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研究30年

合集下载

湖湘文化的提炼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湖湘文化的提炼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湖湘文化的提炼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呈现文化趋同现象,为了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将其与当代室内设计融合,本文将从地域文化中的湖湘物质文化中出发,分析和提炼湖湘文化元素,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展开研究湖湘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延续及具体运用,旨在为湖湘文化的继承和室内设计的创新进行一些探索。

标签:湖湘文化;室内设计;地域特色0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地域性文化。

本文将以湖湘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具有湖湘特色的物件,研究其可以运用于室内空间的方式方法,探索湖湘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合与利用,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做出既体现湖南鲜明地域特色,又具备现代感的设计,使湖湘文化得到真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室内设计的特点及地域文化体现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1]。

中国的室内设计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也慢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已经不是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对设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追求特色和归属感。

作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商业、娱乐之用的室内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受地域气候、地域材料、地域风俗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喜好的影响,其设计的理念必然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

目前的室内设计也越来越讲究独特性重视地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

大体上看,体现的方法多为两种:一种是以设计主题的形式来体现地域文化,另一种是则是通过对地域上代表性的事物元素加以提炼,以符号的手段来表达。

2 地域文化中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唐宋以来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统称。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随着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界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湖湘文化及湖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湖湘文化及湖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质促进 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 关键词 】 湖湘文化 ; 高校体15 “ 出了发 展体 育运 动 . 92 提 增强 人民体质 ” 的指导思 想, 对湖南 的体 育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把体育与健 身 、 强国 、 民联系 富 历史悠 久的湖湘文化 的精 神实质对湖 南的发展起 着举足轻重 的 在一起 . 将体育视为意志磨练与文 明进化 的手段和 阶梯 湖南体育健 作用 。湘籍伟人体 育思想对 湖南体育 的发展 产生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 儿在国际 内体 育舞台上创造 了辉煌 的成绩 湖湘 文化 独特的精神 内 湖湘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及艰苦奋 斗 、 吃苦耐劳的优秀 品质激励 湖南体 涵. 深厚的文化底蕴 . 湖南 的体育事业产生 了深远影响 . 对 湖南竞技体 育健儿为湖南体 育事业 的发展 而奋斗 ; 湘文化经世致用 、 湖 求新变异 育的发展 、 体育场地 的建设都离不开湖湘文化 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 的创新精神推 动湖南体育产 业的发展 湖 湘文化 以其 独特的精神 内 扬湖湘文化 . 湖南体育事业 中 . 在 以湖湘文化 的精神 实质来推动湖南 涵. 博大精深 的文化底蕴对 湖南的体育事业具 有深远 的影 响 . 湖湘文 的体育、 湖南高校校 园体育文化乃至湖南社会的全面发展 。湖南高校 化精神对 湖南体育 的发展 、 竞技体育 的兴盛 、 育产业的发达 、 体 湖南高 体育在湘籍伟人 的体 育思想影响下 . 视校园竞技体育 的发展 . 重 借助 校校 园体 育文化 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竞技体育 的发展 . 推动校园体育文 化的建设 , 达到 以点带 面的发展对 高校 体育文化 对发展学生 的个性和高校 体育的发展有着 重要 的 策。 健康第一” “ 的指导思想 . 在学校 的宣传及推动下 , 已经深入学生的 作用 。 本文在深入概 述高校校 园体 育文化 与湖湘 文化 内涵 与精神实质 意识当中 . 学生既在通过体育锻炼了身体 . 又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 、 团 的基础上 . 出带有湖 湘文化 色彩 的校 园体 育文化是湖南高校里一种 提 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 提高 了学生 的公平 竞争意识 : 发展 了学生的创新 特殊 的亚文化 . 出湖湘文化对湖南高校校 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指 意识 : 促进学生 的个性发展 . 增强 自信心和社会 活动能力。 在这种情况 下. 高校校园体 育文化建设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 1 湖 湘文化 的内涵 3 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丰富 了高校校 园体育文化 . 2 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员万里先生在湖湘文化论 坛 “ 朱张会 讲” 湖南省 的传统体育文化受着湖南 的地理 环境的影 响 , 的地理 多样 指 出: 湖湘 文化是对 湖南这一特定 区域 文化现象 的称呼 . 它包 括两个 环境造就 了丰富多彩的湖南传 统体育文化 湖南这一特定 区域的环境 层面 的含义 . 广义来 看 . 从 实质 自 以来陆续生息 在湖南 的各 民族人 特点 . 仅深 刻地影响着湖 湘传 统体育文化 的产生与发展 . 古 不 还决定着 民在长期历 史过程 中所 创造形成 的具有 独特个性 之民风 、 民俗 、 社会 湖湘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且 湖南是一个 多民族 的省份 . 民族 的 各 意识 、 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的总和 ; 从狭义看 , 则是指在 某些 基础上 风俗 习惯相 互渗透 . 形成各 种各样的集健身 、 娱乐 及休闲为一体 的体 所发展和沉淀起来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来源于湖湘大地 民族 育运动 内容 。 有舞龙舞狮 、 赛龙舟、 陀螺 、 、 抽 斗角 踢毽子 、 跳皮筋 、 荡秋 文化 、 学术思想及社会阶层。 千、 踩高跷 、 放风筝 、 武术 、 河 、 弓等具有 民族 特色的传 统体育项 拔 射 先秦 、两汉 的楚文化对 两宋以后建构 的湖湘文 化有 着重要 的影 目. 而这些项 目在湖南高校开展得 比较少 其 中只有舞龙舞狮 和游泳 响. 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 道南正脉” 匾额 . 显 在高校开展 的比较好 如湖南师 范大学体育 学院在 20 年由中国龙 02 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 湖湘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 . 是一个 狮运动协会授牌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 ( 湖南 ) 俱乐部 . 并成立 了湖南奥 博采众长 、 广汇百家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然而 。 作为观念形态的湖湘文 都龙狮俱乐 部 . 是湖南生首家非 企业性龙狮俱乐部 , 舞龙狮曾多次获 化, 它和其传统 文化一样 , 是历史 的积储 , 是存在 的反 映 . 也有其 时空 得 国际国内的奖项 . 且参与各种各样 的活动 . 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 三 的局限性 学术界对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 . 大部分学者都赞同“ 心忧天 湘人 民在生活劳动中锻炼 了一身水上本领 . 形成 了多项水上 的体育活 下、 敢为人先 、 不饶 、 百折 兼收并蓄”因为这更能体现湖湘 文化 的精神 动 . , 至今游泳 是湖南传统体育项 目. 而这项运动在 高校也得到 了很好 实质 . 能反映湖湘文化 的地域 特色。 更 的发展。

