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淦铭讲老子的智慧

合集下载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

老子第八章感悟心得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这第八章真是充满了智慧呀!水,那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它却蕴含着这么深的道理。

水总是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却从来不跟万物去争抢什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质啊!它还专门往大家都不喜欢的低处流,这可不就跟那至高无上的“道”很接近了嘛。

咱们想想看啊,在生活中,要是咱都能有水的这种品质,那该多好啊!比如说,咱居住吧,就得找个适合自己的好地方,就像水会选择合适的地方流淌一样。

咱的心呢,也得像深深的潭水一样,沉静而有内涵。

跟人交往的时候,得怀着一颗善良仁慈的心,要真诚守信,不能满嘴跑火车呀。

再看看那些会治理国家的人,他们不就像水一样,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吗?做事的时候,咱也得像水一样有能力,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

还有啊,行动也要看准时机,不能瞎来。

水就是因为不去争抢,所以才没什么烦恼和过错呀。

咱要是也能做到不争不抢,那生活得多自在呀!你说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人都争来争去的,为了一点利益就闹得不可开交,何必呢?就像水一样,静静地流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呀。

咱可以观察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往往都是很低调很谦逊的,不张扬不炫耀,这不就是水的品质吗?那些成天咋咋呼呼、争强好胜的人,往往最后也落不着什么好。

想想咱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会为了一些小事去争去抢呢?其实真没必要呀!就学学水,安安静静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把自己该照顾好的照顾好,多好呀!这样咱的内心也会变得平静安宁,不会被那些无谓的争斗扰乱了心情。

而且呀,水的这种品质还能让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更加融洽。

大家都不喜欢跟一个老是争来争去的人在一起吧?那咱就做那个像水一样让人感觉舒服的人。

总之呢,老子这第八章给我们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要好好去体会,去学习水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对待”与辩证:感受道家之风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对待”与辩证:感受道家之风

“对待”与辩证:感受道家之风【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参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老子智慧》(姚淦铭)、《庄子品读》(刘厚琴),感受《老子》《庄子》中的辩证思想和突破俗见的表达,感受道家文化的审美创造与时代意义。

【预习任务】1.熟读《〈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以八个虚词为主)。

2.分析两篇课文各自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和思想。

3.课外阅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和《庄子·逍遥游》,探究道家哲学思想的思辨性,探究儒道之间的异同与互补。

4.课外阅读《老子智慧》和《庄子品读》,感受老庄的哲学之道对当今社会所起到的积极意义。

【学习任务】任务一以“有”“无”探讨老子的“对待”1.文本研读:学生朗读《〈老子〉四章》后进行翻译。

《〈老子〉四章》的内容都包含“对待”,列表分析其内容及异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见下表)。

《〈老子〉四章》内容比较2.比较梳理:《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提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两者有什么不同?老子阐述的是大小、高下、远近等对待和转化关系,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

3.联系现实: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

如“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概括形成以下三个观点:(1)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

百家讲坛29位讲师简介(21~29)

百家讲坛29位讲师简介(21~29)

百家讲坛29位讲师简介(21~29)百家讲坛29位讲师简介(21~29)1.曾仕强;2.易中天;3.钱⽂忠;4.王⽴群;5.于丹;6.袁腾飞;7.纪连海;8.阎崇年;9.马未都;10.蒙曼11.鲍鹏⼭;12.周汝昌;13.刘⼼武;14.康震;15.傅佩荣;16.隋丽娟;17.⽑佩琦;18.莫砺锋;19. 孟宪实;21〃◆◆主讲⼈简介:易中天,1947年⽣,湖南长沙⼈,1981年毕业于武汉⼤学,获⽂学硕⼠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学⼈⽂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学、艺术、美学、⼼理学、⼈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着有《<⽂⼼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类学》等。

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中国的男⼈和⼥⼈》《读城记》《品⼈录》等。

【进⼊】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上部1-23集全)【进⼊】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上部24-56集全)【进⼊】百家讲坛_ 汉代风云⼈物之韩信(4集全)【进⼊】百家讲坛_先秦诸⼦百家争鸣(3部全)22〃◆◆主讲⼈简介:于丹(1965年-),中国古代⽂学硕⼠,影视学博⼠,北京师范⼤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硕⼠⽣导师。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学会主持⼈研究会、中⼴学会法制节⽬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利亚新闻集团⾸席顾问。

现任北京电视台⾸席策划顾问,并在北京⼤学⼴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班固定授课。

【进⼊】百家讲坛_于丹论语⼼得(8集全)【进⼊】百家讲坛_于丹庄⼦⼼得(10集全)【进⼊】百家讲坛_于丹游园惊梦(6集全)23〃◆◆主讲⼈简介:刘⼼武,四川成都⼈,当代作家。

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

◆近作长篇⼩说《钟⿎楼》标志着创作的新⾼度。

刘⼼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物同对⽣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说的艺术特⾊。

