群设备里面的主控板倒换后,将以以下的规则进行集群主备倒换:集群主内的两块主控板发生倒换:集群备升为集群主,原来的系统备升为系统主;集群主降为集群备,原来的系统主重启、原来集群主框内的备用主控板升为CSS的系统备,从系统主进行HA同步。
集群备内的两块主控板发生倒换:集群主和集群备设备的角色不会发生变化。
集群备内的主用主控板(即原来CSS的系统备)重启,备用主控板升为系统的备,从系统主进行HA同步。
通过这种处理,保证了CSS的高可靠性。
最终原来两台独立的设备建立CSS,对外始终呈现为一台设备。
集群的分裂:CSS建立后,系统主和系统备定时发送心跳报文来维护CSS的状态。
数据中心网络三大热门技术

数据中心网络三大热门技术这几年,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新技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所有这些技术都要依托数据中心为基础来得以实现。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数据中心网络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这些迫使网络技术要进行变革,否则根本无法适应这些新东西,所以数据中心网络技术这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里最后的一块封锁基地终于得以开垦,这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活力。
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经过各种磨练,还会有不同的声音,也会有不少的技术会不断消失,本文就来具体说一说数据中心网络涌现了哪些新技术。
虚拟交换技术虚拟交换技术是指允许在同一台物理设备上执行多种交换功能,或在网络中的多台物理设备上执行单功能交换,虚拟交换技术是多服务网络交换结构中的核心概念。
虚拟交换技术的实质是通过服务器来实现网络交换的部分功能,以此用服务器替代网络交换机的部分网络功能。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网络,还可以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可以将交换机的部分功能下移到服务器上,这种技术也是服务器厂商主推的技术,服务器厂商也是希望通过此技术来获得部分的网络市场,得以进入网络市场。
不过虚拟交换技术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服务器厂商都有各的想法,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CISCO和VMware向IETF提交了虚拟交换技术草案VN-Link,CISCO是传统的网络硬件厂商,而VMware是虚拟化软件厂商,所以两者的结合也都各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这次的草案还是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通过软件实现,而另一种就是通过硬件网卡来实现,CISCO甚至还自己提出了基于硬件的虚拟交换方案。
要知道CISCO也是全球第五大服务器厂商,在服务器领域也很有实力。
CISCO提出了802.1qbb BPE和802.1BR,还有别的服务器厂商也提出了自己的虚拟交换技术,比如;802.1Qbg EVB、EVBA等,服务器厂商毕竟不是专做网络设备的,所以这些虚拟交换技术并未得到更多的响应,尤其是得到了网络厂商的积极反击,这样使得虚拟交换技术成为了实验室技术,至今未能大规模地走进数据中心,虽然绝大部分服务器都支持虚拟交换技术,但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工程学院网络招标参数

2
台
101178
243616.8
4
光纤FC存储交换机
1、交换容量>=1.28Tbps;转发性能>=960Mpps
2、最大可支持万兆光接口数量>=60,实配万兆端口数量>=48;支持40GE接口,40GE接口数>=4
4、要求:硬盘托架支持蓝色背光显示和状态灯旋转显示,防止读写数据中拔出硬盘
5、集成硬件RAID卡,配置512M缓存。要求:提供FBWC数据保护模式,支持RAID0/1
6、配置单独的远程管理控制端口,可实现与操作系统无关的远程对服务器的完全控制,包括:虚拟电源可远程开机、重启、关机;更新Firmware;支持远程故障现象重现;虚拟控制台可远程监控图形界面,可远程从本地软盘和光盘或其影像启动安装、操作Windows,Linux等软件(虚拟软驱、虚拟光驱、虚拟目录和虚拟U盘);远程虚拟KVM,虚拟光驱和虚拟电源整合进单一界面;内嵌电源优化管理;和管理软件集成;传输用SSL加密,出厂采用私有密码。
5.无源背板,背板带宽≥7Tbps
6.机箱高度≤10U
7.支持≥2个冗余管理模块,支持无需安装管理软件,远程实时监控整个机箱和跨机箱整个机架服务器的正面、背面各部件的真实图形监控;显示内部网络互联、监控电源和风扇利用率,监控散热情况,并直接链接虚拟电源、虚拟KVM和虚拟光驱。内置1个管理模块。要求:提供1个千兆速率带外网管口
8、纵向虚拟化成熟度:提供同品牌产品纵向虚拟化技术全国成功应用案例不少于2个,并提供项目名称列表及用户使用报告;提供国内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报告;
9、路由协议:支持静态路由、RIP v1/2、OSPF、BGP等动态路由协议,支持RIPng、OSPF V3、IS-IS V6、BGP+ FOR IPV6、IPV6策略路由,支持VRRP,支持等价路由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Network1:VM 本地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包括物理服务器本机VM 互访和跨Access Switch 的不同物理服务器VM 互访两个层面。
Network2:Ethernet 与FC 融合,就是FCoE ,边界仍然是Access Switch 。
Network3:跨核心层服务器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与Core Switch 。
Network4:数据中心跨站点二层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
Network5:数据中心外部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与ISP IP 网络。
在大规模数据中心部署虚拟化计算和虚拟化存储以后,对网络产生了新的需求。
1) 虚拟机(VM)之间的互通,在DC 内部和DC 间任意互通、迁移和扩展资源。
2) 更多的接口,更多的带宽,至少按照一万个万兆端口容量构建资源池。