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五、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现代化 研究

(一)关于湖湘文化与洋务思潮的关系 (二)湖南是戊戌维新时期最富朝气的省份 (三)湘籍志士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重要力 量
六、湖湘文化近代化问题

1、封建末世开端论
罗福惠

2、鸦片战争开端轮
饶怀民

3、湖湘文化的近代化开端始于甲午战后
周秋光 (一)湖湘文化走向近代化,首先表现为传统的观念形态发生 变革。 (二)维新派以变革后的新思想和新形式开创了湖湘文化近 代化滋设的新局面。
三、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

第一种以饶怀民为代表 第二种以杨金鑫为代表 第三种以胡光凡为代表 第四种以郭辉东为代表 第代湖湘人才辈出及其原因
1、以周秋光、郭汉民为代表 五大人才群 2、另一种以郭辉东为代表 三次人才群体 原因: 第一种以朱翔为代表 第一种以彭大成、王兴国为代表 第三种以周秋光为代表
在湖湘理学创立的北宋末年 湖湘学派
观点二 罗福惠、陈甲标
应追溯到春秋楚国文化甚至蛮夷文化
周秋光《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历史演变》 一、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源头。二、秦汉魏晋: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三、隋唐五代:湖湘 文化的酝酿期。四、两宋:湖湘学派的形成。五、 元明:从低迷到复兴。六、清代:湖湘文化的空 前发展
七、湖湘文化作用与影响
积极评价 可以林增平与郭辉东的说法为代表。 不宜高估 罗福惠 茅海建
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状况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湖湘文化的定义
湖湘文化的内涵时三种意见 1、以曾长秋为代表
分支论
2、以王兴国为代表
“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方面
3、以周秋光为代表
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 (社会心理) 的三个层次 在内的地域文化

