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成长小组计划书

合集下载

“义彩青春”义工小组计划书

“义彩青春”义工小组计划书

漕河泾社区九点社工站“义彩青春"义工小组计划书1. 小组名称: “义彩青春”义工小组(“V—Colorful" Volunteer Group)1.理念:2.1 相关概念2.1。

1义务工作(义工服务)根据Susan McCurley and Rick Lynch的界定,义务工作(volunteer service, 又称志愿服务)是个人了解及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愿意以负社会责任的精神,不计较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丁元竹,1999)从另一个角度看,义务工作就是愿意从事与自己利益无直接关系,而且没有义务 (或法定责任)从事的工作。

(谭建光,2003)在中国,义工服务这个概念本身就有两个看法,一个在南方叫义工,一个在北方叫志愿者,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国本身文化的内涵。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及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

台湾政治大学江民心教授写过一本书《志工管理》,其中提到志愿服务更多反映了志愿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慈善行为,而义工更多是从道义和义务去理解志愿者。

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会认为,义工服务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义工服务应当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第一从动机上来说,义工服务是不为报酬的;第二从行动上来说,义工服务必须是自愿的;第三从结果上来看,义工服务必须是利他的。

这是全球的界定。

(谭建光,2003;王描,2005)2。

1.2 义工(志愿者)义工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的志愿精神,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即不为物质利益,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2。

1。

3 义工精神义工精神提倡社会团结和互助,并提供社会不同群体对弱势社群的同情,同时也鼓励不同团体之间的自由交往,藉此促进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

义工精神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援助,因为它强调的是社会上个人对周遭有需要的人的扶助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实践,并不单在于纳税,而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责任。

亲子义工小组策划书3篇

亲子义工小组策划书3篇

亲子公益创投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视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等种种原因,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家庭教育的质量也面临着挑战。

因此,为了推动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我们策划了本项目----亲子公益创投项目。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个亲子公益平台,为家庭提供专业、系统的亲子教育服务。

2. 推动亲子沟通,加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幸福。

3. 培养孩子的品格和情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4. 发现和奖励优秀的亲子创业项目,促进亲子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 亲子教育课程:为家庭提供专业的亲子教育课程,包括亲子沟通技巧、亲子互动游戏、家庭和谐教育等方面的培训。

2. 亲子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亲子活动,包括亲子运动会、亲子游园会、亲子互动演出等,让家庭成员之间增强感情。

3. 亲子创投:面向亲子创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导师指导等服务,帮助优秀的亲子创业项目成长发展。

4. 亲子交流平台:建立一个亲子交流平台,让家长和孩子可以在线上交流经验、分享感悟,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实施方案1. 确定项目愿景和目标,构建项目团队,明确分工和责任。

2. 筹备项目资金,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

3. 招募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为家庭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4. 设计和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参与,提高亲子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 发现和评选优秀的亲子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项目成长发展。

6. 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项目内容,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项目预期效果1.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更加频繁和融洽。

2. 孩子的品格和情商得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3. 亲子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4.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增进家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篇一《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一、小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义工服务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义工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计划开展一次义工能力提升小组活动。

二、小组目标1. 提升义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增强义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

4. 培养义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义工服务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方法。

三、小组对象本小组面向所有愿意提升自己义工能力的志愿者。

四、小组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每周[具体次数],每次[具体时长]。

2. 地点:[详细地址]五、小组内容1. 沟通技巧培训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如倾听、表达、反馈等。

进行沟通情景模拟,提高沟通能力的实际应用。

2. 团队协作训练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服务意识提升探讨义工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服务意识。

分享优秀义工服务案例,学习服务经验和方法。

4. 创新思维培养开展创意活动,激发义工的创新思维。

组织头脑风暴,探讨如何在义工服务中创新方法和形式。

5. 实践活动安排实地服务活动,让义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

六、小组流程1. 小组启动阶段(第 1-2 次活动)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关系。

介绍小组目标、内容和流程。

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如倾听练习。

2. 团队协作发展阶段(第 3-4 次活动)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开展服务意识提升培训,分享服务经验。

3. 创新思维培养阶段(第 5-6 次活动)开展创意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组织头脑风暴,探讨义工服务的创新方法。

进行实践活动,应用创新思维和方法。

成员分享心得体会,表达对小组的感受和建议。

颁发小组证书,对优秀义工进行表彰。

七、评估方法1. 过程评估:观察小组活动中的成员参与度、表现和互动情况,及时调整小组活动内容和方式。

义工成长小组计划书

义工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中心名称:凤阳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档案编号:JP201509021.小组基本资料名称:环友义工成长系列之一自我增能小组地点:__对象: 康乐片有志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次数: 6 预计参加人数: 20 收费:_无_类型:开放;自愿性质:同质;发展人手:社工_1_名助理_1_名义工__名负责同工: _ _ 协助同工:_ _举行时段/日期:2015年9月15日至11月25日举行时间:10:00—11:00招募及宣传手法:__吊装点张贴活动报名海报、电话家访进行招募__参加者殷选方法:___希望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基层管理及资深员工优先_____2.背景与原因根据调研我们发现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身体伤害可分为轻度受伤及较严重受伤,轻度受伤例如割伤、刺伤、软组织挫伤等,频率为每人每月≧2次,造成的原因主要因为徒手收集垃圾,手部被割伤、刺伤;穿凉鞋、拖鞋工作,脚掌被压伤、刺伤、割伤;没戴安全帽工作,遭遇高空垃圾,被硬物砸伤头部。

