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术式剖宫产27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分娩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包括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

本文将对这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经疤痕下剖宫产经疤痕下剖宫产(Classical Cesarean Section,CS)是指在子宫上段疤痕处作切口,其优点是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

经疤痕下剖宫产术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术后瘢痕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远高于低横切剖宫产。

低横切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LSCS)是指在子宫下段作切口,相对于经疤痕下剖宫产,低横切剖宫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低横切切口位于子宫下段,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由于子宫下段的柔软组织较多,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恢复也相对较快;LSCS术式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一般的常规剖宫产。

效果对比在再次剖宫产的选择过程中,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选择成为了产妇和医生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手术效果而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经疤痕下剖宫产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剖宫产,但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的缺点是不可忽视的。

而低横切剖宫产术式的术后疼痛轻、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术后子宫破裂的风险低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综合评价通过对经疤痕下剖宫产和低横切剖宫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时,由于经疤痕下剖宫产易发生术后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因此更多地应该考虑低横切剖宫产这一手术方式。

具体手术方案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医生的经验以及医院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结语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两种不同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

两种不同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
作 者单位 :台州市中医院 ,浙 江 台州 380 100
维普资讯

5 ・ 0
浙江亟防 医掌 20 年第 2 卷第 1 期 08 0 O
Zeag r M d c br08 o2,N . hin P y e,Ot e20 ,Vl 0 o1 i e o 0
例腹 壁下 血肿 ,约 6×5×5大 小。经外敷 芒硝 大黄 后 ,结
合微 波理疗 治疗后 血肿 消退 ,患 者治 愈出 院。对 照组 切 口 愈合 不 良 4 例 明显 比研究组 高。术后病率两组 比较 有显著 5
性 差 异 ( =6 .8 <00 ) 19 ,P .1 ,见 表 3 。
儿宫 内 窘 迫 9 0例 ,占 1.% ,妊 娠 合 并 症 15例 , 占 36 4
2 .%,社会 因素 15 ,占 2 . 19 6例 49%,其他 11 ,占 1 . 2例 83 %。两组胎产次 比无 明显差 异 ( P>O0 ) . 。全为 第 一次 剖 5
宫 产 ,删 除有 腹 部 手 术 疤 痕 史 。
产 是 按 妇 产 科 手 术 学 的 方 法 与 步 骤 。 后 者 是 纵 形 切 口 50 6
对 照 组 50 14 2 . 6 3 39 3 7 3 5 0
例 ,前 者 6 1 横切 口。 6例
4 统计 学分析
采用 Y 检验 ,计 量资 料采用 u 2 检验
维普资讯
浙江预防医学 20 年第 2 08 0卷第 1 0期
Z eag r d coe 0 o2 , 01 h ir e Me ,O t r 0 ! l 0 『-0 irP y b 2