近十年湖湘文化研究述评

近十年湖湘文化研究述评

3 — 5
域和内涵上不断扩展. 逐步发展成为湖湘文化。”曹波甚 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奋斗与创新精神 但同 嘲 ” 至将湖湘文化的源头 .上溯至始源神话 .湖湘文化是中 “ 时。 也指出湖湘文化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同样存在
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它的源头可上溯至炎、 舜先祖。湖 着一些缺陷: 一是严重存在着经济上极冷、 政治上极热的 南是炎帝、 舜帝的故里, 炎舜神话也就成为了湖湘文化的 两极化倾向:二是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
的形成到本质与特征等方面出发.对湖湘文化做出了一 化, 吸收融会了南方和北方多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并从地
收稿 日期 :0 9 1一 O 2 0 — l 1
基金项 目:湖南 省社科 成果 评审 委员 会立 项资助 课题 (8 1 1A) 教 育部 人文 社会科 学研究 项 目基 金资助 0 00 1 ;
关 键词 :湖 湘 文化 ; 湘 人 物 ; 代1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7 8 (0 0 0 一 0 5 0 10 — 3 7 2 1 )2 o3 — 5
近十年来 .对湖湘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个全面和系统的界定:湖湘文化主要指宋代以来 。 “ 形成
(9 J 7 0 2 ) 0 Y A 10 0 。
作者简介 : 李军林 (9 9 , , 1 6 一)男 中共 中央编译局博士后 , 湖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 士 , 博 教授 , 硕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研究 。 杨文军 (9 4 , , 1 8 一)男 云南楚雄人 , 湖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3 . 关于湖湘文化本质特征的讨论
朱汉民等人认为湖湘文化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第 “

船山研究著名学者风采

船山研究著名学者风采
仍任 《 山学刊 》 船 编委会 副主任 , 并负责刊物 的全部 编辑工作 。 与此 同时 , 还参 与 了《 他 船 山全 书 》 “ 山研 究丛 书”的编 辑和组 织工作。 2 20 年 , 和 船 1 9 、0 2 他先后 主持 了纪念王 船 山 9 逝 世 30周年和 3 周年 的学术研讨 会 的组 织工作 , 0 1 0 并且 主编 了这 两次 学术研 讨会 的论 文集。1 9 年起 , 4 9 王先生担任船 山学社社长 至今。他在领 导学社工作 的 同时, 还撰 写 了有
维普资讯
船 山研 究著名 学者风 采
王 兴 国, , 9 7 生 , 男 l3 年 湖南株 洲人。 6年考入 中 l5 9
国人 民大 学哲 学 系 , 9 1年 毕 业分 配 到 湖 南省 哲 学社 16 会 科 学研 究所 ( 南省社 会科 学 院 的前身 ) 事研 究工 湖 从 作 ,92 l 9 年被评 为研 究员。 1 8 年 至 1 9 3 9 7年担任 湖南 9
王兴国先生一直重视船 山学的研 究和 组织工作 。1 6 年 , 大学 刚毕业 即与人合作 2 他 9
撰写文章, 参加纪念王船山逝世 20 7 周年学术研讨会, 并参与会议 的学术组织工作。进入
2 世纪 8 0 0年代 , 了筹备纪念 王船 山逝世 2 0 为 9 周年 学术研讨会 , 他不但 与人 合作撰 写 了
出版 专著和著作 2 余 种 , 表论 文 2 0 篇 , 0 发 0余 并获 得 多
种奖励。《 郭嵩焘评传 》 湖南省优秀社会科 学成果 一等 获 奖 , 贾谊评传 ( 《 附陆贾晁错评传 ) 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 等奖, 实事求是论—— 》 《 马克 思主义 “ 实事求是” 命题 与中国传 统文化 》 获湖 南省 “ 五个 一工程奖”、 湖南省优 秀社 会科学成果 二等奖 , 主编 的《 湖湘文化纵横谈 》 获湖南省 “ 五个 一工程”奖 , 。 等等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成果公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成果公报