3) 二层网络规模扩大,保证业务与底层硬件的透明和随需部署。
4) 数据中心站点间二层互联,DC 资源整合,地域无差别,构建真正的大云。
5) 服务器前后端网络融合,DC 内部网络整合。
李 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 100052摘 要 云计算带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虚拟化技术是解决这些新需求的有效手段,通过系统论述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中涉及的控制平面虚拟化技术和数据平面虚拟化技术,分析了业界主要厂商的技术实现和新的虚拟化标准协议的技术原理,为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最重要的技术实现就是虚拟化技术,计算虚拟化商用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较成熟的应用,而存储虚拟化已经在SAN 上实现得很好了,在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业界主流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数据中心中网络虚拟化的实现相关技术和发展思路。
最早的网络虚拟化技术代表是交换机集群Cluster 技术,多以盒式小交换机为主,当前数据中心里面已经很少见了。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VSS、H3C-IRF2、huawei-CSS】解析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 VSS、H3C IRF2、huawei CSS】解析Cisco H3C huawei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
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
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
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
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
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
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 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介绍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Q. 什么是虚拟交换系统(VSS)?A.VSS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在初始阶段,VSS将使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作为单一逻辑虚拟交换机运行,称为虚拟交换系统 1440(VSS1440)。
(参见图1)图1虚拟交换系统 1440与传统网络设计的比较Q. 什么是VSS1440?A.VSS1440指由两台采用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 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VSS。
在一个VSS中,同时激活这两个机箱的数据平面和交换阵列,各支持720Gbps管理引擎,每VSS共1400-Gbps交换容量。
只有其中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有激活的控制平面。
这两个机箱通过机箱间状态切换(SSO)机制和不间断转发(NSF)保持同步,即使某个管理引擎或机箱发生了故障,也能提供不间断通信。
Q. VSS有什么优势?A.与传统的L2/L3网络设计相比,VSS提供了出色优势,可分为以下四个大类:1.VSS通过简化网络提高了运营效率,将交换机管理开销降低至少50%。
o为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提供单管理点、IP 地址和路由实例- 管理单一配置文件和节点。
无需用相同策略配置冗余交换机两次。
- 每VLAN只需一个网关IP地址,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每VLAN使用三个IP地址。
- 无需再使用HSRP、VRRP和GLBP。
- 能使用CiscoWorks LAN Management System (LMS) 3.0来将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作为单一实体加以集中管理。
o多机箱EtherChannel®(MEC)是一种L2多路径技术,创建了简化的无环路技术,不再采用生成树协议,同时仍能激活以严格防御用户误配置。
数字化改造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数字化改造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作者:肖瑶星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3期关键词:数字化改造;高职;教学改革;课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3-0154-030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这表明了数字化的重要性[1]。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促使数字经济飞速发展[2],产业发生巨大变革,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培养人才的专业、课程也需要进行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因此,有必要重构教学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进行全方位改造[3],以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4]。
