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2015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指导一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指导一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指导一、单选题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B)A,对文化进行调配B,对语言进行调配C,对文学进行调配D,对数字进行调配2,()是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叙说对象在特定语境中语义的多解性来营构一语而有表里双层语义的修辞文本模式。

(D)A,反复B,比喻C,拟人D,双关3,()是一种将本该一句话即可直说明白、清楚的,却为着委婉含蓄的目的,故意迂回曲折地从侧面或是用烘托法将本事、本意说将出来,让人思而得之的修辞文本模式。

(D)A,拟人B,比喻C,反复D,折绕4,()是交际者言及可能触犯受交际者忌讳或社会习俗禁忌的事物时,为了避免或缓解对受交际者的心理刺激,有意“换言易语”予以规避甚或美化的一种修辞文本模式。

(B)A,反复B,讳饰C,拟人D,双关5,()是一种将人们习用或熟知的成语或名句的某一部分藏却,而以其中的别一部分来替代说出的修辞文本模式。

(A)A,藏词B,拟人C,双关D,比喻6,()是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而故意吞吐其辞,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甚至将最关键的信息也留而不言,但借助特定语境的帮助,又不至于让接受者不可理解的一种修辞文本模式。

(C)A,反复B,讳饰C,留白D,双关7,()是一种正意而用反话来表现的修辞文本模式。

(C)A,留白B,双关C,倒反D,比喻8,()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

(D)A,留白B,双关C,倒反D,用典9,()是一种说写中表意相当明白而又在辞面上故作掩饰的修辞文本模式。

(D)A,双关B,倒反C,比喻D,推避10,()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通过临时编造一个故事来寄托其讽刺或教导意向的修辞文本模式。

(A)A,讽喻B,双关C,倒反D,用典11,()是一种通过联想将两个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联系搭挂于一起的修辞文本模式。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305)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句有词性误用的毛病的句子是()。

A首长和同志们的关怀,热情了我的心,使我感到了部队的温暖。

B我坐了几天汽车,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C同志们有的帮我练打靶,有的帮我学文化。

D如果我不好好学习,那可对不住大家的一片好心。

2、同“首都北京”结构不一致的短语是()。

A我们自己 B四川重庆 C雷锋同志 D厂长王力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 B动态助词 C其他助词 D语气词4、“你的到来”是()A体词性句法结构 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5、下列短语只有()没有歧义A不适当地表扬 B咬死了农民的狗 C连他都不认识 D从山里来的孩子6、“今年国庆节”是()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7、“这样的结果我一点也不意外,我这学期耽误的课太多了”是()A因果复句 B转折复句 C条件复句 D让步复句8、下列说法()正确。

A借喻就是借代B对比就是对偶C衬托就是对偶D反对就是对比9、“私营、民用、中型”是()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区别词10、“今天国庆节”是()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11、“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A施事宾语 B体词性宾语 C谓词性宾语 D受事宾语12、“老张介绍我去见局长”是()A连动句 B兼语句 C存现句 D“把”字句13、“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A复指短语 B状语 C插入语 D同位语14、“我越学越爱学”是()A倒装句 B紧缩句 C省略句 D复句15、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16、“他极力压着火气,说:‘我是来工作的,不要在我和干部群众当中砌上一堵墙。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第⼀章修辞学概说修辞研究的范围,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书⾯语修辞与⼝语修辞,表达⽅式与建构⽅式,积极修辞:刻意使⽤特殊的⽅法或形式(如修辞格),⽣动地表现个⼈的巧妙⽂思。

消极修辞:通过调整语⾳、字词、句式,以及表达的⽅式,从⽽使语⾔达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

表达⽅式和建构⽅式修辞作为表达⽅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描绘事物,更好地表达感情的语⾔⽅式。

修辞作为建构⽅式是指——修辞作为⾔语⾏为,通过语⾔表达某种情绪、思想,进⽽影响⼈们的思维和⾏动。

修辞是这两个⽅⾯的统⼀体。

修辞作为建构⽅式语⾔建构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本⾝是有偏差的,或者只是强调了事物本来的⼀个⽅⾯。

语⾔是⼀种⾏为,⼀⽅⾯为了表达,另⼀⽅⾯为了影响、引导⼈们的思想和⾏为。

如何引导就是修辞策略的问题。

修辞——⼈们依据具体的⾔语环境,运⽤各种表现⼿段、⽅法,有意识、有⽬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种⾔语交际⾏为。

