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5-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 民党“一大”会场
国民党一大会址,现在广州市 东山区文明路125号
1.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2.领导人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①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3.功绩: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4
北伐战争 1926
国民大革命
1927
国民革命是从1924——1927年,国共合 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 “大革命”。
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国民材党料方一面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
要孙救中活它山,领就导需要的新革的命血液斗。争┅┅ 盖屡今遭日革失命败,,非学迫俄切国需不可要┅新┅我 党的今力后之量革补命充,非。议俄为师,断
1926年7月蒋介石在北 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北伐对象
主要战场
湖南、 湖北
0 0 0
张 作 霖
兵力约35万
黑
北直京 隶
吉 辽
山东
吴 佩 孚
兵力约20万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浙江
湖
南
江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广东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孙 传 芳
兵力约20万
0
北伐军进军路线: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北伐战争主要战绩:
1.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 2.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1月武 汉民众欢庆北 伐胜利和国民 政府迁都武汉。
15北伐战争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罪魁 祸首
蒋介石
后果
国共合作 破裂,轰 轰烈烈的 大革命失 败了
“四· 一二”反 1927.4.12 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 1927.7.15 革命政变
上海
武汉
汪精卫
为什么说是失败的国民革命?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 突然叛变革命。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办学方针或者特 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点:政治教育与 —— 孙中山
军事训练并重
蒋介石(校长)
孙中山(总理)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共和国10大元帅 陈毅、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林彪 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 生
二、北伐胜利进军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 役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广州 桂林 广 桂 州 林
叶挺:北伐第四军先遣独立团团长,以铁军著称
开始时间 目的 北 伐 总司令 战 争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著名将领 战绩 对象
1926年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湖南、湖北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叶挺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 民 大 革 命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导致失败
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一: 中国国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 情决定 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四)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 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 工人阶级的力量弱小 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15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板
书
设
计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时间、原因、目的、经过、结果)——→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
学
反
思
③作用:培养了大量的____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1、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二、自主学习1
一、黄埔军校:(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2、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时间地点:___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创办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②人物: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b作战方针正确;c国共两党齐心协力;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e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自主学习3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时间地点: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___成立“国民政府”。
1大革命阶段-蔡永丽,崔政粱

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 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 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 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 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 陈独秀
•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 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人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 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 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曾就读于 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晚年定居 重庆江津县
• 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 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 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 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 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 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 革命低潮:
•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 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 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七月,宁汉合 流。蒋介石、汪精卫政府开始大规模地逮捕、屠 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由于蒋介石的“清党”, 汪精卫的“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裂, 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 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 一味妥协退让。的态度也成为中共遭遇剧创的重 要原因。
国民大革命
国民革命开端: •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 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组 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 乱,推动革命迅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爆发,掀起了全国的群众 革命高潮。
大革命

年中国召开以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历史背景革命意义革命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如唐代替隋清代替明不算是革命,因为封建王朝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国民革命也称国民大革命第一次革命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进行改组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1]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为推翻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根据敌众我寡和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迅速崩溃 1927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1926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八军唐生智刘文岛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张宗昌1927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国民政府以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内清除并且取消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何应钦李宗仁击败月蒋介石复出支持北伐的手下的国民联军及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介石为总司令至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参看李宗仁)中原大战场国民党内内战加上对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东北易帜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的指使下各派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国民党与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作了准备月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月国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日正是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日国民革命军成立7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各军军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生智此外还有由架飞机的空军共产党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2346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日共产党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帝国主义北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西路进攻佩孚四军七军和八军气势如虹8日克湘乡10日得湘潭击败叶开鑫后八军李品仙第三师在日胜利进入长沙8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日7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日第昌至此两湖战事大体结束先定三湘规复武汉已经实现共产党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军被誉为铁军而第军则被称为钢军接下来枪口对准了孙传芳对于进攻江西的部署是123军为右翼由亲自指挥蒋为北伐总司令二军由赣南的吉安北进三军由萍乡出高安一军一师和六军为中路程潜指挥出修水武宁直指德安七军为左翼李宗仁任指挥沿长江南岸东进直捣九江孙的司令部9日北伐军先发制人攻下萍乡控制赣南19六军和一军王柏龄师乘南昌没有主力在市民学生的帮助下轻易攻入南昌孙传芳大部队迅速反扑北伐军无法抵抗溃不成军蒋介石得知南昌情况后驻进高安亲自指挥南昌方面战事10日又几批北伐部队入赣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北伐各路大军云集南浔一线并于日在南昌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7日再得南昌孙传芳逃入南京北伐军又取江西经过修整扩编北伐军再成三路何应钦统领东路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日进占福州又北上攻入浙江3日得杭州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3日攻克南京冯玉祥领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的反动统治由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的在华利益1927月帝国主义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南京惨案蒋介石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叛变后4日李济琛钱大钧古应芬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日汪精卫和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的武汉政府7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决裂随即对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了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解放了上海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势力以沉重打击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当革命者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之时一场厄运便降临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与相对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帝国主义蒋介石集团等反革命势力对武汉地区加紧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湘鄂赣三省工农运动继续高涨的形势下以为首的武汉政府逐渐由动摇走向反动1927 月汪精卫提出制裁所谓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国民党中央党部决议在湖南湖北江西织特别委员会检查各级党部政府机关和民众团体一切言论行动 5 月武汉政府连续发出通告训令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保护公正绅耆保护军人田产指责农民协会幼稚过当骚扰后方挠动人心下令解散湖北黄岗黄陂两农民协会在的怂恿下 5 日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在鄂南叛变日驻长沙的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发动叛乱 5 日 6 日江西人遣送出境湘鄂赣地区的土豪劣绅乘机反攻倒算破坏革命组织杀害革命群众 6 月初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把共产国际发来的紧急指示不向中共中央传达直接拿给汪精卫汪即以此作为分共的一个主要借口召集武汉地区非中央委员开会策划反共办法 6 日汪精卫等与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 日蒋介石冯玉祥等举行徐州会议密谋宁汉合流共同反共在革命的紧急关头陈独秀主持的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下令制止农民没收地主土地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30 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决议案企图用投降式的让步拉住汪精卫致使汪的反革命气焰更为嚣张7 日汪精卫宋庆龄邓演达等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由于的清党汪精的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裂国民革命遭到失败国民党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国民政府由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变为地主买办阶级的反革命专政策异同点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忽视了中国的国情7失败原因一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二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2]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1924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蒋介石命事变1927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纲领孙中山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①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主要表现在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军阀部发生分化冯玉祥倾向革命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孙中山北上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兴起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为创造了条件②使取得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它基本上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集团革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②战略部署的正确③北伐军英勇善战尤其是员和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支持响应大力支援⑤北伐军政治思想工作出色⑥冯玉祥北方响应⑦苏联的帮助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既有理论上的失误也有策略方针上的失误具体而言①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鼓吹二次革命论否认无产阶级在中的领导权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阶级保守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势力而资产阶级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和主导力量因此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共三大上他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认为的当然领导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把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②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陈独秀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投降主义政策认为只有采取退让的方针才可以表明人没有夺取权力的企图使领导人放心国共合作不致破裂实际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正是利用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不断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作好了发动突然袭击的一切准备③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陈独秀对蓬勃发展的提出种种限制反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指责农民运动从而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同盟军④在武装问题上忽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不懂得掌握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极力限制工农武装当蒋汪叛变革命时中共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3]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斗争矛头都指向扶植的代理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干涉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以及的软弱妥协造成的和封建势力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④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的反动独裁统治⑤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的统治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月在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4]。
国民大革命

