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例 4 已知:①向 KMnO4 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 绿色气体;②向 FeCl2 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 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 KI 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Cl2>Fe3+>I2 4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 试纸变蓝 KI D.实验②证明 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 对的偏移) 。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
注意:(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归结记忆为“升失 氧,降得还”,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 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 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特别提示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 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例 3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 +10Z +2XO4 ===2X2 +5Z2+8H2O ②2A2 +B2===2A3 +2B ③2B +Z2===B2+2Z
- - + + - + - - +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判断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 ===2A3 +2Z B.Z2 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7.根据物质浓度或溶液酸碱性比较 (1)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 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如 氧化性:HNO3(浓)>HNO3(稀);MnO2 能与浓盐酸反应, 但不能被稀盐酸还原。 (2)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还与溶液的酸碱性有 关。KMnO4 的氧化性按碱性、中性、酸性条件逐渐增强; ClO-、 -中性条件下无氧化性, 但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 3 NO3 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口诀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口诀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啊,就是那种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呢。
这里的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者电子对的偏移哦。
比如说,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这个反应里,铜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铜离子,氧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氧离子,这就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啦。
再比如说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是共用电子对的,但是在反应的时候电子对会偏向氯原子,这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呢。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概念
1.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就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它能让别的物质氧化,自己却被还原了呢。
就像氧气在很多反应里都是氧化剂,因为它老是爱得电子。
还原剂呢,刚好相反,是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它让别的物质还原,自己被氧化了。
像金属单质一般都是还原剂,因为它们很容易失去电子。
2.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就是还原剂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就是氧化剂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还是拿铜和氧气反应来说,氧化铜就是氧化产物,因为铜被氧化了;这里没有特别明显的还原产物,不过在别的反应里就很容易区分啦。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口诀
1. “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
这个口诀超级好用哦。
“升失氧”就是说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降得还”就是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若说剂,正相反”的意思是,如果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话,那就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啦。
2. “失电子者被氧化,得电子者被还原”
这个口诀简单直白,直接告诉你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被氧化还是被还原的关键就是看电子的得失情况呢。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类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Redox)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发生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工业生产和自然界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取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被称为氧化剂,而得到电子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这两个过程必须同时发生,如果没有物质被氧化,就不会有物质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上。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 单纯氧化还原反应:单纯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只有一个物质被氧化,只有一个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例如铜和硝酸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一氧化氮气体:Cu + 2HNO3 -> Cu(NO3)2 + NO + H2O2. 复合氧化还原反应:复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多个物质同时被氧化或还原的反应。
例如在电池中,锌被氧化为锌离子而氧化剂是电子供体,同时铜离子被还原为铜金属,是电子受体:Zn(s) + Cu2+(aq) -> Zn2+(aq) + Cu(s)3.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氧化性变化进行分类。
氧化性是指物质相对于其趋向于获取电子(还原)还是失去电子(氧化)的能力。
例如,在氯和溴之间的反应中,氯的氧化性高于溴,因此氯将溴氧化为溴离子:2NaBr + Cl2 -> 2NaCl + Br2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领域1. 养殖业:氧化还原反应被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水质处理。
通过调节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控制溶解氧和有害物质浓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过程的基础。
例如,在电池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能量的转化。
3. 矿冶工业:氧化还原反应在冶金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3.Fe(OH)3胶体A的.制I备Br只作氧化剂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离子方
B.IBr只作还原剂
程式为___________原剂
D.IBr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较
电子得失 化合价变化 反应类型 对应产物
氧化剂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还原剂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重要的还原剂一般有以下几类:
(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Al、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H2S等。 (5)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氧化还原反应
制作人:黄老师
每日寄语: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
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2 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每日练习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1)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每日练习
[解析] D 这一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共价化合物IBr、HIO中I、Br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可知,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并涉及到物质的氧化与还原两个过程。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电荷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一种物质的原子失去电子,被认为发生了氧化;另一种物质的原子获得电子,被认为发生了还原。
氧化与还原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且同时发生的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要素1. 氧化剂: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接受其他物质的电子并自身被还原的物质。
氧化剂会引起其他物质的氧化。
2. 还原剂: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释放电子给其他物质并自身被氧化的物质。
还原剂会引起其他物质的还原。
3. 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物质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数的表示。