1 教学内容重构局域网部署与实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广播流量配置与管理、DHCP与DHCP中继配置与管理、冗余链路配置与管理、网关冗余配置与管理五个递进教学模块。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小型局域网网络设计、配置、调试能力。
在数字化改造和产业升级背景下,课程以某校的“校园网部署与实施”项目为载体,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依托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升级后的工作任务,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软考-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新增IPV6、VSU虚拟化、5G、IoT等新技术,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实现了提升网络带宽、增加扩容可行性的效果,着力解决“岗课赛证”融通过程中的“产业学业难同步、工程技能难培养、职业素养难提高”的问题,为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网络工匠”做出积极努力。
1.1 IPV6技术IPV6技术作为IPV4技术的升级版,是位于网络层的第二層标准协议。
现在部署局域网广泛使用的是IPV4 协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多数是基于IPV4地址展开,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已近饱和状态,具有使用IPV6地址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虚拟化技术:VSS、IRF2和CSS解析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
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
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
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
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
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
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思科VSS应用凭借VSS技术,不仅实现了交换机的简易管理,同时提高了运营效率。
网络管理员仅需登录虚拟化设备,即可直接管理虚拟化为一体的所有设备,真正简化了网络管理。
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VSS技术仅适用于Cisco 6500系列、Cisco 7600系列和Nexus 7000系列等高端机型上。
品牌:H3C交换机H3C IRF网络虚拟化技术H3C IRF网络虚拟化技术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即智能弹性架构),它是H3C专有的设备虚拟化技术,它同样可将实际物理设备虚拟化为逻辑设备供用户使用。
而目前的IRF2.0还是一种将多个设备虚拟为单一设备使用的通用虚拟化技术,此技术已经应用于高、中、低端多个系列的交换机设备,而且通过IRF2.0技术形成的虚拟设备具有更高的扩展性、可靠性及性能。
虚拟化盒式设备虚拟化效果图盒式设备虚拟化形成的IRF相当于一台框式分布式设备,Master相当于IRF的主用主控板,Slave设备相当于备用主控板(同时担任接口板的角色)。
框式分布式设备虚拟化效果图框式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形成的IRF也相当于一台框式分布式设备,只是该虚拟的框式分布式设备拥有更多的备用主控板和接口板。
其中,Master的主用主控板相当于IRF的主用主控板,Master的备用主控板以及Slave的主用、备用主控板均相当于IRF的备用主控板(同时担任接口板的角色)。
通过IRF连接而形成的虚拟设备在管理上可以看作是单一实体,用户使用Console口或者Telnet方式登录到IRF中任意一台成员设备,都可以对整个IRF 进行管理和配置。
此外,虚拟设备中的各种功能也在IRF系统的虚拟化框架下,按照单一的分布式设备的方式运行。
高可靠性因为IRF通常用于接入层、汇聚层和数据中心,所以对可靠性要求很高。
为了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和突发的系统崩溃所导致的停机时间,IRF采用了一系列的冗余备份技术来保证虚拟系统的高可靠性。
IRF端口的冗余备份示意图IRF采用聚合技术来实现IRF端口的冗余备份。
IRF端口的连接可以由多条IRF 物理链路聚合而成,同时多条IRF物理链路之间还可以对流量进行负载分担,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带宽,增强性能;同时,多条IRF物理链路之间互为备份,保证即使其中一条IRF物理链路出现故障,也不影响IRF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协议热备份示意图(故障前和故障后)IRF形成的虚拟设备采用1:N冗余,即Master负责处理业务,Slave作为Master 的备份,随时与Master保持同步。
当Master工作异常时,IRF将选择其中一台Slave成为新的Master,由于在IRF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配置同步和数据同步,因此新Master能接替原Master继续管理和运营IRF系统,不会对原有网络功能和业务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有多个Slave设备存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上/下行链路的冗余备份示意图IRF采用分布式聚合技术来实现上/下行链路的冗余备份,可以跨设备配置链路备份,用户可以将不同成员设备上的物理以太网端口配置成一个聚合端口,这样即使某些端口所在的设备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聚合链路完全失效,其它正常工作的成员设备会继续管理和维护剩下的聚合端口。
这对于核心交换系统和要求高质量服务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它不但进一步消除了聚合设备单点失效的问题,还极大提高全网的可用性。