较严重重受伤例如:骨折、内出血、开放性大伤口等,频率为平均每月≧2.5例。

80%环卫工人受到伤害后由于不懂得正确的处理方式,甚至心存侥幸,使得受伤后情况恶化的情况时常发生,容易导致家庭因伤病致贫致困。

结合家庭服务队本年加强对困难家庭的物资帮扶和情感支持的目标,履行机构使弱势增能、令社会互助的使命,服务队针对困难家庭有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和情感支持的需求,计划通过链接资源,为有志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开展环友义工成长系列小组,一方面可让环卫工人学会正确处理伤口的方法,帮助自身以及身边的同事改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构建环卫工人的互助支持网络,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成长小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自我增能,第二期群体互助,第三期领袖成长3.理念框架赋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是根值于社会工作传统,源于19世纪后期,兴成和发展于20世80、90年代。

赋权是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他们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的过程.赋权概念的假设前提在于: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弱势势群体可以适当的协助之下,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义工骨干培训小组计划书

义工骨干培训小组计划书

义工骨干培训小组计划书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提升骨干义工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骨干义工在组织中的作用,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已有一定基础的义工骨干,他们已经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并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

他们是组织中的骨干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培训内容1. 领导力培训通过学习与讨论,提升骨干义工的领导力,包括指导、激励、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志愿者团队,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

2. 管理能力培训义工骨干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项目管理、时间管理、人员管理等。

通过培训,提升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并有效地管理志愿者团队。

3. 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沟通和协调是骨干义工管理工作的重要能力,本次培训将重点培养骨干义工在团队内外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伙伴以及受助对象进行沟通和协调,从而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进行。

4. 服务技能培训作为志愿者,骨干义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技能,包括急救、心理辅导、社区调研等。

本次培训将为骨干义工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能够更专业地开展工作。

5. 反思和分享通过反思和分享,帮助骨干义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和心得体会,以激励其他团队成员。

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培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训练等,以帮助骨干义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能力。

1. 课堂培训在课堂上,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帮助骨干义工更好地理解相关能力,并学习相关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骨干义工深入了解相关问题,并学习如何应对类似的挑战。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帮助骨干义工在模拟情境中练习相关能力,并发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志愿者小组小组总计划

志愿者小组小组总计划

志愿者小组计划书总计划书编号:一、小组背景及理念小组背景:某某社区是一个拆迁区的的社区,孩子们的大多数都处于一个拆迁的状态,对于未来生活的恐惧,对于未知生活的担心都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的焦虑和更加的担心,未来缓解儿童的焦虑心情,促进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

促进孩子的成长社会角色采择理念:青少年通过行为的模仿和参照他人的动作行为选择环境的适应和环境的改变,以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重要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杜拉学习理论: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二、小组基本资料小组时间:2016年8月小组地址:小组性质:成长性,学习型小组节数:6节评估方法:现场评估,满意度负责社工:三、小组目的及目标(一)目的为了促进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促进社区的儿童适应社区的变迁,并可以带动其他人的的改变(二)目标1宣传志愿服务精神2.提升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四、宣传及招募(一)活动对象儿童(二)筛选方式及预计人数主动报名(三) 宣传方式海报宣传电话宣传家长群宣传五、小组程序安排六、经费预算七、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八、督导建议。

志愿培训小组活动计划

志愿培训小组活动计划

志愿培训小组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如今,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为了提高志愿者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我们计划举办一次志愿者培训小组活动,帮助志愿者们更好地了解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

二、活动目标1. 促进志愿者们的交流和学习,分享志愿服务的经验和心得。

2. 提高志愿者们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志愿者们的服务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 激发志愿者们的热情和动力,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志愿服务。

三、活动内容1. 志愿服务理念学习:介绍志愿服务的概念、目的和原则,引导志愿者们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增强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包括社区服务技能、社交沟通技巧、心理辅导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志愿者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3. 志愿服务案例分享:邀请有经验的志愿者来分享他们的志愿服务经历和心得体会,激励其他志愿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

4. 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志愿者们的实际服务能力。

5. 动员组织:组织志愿者们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如环保清洁、社区义务劳动等,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自信心。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本次志愿者培训小组活动将于下月15号上午9点开始,为期一天。

2.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将确定在社区文化中心进行,为了方便志愿者的参与和交流。

3. 活动提前通知:提前通知志愿者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确保他们能够参加和配合活动的进行。