省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刘建 琼研 究员。现 将 该课 题研 究成果
公告如 下 :


课 题 研 究 的 动 因
20 0 1年 9月 1 日,湖南 教 育史 全 国专 家 咨询 评 审 7
会 议 在长沙 召开 。会 上 ,与会 代 表一致 认 为 :湖南 教 育 源远 流长 ,湖湘 文化 博大 精深 。在历史 演 进 和嬗 变 的过 程 中,湖湘 文化 的传 承与 湖南 教 育 的发展 具有 紧 密 的联 系 ,二者 相互 影响 、彼 此促 进 。湖 湘文 化 的传 承是 湖南 教 育发展 的文 化底 蕴 ,而湖 南 教育 的发 展 又是 湖湘 文化 传 承 的 优 质 载 体 。 要 研究 湖南 教 育 ,必 须 研 究 湖 湘 文 化 。进行 湖湘 文化 与湖南 教 育 的研究 ,主要 是 由于 以下 四个方 面的动 因 :第 一 ,社 会发 展 的需 要 。湖南 是 教育 大 省 ,但 还 不 是教 育 强 省 。跨 人 2 1世纪 ,特 别 是 中 国
想 、邓小平 理论 和 “ 个代 表 ”重要 思 想为 指导 ,以历 三
史 唯物 主义 的原 则 ,对史 料 进行 分析 ,去伪存 真 、去 粗 取 精 、秉笔 直书 ,总 结 正反 两方 面 的经验 教 训 。三是 突
显 湖南 地方 特色 ,详 写 细描 湖湘 文化 对 湖南 教育 的影 响
以及 湖 南 教育 对 湖湘 文 化 的 推进 ,并 找 出 “ ” “ ” 文 教 互动 的普 遍性 规律 ,用 以指导 和启 迪 当前 湖南 乃 至全 国
的文 化 建 设 与 教 育 改 革 。 课 题研 究 的 主要理 论 基础 是 马克思 主义 哲 学 ( 证 辩
唯物 主义 和历 史 唯物 主 义 ) 、教 育学 的基 本原 理 、历 史 文化 学和社会 学 的有关 理论等 。 三 、 课 题 研 究 的 主 要 内容 和 方 法 唯楚 有 材 ,于斯 为盛 。湖 南教 育 源远 流长 ,湖 湘文 化博 大精深 。在 湖南 历史 上 ,湖 湘文 化 与湖南 教 育相 伴

湖湘文化的内涵研究报告

湖湘文化的内涵研究报告

湖湘文化的内涵研究报告
湖湘文化是指中国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地域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历史背景:湖湘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则是楚国的核心地带。

楚文化的特点是豪放、奔放、激昂,有着浓厚的古代传统和民族精神。

二、文学艺术:湖湘地区孕育了众多的文学艺术家,如屈原、曹雪芹、龚自珍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湖湘派文学,其特点是富有情感、细腻入微、意境深远。

湖湘派文学代表作有《红楼梦》《临安春雨初霁》《湘西剿匪记》等。

三、饮食文化: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湖南菜和湖北菜为代表。

湖南菜以麻辣闻名,辣椒是其主要调料;湖北菜则以清淡而著称,讲究原汁原味。

湖湘地区的传统小吃也非常丰富多样,如湖南的臭豆腐和酸辣粉,湖北的热干面和莲蓉月饼等。

四、传统节日:湖湘地区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湖南的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湖北的春节、清明节和七夕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湖南的放花灯、舞火龙,湖北的扫墓祭扫和赏花灯等。

综上所述,湖湘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湖湘文化既反映了地域
特色,又蕴含了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研究30年作者:松鹤朝阳日期:2010年07月14日来源:腾讯空间浏览:47 次我要评论(0)核心提示: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考证得知: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神农文化。

