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大全.doc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发热门诊医疗团队配置标准

(完整版)发热门诊医疗团队配置标准

(完整版)发热门诊医疗团队配置标准1. 引言发热门诊是指接收发热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和咨询的医疗部门。

发热门诊医疗团队的配置标准对于提高发热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2. 医疗团队人员* 2.1 门诊医生发热门诊应配置至少一名有临床经验的医生。

医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临床诊疗能力,能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咨询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

* 2.2 护士发热门诊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护士,以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护理常规操作能力,如体温测量、病史记录等;* 熟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医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 2.3 医技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发热门诊可配置相应的医技人员,如实验室技师、放射技师等。

医技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服务。

3. 医疗设备和药物* 3.1 医疗设备发热门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仪等,以满足基本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 3.2 常用药物发热门诊应储备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和退热药物,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使用。

药物储备应根据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指南进行合理选择和更新。

4. 门诊流程和管理* 4.1 挂号和候诊发热门诊应设置专门的挂号通道,方便发热患者的快速就诊。

候诊区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座位和宣传资料,提供流行病学知识和就医指南。

* 4.2 诊疗流程发热门诊应规范和优化诊疗流程,使患者能够快速就诊并获得有效治疗。

流程中包括初步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制定和咨询指导等环节。

* 4.3 患者隔离和防护对于高传染性疾病疑似患者,发热门诊应设置特殊的患者隔离和防护区域,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隔离和防护操作应符合相关的感染控制指南和标准。

5. 总结发热门诊医疗团队的配置标准是提高发热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

(word完整版)发热门诊设置要求

(word完整版)发热门诊设置要求

发热门诊设置要求(1)应当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诊相对隔离,有明显标识。

(2)设立独立的诊室、治疗室、临时留观室和病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

(3)配备兼职医师、护士各1~2名,医护人员应经过发热/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门培训,掌握相应的诊疗技术和消毒隔离要求。

(4)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诊疗、消毒设备、设施、药械和健康教育宣传板等。

(5)建立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记录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患者主要病情(特别是体温和出疹情况)等,以便追踪观察(包括去向.转归等)。

(6)建立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操作。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一、设置要求(一) 根据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特点,门诊与门诊设立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科室的医患间进出无交叉,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特点,要求发热门诊患者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患者无交叉,各功能区做到标记明显,便于患者就医,门诊中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二)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输液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并有专用卫生间(配有洗手池抗菌洗手液或含醇手快速消毒剂).(三)各室按规范建筑布局。

(四)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消毒,严格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尤其手部卫生。

(五)根据呼吸道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在两种传染病门诊同时开诊时应防止不同区域的患者交叉。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1.树立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做好发热门诊工作。

2.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等登记。

3.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 对禽流感、甲型 H1N1 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治疗。

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讨论稿)一、设置原则1.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总体建设规划,并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3.发热门诊应积极通过制度、流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完善整体设置。

二、布局与建筑标准1.发热门诊应与其他门诊完全分隔,并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

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通道和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并有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2.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清洁、潜在污染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专用卫生间(带浴室)、男女更衣室、储藏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X 光室、输液室(含输液护士站)、药房、污物处理间等。

三区划分应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

3.发热门诊的建设面积一般应不少于250m 2,层高不低于2.6m ,所有房间外窗均可开启,确保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

安装必要的强制通风设施,排风口应设在上风向,并有控制回风倒灌的止风阀,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设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或干式卫生间。

4.发热门诊应设置不少于 2 间的诊室和隔离留观室。

隔离留观室应独立设区,与诊室相邻,以便运送病人;应配有专用厕所、洗漱设备及污染物品盛放器具,并安装床旁呼叫系统。

三、设备与人员配置1.发热门诊应合理配置诊察床、诊察桌凳、观察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心电图机、 X 光机(移动式)、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

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一、总则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等相关要求,为指导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强化发热门诊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作用,制定本技术导则。

1.1本导则适用于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1.2发热门诊应当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

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预案,并设定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发热筛查区域,以备临时筛查、隔离、转运使用。

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3二、建筑设计发热门诊选址 2.1发热门诊应当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对隔离,并宜临近急诊,设立相对独立的出入口,便于患者筛查、转运。

2.1.1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宜预留室外场地及设备管线条件,为以后快速扩建、转运等提供基础条件。

2.1.2设有发热门诊和发热筛查点的医疗机构,院区主入口和门急诊大厅外应当设置醒目的发热门诊标识,明确发热门诊所在的方向、位置及路线。

院区内应当设置路线导引标识,明确患者前往发热门诊的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其他建筑。

2.1.3发热门诊布局 2.2发热门诊平面布局应当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设置醒目标识。