百家讲坛目录

百家讲坛目录

百家讲坛目录(从开播至今的所有节日)百家讲坛2001-2003_人的生与活百家讲坛2001-2003_建筑不是房子百家讲坛2001-2003_论争象牙塔百家讲坛2001-2003_冷眼看热点百家讲坛2001-2003_时代的加速器——数字百家讲坛2001-2003_企业的方向盘——管理百家讲坛2001-2003_社会的源动力——经济百家讲坛2001-2003_文明的发动机——科学百家讲坛2001-2003_与健康手拉手百家讲坛2001-2003_生命的奥秘百家讲坛2001-2003_地球成长史百家讲坛2001-2003_撼天之旅百家讲坛2001-2003_探寻宇宙百家讲坛2001-2003_物理的挑战百家讲坛2001-2003_相识数学百家讲坛2001-2003_不停息的旋律百家讲坛2001-2003_面对缪斯女神百家讲坛2001-2003_智慧的痛苦百家讲坛2001-2003_当茶遇到咖啡百家讲坛2001-2003_传承的神韵百家讲坛2001-2003_清十二帝疑案百家讲坛2001-2003_华夏春秋志百家讲坛2001-2003_文学的个性百家讲坛2001-2003_语言的方程百家讲坛2001-2003_风雅百代存百家讲坛2001-2003_新解《红楼梦》百家讲坛2001-2003_品读《水浒传》百家讲坛2002-2004_女人说话百家讲坛20041230-1231_吴建民盘点2004百家讲坛20041221-1229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百家讲坛20041130-1217_红楼六家谈百家讲坛20041123-1125_教育系列百家讲坛20041109-1112_传奇太后系列百家讲坛20041102-1105_王国维系列百家讲坛20041026-1029_解读张爱玲百家讲坛20041020-1022_钱钟书系列百家讲坛20041014-1019_昆虫系列百家讲坛20040929-1013_张恨水系列百家讲坛20040921-0928_钤记中华百家讲坛20040916-0917_杜甫的文化意义百家讲坛20040907-0914_心灵鸡汤百家讲坛20101224-1231_三言二拍_韩田鹿百家讲坛20101210-1223_传奇王阳明_董平百家讲坛20101204-1209_鲜为人知的杨家将_梅毅百家讲坛20101113-0203_末代皇帝溥仪_喻大华百家讲坛20101023-1112_东汉开国_魏新百家讲坛20101010-1022_竹林七贤_刘强百家讲坛20101001-1009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00830-0913_大明嘉靖往事_方志远百家讲坛20100821-0828_“救时宰相”于谦_郦波百家讲坛20100813-0820_清官海瑞_郦波百家讲坛20100730-0812_抗倭英雄戚继光_郦波百家讲坛20100708-0729_解读《弟子规》_钱文忠百家讲坛20100628-0707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00619-0627_解码关公_梅铮铮百家讲坛20100612-0618_走近曹操_于涛百家讲坛20100610-0611_成语趣谈_吴桐祯百家讲坛20100510-0609_永乐大帝_商传百家讲坛20100416-0509_塞北三朝_第1部分_辽_袁腾飞百家讲坛20100402-0415_鲍鹏山新说《水浒》04_宋江百家讲坛20100328-0401_名相管仲_董平百家讲坛20100311-0327_《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_刘心武百家讲坛20100304-0310_水墨齐白石_吕立新百家讲坛20100214-0303_孔子是怎样炼成的_鲍鹏山百家讲坛20111115-1231_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重放)_王立群百家讲坛20111029-1114_囚徒天子光绪_喻大华百家讲坛20111008-1028_万历兴亡录_方志远百家讲坛20111001-1007_彭林说礼_彭林百家讲坛20110909-0930_唐宋八大家_王安石_康震百家讲坛20110811-0908_春秋五霸_李山百家讲坛20110801-0810_麻辣说三国:跟司马懿学管理_赵玉平百家讲坛20110725-0731_写实徐悲鸿_吕立新百家讲坛20110708-0724_隋唐英雄志_梅毅百家讲坛20110702-0707_信仰的力量_厉华百家讲坛20110628-0704_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619-0627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重播)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614-0618_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_王树增百家讲坛20110514-0612_大隋风云(上部)_蒙曼百家讲坛20040714-0716_海洋生灵百家讲坛20040623-060331_金正昆谈礼仪及身边的礼仪百家讲坛20040629-0702_文明的驻足地百家讲坛20040608-0617_老舍的文学地图百家讲坛20040527-0528_千年少林_马明达百家讲坛2004_未成系列百家讲坛20050713-080301_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纪连海百家讲坛20051226-1230_周思源也说秦可卿百家讲坛20051220-1221_古代希腊_赵林百家讲坛20051122-1125_地域文化的形成_葛剑雄百家讲坛20051116-1118_经典中的爱情_刘扬体百家讲坛20051108-1216_正说三国人物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51101-1104_方尔加讲孔子_方尔加百家讲坛20050913-0916_情商与智商_曾国平百家讲坛20050709-0712_郑和下西洋600年祭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50531-0601_探秘中国汉字_赵世民百家讲坛20050524-0527_汉代国策风云_方尔加百家讲坛20050419-0902_汉代风云人物01-12_易中天百家讲坛20050412-080118_明十七帝疑案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50402-080201_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百家讲坛20050329-061230_老子与百姓生活_姚淦铭百家讲坛20050308-0311_爱的四重奏_周国平百家讲坛20050301-0907_二战人物_马骏百家讲坛20050202-1209_中国电影百年百家讲坛20050120-0128_《红楼梦》里的配角01-06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50111-070316_说聊斋_马瑞芳百家讲坛20050104-1208_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百家讲坛2005_未成系列百家讲坛20061211-1219_唐史系列01:玄武门之变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61106-1116_唐宋八大家_苏轼_康震百家讲坛20061030-070315_秦代政坛双星——吕不韦、李