湖南人也因湖湘文化自豪到自负的境地。

有岳麓书院两幅对联作证。

其一是: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其二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但是湖湘文化确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在广西文联桂学研究会赴湖南学习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世济用,影响深远,可谓是既有广度、高度,又有深度、亮度,还有一大批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热特别是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人文社科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

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及其他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湖湘文化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尤其是湘籍学者的高度关注,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考证得知: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神农文化。

湖南人也因湖湘文化自豪到自负的境地。

有岳麓书院两幅对联作证。

其一是: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其二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但是湖湘文化确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说过:“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人!”这就是神奇的湖湘文化和她孕育的湖南人。

最近30多年来,我们湖湘文化研究到底做了什么?值得回顾和总结。

现将主要研究机构、成果、特点、活动、代表和方法等简略梳理如下,其中很多表述可能是挂一漏万,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以利后期修正。

一、主要研究机构全省性湖湘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现在主要有三个社团组织和一个省级基地:第一个是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是1995年左右成立的,当时是以湖南省社科院院长王驰同志为会长,前年改选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唐之享同志任会长。

第二个是湖湘文化产业促进会,负责人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庞道沐。

第三个是湖湘文化研究会,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同志为会长。

2000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在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设立湖湘文化研究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舜文化研究会、屈原研究会、濂溪学研究会、炎黄文化研究会、船山学社、谭翤同研究会、黄兴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等一系列涉及湖湘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

还有湘潭大学专门成立了湘学研究所,衡阳等市县成立了湖湘文化研究所等机构。

199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湖湘文化研究会。

二、主要研究成果湖湘文化的研究大概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宏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微观的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出了不少的书,很多都获得过省部级大奖。

1、主打著作有《湖湘文化十讲》、《湖湘文化纵横谈》、《湖湘文化大观》、《湖湘文化通论》、《湖湘文化大辞典》。

还有《湖湘文化宏观研究》、《湖湘文化论坛》、《湖湘文化讲演录》、《湖湘文化概论》、《湖湘学派史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船山全书》、《湖南佛教史》、《贾谊评传》、《周敦颐评传》、《王船山评传》、《曾国藩评传》、《程潜与近代中国》、《谭嗣同与维新派师友》、《曾国藩与湖湘文化》、《谭嗣同与晚清士人交往研究》、《清代湘学研究》、《湖湘学术与文化研究》、《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湘学史》等。

2、重点工程《湖湘文库》是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同志倡导,湖南省委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7000万元,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一套反映湖南历史文化及其科研成果的大型丛书。

该套丛书由甲、乙两编构成。

甲编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乙编为湖湘研究,系今人编撰。

甲编以时间为序,分为上古至唐代、宋元明、清代和民国4个时段,以图书典籍为主,同时选编部分清末、民国时期的旧报刊。

乙编按内容划分,包括湖湘人物、湖湘历史、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和研究资料等5个部类。

全套丛书共700册,其中甲编445册,乙编255册,从2006年8月正式启动至2012年完成。

目前已出版330册。

3、研究成果和传播载体建设日益发展。

不仅创办了《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湖湘文化》、《湘学》等各类刊物,而且创办了湖南名人网等一系列网站,还在各级报刊开辟湖湘文化专栏刊登和传播各类湖湘文化研究文章和湖湘人物。

三、主要个性特点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1、浪漫激越,敢为人先。

齐鲁文化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以屈原为代表的湖湘文化起源是浪漫主义的典型。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浪漫主义,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则大打折扣,大减创造力。

可以说湖湘文化是中国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孕育者。

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敞开。

冬季,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达南岭的脚下郴州永州一线,被阻于南岭;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积而不得散发,使得长沙成为全国著名的“火炉”。

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受西北的冷锋或者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

冬寒夏暑,春秋两季变化无常。

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古时属于居住条件恶烈的荒蛮之地。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条件造就了湖南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与大自然不屈不的奋斗精争神。

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等,其不同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对称和工稳,而是凸显与大自然斗争的跳跃激情,特别是表现出对天道无常变化的疑问、适应和反抗精神。

从屈原到欧阳询、怀素,到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谭嗣同、王闓运、齐白石,到黄兴、蒋翊武、蔡锷、毛泽东,这种情怀和精神都能一以贯之。