修辞的原则: 得体性是修辞的根本原则;美辞性是修辞的重要原则第⼆章语⾳修辞汉语语⾳的特点1、元⾳占优势,乐⾳多,响亮悦⽿。

(元⾳响亮、可以构成押韵。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四声分明。

(使语⾳抑扬有致,平仄相配。

)落花⼈独⽴,微⾬燕双飞。

3、汉语以单⾳节语素为主,⼀个字就是⼀个⾳节。

(汉语组合灵活,易于调配节奏。

)是惯⽤语、谚语等熟语。

第⼆节押韵和谐什么是押韵?——韵脚的韵腹、韵尾相同,贯⼝:整齐押韵、快速流畅的⼝语段⼦。

第三节双声叠韵和叠⾳⼀、双声叠韵⼆、叠⾳(叠字)叠⾳美在哪⾥?使表达更加形象⽣动使语⾳更加和谐流畅第四节讲究平仄平声长⽽扬,仄声短⽽抑,交错使⽤,声调错落有致,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有时为了平仄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

谐⾳就是对同⾳现象的利⽤。

利⽤同⾳词、近⾳词可达到巧妙的修辞效果三、近义词语的配合1、加强表意,同时起到⾳节匀整平稳的作⽤。

2、避免⾏⽂的单调重复,使之有变化性。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押韵,隔句押韵。

排韵,即押一韵,或“一韵到底”。

(偶句。

数句。

)2、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作者是。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3、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

(主谓拈连、述宾拈连。

)4、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四字格”)6、反问句又叫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的意思。

(反诘;确定)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8、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

(夸张)9、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10、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11、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

12、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13、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14、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和容量大。

15、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判断式)、描述式、(抒情式)16,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7,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18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19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0,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 C )。

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重点

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重点

修辞学复习重点
一、第一章
1.《文心雕龙》、《文则》、《修辞学发凡》
2.修辞原则,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的最高最重要的原则
3.影响修辞活动创造性的几个因素
二、第二章
什么是语境,语境的构成因素
二、第三章
1.平仄,平声指?仄声指?
2.押韵的方式
3.什么是双声叠韵
4.什么是叠音
5.从语音的角度赏析一段话
三、第四章
词语的锤炼、赏析
四、第五章
1、长句和短句,怎么把长句化短句
2、什么是整句和散句
3、松句和紧句,
4、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化
5、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化
五、第六章
1.什么是辞趣
2.辞趣包括什么
六、第七章
1.比喻的分类
2.比拟的分类
3.借代的分类
4.移就的分类,比拟和移就的区别
5.什么是对偶,对偶的分类
6.回环的分类
7.排比的分类
8.夸张的分类
9.辞格的连用,辞格兼用,辞格套用
九、第八章
1.语体的含义
2.语体的分类
3.各类语体之间的区别
考试题型: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判断题
4.名词解释(从以下选三个考:对偶、语体、双声叠韵、整句、押韵、语境、粘连)
5.简答题(3题)
6.应用题(句式的变换)
7.赏析题(诗歌赏析,辞格赏析)。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汉语修辞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汉语中的修辞效果和手法。

汉语修辞学常用于文学评论、语言教学、广告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

对于汉语修辞学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概念1.修辞:指语言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言词技巧。

汉语修辞学所研究的修辞,包括音韵、字义、词类、句子和篇章等几个方面。

2.修辞手法:指修辞技巧的种类。

例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等。

3.修辞效果:指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例如形象、暗示、音韵美、节奏美等。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1.形象类比喻:通过比较可以表达出某种感情或思想的手法,例如“他像一只狼一样嚎叫”。

拟人:将非人类物品或抽象事物拟人化,例如“花儿笑了”。

拟声:模拟某种声音,例如“咚咚咚”的敲门声。

2.辞格类对仗:重复相同词或句型的结构形式,例如“你爱我,我爱你”。

对偶:重复相同的意思,例如“让我们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

通假:用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词汇,来刻画某种形象或表现一种思想。

3.转化类借代:用一个词表示另一个事物,例如“龙凤呈祥”中的“凤”代表女子。

转喻: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另一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省略:一种将某些信息隐含在文本内部的辞格手法。

三、修辞效果的分类1.形象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造形象的形状、内容、颜色、细节等方面的美感。