4. 活动流程:- 9:00-9:30 签到- 9:30-10:00 开幕式- 10:00-12:00 志愿服务理念学习-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00-15:00 志愿服务技能培训- 15:00-15:30 茶歇- 15:30-17:00 志愿服务案例分享- 17:00-17:30 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17:30-18:00 动员组织- 18:00-18:30 结业式五、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包括发布活动海报、活动介绍和活动时间地点等信息。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

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3篇篇一《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一、小组名称:“义路同行,能力提升”二、小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工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义工在服务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如服务技能不足、沟通能力欠缺、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等。

因此,提升义工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提高义工服务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目标:1. 提升义工的服务技能和知识水平;2. 增强义工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促进义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团队凝聚力;4. 培养义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小组对象:[具体义工组织名称]的义工五、小组时间:[具体时间]六、小组地点:[具体地点]七、小组内容:1. 义工服务技能培训(1)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义工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如急救知识、心理咨询、社区服务等;(2)组织义工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提高义工的实际服务能力。

2. 沟通能力训练(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义工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2)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倾听、反馈、非语言沟通等。

3. 团队协作训练(1)组织义工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团队游戏等,增强团队凝聚力;(2)学习团队协作的原则和方法,如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共同目标等。

4. 社会责任感培养(1)组织义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助老等,培养义工的社会责任感;(2)开展主题讨论和分享活动,引导义工思考社会问题和个人责任。

八、小组评估:1. 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义工对小组活动的反馈和意见;2. 根据小组目标,对义工的服务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估;九、注意事项:1. 小组活动前,要对义工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动员,确保义工的参与度;2. 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义工的人身安全;3. 小组活动后,要及时对义工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义工继续参与服务。

篇二《义工能力提升小组策划书》一、小组名称“义路同行,能力提升”小组二、小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工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计划书
中心名称:凤阳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档案编号:JP20150902
1.小组基本资料
名称:环友义工成长系列之一自我增能小组地点:__
对象:康乐片有志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次数: 6 预计参加人数:20 收费: _无_ 类型:开放;自愿性质:同质;发展
人手:社工_1_名助理_1_名义工__名负责同工: _ _ 协助同工:_ _
举行时段/日期:2015年9月15日至11月25日举行时间:10:00-11:00
招募及宣传手法:__吊装点张贴活动报名海报、电话家访进行招募__
参加者殷选方法:___希望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基层管理及资深员工优先_____
2.背景与原因
根据调研我们发现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身体伤害可分为轻度受伤及较严重受伤,轻度受伤例如割伤、刺伤、软组织挫伤等,频率为每人每月≧2次,造成的原因主要因为徒手收集垃圾,手部被割伤、刺伤;穿凉鞋、拖鞋工作,脚掌被压伤、刺伤、割伤;没戴安全帽工作,遭遇高空垃圾,被硬物砸伤头部。

较严重重受伤例如:骨折、内出血、开放性大伤口等,频率为平均每月≧2.5例。

80%环卫工人受到伤害后由于不懂得正确的处理方式,甚至心存侥幸,使得受伤后情况恶化的情况时常发生,容易导致家庭因伤病致贫致困。

结合家庭服务队本年加强对困难家庭的物资帮扶和情感支持的目标,履行机构使弱势增能、令社会互助的使命,服务队针对困难家庭有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和情感支持的需求,计划通过链接资源,为有志成为环友义工的环卫工人开展环友义工成长系列小组,一方面可让环卫工人学会正确处理伤口的方法,帮助自身以及身边的同事改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构建环卫工人的互助支持网络,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成长小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自我增能,第二期群体互助,第三期领袖成长
3.理念框架
赋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是根值于社会工作传统,源于19世纪后期,兴成和发展于20世
80、90年代。

赋权是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他们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
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的过程。

赋权概念的假设前提在于: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弱势势群体可以适当的协助之下,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赋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其定义的涵盖了三个层面:
(1)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2)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3)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本系列小组应用赋权的实践模式是个人主动模式,协助组员提高个体赋权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1)个体层面的赋权,通过小组成员身份角色的赋予,协助组员提升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

(2)人际关系层面的赋权,通过组员对小组任务的参与和共同决策,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组员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

(3)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通过推动小组成员关注该群体的公共问题,参与问题的解决,增加对群体改变的影响力。

这次小组着重于个体层面以及人际关系层面赋权推动而开展工作。

4.具体目标(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4.1小组完成后,至少80%组员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升(测量表提升2分以上)
4.2小组完成后,至少80%组员的人际关系有积极改善(测量表下降3分以下)
4.3小组完成后,组员能关注大家容易受伤的议题,能参与意外伤害改善实务当中(参与不少于一项改善行动)
5.
6.
7.
8.
9.
10.附件
10.1宣传海报:
10.2评估工具:前后测度表
10.3其它:(如有)
11.督导评语
12.同工回应或督导意见的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