三区相互无交叉,使用面积应当满足日常诊疗工作及生活需求。

其中,病人活动应当限制在污染区,医务人员一般的工作活动宜限制在清洁区;半污染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过渡地段。

2.2.1发热门诊应当合理设置清洁通道、污染通道,设置患者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合理组织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线,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各出入口、通道应当设有醒目标识,避免误入。

2.2.2清洁区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出入口、更衣、值班休息室、医务人员卫生间、淋浴间、清洁库房等。

2.2.3半污染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主要包括治疗室、消毒室、留观区的护士站、护理走道等。

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

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

发热门诊设置治理标准一、设置原则要采取网格化方法规划发热门诊地域设置,确保各地每个县〔区〕均有发热门诊,防止患者跨县〔区〕就诊。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儿童专科医院都要在医院独立地域标准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可在诊治机构独立地域设置发热门诊〔或诊室〕和留观室。

相关诊治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标准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不得自行取消设置或擅自关闭发热门诊。

二、设置要求〔一〕选址发热门诊应设置于诊治机构独立地域的独立建筑,标识醒目,具备独立出入口。

医院门口、门诊大厅和院区内相关地域要设立醒目的指示标识,内容包含发热门诊方位、行走线路、接诊范围及考前须知等。

发热门诊硬件设施要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要求,与一般门〔急〕诊及医院其他地域间设置严密的硬隔离设施,不共用通道,通道之间不交叉,人流、物流、空气流严格物理隔离。

新建发热门诊外墙与周围建筑或公共活动园地间距不小于20米。

〔二〕发热门诊布局1.发热门诊内要标准设置污染区和清洁区,并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缓冲间。

各区和通道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识。

各区之间有严密的物理隔断,相互无交叉。

患者专用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

2.分区设置〔1〕污染区主要包含患者专用通道、预检分诊区〔台〕、候诊区、诊室〔含备用诊室〕、留观室、污物间、患者卫生间;挂号、收费、药房、护士站、医治室、抢救室、输液观察室、检验及CT检查室、辅助功能检查室、标本采集室、污物保洁和诊治废物暂存间等,其中挂号与取药可启用智能挂号付费及自动取药机等来替代。

候诊区:候诊区应独立设置,按照候诊人员间距不小于1米的标准设置较为宽敞的空间,三级医院应可容纳不少于30人同时候诊,二级医院应可容纳不少于20人同时候诊,发热门诊患者入口外预留空间用于搭建临时候诊区,以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诊室:每间诊室均应为单人诊室,并至少设有1间备用诊室,诊室面积应尽可能宽敞,至少可以摆放1张工作台、1张诊查床、1个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每间诊室安装至少1个X光灯箱,配备可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8.17•【文号】国卫办规划函〔2020〕683号•【施行日期】2020.08.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20〕6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为指导各地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参考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0年8月17日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一、总则1.1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等相关要求,为指导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强化发热门诊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作用,制定本技术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1.3发热门诊应当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

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预案,并设定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发热筛查区域,以备临时筛查、隔离、转运使用。

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建筑设计2.1发热门诊选址2.1.1发热门诊应当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对隔离,并宜临近急诊,设立相对独立的出入口,便于患者筛查、转运。

2.1.2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宜预留室外场地及设备管线条件,为以后快速扩建、转运等提供基础条件。

2.1.3设有发热门诊和发热筛查点的医疗机构,院区主入口和门急诊大厅外应当设置醒目的发热门诊标识,明确发热门诊所在的方向、位置及路线。

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管理规范(试行)

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管理规范(试行)

诊治卫生机构发热门诊治理标准〔试行〕为全力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标准指导各级各类诊治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设置与运行,充分发挥其“哨点〞作用,提高诊治卫生机构对传染病患者的发觉和预警能力,保证群众诊治效劳需求,制定本标准。

一、标准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各诊治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在独立地域设置发热门诊(诊室〕,远离共他门诊、急诊。

必须做到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及三区之间的缓冲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要进行严格区分、物理隔离。

发热门诊(诊室)要至少设置3间独立的隔离留观室,有条件的可设置5间左右。

未设置发热门诊的诊治机构(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效劳站、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个体诊所)不得违规接诊发热病人。

二、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各级各类诊治卫生机构均应当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并完成“哨点〞功能。

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预检分诊、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

(一)在门急诊标准设置预检分诊点,不得用导医台(处)替代预检分诊点。

(二)预检分诊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预检分诊点可设在急诊,但应设有醒目标识)。

(三)全部进入诊治机构的患者(包含预约挂号的患者)均需经过预检分诊前方可进入诊区。

(四)必须严格催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

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社区)汇报,有可疑病症的需进一步核实。

(五)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病症,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人员接触史,是否有冷链或进口商品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病症病例等情况。