斯_孙立群百家讲坛20061001-1007_于丹《论语》心得百家讲坛20060917-0930_慈禧(上部)_隋丽娟百家讲坛20060831-070217_明亡清兴六十年_阎崇年百家讲坛20060629-0704_唐伯虎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612-0615_陆游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605-0610_鲁迅_孔庆东百家讲坛20060601-0603_《西厢记》中的爱情_李昌集百家讲坛20060418-0628_汉代风云人物13-32_王立群百家讲坛20060327-0801_另类英雄李云龙_徐放鸣百家讲坛20060320-0324_《红楼梦》里的配角07-11_周思源百家讲坛20060212-070901_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20110504-0513_商贾传奇_李晓百家讲坛20110420-050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百家讲坛20110410-0419_英雄项羽_李清泉百家讲坛20110224-0409_大风歌_王立群百家讲坛20110201-0207_中华孝道_朱翔非百家讲坛20110127-0131_名人酒故事_张大千百家讲坛20110122-0223_大国医_罗大中百家讲坛20110114-0121_向诸葛亮借智慧_赵玉平百家讲坛20110104-0113_侠骨柔情陆放翁_杨雨百家讲坛20121024-1115_唐宋八大家_三苏_康震百家讲坛20121016-1018_吟诵李清照_康震百家讲坛20121003-1023_大国医_罗大中(重播)百家讲坛20120824-1002_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百家讲坛20120731-0823_战国七雄_李山百家讲坛20120711-0730_大故宫_第2部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20612-0710_汉武帝的三张面孔_姜鹏百家讲坛20120529-0611_清东陵密码_李寅百家讲坛20120514-0528_拿破仑_马骏百家讲坛20120506-0513_清明上河读宋朝_苏升乾百家讲坛20120428-0505_纳兰心事有谁知_杨雨百家讲坛20120330-0427_大隋风云(下部)_蒙曼百家讲坛20120315-0329_从司马到司马——西晋的历程_孙立群百家讲坛20120224-0314_大故宫_第1部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20205-0223_千秋是非话寇准_赵冬梅百家讲坛20120127-0204_千年一笔谈_钱斌百家讲坛20120114-0126_大话西游_韩田鹿百家讲坛20120101-011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_郦波百家讲坛20131226-201412话说聊斋(韩田鹿)百家讲坛20131220-20131225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李寅) 百家讲坛20131212-20131219赵冬梅《司马光》百家讲坛20131128-1212_唐玄宗与杨贵妃(蒙曼)百家讲坛20131125-1126寻找曹操百家讲坛20131105-1124大明脊梁张居正(郦波)百家讲坛2013-1016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百家讲坛2013-1006清代皇陵谜案(李寅、赵英健)百家讲坛2013-1003心怀天下范仲淹百家碗讲坛20130901-0927_女皇武则天(蒙曼)百家讲坛20130825-0831_末代皇族的新生(贾英华)百家讲坛20130802-0824_隋唐考场风云(王士祥)百家讲坛20130720-0801_三国名将_吴国篇(方北辰)百家讲坛20130702-0719_千古一后(周思源)百家讲坛20130616-0701_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姜鹏百家讲坛20130609-0615_端午时节话屈原(杨雨)百家讲坛20060125-0127_楹联的故事_孙丹林百家讲坛20060109-0113_从悲到喜说西厢_李昌集百家讲坛20060102-0411_唐诗的故事_康震百家讲坛20071119-1231_武则天_蒙曼百家讲坛20071107-1116_李清照_康震百家讲坛20071026-1029_传奇紫砂壶百家讲坛20071001-1003_焦裕禄_周文顺百家讲坛20070828-0904_范蠡_孙立群百家讲坛20070701-0705_杨子荣_张望朝百家讲坛20070627-1223_新解三十六计_乔良百家讲坛20070519-0608_我读经典百家讲坛20070507-0517_唐史系列02_贞观之治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70505-0506_我心目中的陈嘉庚_陈毅明,易中天百家讲坛20070501-0504_红旗渠的故事_李蕾百家讲坛20070319-0930_玄奘西游记_钱文忠百家讲坛20070218-0227_于丹《庄子》心得_于丹百家讲坛20070201-0202_慈禧陵寝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70115-0131_慈禧(下部)_隋丽娟百家讲坛20070106-0730_王立群读《史记》01_汉武帝百家讲坛20081224-1225_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_王晓秋百家讲坛20081210-1212_范进中举_高日晖百家讲坛20081201-1209_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_毛佩琦百家讲坛20081110-1128_四大爱情传奇_段怀清百家讲坛20081105-1107_京剧大师程砚秋_胡金兆百家讲坛20081103-1104_道光陵寝之谜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81013-1031_道光与鸦片战争_喻大华百家讲坛20081011-0126_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易中天百家讲坛20081001-1010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百家讲坛20080904-0927_太平公主_蒙曼百家讲坛20080804-0822_胡雪岩的启示_曾仕强百家讲坛20080718-0731_李煜_赵晓岚百家讲坛20080630-0704_抗日名将杨靖宇_张望朝百家讲坛20080623-0625_康熙陵寝_赵英健百家讲坛20080608-0501_王立群读《史记》02_秦始皇_王立群百家讲坛20080607-0125_《红楼梦》中的节日_周岭百家讲坛20080602-0606_解读中医_王新陆百家讲坛20080506-0528_千古中医故事百家讲坛20080501-0505_梅兰芳_翁思再百家讲坛20080414-0424_唐史系列03_唐高宗真相_孟宪实百家讲坛20080331-0411_周岭解密曹雪芹_周岭百家讲坛20080317-0321_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_周汝昌百家讲坛20080302-0601_康熙大帝_阎崇年百家讲坛20130529-0608_成败论乾隆(上)(张宏杰)百家讲坛20130504-0528_盛唐的背影(韩昇)百家讲坛20130328-0503_明太祖朱元璋(商传)百家讲坛20130307-0327_名医是这样成名的(罗大中)百家讲坛20130220-0306_曹操的启示(赵玉平)百家讲坛20130208-0212_长恨歌(蒙曼)(重播)百家讲坛20130127-0219_百家姓_第一部(钱文忠)百家讲坛20130103-0126_大故宫_第三部(阎崇年)百家讲坛20141218-20141229甲午甲午(马俊杰)百家讲坛20141212-20141217三国名将-曹操诸葛亮(方北辰)(重播)百家讲坛20141128-20141211末代皇帝的新生.