4 ・ 9

妇 幼保 健 ・
两种不 同剖宫产术式 的临床分析

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分析

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分析
容易导 致低血糖发生 。患者在发生腹 泻、呕吐 时 , 低血糖抗 拮激 素分泌受到抑制 。④ 运动 因素 。患者 剧烈活动 时 , 有机
了解 到低血糖 的危害 、 临床症状 、 诱发 因素 、 院外急救等知识 , 重视血糖 监测 的必 要性 , 一旦 出现异常 , 立 即就医。 向患 者
强调治疗方 案的合理性 , 预 防院外 自行购药 、自行改变药 物 剂量 。并通过 疾病知识 学习 、疾病处理 技能 的掌握 , 对患者 提倡 的生活进行指导 。 综 上所述 , 针对老 年糖尿病 患者发 生低 血糖 的原 因 , 并
【 关键词 】 二次剖宫产 ; 横向切 口 ; 纵向切 口 ; 手术特征 ; 临床分析
剖宫产手术是挽救难产 产妇母 婴健康 的一种重要手段之
剖宫产 , 是采用 下腹部横切 口进行 剖宫 , 其 内部腹直 肌和腹
膜采用撕拉 的方式进行 , 腹膜和膀胱 腹膜进行反 折不进行缝
近年来 , 随着剖宫产手术 的安全性 、麻醉 技术及后 围产 期 监护水平 的提高 , 剖 宫产 手术的 比例逐 年上升 , 由于 国家
对不 同剖宫产术式 的二次剖宫产 手术情况 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抽 取本 院具有 典
【 摘 要 】 目的
型剖宫产 手术 特征 的产妇 5 4 0进行二 次剖宫产手术 , 平 均分为两组 , 第一次横 向切 口的为观察组 , 第一 次纵 向切 口的为对 照组 , 比较手术 中腹腔粘 连程 度 、胎儿分娩时间 、手术时 间、手术 出血量 以及对 术后 的排气 时间 、手术 费用及住 院天数等 。结果 显著差异 。结论 剖宫产手术 中腹腔粘 连程度 、胎 儿分娩 时间和 出血量 有 手术过程 中要 严格 掌握 剖宫产的各项指标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267例分析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267例分析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 专业 2 1 0 0年第 1 7期 ( 2 第1 卷总 第 22 4 期)7 7
参 考 文 献
1 苏应 宽. 妇产科手术学. 3版. 第 北京 : 民 人
卫生 出版 社 ,0 5 16 2 0 :0 .
2 林 秋 华 . 难 妇 产 科 学 . 沙 : 南 科 学 技 疑 长 湖
术 出版 社 ,0 2 48 2 0 :5 .
次手术者 2 7例( 6 不包括其中 5例因采用 局部麻醉而作 纵切 口的病 例 ) 腹壁 纵切 , 口剖宫产二次手术 2 1 , 7 例 现以腹壁横切 口二次手术 2 7例为观察组 , 6 以腹壁纵切
验 , 00 P< .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结 果
横切 口二次剖 宫产新 生儿窒息 率 明显 增 加, 目前这方 面的报 道逐渐 增多 , 致 导 医疗 费 用 增 加 , 成 医疗 纠 纷 , 造 医疗 赔 款 。 腹壁横切 口剖宫产二次手术时 , 腹直 肌 前 鞘 与 肌 肉粘 连 , 离 腹 直 肌有 不 同 程 分
2 0 1 61 . 0 2, 0: 5
直肌前鞘 , 分离腹直肌 , 剪开腹膜 , 再按常 规手术步骤进行 。对照组沿 原手术 瘢痕 做纵切 口, 去原瘢痕组 织 , 切 再按常 规操 作方法进行 , 两组缝合 皮肤均采用可 吸收 线美容缝合 , 无需拆线。 观察指标 : 记录手术开始至进入腹腔
成心理压力。
华妇产科杂志 ,05,0 7 5— 7 . 20 4 :5 7 6
4 杨 妹 , 娟 文 , 惠 娟 , . 良新 式 剖 宫 产 陈 冯 等 改 对 再 次 剖 宫 产 的 影 像 .中 国 医 药 导 报 ,
20 , (5 3 0 7 4 3 ):7—3 . 8

新式剖宫产352例分析

新式剖宫产352例分析

新式剖宫产352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开展新式剖宫产352例。

该术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手术步骤,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352例,年龄21至37岁,平均29岁;初产妇321例,经产妇31例;孕周34-42周;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妊高征,胎位异常,高龄初产,珍贵儿等。

