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①开始:1926年。
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③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④主要战场:湖南、湖北⑤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⑥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⑦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胜利进军的原因:(1)根本原因: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其它原因: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北伐军的浴血奋战等;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性质)六、结果: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七、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北伐胜利进军主要对象:北伐战争打击的直接对象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反革命集团。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一九二六年六月五日,国民政府通过了出师北伐案。
七月六日通过了出师宣言(十四日正式发表)。
九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十二日,我党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巩固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出师时共八个军,约十万人。
兵分三路从广东向北挺进。
西路为北伐军主力,由第三、四、七、八军和第一、二军一部约八万人组成,沿粤汉路北上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4)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起义失败。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红军不怕远征难(1)原因: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人被迫于1934年10月从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
(2)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宁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打内战的方针已定,但为了欺骗人民,赢得时间准备内战,就邀请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等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其阴谋,毅然去重庆。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键入文字]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非常明显,直接打击的目标当然是当时的三个大军阀:盘踞两湖,河南京汉铁路沿线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接着就是直系划分出来的“五省联军”的孙传芳,这两个人都是对外号称兵力二十万的人。
最后一个就是东北奉系大军阀张作霖,这个据说兵力有三十多万。
北伐军讨论出来的方针很简单,由南向北打。
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的,经过情报分析,在两湖的吴佩孚其实是三者之中相对比较弱的。
再加上三个大军阀其实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就抓住这一点,北伐军开始根据方针进攻。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攻击的是吴佩孚的主力。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也早就烦吴佩孚了,他们正在进行反吴佩孚的运动。
北伐军首先派遣第四、第七小队进入到湖南。
成功之后,再把大部队引进去。
逼得吴佩孚一路退守都武汉。
而在这个时候,另外两个大军阀看到吴佩孚的形势不妙,再也没有办法保持中立,但是两大军阀还要保留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会帮助吴佩孚一下,但不会尽全力。
因此北伐军在对付吴佩孚时并没有损失太多。
在吴佩孚的兵力濒临崩溃的时候,孙传芳有预感下一个就是自己,他连忙排兵布阵。
但是在北伐军集中兵力的强势猛攻之下,可谓是节节败退。
最后孙传芳向张作霖求救,北伐军也迎来了最后与张作霖的战斗。
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的答案。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呢?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
北伐战1。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原因①共产党方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②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
此时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3、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正式建立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②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1924.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5.3.12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7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口号:,除军阀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铁军”4.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国民政府5.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最主要)②作战方针正确③官兵英勇奋战,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④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 、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 ,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一(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北伐战争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
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你知道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的,欢迎大家阅读。
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
北伐战争的的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
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
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
”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重视军事斗争。
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
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
联合其他力量。
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阀。
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
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战争策略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事战略方针。
但是,由于国民革命军将领各有自己的算盘,所以在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北伐进军计划中,提出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即同时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作战。
加伦回到广州后发现这个问题,立即要求修改计划。
经过加伦的劝说和多次磋商,各军将领才同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同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最后,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统一全中国。
八年级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新课标人教版)(优秀版)

4.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 立后,继续北伐。 1928年6月,北伐 军进至北京、天津 一带。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服从国 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国民政府实现 了全国的统一。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 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 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 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 万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
北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黑
伐
战
吉 辽
争
北京 直
前
隶
山东
形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浙江
湖江
势 图
南 西 福建
孙
吴佩孚 兵力20万
广广西西 广广东东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传 芳
兵力20万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课堂小结 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目的:
国
民 革 命
北伐战争征讨的对象是谁

北伐战争征讨的对象是谁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便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并且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
那么这场北伐要征讨的是什么人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北伐战争征讨的对象,希望大家喜欢!北伐的主要对象,也就是敌人,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在北伐开始时,两党最先开战的便是吴佩孚。
而之所以是吴佩孚,则是因为;一、吴佩孚的名气相较于孙传芳这个后起之秀大,如果打倒会增长士气;而同样名气较大的张作霖则因为此人手下的势力要比另外二人强,并不宜先打。
第二则是因为地势原因,当时两党北伐的出发点距离吴佩孚最近,两党不可能绕过吴佩孚而去舍近取远,再加上吴佩孚那里聚集武装势力是最快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开始,两党便首先攻打吴佩孚。
而后第二个则是孙传芳,而之所以孙传芳与吴佩孚二人是势力相差甚少,却先打的是吴佩孚;之前便也说过,最主要的便是地理位置,相较于吴佩孚孙传芳距离两党的位置较远。
再加上吴佩孚的名气要大于孙传芳。
而吴佩孚本想做壁观上,等待两党与吴佩孚打个两败俱伤,却没想到最后失算,聪明反被聪明误。
至于两党之所以最后才打张作霖,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张作霖的实力相较于前两个人来说要强,再加上地理位置一些因素,两党便采取了,消灭吴佩孚,传话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原则。
虽然最后北伐战争失败,但还是为之后的革命留下了重大的意义,并且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与孙传芳,重创了张作霖。
北伐战争总司令北伐战争的士兵们大家都知道,大部分都是黄埔的青年才俊们。
顺理成章的,北伐战争的总司令就是这些学生们的老大;;当时的蒋校长。
蒋校长在当时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那个时候的蒋介石还没有坐到后来那么高的位置,虽然因为抱大腿抱的不错,跟对了人,有了一定的名气,还混了一个校长做做,但是他缺少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证明的机会。
当初孙先生创办军校,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党派再受人的欺负,为了不让那些军阀,再那么的嚣张。
既然军校已经有了一定成果,那就打打试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主学习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 内容、意义 2.黄埔军校创立的原因、时间、地点、 校长、目的、作用 3.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目的、对象 4.北伐的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影响 5.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和破裂的标志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都城、建 立者、性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黄埔军校的简 历、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 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 精神的描述,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 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北伐战 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 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 果。
4、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孙中山逝世
帝国主义、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支持
陈独秀的右 倾投降主义
国民党右派叛 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大 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探究与思考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 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 降主义错误。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我来试一试
北伐对象
汉口
武昌 ╳ 汉阳
贺胜桥
黑 吉
╳
汀泗桥
北京
辽
╳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直 隶
山东
两湖战场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
江 安 南京 安 苏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
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 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年 内容: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 结果: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革 命统一战线形成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 间: 1924年5 月 地 点: 广州 黄埔 孙中山 创 建 人: 校 长: 蒋介 石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培养军事政治人 创 建 目 的 : 才,为建立国民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策: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革命军奠定基础,
北 伐 战 争
1、北伐先锋: 叶挺独立团 2、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3、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统一全国 蒋介石 4、北伐军总司令: 5、对象: 6、主要战场: 7、主要战役: 8、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