下部(贾英华)百家讲坛20141122-20141127红楼梦丝绸密码(李建华)百家讲坛20141103-20141121朱棣身后那些事(赵中南)百家讲坛20141022-20141102郝万山说健康第二部(郝万山)百家讲坛20141014-20141021解码汉字(张一清)百家讲坛2014104-20141013王立群说成语(王立群)百家讲坛2014925-2014930六大古都(程遂营)百家讲坛20140917-20140924三国名将(方北辰)百家讲坛20140830-20140916国史通鉴之春秋战国篇(方志远)百家讲坛20140809-20140829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百家讲坛20140728-20140808司马光第二部(赵冬梅)百家讲坛20140716-20140727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百家讲坛20140704-20140715成败论乾隆下部百家讲坛2014620-2014603风云唐太宗(韩昇)百家讲坛2014613-2014619名相晏婴(李任飞)百家讲坛2014601-2014612清十二帝后宫疑案(李寅)百家讲坛2014516-2014531刘备的谋略百家讲坛2014511-2014515吴建民评点战国策(吴建民)百家讲坛20140417-2014510大唐英雄传(于赓哲)百家讲坛20140406-20140416崇祯那些年第二部(傅小凡) 百家讲坛20140401-20140405诗经的不老爱情百家讲坛20140317-20140329孙子兵法(马骏)百家讲坛20140217-20140302崇祯那些年(傅小凡)百家讲坛20140124-20140216百家姓第二部(钱文钟)百家讲坛20140119-20140123发现上官婉儿(于赓哲)百家讲坛20140109-20140118大宋迷案(李强)百家讲坛20140103-20140108国史通鉴第一部(方志远) 百家讲坛20141230-20150113马骏品读孙子兵法第二部(马骏)百家讲坛20150114-20150116 改变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百家讲坛20150118-20150124 清案探秘第一部(唐博)百家讲坛20150125-201502xx中国故事·爱国篇有需要这些视频资源的,请与我联系(wxy885888@),本人免费提供!需要者需懂得百度云盘的使用!。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管理思想先秦时期管理思想先秦时期可追溯到上古传疑时代的夏商周时期我们这里主要讲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一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其人老子公元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无所不在所以老子一直在我们身边CCTV百家讲坛《老子》的主讲人姚淦gan铭教授曾经到苏州玄妙观讲学在玄妙观门口碰到三个小孩姚淦铭教授上前去问三个小孩说你们知道老子是谁吗三个孩子回答不一有一个小男孩抢先回答老子不就是我爸爸嘛第二个小孩说老子是不是玄妙观里面那个雕塑第三个小孩回答说《老子》是我爷爷书桌上放的那本书姚教授会心一笑说到你们回答得都很对老子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的确如此老子一本《道德经》历经两千五百年为世人所传诵最近几年国学热非常流行著名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讲授的《道德经》在市场上非常火爆2009年5月19日翟鸿燊教授在道教雄关函谷关举行了千人朗诵《道德经》活动翟鸿燊教授站在天人合一的绝高境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纵横古今在妙趣横生之中系统讲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和得道的过程那么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由于缺乏资料历史上关于老子的记载的确很少因此就给老子本人增添许多神秘色彩我们一起看看第一个为什么取名耳传说老子出生时父亲看其耳朵很大于是就取名李耳字号为聃聃耳朵长而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心多少都带有些童真但老子的父亲万万没有想到李耳却成为后来的圣人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圣字这是简化字如果看繁体的圣字就明显了耳朵大口才好的人才是圣人如果再看甲骨文中的圣字则更是妙趣横生甲骨文中的圣字是这么写的即上面一个大大的耳朵下面一个人即圣第二个李耳为什么又名老子我们都知道孔子姓孔取名孔子孟子姓孟又名孟子荀子姓荀又名荀子而老子姓李为何又名老子呢在《史记正义》里面记载到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据说李母怀胎老子整整八十一年生出来的时候眉毛和胡子都是白的因此老子从而得名用贵州话说就是老者者刚刚说的老子多少都带着一些民间传说的神秘味道那么史学家笔下的圣人老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都知道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了一本书叫《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共计5265万字然而对于中国的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这样的圣人其记载不过450字尔耳原因刚刚说过了缺乏资料司马迁是个治学非常严谨的人不可能去胡编乱造关于老子的记载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一开头的27个字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que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也这27个字就简单介绍了老子籍贯楚国地址苦县曲仁里姓氏李名字耳字号聃工作单位周朝国家图书馆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老子一生只写了五千多个字的《道德经》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智慧经典为什么他这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有这么深刻从他的职业上从他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