(六)发觉有发热(>37.3°C)伴乏力、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可疑病症的患者,应由专人陪送至发热门诊(诊室)就诊;未设置发热门诊的诊治机构〔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效劳站、村卫生室、门诊部、医务室、个体诊所)将患者就地隔离,做好信息登记汇报,并通知辖区卫生院转运至具备条件的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布局标准图

发热门诊布局标准图

1,发烧门诊部的布局(1)应独立设立发热诊所,远离儿科和ICU的其他门诊和生活区;出入口应与普通门诊和急诊室分开,并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和道路指引;应该有一个备用咨询室;应设置隔离厕所;登记费(可设置自助服务),治疗,检查,检查,吸毒等应在该区域完成;应建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并有专门的医护人员通道。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急救室独立CT室。

应同时解释不同区域的呼吸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两种不同类别。

两种诊疗室应分开设置,辅助室可以共享。

(2)对于没有发烧门诊的一流医疗机构,应指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区域作为传染病患者的临时隔离和观察场所,并应预留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房间,以备不时之需。

(3)发烧门诊的布局应分为三个区域。

1.清洁区:设有医护人员出入口,医护人员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清洁仓库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治疗准备室。

2.潜在污染区域(或缓冲区):该区域可分为存储和磨损保护设备区域,卸载保护设备区域和使用后放置保护设备区域。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两个相邻的房间。

清洁区域附近的一间房间用于存放和佩戴保护设备,污染区域附近的一间房间用于移去保护设备,并放置和使用保护设备将清洁和污染完全分开。

3,污染区:设有病人出入口,等候区,诊室,观察室,诊疗准备室,污物室,厕所;有辅助室,如挂号,收费,取药,化验,其中挂号和取药也可以用智能挂号费和自动取药机代替。

4.等候区:三级综合医院可容纳至少6-8人等待治疗,二级综合医院可容纳至少4人等待治疗,社区服务中心可设置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等候区分别接触传播疾病。

(4)诊疗室设置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至少设置3间诊室,二级综合医院至少设置2间诊室,基层医疗卫生部门至少设置1间诊室。

发烧诊所。

它应尽可能宽敞,通常大于10平方米,并且至少可以放置一张诊所床和一张宽工作台。

(5)观察室的设置要求:在发烧诊所,三级综合医院至少应设置3个观察室,二级综合医院应至少设置2个观察室,二级医院至少应设置1个观察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试行)
一、设置原则
1.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总体建设规划,并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3.发热门诊应积极通过制度、流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完善整体设置。

二、布局与建筑标准
1.发热门诊应与其他门诊完全分隔,并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

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通道和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并有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2.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清洁、潜在污染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专用卫生间(带浴室)、男女更衣室、储藏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X光室、输液室(含输液护士站)、药房、污物处理间等。

三区划分应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

—1—
3.发热门诊的建设面积一般应不少于250m2,层高不低于2.6m,所有房间外窗均可开启,确保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

安装必要的强制通风设施,排风口应设在上风向,并有控制回风倒灌的止风阀,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设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或干式卫生间。

4.发热门诊应设置不少于2间的诊室和隔离留观室。

隔离留观室应独立设区,与诊室相邻,以便运送病人;应配有专用厕所、洗漱设备及污染物品盛放器具,并安装床旁呼叫系统。

三、设备与人员配置
1.发热门诊应合理配置诊察床、诊察桌凳、观察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心电图机、X光机(移动式)、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等。

2.发热门诊应安装电话、传真等必要的通讯设备,隔离留观室与医务人员办公室之间最好设有摄像监控系统和对讲系统。

各业务用房内均应配备非手触式(肘式、脚踏式、感应式)洗手装置。

3.发热门诊应当配备经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系统培训的高年资内科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工勤人员,并要求相对固定(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防护的处置与管理工作)。

确保工作人员准时到岗工作,其中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
四、隔离与消毒措施
1.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一级防护,其中隔离留观室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

工作环境(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应按规定进行清洁或消毒。

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2. 发热门诊留观患者应单间隔离,严禁患者之间相互接触,谢绝家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3.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五、接诊与管理要求
1.发热门诊应设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和“病人就诊须知”,做好就诊引导和告知工作。

入口处要设置体温预测站,所有就诊病人均应戴口罩(免费提供),并安排逐个就诊。

2.对每一位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并结合病人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和积极治疗。

发现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可疑病人,应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并由院内专家组进行会诊。

经会诊和实验室检验后确定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迅速转至定点医院。

同时,按规定对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或其他必要措施。

3.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发热病人。

建立健全就诊
—3—
病人登记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督导发热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发热门诊管理。

六、其他
乡镇中心卫生院、专科医院和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可参照执行。

附:发热门诊布局标准示意图(供参考)
—4—
—5—
—6—
—7—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