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十班
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倡议书

学校
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21年即将来临。
特此祝愿各位家长老师、同学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收获、新的成长!
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在此,学校向广大师生、家长提出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等。
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
3、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班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每个人、每个家庭,同时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让我们从我做起,绝过“洋节”,传承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一、导入1.1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西方的一些节日和文化影响也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传播,这些洋节渐渐地侵蚀了我们的传统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
二、抵制洋节的重要性2.1 洋节从本质上是来自西方文化的一种传统,它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弘扬本土文化,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2 抵制洋节,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有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3 抵制洋节,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形成我国特色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和造就更多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后代。
三、如何抵制洋节3.1 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体现。
3.2 主动抵制洋节,不参与洋节的庆祝和购物,拒绝购物、参与与洋节相关的商品和活动,不为洋节提供任何形式的经济支持,自觉地抵制洋节的风气和活动。
3.3 多举办文化传统节日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在学校中举行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4.1 在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2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的魅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4.3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教案

以下是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节的由来和习俗,明白为何我们要拒绝洋节。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二、活动准备:1、收集关于洋节的资料,包括洋节的起源、习俗和影响。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用品,如PPT、音响设备、黑板报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的排练。
三、活动过程:1、开场(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洋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洋节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到洋节并不代表先进文化,反而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拒绝洋节。
3、主题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洋节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4、角色扮演(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拒绝洋节的场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拒绝洋节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表现力。
5、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拒绝洋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互动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表演等形式来评价他们对于拒绝洋节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态度。
学校2021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倡议书