他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博览群书就像毛泽东同志曾经蜗居在北大图书馆这段时间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多读书有百益而无一害在老子管理图书的若干年周王室日渐衰落于是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要出走的地方是秦国西域等国家从东周洛阳要去秦国西域就必须通过一道关这道关就是函谷关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时看守函谷关的关长叫关令尹这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天关令尹站在关上突然看到东边飘来一团紫气他马上意识到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将有一个贵人会路过这里紫气东来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形容有贵人来到果不其然一会之后关令尹看到一个骑着青牛的老者慢慢向函谷关走来关令尹仔细看了看老子发现他气度非凡之后又进行一番学术上的交流更是让他对老子佩服得五体投地立马成了老子的粉丝恨不得马上叫老子给个签名老子虽有很多学问但却很少成文于是老子摇摇头说他要继续赶路了但此时的关令尹已是老子的粉丝怎能轻易放他走我们现在的明星演唱会那些粉丝团要是拽到歌星的手那可是不会轻易放开的有些甚至不顾保安拦阻冲到台上就为个拥抱所以我们要理解当时老关的心情更何况你不看看关令尹当时是干嘛的海关局局长老子想过关就得求老关才行不过老关也是文人他说了老子你还是给我写点什么吧给我留下些东西我就把签证给你办了谁也没想到由于关令尹这位粉丝的执着这位大哥的执着还不止于此后面直接弃戎从笔硬是把老子给说服了再加上函谷关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老子就索性在这里闭关论道于是伟大的传世著作《道德经》在函谷关诞生《道德经》原名叫《老子》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于是后人又称该书为《道德经》全书共约五千余字老子写完后关令尹一看认为简直就是世间经典智慧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关令尹就对老子说这个官不做了我要和你一起去游学从此老子收了第一个徒弟后来关令尹陪着老子一起去了西域由于历史资料没有记载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2.老子的管理思想1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德经所创造确立的道其定义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常说的道道德经确立使用的词语其定义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常说的词语换句话说道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同时道德经里面也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效法大地地效法上天天效法道道效法着整个大自然也就是说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着道法自然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2老子管理思想的总体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绝对不是讲不做事情无为的意思是让自然按其规律去运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寓言《拔苗助长》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市场经济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计划经济时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老子认为有和无善和恶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告诉我们高层管理者不应该为了张扬美名而去搞管理这样的美名反而会转化为丑名不应该为了张扬善行而去搞管理这样的善行可能会演变为恶行事实上现在很多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形象花老百姓的钱大搞政绩工程有些老板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建豆腐渣工程用佛家的观点来讲这些人下辈子都是要去赎罪的我们说求名要求百世名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功要求万代功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故事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我每次讲述给别人听的时候都会觉得异常的感动他就是四川省绵阳市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初中校长他叫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紧急疏散演习主要包括防火演练和地震逃生搞防火演练时还能得到师生的支持搞地震逃生演练开始时则有人不理解认为发生地震几率很小没有必要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了当时叶校长并不在学校当他心急火燎地跑回学校时发生的那一幕既是他意料之外同时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整齐有序地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学生和怀孕的教师站在最里面其他青年老师站在最外圈整个用时1分36秒而在1分45秒的时候大部分教学楼和实验室在大地震中倒塌叶校长平时所做的那些事其实他不求名不求利也不求功但事实上他的所为将被世人所记住世人将记住他的百世名他的千秋利他的万代功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管理思想重要内容人本管理人尽其才柔性管理①人本管理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我们现代企业经常提倡人本管理要实行人本管理就要多倾听下属的声音对待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使员工在公司有一种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②人尽其才老子说立天子置三公这话运用到今天意思就是老板要善于挑选员工满意的人信服的人来管理工作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全体员工的斗志提高管理效率③柔性管理我们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道家思想中经常提到阴阳之说阴阳与八卦有关八卦与太极有关。

