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斑的分析诊断
浅议面部痤疮色斑的临床诊断及中医疗法

塔连续 6个月经灌 胃给予大 鼠 , 大鼠的 外观体征 、行为 活动 、体 重增 长均 未见 明显异 常。研 究显 示长期 使用 佐塔 对机体 无 明显的毒 性 作 用, 对机 体 的一 般 状 态 、 生长 发 育 、血 液 指 标 、 肝 肾功 能 、重 要 脏器 的组 织学结构 都无 明显 影响 。研究结 果提示佐塔 的安全 性较好 。 为藏 医在临床 长期使 用佐塔 提供 了可靠 的试验 数据 及科学 依据 。 总之, 在长期 的医疗实践 中一直以来被誉为藏药宝中宝的佐塔倍爱 患者 喜爱 , 治疗疾病及预 防保健 中发挥 着不可忽视 的重要作用 。 在
1 痤 疮 、色斑的临床表现症 状
1 1痤疮 及其临床表现 .
俗称青春痘 、粉刺 、暗 疮 , 中医 古代称 面疮、酒刺 , 皮肤科常见 是 病、多发病 。 临床表 现的主要症状 : 其 痤疮好发于面部 、胸背部皮脂腺 较丰富的部位 , 基本 损害为粉刺 , 白头粉 刺和黑头粉刺 两种 。通常用 有 手挤压黑头粉刺 , 见乳 白色脂栓被挤 出。在疾病发展过程 中, 可 白头粉 刺常 由于细菌感染而发生毛囊 炎症性小丘疹 , 丘疹顶端有脓疱 , 愈后遗 留点状萎缩 眭疤 痕。而若 炎症剧 烈, 可见深在性 豌豆大暗红 色坚硬结 节, 称为硬结性痤疮 。有 的粉刺甚至可发展成性 质柔软的囊肿 , 囊内有 血性 胶冻状液体 , 称为囊肿性 痤疮。
健 康 天 地
21年9 第4 第9 0 0 月 卷 期
中医中药
浅 议面部痤疮色斑 的 I 诊断及 中医疗法 临床
孙 国 强
【 要 】 痤 疮 、 色 斑 等 常见 的面 部 皮 肤 疾 病 ,时 常 困扰 着 青 春 期 后 爱 美 的 人们 ,甚 至对 他 们 正 常 的工 作 和 生 活 造成 严 重 的影 摘 响 。本 文通 过 介 绍 痤 疮 、 色 斑 的 临床 症 状 和 病 理 病 因 , 究 中 医治 疗 痤疮 、 色 斑 的方 法 和 日常 预 防措 施 。 研
2021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2021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目前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遗传、日光、性激素等有关,涉及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等机制。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无创检测技术。
该共识结合近年研究新进展,全面阐述了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期与分型、诊断及治疗等,旨在提高中国皮肤科医师对黄褐斑的诊治水平。
本文仅对共识的治疗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点击【阅读全文】进行全面阅读。
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减少黑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复皮肤屏障、抗光老化为指导原则。
避免诱发因素,注重防晒,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美白类护肤品,结合临床分期与分型,联合系统及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二)治疗目标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缩小或消失,减少复发。
(三)基础医治1.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日照,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避免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
2.修复皮肤屏障:黄褐斑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
研究表明,透明质酸是维持皮肤水合作用的重要成分,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细胞间脂质成分,对维持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青刺果油所含脂质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成分相似,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神经酰胺、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使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功效性护肤品对黄褐斑的防治有益。
3.防晒:应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
建议长期使用日光防护指数(sunprotection factor,SPF)≥30、UVA防晒指数(protection gradeof UVA,PA)+++的广谱(UVA + UVB +蓝光)防晒剂,对控制黄褐斑的发生发展更有效。
每2小时涂搽1次,每次2 mg/cm2,以减少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色素增加;在外用防晒霜的基础上加强遮挡性(规避性)防晒,有利于黄褐斑的防治,减少复发。
常见问题性皮肤的特征分析及护理(色斑)