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352例。

孕产妇年龄,孕产次,孕周无明显异常,剖宫产指征相似。

全部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手术方式新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参照以色列医生stark介绍的术式略加改进:①切口选择耻骨联合上缘pfannenstiel皱襞,非弧形,长约12-15cm;②非弧形切开皮肤全层,仅切开真皮,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深达筋膜层并切开筋膜2-3cm;③用圆头直剪将筋膜与腹直肌分离并横行裁开筋膜与皮肤等长;④用血管钳分离两侧腹直肌间的粘着部位3-4cm,术者与助手同时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向外上撕拉开腹直肌及皮下脂肪切口够大;⑤分离腹膜脂肪,横向撕开腹膜;⑥在膀胱腹膜反折中上1/3交界处切开脏层腹膜及子宫肌层2~3cm,并向两侧撕开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⑦吸净羊水;⑧子宫切口用1号合成肠线连续全层锁扣缝合,不缝合脏层腹膜,用1号合成肠线连续缝合壁层腹膜;⑨1号合成肠线连续缝合筋膜,1号合成肠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⑩4个“0”号合成肠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腹部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三版的常规操作方法。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2.1剖宫产手术时间两组术式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比较。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使剖宫产手术方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方法对我院200例需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别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00例)对照组及技术改进后剖宫产术(100例)观察组,观察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腹痛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但Ⅱ组较Ⅰ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进食时间早,切口愈合好,无切口血肿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内发生腹痛等肠粘连症状明显减少。

结论技术改进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式更加完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确切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临床分析新式剖宫产术[1,2]是以色列Stark医生发明的剖宫产新技术,和传统剖宫产[3]技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切口血肿、脂肪液化及术后腹痛肠粘连发生率高等情况,我院综合新式和传统剖宫产术式优缺点,进行技术改进,通过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 3月2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临床对比性研究,发现新式剖宫产改进后临床效果更加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0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技术改进后剖宫产术100例。

两组患者在孕产妇年龄(23~42岁)、孕产次数、孕周时间、剖宫产手术指征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手术方法1.2.1对照组参照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及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采用新式剖宫产术。

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取耻骨联合上缘上约2~3cm,下腹部皱线稍偏上反弧形切口,长度约l1~13cm,切开皮肤,钝性撕拉皮下脂肪,切开筋膜层,撕拉腹直肌,显露并剪开腹膜,横向撕开扩大腹膜切口。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与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粘连情况比较。

方法对既往在本院有下腹横切口剖宫产(观察组)及下腹纵切口剖宫产(对照组)的154例患者,因再次妊娠继续在本院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将术中粘连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的手术开腹时间、腹壁各层的粘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子宫切口愈合率均达100%,无差异,(P>0.05)。

见表1。

3 讨论3.1 自1996年以色列stark医师来我国介绍了新式剖宫产后[1],我院从1999年开展新式剖宫产,采纳了新式剖宫产的下腹横切口,皮下脂肪采用撕拉方式,打开子宫下段腹膜后不下推膀胱,子宫肌层一层连续缝合,关腹时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3针。

未采纳不缝合脏壁层腹膜。

我的方式是子宫浆膜层与子宫肌层一次缝合,上缘子宫浆膜层覆盖下缘切口,缝合后子宫切口光滑,此种缝合方法,子宫切口供血好,术后愈合好,154例产妇全部愈合。

愈合率100%。

壁层腹膜用3-0可吸收肠线宽针连续缝合。

肌层用3-0可吸收肠线8字缝合1~2针,使肌层边缘靠扰即可。

通过新式剖宫产术脏壁层腹膜缝合的改良,不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而且阻断了大网膜、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2],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新式剖宫产改良术。

3.2 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做了子宫切口缝合法的改良后,切口愈合率高,达到100%,减少了大网膜与子宫切口的粘连,减轻了盆腔粘连。

下腹横切口剖宫产缝合了壁层腹膜,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及膀胱的粘连。

缝合腹直肌恢复原来的解剖层次,阻断了前鞘与腹膜的粘连。

但因为下腹横切口首次手术时,腹肌分离面积大,第二次手术时,解剖层次虽然清楚,但腹直肌前鞘、腹肌、后鞘及腹膜常紧密粘连,分离困难,常需要锐性分离,有时需切断两侧的腹直肌,导致出血增多,进腹时间延长。