作者介绍 这是一本由钱文忠、蒙曼、康震、阎崇年、纪连海等百家讲

作者介绍 这是一本由钱文忠、蒙曼、康震、阎崇年、纪连海等百家讲

老子和我们讲“道”这个东西无时不在 老子和我们讲“ 无处不在,我们看茶杯的盖子有“ 无处不在,我们看茶杯的盖子有“道”吗? 正因为它是空的, 正因为它是空的,我能够把它作为一个盖 拧上。杯中间有“ 有啊, 拧上。杯中间有“道”吗?有啊,我可以 将杯中放上水。 将杯中放上水。老子讲了非常深刻的一句 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现在 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讲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讲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讲 的是“ 这个网,一网打尽, 的是“道”这个网,一网打尽,包、纸、 话筒都在网当中,我也在网当中,什么网? 话筒都在网当中,我也在网当中,什么网? 道德的网。 道德的网。
作者介绍 这是一本由钱文忠、蒙曼、 这是一本由钱文忠、蒙曼、 钱文忠 康震、阎崇年、纪连海等百家讲 康震、阎崇年、纪连海等百家讲 坛当红坛主联袂巨献,十三堂课 坛当红坛主联袂巨献, 程直面历史与经典的壮阔、婉转, 程直面历史与经典的壮阔、婉转, 奉上浓缩历史、 奉上浓缩历史、时代与人生的文 化大餐。 化大餐。 历史永远是当代史,必须有 历史永远是当代史, 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现实;读书 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现实; 如饮水,每个人冷暖自知。 如饮水,每个人冷暖自知。
可以看出《西游记》不是一本佛教书, 可以看出《西游记》不是一本佛教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汉民族非常独特 的一种宗教信仰的态度。我们汉民族有很多优点, 的一种宗教信仰的态度。我们汉民族有很多优点,但是有虔诚而坚定的宗教信 仰毫无疑问并不是汉民族的优点。我们都知道汉民族的习惯, 仰毫无疑问并不是汉民族的优点。我们都知道汉民族的习惯,比如我今天头疼 脑热去求地藏王菩萨,如果我想长寿去求无量寿佛,家里有苦难我去求观音, 脑热去求地藏王菩萨,如果我想长寿去求无量寿佛,家里有苦难我去求观音, 如果说灵验了那么我来还愿,如果不灵验明天我就换个佛拜拜。 如果说灵验了那么我来还愿,如果不灵验明天我就换个佛拜拜。汉族人没有固 定在一家庙固定拜一个菩萨的,我们既会信仰佛教,有时也会信仰道教, 定在一家庙固定拜一个菩萨的,我们既会信仰佛教,有时也会信仰道教,比如 贴春联、放炮是从道教信仰的遗风转变过来的。我们的信仰很庞杂, 贴春联、放炮是从道教信仰的遗风转变过来的。我们的信仰很庞杂,而且我们 会把信仰进行改变。我们知道弥勒佛笑口常开很可爱,大概也就是在10年或者 会把信仰进行改变。我们知道弥勒佛笑口常开很可爱,大概也就是在10年或者 20年前,弥勒佛的面前突然出现了金元宝,原来弥勒佛面前没有金元宝,现在 20年前 弥勒佛的面前突然出现了金元宝,原来弥勒佛面前没有金元宝, 年前, 弥勒佛已经让汉族人改造成了财神,弥勒佛什么时候是财神? 弥勒佛已经让汉族人改造成了财神,弥勒佛什么时候是财神?我们会根据自己 的需要去改造一种东西。我们信仰一种东西往往是在做交换, 的需要去改造一种东西。我们信仰一种东西往往是在做交换,我信仰你就要满 足我的心愿,在我们汉族的历史上很多次的反抗都是以砸毁神像开始,洪秀全、 足我的心愿,在我们汉族的历史上很多次的反抗都是以砸毁神像开始,洪秀全、 孙中山、毛泽东主席都是如此,都干过砸菩萨毁神像的事情。 孙中山、毛泽东主席都是如此,都干过砸菩萨毁神像的事情。我们不要说这对 不对,而要分析背后反映的汉民族的一种心理, 西游记》 不对,而要分析背后反映的汉民族的一种心理,《西游记》在本质上不是一本 佛教书。 佛教书。

7月8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 姚淦铭

7月8日 《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 姚淦铭

面对现代式的离婚,我们的理念也要更新,不要动不动就对离婚的男性扣上“陈世美”这样的帽子,也不要瞧不起离过婚的女性,更不能歧视她们,要学会宽容,所谓“有容乃大”。而且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如何如何,我们更要看到自身——我们自身的婚姻状况如何?现在亮的是“绿灯”、“黄灯”,还是“红灯”?
老子曾说过:“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意思是说,天下万物都在生长、变化,我就此而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老子讲的当然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人生之道。显然,老子在字面上没有讲到语言怎么样,结婚、离婚怎么样,但是我们也很容易就看出,语言、婚姻等等是涵盖在“万物”当中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老子的智慧学过来,用于解决婚姻问题。
老子曾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根据老子的这种智慧,对待婚姻我们也要非常谨慎,以免亮起“黄灯”、“红灯”。
作为智者的老子,他特别慎重地对我们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在一件事情从开头到结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小心翼翼,这样就没有失败的事情发生了。如果我们谈恋爱是这样,结婚是这样,即使是离婚也是这样,每一个环节都能慎重对待,那么我们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接下来,我们在座的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都知道,中国人接下来就问什么啊?“你吃了吗?”外国人觉得不理解,中国人之间怎么老是问:“吃了吗?”因为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在长时间中,这么多的人要解决一个吃饭问题很困难。所以你看人们问话非常亲切。
到今天又有不同了,到今天你看老朋友好几年没有见面了,他问什么?“你离了没有?”还问:“你换了没有?”你看看,怎么几年不见,你离了没有?换了没有?还要问了:“你现在的夫人是第几任的夫人?”你看看!
内容简介:世界太复杂,婚姻、家庭问题也太复杂,实在有点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在婚姻、家庭问题上能产生共鸣:“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显而易见,婚姻、家庭是一本充满着许多问题的“经”。要想念好这本“经”,我们就得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不妨来念一念另外一本“经”。这就是有着“智慧宝典”之称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有许多非常高妙的招术,可以用来解决我们现代婚姻、家庭中的很多问题。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周天翼【摘要】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社会事件多发,多数人不知如何处世,而先秦道家的最主要代表老子却早已给出解决方法。

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老子提出“三宝”的人生处世哲学。

一曰慈,慈可以使人勇敢,心胸宽广;二曰俭,俭使人克服欲望,返璞归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则使人处世不争,故无尤。

虽有消极倾向,但只要体会老子思想之精要,则可消除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

%In recent Chi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get into tension and many social events happen.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and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aoism Lao-tzu has had already given the solutions.In<THE TAO TEH KING> chapter sixty-seven of Lao-tze put forward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r philosophy. One is charity, which makes you broad-minded. The second one is frugal, which help you reduce the desire. The last one is modesty, which makes your life without a struggle. Although these ways have negative tendencies, but as long as we thought of the essence, we can eliminate interpersonal tension, 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ety.【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处世;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现代价值【作者】周天翼【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3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道为我们的处世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淦铭讲老子的智慧现在请大家看一个字,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字,有的说春天的“春”,有的说女人的“女”,这个字有人认识了,这个就是“女”字。

现在我再给大家看一个,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女”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个女子实际上就是从这里来的,你看我们的金文当中,这个“女”字,她这个人是跪着的,跪着的,两个手是交叉在胸前,我们的古人怎么这个造字的?就是从女性的身体美上,女性的形体上发现的秘密。