激光治疗与护理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如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等,可以直接作用于色斑,将其击碎成微小颗 粒,然后被皮肤自然代谢掉。
护理建议
激光治疗后,皮肤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肿和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但应注意避 免阳光直射和紫外线辐射,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 使用修复霜或药膏,以促进皮肤修复。
其他治疗方法与护理
其他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外,还有化学剥脱、微针、光子嫩肤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用于色斑的治疗。
护理建议
对于不同的治疗方式,护理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阳 光直射和紫外线辐射。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04 色斑的日常护理与注意事 项
日常护肤步骤与注意事项
清洁
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香料的产品, 以免刺激皮肤。洗脸时用温水湿润脸部,轻轻按摩,然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
护肤
选择含有美白和淡斑成分的护肤品,如维生素C、熊果苷 等,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淡化色斑。注意不要使用 过于油腻的护肤品,以免堵塞毛孔。
皮肤护理与保养
清洁
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 清洁和刺激皮肤。在卸妆时,要 彻底清除彩妆残留,以免堵塞毛
孔,导致色斑的形成。
去角质
定期去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有 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 着。但要注意去角质的频率和方
式,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保湿
保持皮肤的水分充足是预防色斑 的重要措施。选用适合自己肤质 的保湿产品,定期进行保湿护理, 有助于改善皮肤的水分状况,减
美白
使用含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如维生 素C、熊果苷等,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 成,提亮肤色,有助于减少色斑。
整形美容医院大讲堂第11期各类色斑的区分及性状

第 11 期《各类色斑的区分及性状》《各类色斑的区分及性状大家好,我是小臻,今天授课的题目叫《各类色斑的区分和性状》,其实讲色斑是比较局限的,因为色斑属于色素类的疾病,色素类的疾病在医学上统称为叫色素增加性皮肤疾病。
作为医美行业的从业者,不管是皮肤科的医生还是作为医美的咨询师,都要对医美方面常见的皮肤色素增加性的疾病有清楚的认识,因为诊断明确,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才能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
还有非常重要的有一些色素增加性的疾病,其实对于医美的医生来说是避免去治疗的,因为病很难治疗,治疗不好后续反而引起纠纷,所以区分不清楚,就容易在后面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是纠纷。
不管是咨询师还是医生,就一眼看病,我就知道这大概是什么样的病,当然可能有些特殊的,为了鉴别诊断还需要做一些检查,最起码第一次区分应该心里有个数到底是个什么病,什么东西我能治什么东西我不能治。
根据色素增加性疾病的分型皮肤层次的分型,基本上分为三个方面:真皮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疾病、表皮色素增加型的皮肤疾病、真表皮部分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疾病。
今天一一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真皮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疾病真皮色素增加性的皮肤疾病,色素层次肯定是在真皮层比较深。
1、太田痣分享的第一个疾病叫太田痣,太田痣和伊藤痣。
太田痣,又叫眼上颚部的褐青色痣或者是眼真皮黑素细胞的增多症等等好几个名字。
为什么叫太田痣,这是跟日本人有关系的,因为是1938 年有个日本人,太田正雄,第一次发现了太田痣,所以说就命名为太田痣。
太田痣是波及的巩膜还有受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的一种蓝褐色的斑块的损害。
这两张图片叫伊藤痣,又叫尖峰三角肌的蓝褐痔,伊藤君发现于 1954 年,描述的类似太田痣的色素斑,从这上面可以区分一下,其实两个是同一性质的痣,都是来自于神经组织,但是不同的在于发病部位不一样,太田痣基本上位于的面部单侧发病,个别也会双侧发病,伊藤痣分布在锁骨上神经到臂外侧神经支配的结合上臂,也常发现在上肢和肩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色斑原因

中医皮肤科如何诊断皮肤色斑原因在中医皮肤科领域,准确诊断皮肤色斑的原因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皮肤色斑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反映出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
那么,中医皮肤科是如何来诊断皮肤色斑的成因呢?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内在脏腑、气血、经络等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
因此,诊断皮肤色斑时,会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医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色斑的形态、颜色、分布等特征。
比如,色斑颜色较深、边界清晰,可能与气血瘀滞有关;色斑颜色较淡、分布较散,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其次,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来获取重要信息。
包括色斑出现的时间、发展变化情况、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便秘等)。
比如,女性患者如果长期月经不调,出现色斑可能与肝郁气滞、气血不畅有关。
中医还特别重视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情志状态。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色斑。
经常日晒、使用不当的化妆品或者接触有害物质,也可能损伤皮肤,导致色斑产生。
在望、闻、问之后,中医会进行切脉诊断。
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内部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等情况。
比如,脉弦可能提示肝郁,脉细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从中医的理论角度来看,导致皮肤色斑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肝郁气滞: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长期情绪不畅,如抑郁、焦虑、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瘀滞于面部,就会形成色斑。
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月经不调等症状。
气血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者久病失养,都可能导致气血化生不足。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面部肌肤失去滋养,就容易出现色斑。
此类患者通常会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等表现。
肾阴亏虚:肾藏精,主水,为人体阴阳之根本。
如果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阴血,面部也可能出现色斑。
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血瘀内阻: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瘀,如外伤、寒凝、气滞等,使血液运行不畅,瘀阻脉络,在面部表现为色斑。
斑的识别