学校2021弘扬传统文化拒绝过洋节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
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在此,明宇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向广大师生、家长提出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
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等。
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
3、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班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每个人、每个家庭,同时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让我们从我做起,
绝过“洋节”,传承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2021年3月。
拒绝洋节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3月10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会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代表一、班会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逐渐传入我国,尤其在年轻一代中流行。
然而,一些学生过度追求洋节,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开展“拒绝洋节,传承文化”主题班会。
二、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拒绝洋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观看视频短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代表发言(1)学生代表1:大家好,我是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
我认为,我们应该拒绝洋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洋节虽然有其独特魅力,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自己的节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学生代表2:我同意前面的同学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了解和尊重洋节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这样,我们既能拓宽视野,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4. 家长代表发言家长代表1:大家好,我是学生张明的家长。
我认为,拒绝洋节并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家长代表2:我完全赞同家长代表1的观点。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会引导孩子关注传统节日,让他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5. 班主任总结发言张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表示肯定,并强调以下几点:(1)拒绝洋节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我们要在了解和尊重洋节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发表演讲。
我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是“拒绝过洋节”。
对于拒绝过洋节这一主题,我们或许感到有些陌生或不解。
因此,请允许我为大家先做一点科普。
过洋节,又称“拍摄洋节”或“自拍洋节”,源自于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通过拍摄自己在洋节时的活动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感。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愈演愈烈,尤其是年轻人之间。
他们通过录像、拍照和分享社交媒体上的洋节活动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然而,这种追求浮夸化和表面化的洋节文化却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一起拒绝过洋节。
首先,拒绝洋节是拒绝虚假的生活。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喜欢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美食、旅行、购物以及各种体验。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展示的内容并非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生活。
人们刻意选择和修饰自己的照片和视频,通过滤镜和修图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求更完美的形象。
然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内心的不自信和对真实生活的逃避。
我们呼吁大家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己,拒绝虚假的生活。
其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浮夸的价值观。
过度关注外貌和物质,追求短暂的虚荣感,是建立在表面的虚妄之上。
这种追逐着洋节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人们不断追求着更多的点赞、分享和关注,以换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然而这种快速而肤浅的满足感是不持久的。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内心的深处,培养真正的内在价值观,拒绝对外在的盲目追求。
再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浪费。
洋节虽然短暂,但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准备和庆祝。
购买洋节道具、服装和礼品,参加各类活动和聚会,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然而,洋节过后,这些资源往往成为废品,而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应该拒绝这种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最后,拒绝洋节是追求真实的幸福。
洋节不应该是浮夸和表面的,而是应该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感。
正确看待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正确看待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正确看待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
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四、教学内容四至六年级:《三字经》七至八年级:《弟子规》五、基本要求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
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
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小学拒绝洋节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洋节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洋节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多。
然而,洋节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与我国传统文化存在差异。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校于2023年11月开展了“拒绝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洋节的负面影响;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4.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拒绝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洋节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 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5.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拒绝洋节”签名活动:在校园内设立签名墙,让学生表达拒绝洋节、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6. 制作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拒绝洋节、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
四、活动成果1.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明显提高,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2. 学生自觉抵制洋节的负面影响,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3. 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4.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开展“拒绝洋节,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活动反思1.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部分活动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改进;2. 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活动了解不足;3.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的现象,需加强引导和激励;4. 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后续影响评估不足,需进一步跟踪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 此 之 外, 还 有 很 多 传 统 节 日
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在这个芳香弥漫的腊月时分,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 仅养生,更寓意丰收美好。
第三章 洋节都有哪些?
洋节就是外国人过的节日,都带有浓郁天主教基督徒宗教色彩,因其特殊的异 域风情,加上商家借机造势营销炒作,许多年轻人盲目跟风,标新立异,追赶 时髦,让洋节在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忽视了我们的民族节日,忘记了我们原本 是中国人!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 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 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希望新年能多财多福,平安,健康,顺利!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
国联军”,大肆侵略我国,对我国进行了烧杀抢夺,坏事干尽,其中除日本以外的七
个国家信奉的都是基督教。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 机”,基督教乘机而入。基督教在我国被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 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地统治。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上深深的印刻着“耻辱”两个 字。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不适合中国人,勿忘国耻!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崇尚西方国家节日风气日盛,对祖国的传统节日印 象淡漠,甚至到了不知的地步。而在国际上,韩国更是意图将“端午节”等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据为已有,大肆宣传是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对西方圣诞文化了解不多的情况下,曲解了过节的意义,将“平安 夜”变成了“狂欢夜”,导致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发生。比如:大街小巷人满为患,
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烟花、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
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龙、舞狮子等
清明节——(公历4月5日) 习俗:扫墓、踏青。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 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门上插艾等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称中国的情人节,相 传牛郎织女不远万里天桥相会,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
弘扬传统文化节日 拒绝洋节从我做起
蒸湘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十班·主题班会
目 录
壹 我 们 是 什 么 人 ·
贰 传 统 节 日 知 多 少
叁 洋 节 都 有 哪 些 ·
肆
为 什 么 拒 绝 过 洋 节
·
·
第一章 我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世界上原本是有四大文明古国的, 分别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 伦以及古埃及。但是,其他三个 文明古国的古文化都相应的消失, 只有古中国的文化才在上下五千 年浩瀚的岁月中,永远没有消亡。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俗称鬼节,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
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拜祖先,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 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家人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等。重阳节又称重九节,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 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如今也被认为是”老人节”,孝敬长辈和身边的老年人! 冬至节: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面 腊八节的到来,就意味着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越
洋节一:情人节
洋节三:万圣节
洋节二:圣诞节
洋节四:愚人节
第四章 为什么拒绝过洋节
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你可知“圣诞节”是何日子?是西方国家信奉的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出生日。你可知:在清朝末年的1900年5月28日——1901年的 9月7日,以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日本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八
“飞雪”、 “彩带”被喷射得到处都是,从广场到步行街,从花园到人行道,从公路 隔离带到商场墙壁、玻璃橱窗等,所有可以喷涂的地方无一幸免,街道上更是垃圾遍 地,一片狼藉,甚至有一些人像发了疯一样。这些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严重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形象,也影响衡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这样更能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 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 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 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我们 是祖国的未来,热爱祖国要从我做起。让我们践行十九大里习爷爷所讲的“说中国话、
中华文明的曙光、灿烂的青铜时代、 战乱的春秋战国、天下一统的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等等……在漫漫历史 长河中,我们有盛唐的辉煌,也有 近代史洋人侵略的屈辱,和现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章 传统节日知多少?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 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 重要的组成。
吃中国食、穿中国衣、用中国货、过中国节,做祖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在此,我呼
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做中国人过中国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