那我们就看这个画,同志们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女性,你看高昂的头,微微抬起,很矜持。

接下来是一个常常的颈子,然后一条线条下来是高挺的胸部,然后是弯弯的腰,然后是她的臀部,然后是她的大腿,然后是膝盖,然后是小腿,然后是她的脚腕。

你看,一根线条把女性美妙的身体都勾画出来了,然后我们再看看她的两个手,是这么安详地、自如地、美丽地放她在胸前。

哦,同志们看了这个,再看古代这个字就知道,我们的古人是那么聪明,我们在造“女”字的时候,就根据这个美好的形体把它造出来了。

这个字还有一个妙处,同志们看,这个字,不仅表现她的形体美,而且表现了她的那种气质美,那种内在美还有那种深沉的美。

难道不是吗,大家看那个高昂的头就是个精神,就是那个女性的那种精神美。

然后你看看,她这么娴静地跪坐在那里,这个女孩子是什么女孩子呢?她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一个动女,而是一个静女。

她不是一个霹雳女,她是一个窈窕淑女。

什么叫窈窕?窈窕就是体态美好叫窈窕,什么叫淑女?“淑”就是品德好,所以窈窕淑女这个概念就是说,身体很美,品德很好的这样一个女子。

老子跟我们讲了这句话,老子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子这个话说,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美的,天下的人知道什么是善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的。

正因为我们大家知道,女人的形体是美的,所以我们造了这么一个字,同志们可以想想看,我们男人的“男”字,是怎么造的?你看看,我们的男字是不审美的,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力,是干苦力的。

他是实用的,是挣钱的,古代就把这么一个窈窕的把这么一个淑女定格在这个字上,把我们古人的那种审美的东西,积淀在这个字上。

那么我们对女性的审美,古人对女性的审美,就放在窈窕淑女这个歌句上,难道不是吗?我们大家都知道,《诗经》三百篇当中,第一篇叫《关雎》,《关雎》它怎么讲的?它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什么意思啊?太优美了。

它里面是一种青春的旋律,同志们想,第一篇它就讲,关关鸣叫的雎鸠,你看多美好,它们就在河的绿洲上,在青草之中。

你看看,关关鸣叫的雎鸠在一起,它说窈窕淑女是我们君子恋爱的好配偶,好对象,好朋友。

所以这个话,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深入人心,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逑,好配偶。

那么我们大家就想了,为什么我们古代把女性的美定格在一个窈窕淑女的身上呢?窈窕淑女不得了,她是有二美,一形体美,二品德美,一外表美,二内在美,是内美和外美的结合。

不仅如此,同志们想,你讨了个窈窕淑女,今天是你朋友,明天是你的好妻子,生了孩子是一个好母亲,跟这个女孩子长大了,变成一个婆太太了,变成一个祖母了,她又是一个好祖母。

你看一代一代,所以窈窕淑女不仅是外美,不仅是内美,不仅是现在的美,还有将来的美,还有未来的美,不仅是你自己的美,夫妻之间的美,而且是一代有一代人的美,一代有一代人的幸福。

所以我们就懂了,为什么古代对于女性的审美要定格在窈窕淑女这样的档次上。

我们说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多元的社会当中,那么我们女性的美也是与时俱进的。

古代的女人要化妆,苦啊,她拿什么化妆,她没有高科技,她是用米粉来化妆。

你看,米粉来化装,一出汗多难过,用米粉,用铅粉来画眉,这个铅粉有毒的。

今天我们的女性要高科技,来美化自己,与时俱进,所以现代女性充分地享受到现代的美,享受到现代美。

那么我们现在女性确实美得不得了,你看看,我们从头发开始,美发,美眉,眉毛要美叫美眉,鼻子低了叫隆鼻,嘴巴上涂口红,有的人还美牙齿,美齿,你看两个耳朵美不得了,带了好多东西,颈子里项链,然后隆胸,然后叫塑身,身体要塑,所以从头到脚,全部美化,如果给它用个成语,叫寸土不让。

每个地方都不放过,现代化的美化。

所以我们在造字当中,我们在美化当中,都符合了老子所说的这样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女性美是理直气壮的,现代女性,这种与时俱进的美化,不仅女同志她自己看得惯,我们男同志也要看得惯,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美化,是时代给与她们的一种恩惠,那个时代你想要都要不到,这是我们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以老子的道来指导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理念。

随便她去穿,随便她去打扮,都是可以接受的。

老子的第二个智慧跟我们讲了,人啊人,你不能欲望太大。

人啊人,你不能欲望太过分,所以老子的一条智慧,三去,“去奢去甚去泰”。

老子是中国的哲学之父,所以他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看得清清楚楚,有美就有不美,有善就有不善,一个事物有这个一面,肯定有另一面,这两个面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面是可以转化的。

所以美的东西弄得不好,就转变到丑的那里去。

善的东西弄得不好,就变成不善的东西去,所以我们的女性要掌握这个智慧,现代的女性更要体会老子的这个智慧,现代女性太爱美,美的有时怎么样了?中了圈套,踏了地雷,地雷,跌入了陷阱,后悔莫及。

同志们看,今天为了美,我们大家都知道去整容,但是现在有问题了,许多小学的高年级、五六年级的,读初中的那些女孩子也进进出出美容院,你看看你这个年龄去整什么容啊,这是误区,我们看整容这个问题,我们果然有的人原来不大漂亮,经过整容漂亮了,而且变成了人工美女,但是我们也看到好多女性,经过整容以后,毁了自己的脸。