H3C IRF的技术优势简化管理IRF形成之后,用户通过任意成员设备的任意端口均可以登录IRF系统,对IRF 内所有成员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而不用物理连接到每台成员设备上分别对它们进行配置和管理。
用户对IRF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虚拟设备进行管理,因此需要管理的设备数目减少了,网络的规划过程、组建过程、维护过程都将大大的简化,可以有效的节省管理成本。
简化网络运行,提高运营效率IRF形成的虚拟设备中运行的各种控制协议也是作为单一设备统一运行的,例如路由协议会作为单一设备统一计算。
另外作为单一设备运行后,原来组网中需要通过设备间协议交互完成的功能,将不再需要,例如常见使用MSTP、VRRP 等协议来支持链路冗余、网关备份,使用IRF后接入设备直接连接到单一的虚拟设备,不再需要使用MSTP、VRRP协议。
总之,IRF技术省去了设备间大量协议报文的交互,简化了网络运行,缩短了网络动荡时的收敛时间。
低成本IRF技术是将一些较低端的设备虚拟成为一个相对高端的设备使用,从而具有高端设备的端口密度和带宽,以及低端设备的成本。
比直接使用高端设备具有成本优势。
强大的扩展能力,保护用户投资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日益应用广泛,大部分企业、学校、团体、社区使用网络规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规模会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增长而增长。
在最初规划网络的时候,一般都将会预留一定的容量以便于扩充和升级。
但是如果预留的容量太大,对于初期紧张的资金将是一种浪费;预留的容量太小,将来升级时不免会捉襟见肘。
这一直是困扰网络规划者的一个难题。
有了IRF,网络的扩容和升级将变得简单和快捷。
通过增加成员设备,可以轻松自如的扩展IRF系统的端口数、带宽和处理能力。
用户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以只购买当前需要的网络设备,不需要为将来的网络需求预先买单。
当用户进行网络升级时,不需要替换掉原有设备,只需要增加新成员设备既可。
用户的投资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高可靠性IRF的高可靠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成员设备之间IRF物理端口支持聚合功能,IRF系统和上、下层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也支持聚合功能,这样通过多链路备份提高了IRF系统的可靠性;IRF系统由多台成员设备组成,采用1:N备份,一台Master设备负责IRF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多台Slave设备在作为备份的同时也可以处理业务,一旦Master设备故障,系统会迅速自动选举新的Master,转发流量和大部分业务都不会出现中断。
由于Slave设备并不是专门的备份设备,也同时处理业务,因此用户没有为备份而专门花费资金。
在将框式分布式设备进行虚拟化时,IRF中同时保留框式设备内部的1:1备份,与IRF设备间的1:N备份这两种冗余功能,使得单个主控板异常时,此框式设备由于存在另外的主控板,所有板、卡均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用性。
总之,IRF是网络可靠性保障的最优解决方案。
高性能由于IRF设备是由多个支持IRF特性的单机设备虚拟而成的,IRF设备的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就是IRF内部所有单机设备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的总和。
因此,IRF技术能够通过多个单机设备的虚拟化,轻易的将设备的核心交换能力、用户端口的密度扩大数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丰富的功能IRF支持包括IPv4、IPv6、MPLS、安全特性、OAA插卡、高可用性等全部交换机特性,并且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这些功能,大大扩展了IRF设备的应用范围。
广泛的产品支持IRF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虚拟技术,对不同形态产品一体化的实现,使用同一技术,同时支持盒式设备的虚拟化,以及框式分布式设备的虚拟化。
IRF2.0作为目前以太网交换机领域主流的虚拟化技术,给网络组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支持IRF技术的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可以灵活应用于网络的各个层次和应用场合,给网络规划者提供了一个低价格但是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有了IRF,网络就可以真正做到按需购买、平滑升级!品牌:华为交换机华为集群交换机系统CSS华为集群交换机系统CSSCSS(Cluster Switch System,即集群交换机系统),它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形态,它同样可实现把多台支持集群的交换机链接起来,从而组成一台更大的交换机。
CSS的典型特征有:1、交换机多虚一:CSS对外表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控制平面合一,统一管理。
2、转发平面合一:CSS内物理设备转发平面合一,转发信息共享并实时同步。
3、跨设备链路聚合:跨CSS内物理设备的链路被聚合成一个TRUNK端口,和下游设备实现互联。
CSS系统形态及其在组网中的应用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SS通过设备“多虚一”和跨设备的链路聚合,不但简化了网络拓扑,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性能:1、简化运维:整个CSS被作为一台交换机来管理,简化运维、降低Opex。
2、可靠性高:CSS内一台设备故障,其他设备可以接管CSS的控制和转发,避免单点故障。
3、无环网络:跨设备的链路聚合,在CSS和其他设备互联时,天然避免了环路问题,无需部署MSTP等复杂的破环协议。
4、链路均衡:跨设备的链路均衡,100%的网络链路和带宽的利用率。
CSS在简化网络、提升转发性能的同时,没有带来任何网络功能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