褐青色痣(真皮斑)
□多见于16~40岁的女性 □两侧颞颧部、偶发额部 □褐色、深褐色、黑色 □散在不融合、不高出皮肤 □日晒、月经期、精神因素影响后加重
王
太田痣
太田痣
出生时即有或发生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多位于一侧颧 面部和上下眼睑,可影响同侧眼巩膜、结膜。皮损为 褐青色斑,界限清楚。颜色均匀或不均匀。
太田痣
老年斑
黄褐斑
真皮斑
雀斑
雀斑
本病是染色显性遣传性疾病。常在幼儿期至学龄儿发病,青 春期常可增多。女性男性。常发生在面部,尤以鼻和面颊最 常见。 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 至深褐色斑点,表面可略有凹陷,境界清楚,不融合,分布 可疏可密,对称或不对称。日晒后明显。无自觉症状。病理 显示表皮基底层黑色素局限性显著增多。色素细胞数目并不
观察斑点深浅 调整激光波长 爆破击碎色素
细胞色素吞噬代谢
原理图示
光博士核心技术
1、靶向制导技术 通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收集了150多个黄 种人的色斑标本,精准选定能量密度和脉冲 宽度,使色素团自体爆破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2、黑色素快速代谢技术
黑色素充分爆破后,以辅助方法改善细胞组织循环,加速 代谢功能,让皮肤快速恢复正常。
中药
可快速淡斑,但依赖性强,反弹率100%。 长期使用造成造血系统障碍。
治疗中:干、红、脱皮 后遗症:红血丝、易过敏、易晒伤、留色沉
是药三分毒,不提倡长期内服 外搽中药类似“焕肤”,只能暂时性淡斑
以损害皮肤为代价,换来短暂假效,证明为失败的祛 斑方法
技术PK-现代祛斑技术
光
普通激光
诊断
根据黄褐色斑,好发于面部,对称呈蝶翼状,无自觉症状等 易于诊断。
中医诊断中的气色与面色分析

面色晦暗、苍白、萎黄、潮红等,或出现斑点、痘疹等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观察前避免化妆、洗脸等影响因素, 保持自然状态。
误区提示
避免以单一气色作为诊断依据,需结 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同时,不同个 体、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也会对 气色产生影响,需注意辨别。
CHAPTER 03
观察方法与技巧
观察环境与时间选择
环境要求
选择安静、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 ,避免干扰因素和色差影响。
时间选择
最佳观察时间为早晨起床后未进 食时,或阳光柔和的午后。
观察部位及顺序
主要观察部位
面部、口唇、舌象、眼睛等。
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整体后局部。
辨别正常与异常表现
正常气色
面色红润,有光泽,气色均匀。
血府逐瘀汤。
药物选用原则和建议
01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对应 药物,注意药物的性味 归经和功效主治。
02
遵循“君臣佐使”的组 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 ,增强疗效。
03
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 煎煮方法,避免不良反 应。
04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 整用药方案,个体化治 疗。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
01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穴位有气海、
足三里、三阴交等。
推拿
02
通过手法按摩,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常用手法有揉、捏、推
、拿等。
拔罐、刮痧等辅助疗法
03
可帮助疏通经络,排出体内毒素。
预防措施和养生建议
01
02
03
04
饮食调养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益气养血 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枸杞
色斑最全的种类,你是哪一种

面部色斑非常影响美观,现在市场上好多祛斑的方法,包括激光、化妆品、中医中药等,很多人盲目的选择激光,认为激光直接去除见效快,殊不知如果不当的激光治疗不仅不能去除色斑,相反色斑有可能加深或是面积扩大,所以正确的诊断配合正确的方法治疗正很重要。
1、雀斑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多在3~5岁左右出现皮损,女性较多。
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
损害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
无自觉症状。
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常有家族史。
雀斑的色素是在皮肤的最外面一层,比较容易去除。
2、黄褐斑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
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
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
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
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多在3~5岁左右出现皮损,女性较多。
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
损害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
无自觉症状。
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常有家族史。
雀斑的色素是在皮肤的最外面一层,比较容易去除。
3、咖啡斑咖啡斑又称咖啡牛奶斑,一般刚出生时即可发现的淡棕色的斑块,咖啡斑色泽自淡棕至深棕色不等,但每一片的颜色相同且十分均匀,深浅不受日晒的影响,大小自数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边界清晰,表面皮肤质地完全正常。
4、褐青色痣褐青色痣(真皮斑)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的皮肤色素性疾病,因为好发于颧部又称颧骨母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