所以我们的媒体报道,每一年当中,总有好多的女性的脸毁掉了。

所以这几年加起来已经有几十万张脸毁掉了,现代女性特别讲究身体的形体美,甚至有这样一个口号,为了身体美要魔鬼身材,同志们想想,你是个人,但是希望魔鬼身材,也就是人不要做了,要做鬼,你看看,这个就有点过分了。

所以我们的女孩子,为了身体的苗条,她宁肯吃一点一点东西,为了身体的苗条,她要吸脂,把脂肪吸掉。

你看看,我们还有的要长高,那么人矮了,怎么去长高,就把骨头拉长,动手术把骨头拉长,把里面的韧带拉长,面对这样的现代女性追求美的那种情况,我们可以用老子来为她开解药,去甚,去奢,去泰。

甚和泰是什么意思?甚就是厉害,就是你太厉害了,你太过分了,你要除去。

泰,太过分,你爱美爱得太过分,你的行动出格了,你要除去。

什么叫奢,奢就是奢华,奢侈。

你爱美爱的太奢侈了,你是一种奢侈的美,奢华的美,那么你就去掉。

我们来看看一种奢华的美,奢华的美历史上就有教训,叫楚王好细腰,宫中都饿死,有个楚王,这个楚王,他喜欢宫女们腰很细,苗条,那么皇上既然喜欢这样苗条的身材,那些宫中的女孩子纷纷节食,纷纷瘦身,那怎么行?最后宫中死了好多的女孩子,你看这种事过了分,这是一种奢华的美,这种是历史的教训。

我们再看今天也是这样,好多人瘦身瘦出病来,好多人吸脂吸出病来,所以同志们有时过分地追求美,是要为美付出代价的。

那么我们的女性要问了,你教我们三去,那么我们怎么个美法?怎么个美法?老子有什么智慧?老子有啊,老子说了这么一个智慧,这个智慧,大美,真美。

老子他这样说了,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深刻。

同志们想想看,大地从来不说我自己是美的,但是大地上盛开鲜花,多美。

当这批花凋谢了,另一批花又出来了,大地是如此美,人可以效仿它;所以人法地。

地法天,天是那么美,同志们想,天从来不说我是美的,但是你看看,白天太阳、晚上月亮,然后晚上星罗棋布,多美啊。

再看看,大道从来不说自己是美的,但是大道是如此美,自然从来不说自己是美的,但是自然是那么美,所以老子跟我们讲了,你爱美,你就取法地,取法天,取法道,就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一条美的道。

我们往往有了年纪看,年轻人真好,多美啊,特别我们的女性,到了中年人,非常留恋青年,青年人非常留恋女孩的时候,女孩的时候多美,二十几岁老了,其实没老,到三十几岁自己老了,到四十几岁更老,不是,你如果知道了这个智慧以后你就知道了,人永远可以美丽,不一定要靠化妆品。

因为人是自然而然的发展着,从女孩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你说哪一个阶段不可以美啊?都可以美,所以你掌握一点,就是任大道而行,处处有美,顺大道而行,时时有美,顺大道而行,有外美,顺大而行,有内美。

你永远是美的,美掌握你手中。

难道不是吗?同志们想想看,你十七八岁,花一样,叫花季女孩,花季少女,到了3 0岁,皱纹爬上你的眼角,爬上眼角你就不美了吗?不,照样可以美,那是一种成熟的女性之美。

你看看,你怀孕了,顶着一个大肚子,你不美了?美,二重美,你美,你的孩子在你的肚子里也美,不是更美?你到老年了就不美吗?美,是夕阳下的那种晚霞的美。

怎么不美?人的每一个年龄段都可以。

老子对女性的赞美之意,女性不得了,是人类的本源,人类的本源。

女性是道的体现者,老子不是讲道吗,女性就是大道的体现者。

老子为什么对女性这么高的歌颂,是因为老子他讲的就是道,而女性就是符合这个道。

同志们看看,女性哪里来的?人哪里来的?我们的人就是从道里面出来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道里面出来的。

所以我们的人是从道里出来的,女性从道里出来的,男性也从道里出来的,但是女性从道里出来又不一样,她又变成一个道,你看一个女性可以生出两个来,生出三个来,生出四个来,生出千个来,生出万个来,生出千千万万,万万亿亿,你看女人厉害不厉害,不是人类的大门吗,不是人类的本源吗,不就是那个一吗?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老子怎么会不歌颂这个女性,他是站的那么高,许多哲学家都被他贬下去了,什么叫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女人是最高境界,一是道,多厉害,多了不起。

同志们想想看,我们很多女孩子骂男同志骂老公,怎么骂他们,男人真不是个东西,我们好多女同志骂男同志,男人真不是东西,这句话骂对了。

男人真不是东西,因为他是人啊,所以你就不了解,琢磨不透他,所以,西方有一句话很深刻他说,人是一个谜,那么我们说,男人一个谜,女人也是一个谜,但是女人这个谜比男人这个谜更厉害,是谜中之谜。

老子有这么一段话,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高级智慧。

老子说了,天地万物的道永存不死,这就是微妙难知的母性,微妙难知的母性的产能,这就称为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的存在,永远地发挥它无穷无尽的作用,太美妙,他里面跟我们讲到玄,也跟我们讲到母性的玄,也跟我们讲到女人的玄。

同志们,你们可以掌握一个智慧,女人啊女人,你千万不要全部给你的老公解读完了,你千万不要我老婆就这么点东西,你看看,全部解读完了,你使你变成一本深刻的书,一本让你的老公,让你的朋友永远解读不完的书,怎么办?玄妙,有一种玄妙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