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注意: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则不予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4.小明在演讲中引用《<论语>十二章》里的“,”来闸释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
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晨至昃②不辍。
暮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
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
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
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②昃(zè):指日西斜。
③吾伊:伊吾,咿吾。
读书声。
④不移时:不一会儿。
⑤义例:明义理的事例。
5.乙文作者,他是(朝代)文学家。
(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穷冬烈风()(2)有得即识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2024年5月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开卷有益。
②不fáng()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或读一篇社论、一则点评,或读一篇zhé()思散文、一段小说故事……③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________(履历/阅历/资历),提高我们的境界,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眼界。
④丰富的阅读能够使我们的头脑聪明伶俐、别具慧眼,使我们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的见解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使我们的心胸恢宏大度、虚怀若谷,从而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智慧、更加精彩的人生故事。
⑤这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fǎng)___________(zhé)思___________(2)结合语境,从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2.仿照前后句,为④句画线处补写两个合适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
(1)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
(《木兰诗》)(2)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4)写出表达作者高洁品性的古诗文句子(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①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兰园4幢,藏着一座高颜值书屋——“葱风斋”。
走进书屋,书架和自习座位错落分布,窗外绿树成荫。
为方便距离图书馆较远的师生就近借阅和学习,学校在学生宿舍区设置了5个舍区书屋,装修风格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在此借阅和归还图书。
②北京一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近百万册,“上架的图书不到1/3”,大部分藏书只能存放在地下室“压箱底”。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的感伤以及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情景。
2.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下面两幅画,请你完成下面两小题。
(10分)(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图一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3.学校将举办“磨炼·成长”主题晨会,请你结合阅读《童年》的经历,参与晨会筹备工作。
(15分)(1)以下是晨会开场白,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高尔基和他的《童年》,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苦难”与“成长”的关系。
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而是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④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小时候都曾历经磨难,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浙江省东阳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东阳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自目乐观。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令人触目惊心....。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B.就结构而言,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
C.《回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是抒写家国情怀的现代诗,作者分别是贺敬之和舒婷。
D.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晏殊等。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卷(通用版)(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3)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4)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古诗文中表示“绿”的词语,有“碧”“翠”“沧”等,它们在色泽的深浅、明暗上有细微区别。
如“上下天光,____________ ”,描绘了洞庭湖碧波荡漾;“____________ ,蒙络摇缀”,写出了小石潭树木葱茏;“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抒发了大海中船帆高扬的豪情。
(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在《观沧海》一诗中,这两句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gān hé()了。
(2)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3)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qīng miáo dàn xiě(____________ )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4)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zhūliǎng xīchèn(____________ ),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4(武汉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04(武汉专用)I 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极易导致疾病传染,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
”山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专家曹思毅说,在我国,许多人由于过分饮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肥胖、营养缺乏等问题,从而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分餐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均衡。
(摘编自马黎《“分餐制”,不能再说“不”》《山西日报》)材料二: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从5代10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
这种饮食方式在往上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民族文化时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仅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
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材料三: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饮食,而很多人没概念,想分餐或使用公筷反而“另类”。
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4成网友赞成分散制推广,而3成网友则表示反对,很多人没有建立起使用公筷的习惯,有的饭店会在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但大多数客人都没有将两双筷子交替着用,有时吃着吃着就忘了,对餐饮企业来说,推广公筷的成本不会很高,且无须破坏菜品外形,但之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有采用“公筷制”,主要因为经营者觉得“反正不会用”“放了也是白放”,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制约分餐制的重要原因,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合餐,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有见外之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2019年中考即将到来,同学们都在紧锣密鼓的复习备考,复习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配备相关的模拟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卷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3、全卷四大题,共4 页.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本大题共5 道选择题,共15 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3 分)A、收敛(liǎn) 蓬蒿(hāo) 滞留(zhì) 长吁短叹(xū)B、篡夺(cuàn) 欹斜(qí) 朔方(shuò) 恃才放旷(shì)C、筛糠(shāi) 腌臜(zā ) 襁褓(qiǎng) 忧心忡忡(chōng)D、绥靖(suí) 鼹鼠(yǎn) 朴刀(pō) 龙吟凤哕(huì)2、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 分)A、李先生让孩子参加“饭没了秀”找妈妈的活动,希望孩子从小就具有独立、诚实、刚毅。
B、毛笔是我国的文房四宝,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用C、我生长在粤剧之家,我对粤剧一点都不陌生。
D、商场正在举行促销活动,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蜂拥而至。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 分)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①④⑤③②B.③①②⑤④C.④①③⑤②D.④⑤③①②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不当的一项(3 分)A、我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B、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5、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3 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两股战战/悬梁C、宠辱偕忘/白头偕老D、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患有所不辟也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共23 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 一7 题.( 8 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湖心亭看雪》)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 4分)(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 两文都写景达情,在表达情趣上有何相似处?从写作特色上来看,你更欣赏那一篇? (4分)(二)名句名篇默写。
(15分)8、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l 分)(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5)、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7)、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8)、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10)、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11)、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2)、2019年的深圳大运会,各国嘉宾云集深圳,当他们历经万难,登上梧桐山顶,他们可以用《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当大运会闭幕时,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互慰勉。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本大题共9 小题,共22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 一12 题。
(9 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2019年第6期《文苑》)9、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2分)10、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2分)11、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12、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 题。
(13 分)与植物相处(李汉荣)(1)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
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
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2)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
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
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3)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
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
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
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
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
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4)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
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
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
静静地守着昙花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
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5)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
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