【国民革命】本子目主要介绍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等三个内容。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组织工人运动。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工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
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
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
此时孙中山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五四运动,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同样也启发了孙中山。
孙中山由此开始转变辛亥革命期间轻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想法,决定放弃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转而发动群众。
另外,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受到很大鼓舞。
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之发动,迟我国六年,而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们之主义,且自革命后,革命政府日趋巩固。
……故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和训练。
”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目标是要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全中国。
中国共产党除派党员参加北伐战争外,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的开展。
这些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是国民革命的组成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是将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这就反映出党对工人运动的重视。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 政党性质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
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实行产阶级民主政治
奋斗目标 在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后,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总之,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 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扶助农工”既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思想的发展,也是中 国资产阶级以革命领导自居的心态。而共产党则是依靠而不是“扶
关于“党内合作”
原 因
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 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 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由于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 着根本的区别,“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中共在政治上、 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独立性。 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 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 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 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 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根本原因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 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吴佩孚像 军阀
孙传芳像 控制地区
张作霖像 兵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 和直隶
20万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1925年秋,把持华县高塘民团团总的大恶霸孙 景福,串通驻军,勾结土匪,包放赌场,强占 民女,无恶不作,并肆意向农民勒索苛捐,仅 七八个月时间,便先后征收烟款达四次之多, 每亩高达20余元。农民稍有怠慢,轻者关押, 重者致死,被杀害、逼死者数人。高塘农民萧 春民因交款稍迟,被关押凌辱殴打致死,群众 愤恨至极。 11月30日,高塘群众自动召开会议,组织九里 学校师生及农民武装千余人齐集高塘镇与孙景 福作对,孙景福见势不妙,率爪牙逃入南山。 农民武装在堡子村消灭了孙景福的独立连,处 死连长及两名罪大恶极的团丁。
《土地问题决议案》,肯定了“将耕地 无条件的转给耕田的农民”的土地革命 原则,但把实现土地革命的希望寄托于 武汉国民政府。
由于农村阶级矛盾日益增大,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和引 导,农民协会日益发展。 农民协会制度作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阶级反对封 建地主阶级的组织形式,有其特殊属性。从形式上看,它是 由农民自愿结合起来的群众组织。从实质上看,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农民政权的组织形式。 农民协会的组织原则: 1.在农民协会内部,实行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 2.农会内部讨论决定问题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在整个农会系统中,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农会的原则。 4.农会会员享有对领导机构批评抗议权。
1927年4月10日,国民革命军根据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 与冯玉祥事先拟定的计划,通电全国,宣布誓师东征。 5月5日,冯玉祥发布命令,率师东出潼关,参加北伐 战争,得到渭南各地人民的热烈拥护。渭南、故市等 地农民协会召开代表会议,分别作出拥护国民革命军 出师东征的决议案。
同年6月初,国民革命军会师中原后,潼关县三千余名 民众召开了空前规模的庆祝大会,并发出通电,表示 支持。
1927年6月,武汉北伐军同冯玉祥所部会师郑州。冯玉 祥同武汉国民党首领汪精卫等举行郑州会议,随后又 同蒋介石等南京国民党首领举行徐州会议。冯公开支 持蒋介石,主张“宁汉合作”,共同反共。他以纠正 已往革命中的幼稚病错误为由,电令国民革命军第二 集团军总参谋长石敬亭在陕西清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
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
吴佩孚主力被歼灭。
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
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
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
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
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
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
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
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