在一个化合物中,如果某个原子失去了电子,其氧化数为正;如果某个原子获得了电子,其氧化数为负。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原子是否发生了氧化或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高效能源利用:许多能量转化过程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如电池、火箭燃料等。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从而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2. 生物代谢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很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原得到能量。
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维持了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腐蚀与防护:金属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容易发生腐蚀。
通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腐、防锈,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4. 化学反应催化作用:在化学合成反应中,很多都需要催化剂的存在,而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通过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调控反应速率,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总结起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了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数的概念。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应用: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只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可说明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口诀:升失氧氧还原剂,降得还还氧化剂(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化合价下降,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3.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把化学反应按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分成两大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我们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该过程一定伴随着电子得失,故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我们熟悉的Fe + CuSO4 == FeSO4 + Cu,铁失2个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同时,铜离子得两个电子生成铜单质。
②复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性质完全相反地,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并不存在电子转移,故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HCl + NaOH == NaCl + H2O.③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既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 + O2 =点燃= CO2;2H2O2 =(MnO2)= 2H2O + O2↑;又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CaO + H2O == Ca(OH)2;2NaHCO3=△= Na2CO3 + H2O + CO2↑.④当然,我们可以将上述关系用Venn图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关系图4.有关氧化还原的判断①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I.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II.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特殊地,金属的最低价态为0价,没有负价,故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III.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I. 常见的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物i. 活泼非金属单质• X2 → X-(X表示F、Cl、Br、I等卤素)•O2→O2- / OH- / H2Oii. 具有处于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MnO2→ M n2+•H2SO4→ SO2 / S•HNO3→ NO / NO2•KMnO4(酸性条件) → M n2+•FeCl3→ F e2+ / Feiii.其他•H2O2→ H2OII. 常见的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i. 活泼的金属单质•Na → Na+•Al → A l3+ii.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H2→ H2O•C → CO / CO2iii.具有处于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CO → CO2•SO2→ SO3 / SO42-•H2S → S / SO2•HI → I2•Na2SO3→ SO42-•FeCl2→ Fe3+III.特殊情况i.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歧化反应和部分归中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化学是一个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中。
本文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归纳。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电荷的转移导致原子、离子或分子发生电荷的变化。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损失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电荷的守恒和能量的再分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它能氧化其他物质;发生还原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它能还原其他物质。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 电荷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从而改变了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2. 离子的生成和消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是常见的特征。
氧化反应中,物质损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还原反应中,物质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 原子价态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以简单离子为例,阳离子的氧化态比中性原子的氧化态高,阴离子的氧化态比中性原子的氧化态低。
4.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其他物质;还原剂能够捐赠电子,氧化其他物质。
这种电荷转移的过程使得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相互转化。
5. 能量释放与吸收: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在以氧化反应为例的电池中,氧化剂接受电子的过程释放出能量;还原剂捐赠电子的过程吸收了能量。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腐蚀现象:铁的生锈就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铁物质被氧气氧化形成氧化铁。
2. 电池工作原理: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正极氧化物质的还原和负极还原物质的氧化反应产生电子流,从而产生电能。
3. 燃烧现象:燃烧是一种快速且放热的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清单】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存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2、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剂性相同,其他相反。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到”与“失去”,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如:(2)单线桥法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2、O2、O3、Cl2等;②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HNO3、KMnO4、K2Cr2O7、浓H2SO4等;③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态离子:Fe3+、Cu2+等;④其它:H2O2、Na2O2、HClO等。
(2)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的金属单质:K、Na、Fe、Mg等;②含有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H2S、HI、CO2、SO2、H2SO3等;③某些非金属单质:H2、C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2017·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生成淡黄色物质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C.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D.向氢碘酸中滴加FeCl3溶液,产生棕色物质[解析]A项,钠在加热时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不符合题意;B项,新制氯水中含有Cl2,与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l,使氯水褪色,不符合题意;C项,纯碱溶液中CO2-3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符合题意;D项,H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I+2FeCl3===2FeCl2+I2+2HCl,由于生成I2而使溶液呈棕色,不符合题意。