2.音韵美:修辞手法可以使汉语表达充满音韵美感,例如排比、押韵等。

3.节奏美: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创造文本的节奏美感,例如对仗、对偶等手法能够使汉语表现出动感和韵律感。

四、其他相关知识1.对于汉语修辞学的学习,需要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2.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尽可能地做到自然、生动、精确、有感染力。

3.修辞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跨越了语言学、文学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汉语修辞学第一章: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无视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合不合情理,合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电大《汉语修辞学》复习整理

电大《汉语修辞学》复习整理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2.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任何修辞活动,任何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和作为修辞主体——作者的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分不开的。

4.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5.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6.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7.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

8.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9.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0.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1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了解他。

12.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3.“作为交换,四岁的悠悠也将充当北京动物园的上门女婿。

”包含的修辞格是拟人。

14.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

仿词可分为仿词和相类相反仿词两类。

15.根据形式的不同,引用可以分为三类,“黄老说,巴金是个十分重友谊、重情义的人。

”属于意引。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A.浇灭 B.扑灭C.吹灭D.毁灭2.“夜深入静,万籁俱寂,一片明净的灯光热情而温柔地抚着我”是。

A.比喻 B.拟人C.拟物 D.对偶3.《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B.借喻C.暗喻D.借代4.“孟蓓气得直瞪对面的辛小亮。

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

”其中的“像……像……”属于。

A.明喻B.暗喻C.表比较D.表不确定5.“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修辞学 2015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

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

”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分,共5分)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应改为“落”。

(ⅹ)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

(ⅹ)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都是成语.(√)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的正对.(√)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是拟人辞格.(ⅹ)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ⅹ)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句话说的对.(ⅹ)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观点。

其中,“修辞”的意思是(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4.针对某些调查组,在茶叶上市时节以调查为名到茶农处“吃喝带”的现象,某报刊以“茶农怕来调茶组”为标题写了一篇报道。

这一标题是利用语境因素中的(D、话语的具体环境)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5.“百里改诗”的典故说的是(B、任蕃)。

6.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写了他建在山上的小屋。

这里“空中楼阁”的选用,使成语修辞( B、新鲜别致)。

7.《人民日报》曾以《杞人胜天》报道河南杞县大旱时,当地人民满怀必胜信念与大旱斗争的事。

该题目是成语活用的例子,其修辞作用是( B、内涵丰富)。

8.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C、群鼠已经扑上来。

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

(刘征《鼠辈的变异》))。

9.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对长句子和短句的理解正确的是(D、句子的短和长是相对的,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结构简单还是复杂。

)。

10.下列对反问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1.“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状语后置,使假设复句的从句和主句之间意义联系更紧密,并强调了状语。

)。

12.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 B、双音节化)。

13.下列对声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古诗中平仄安排可概括为:同句中相互交替,对句中彼此相同。

)。

14.下列对语音段落和语法结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字音节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例外。

)。

15.在中国最早提出修辞格概念的是( C唐钺)。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17.“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C、把人拟作物)。

18.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B、谐音双关)。

19.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B、借指“三年)。

20.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D.比喻对比夸张)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律人,则害了别人。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自于(B、《左传》)。

2.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B、《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的。

3.主张“言必近真”,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倡导“文约而事丰”的专著是(C、《史通》)。

4.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比较有艺术性的是(D、足下留青)。

5.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为“一枝”的诗人,被后人称为“一字师”。

他是( C、郑谷)。

6.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人声鼎沸”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读书声,使成语修辞( D、风趣诙谐)。

7.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B、别指)。

8.下列各句都是对偶句。

属于正对的是(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9.下列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一般来说,否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

10.下面对“书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整齐的句子相对口语句较多。

)。

11.下列句子后括号中的话是对倒装句修辞效果的说明。

不正确的是(D、老北京见面就说:吃了吗您?(主语后置,表示强调主语))。

12.“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 A、平平仄仄平)。

13.下列对三音节语音段落在现代汉语中地位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C、起调节作用。

)。

14.下列对双声和叠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

15.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17.“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B、部分代整体)。

8.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B、直接、扩大夸张)。

19.“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 C、拈连)。

20.“利剑腰斩罪恶——厦门特大走私案查处始末”中,“利剑腰斩罪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对这项修辞格的运用解释最正确的是(B、将自己的褒贬爱憎寄托在被比拟物上,使要表达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共10分)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答:借代2、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