2、吃苦耐劳、敢于拼命。

湖南自古为兵家必争征之地。

自古以来,湖湘大地战火不断,土著族十室九空。

当今湖南省境内还有40多种方言,湖南早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主要是由于宋代、元代和清代多次大规模移民,移民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以及江淅、江西和四川等地。

有人说,湖南之所以名人辈出,是因为湖南移民多的缘故。

移民最根本的特点是吃苦耐劳、敢于拼搏。

这种湖南人的特质上接先人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近承革命情节,就形成了“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平民精神。

3、经世济用、实事求是。

有学者说,从王船山的“旁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其“求实”思想一脉相承。

有学者认为,船山先生以激越的文人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实际斗争生活体验,上续诸子,强调“经世致用”,提出了“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唯物的基础上复古了孔子的革新辩证精神。

船山学说经魏源、曾国藩等人的大力推崇,遂成当世显学,它对清末洋务运动和后来的“五四”运动都有深远影响。

中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湖南人的“经世济用、实事求是”风格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一批又一批先驱引领中国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可以说,没有湖南人,中国的近现史是很难写好。

四、主要学术活动湖南学者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学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思想,而且发展了文化,更重要的是给湖湘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让湖南文化永远与时俱进,独立于中华大地永放光芒。

1、开展课题研究。

国家有关部委、湖南省本级、市(州)县和省直等单位都发布来大量了课题研究项目。

2、组织了海峡两岸“晚清湖湘经学研究”、屈原国际研讨会、曾国藩思想国际研讨会、王船山思想国际研讨会、毛泽东思想研讨会、“湖湘文化传统与现代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实学·湘学·东亚文明”国际会议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

3、开设《湖湘文化》课程。

这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立项建设的特色课程,是他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打造地方特色课程品牌、提升学校整体品牌形象的重大举措。

教材是《湖湘文化通论》。

4、先后派遣湖湘文化研究学者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

五、主要代表和研究代表人物大多学者认同:湖湘文化以原道发端,远迹屈子,中经贾谊、柳宗元形成湖湘文化原道的源头,到周敦颐重构儒道的《太极图说》、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直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流风所被,化及千年”,她终于积千年之功,卓然独立于世。

那么,到底哪些人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呢?根据我的博导文选德教授的《湖湘文化古今谈》一书记载:北宋著名理学家胡安国是湖湘学派的奠基者,其子胡寅、胡宏、胡宁也做出了积极贡献,统称“胡氏三杰”;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轼是湖湘学的大力推进者,他与朱熹、吕祖谦被称为“东南三贤”,经常聚于长沙城南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从者遍及南中国;明朝礼部尚书李腾芳著有《湘洲全集》12卷,内容涉及广泛,对湖湘学作出了积极贡献;明清之交的突出代表是王夫子;晚清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清末民初有谭嗣同;五四前后有杨昌济、毛泽东等。

当代湖南涌现了一批如林增平、王兴国、何光岳、梁绍辉、李吉、朱汉民、万里、徐荪铭、唐浩明、曾主陶等研究、宣传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出版者,出版、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专著和论文,还结合现代媒体开办“湖湘文化系列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湖湘文化,普及国学知识,传播先辈思想,。

文选德、唐之享、庞道沐等省领导不仅重视湖湘文化研究,而且亲自组织策划成立研究机构,开展一些大的研究工程。

特别是张春贤和周强同志拨付7000万编撰《湖湘文库》,可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还有开元集团董事长罗可大先生热心湖湘文化研究,给予《湖湘文化大辞典》大量经费资助。

六、主要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

湖湘学者不仅对近代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而且对诸如吴越文化、江浙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西藏高原文化、西域文化、新疆文化、松辽文化等区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我们对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能更准确地把握湖湘文化的特征。

2、综合分析法。

湖湘学者不仅对湖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

1988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先生在当年《历史研究》第四期公开发表《近代湖湘文化试探》一文,阐述了湖湘文化进入近代后,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湖湘文化则突然一跃而起,“一鸣惊人”,成为近代中国文化中一枝光彩夺目的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