[答案] C2.在下列变化中,一定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Na2O2→O2B.Cl2→Cl-C.Fe(OH)2→Fe(OH)3D.NO2→HNO3[解析]A项,Na2O2与水反应即可实现,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B项,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C项,铁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一定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D项,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答案] C3.(2017·西城期末)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 使NH+4完全转化为N2,该反应可表示为2NH+4+3ClO-===N2↑+3Cl-+2H ++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B.还原性NH+4> Cl-C.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D.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解析] 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被还原,A 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NH +4是还原剂,Cl -是还原产物,还原性 NH +4> Cl -,B 项正确;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 2,转移电子6 mol ,C 项正确;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中含有盐酸,属于酸性废水,不能直接排放,D 项错误。
[答案] D4.(2017·怀化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B .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Cu 2+===2Fe 3++3CuC .根据①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D .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解析] 水银是汞,属于金属,被氧化,A 项错误;铁和Cu 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 2+和Cu ,应是Fe +Cu 2+===Fe 2++Cu ,B 项错误; S 和Hg 反应生成HgS ,因此可以防止中毒,C 项正确;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铜排在Hg 的左边,因此Hg 不能置换出铜,D 项错误。
[答案] C5.(2017·河北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H 2S +SO 2===3S ↓+2H 2O 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B .4Zn +10HNO 3===4Zn(NO 3)2+NH 4NO 3+3H 2O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2C .3I 2+6KOH=====△5KI +KIO 3+3H 2O 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5D .2FeS +6H 2SO 4(浓)=====△Fe 2(SO 4)3+3SO 2↑+2S ↓+6H 2O 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解析] 在反应2H 2S +SO 2===3S ↓+2H 2O 中,H 2S 是还原剂,变为氧化产物,SO 2是氧化剂,变为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A 正确;在反应4Zn +10HNO 3===4Zn(NO 3)2+NH 4NO 3+3H 2O 中,Zn 作还原剂,硝酸作氧化剂,每10 mol 硝酸参加反应,只有1 mol 作氧化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B 错误;在反应3I 2+6KOH=====△5KI +KIO 3+3H 2O 中,I 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5,C 正确;在反应2FeS +6H 2SO 4(浓)=====△Fe 2(SO 4)3+3SO 2↑+2S ↓+6H 2O 中,FeS 中的Fe 、S 元素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硫酸中的硫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6 mol 的硫酸参加反应,只有3 mol 被还原,所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D 正确。
[答案] B6.(2017·长春一模)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A .只有反应①②④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C .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 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解析] ①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水,②为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③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④为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⑤为铝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 和氧化铝,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错误;⑤为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故B 正确;③中O 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④中O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则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 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故C 错误;反应①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HCl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 错误。
[答案] B7.工业生产钠和烧碱的原理如下:①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②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2NaCl +2H 2O=====电解2NaOH +H 2↑+Cl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①和②中,氯化钠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 .在反应①中氯气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氢气是还原产物C .若标准状况下生成等体积的气体,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D .若消耗等质量的氯化钠,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解析] 反应②中氯化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A 错误;反应①中氯气是氧化产物,B 错误;反应①中,转移2 mol 电子,生成1 mol 气体,反应②中,转移2 mol 电子,生成2 mol 气体,C 错误;反应①和②中,消耗1 mol 氯化钠均转移1 mol 电子,D 正确。
[答案] D8.(2017·安徽联考)黑火药爆炸时可发生反应:4S +16KNO 3+16C===3K 2SO 4+4K 2CO 3+K 2S +12CO 2↑+8N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S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B .消耗12 gC 时,反应转移5 mol 电子C .还原产物只有K 2SD .KNO 3只发生氧化反应[解析] S 元素由0价变为+6价和-2价,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则S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 项正确;C 元素由0价变为+4价,S 元素由0价变为+6价,消耗16 mol C 时,转移16 mol ×4+3 mol ×6=82 mol 电子,故消耗12 g C(即1 mol)时,反应转移5.125 mol 电子,B 项错误;该反应中K 2S 和N 2都是还原产物,C 项错误;KNO 3中N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D 项错误。
[答案] A9.(2017·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B-+Z2===B2+2Z-②2A2++B2===2A3++2B-③2XO-4+10Z-+16H+===2X2++5Z2+8H2O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Z2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2+﹥B-﹥Z-﹥X2+C.X2+是XO-4的还原产物,B2 是B-的氧化产物D.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XO-4+5A2++8H+===X2++5A3++4H2O[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③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XO-4>Z2;反应②2A2++B2===2A3++2B-中,氧化性B2>A3+;反应①2B-+Z2===B2+2Z-中,氧化性Z2>B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所以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B2,A项错误;由①②③反应中还原性的比较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A2+、B-、Z-、X2+,B项正确;反应③中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XO-4为氧化剂,X2+是XO-4的还原产物,反应①中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2 ,即B2 是B-的氧化产物,C项正确;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所以溶液中XO-4能氧化A2+,发生的反应为XO-4+5A2++8H+=== X2++5A3++4H2O,D项正确。
[答案] A10.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应该是:Fe2+有氧化性,B错误;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结论应该为Fe3+有氧化性,C错误;实验现象应该为:Cu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蓝色,D错误。
[答案] A11.(1)根据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可知,每生成3 mol Cl2转移________ mol e-;(2)2Na2O2+2H2O===4NaOH+O2↑,每产生1 mol氧气转移____ mol e-;(3)已知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盐溶液中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每4 mol Na2O2发生反应转移________mo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