下腹纵切口剖宫产,开腹解剖层次清楚。

粘连程度轻,进腹时间短,两组比较在开腹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

新式剖宫产与经典剖宫产的比较

新式剖宫产与经典剖宫产的比较

新式剖宫产与经典剖宫产的比较
宋建华;胡晓红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1(015)006
【摘要】@@ 我院近年开始施行新式剖宫产术共248例.该术式确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节省手术器械、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但是在临床
应用中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仍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对麻醉效果、手
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镇痛、体温、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等进行比较,选择
最合适的手术方法.
【总页数】2页(P687-688)
【作者】宋建华;胡晓红
【作者单位】南通市妇产科医院,226006;南通市妇产科医院,226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新式剖宫产和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比较 [J], 吴月华
2.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 [J], 靳银龙
3.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影响比较 [J], 刘云珍
4.改良新式剖宫产和M.Stark新式剖宫产的比较 [J], 王静
5.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盆腔粘连情况比较分析 [J], 伍玉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抑 制宫颈胶原的合成失 败原因 有些尚待探索 可能与 以下 1 胡秀平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 妊娠 322 例相关 � 因 素有关 � � (1) 个体 差异 每个人 � � 对药物� 的敏感 度不同 对 某 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20 03 6 (18 ) 35 2. � � 些 � � 人来说药 � � � � 物维持 � � � 时间不 � � � 够 � � � � 不 � � 能有效产 � � � � 生内源 � � � � � � 性前列 � � � 腺 2 P D. C MD S M. J M D.G 素 � � � � � 子宫对 � � � � � 外源性 � 前列腺 � � � � � 素反应 � � � � � � 降低 � � � � � 使子宫收 � � � � � � � � 缩强度 � � � � 不 O M . 200 4 E .C C S � 够 � � � � ( � 2 � ) � � 8� � � 9 周的患者可以考虑米 � 非司酮服用后 4 8 � 72 再服 P 200 4 30 . � � � 用 � � � 米索前列 � � � � � � 醇 � � � � 以有足够 � � � � � 的观察 � � � � � 时间和 � � � � � � 药效时 � � � � � � � 间 � � � � (� � 3� )子 宫 3 M D. C M D. C � 因 � � � 素 � � � � � 药流时子宫 � � � � � � � � � � 平滑肌 � � � � � � 较强收 � � � � � 缩 内口 � � 与峡部如 � � � � � 果不能 � 同 N 26 M A 20 01 � 步 � � 放松 � � � � � � 造 � � 成胎囊 � � � � 在峡部 � � � � � � 滞留 � � � � � � 临床上采 � � � � � � � 用口服 � � � � � � � 米非司 � � � 酮 A C O 6� 00 � � � � � � 配伍米索前列醇 � � � � � � 4 00 � 终 止孕 9 周内妊娠 取得有 效 G 200 1. 5 5 3 -5 5 6 . 率 9 8 % 尤 其对于孕 7� 9 周的患者 这种 方法减少 手术的 机 ( 收稿 20 09 -10-12)
二种术式剖宫产���例临床分析
王 淑霞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西平 46 39 00
� 关键词�
剖宫产 临床分析 R 713 . 4+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100 7-8 9 9 1( 2010 )01-00 9 7-0 2
� 中国分类号 � 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术式的日趋完善
由于宫体
� � 部肌肉较厚 缝合时间长 � � � 肌层 � 对合困难 再加上产后子宫肌 � 1 马 彦 彦 .新 式剖 宫 产 .北 京 北 京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肉明显的缩复作 � 用 使 缝合子宫肌层操作时 间长 出血多 且 19 9 7 1-2. 再次妊娠时易于破裂 而子宫下段横切口 是沿子宫纤维的走 � 向分离 我院均采用钝性 分离 而此处肌纤维环形较 薄 易 于 ( 收稿 200 9 -0 9 -18 )
剖宫产率不断上
结果 病例
升 而再次剖宫产人数也随着升高 本文通过对 270 � 例不同术 2 组病例二次手术时均剔除原腹壁疤痕进入腹腔
式剖宫产病例二次手术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 � 比较下腹壁横 选择分组 第一次剖宫产为下腹部横切口为治疗组 第一次剖 � 切口与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手术时间 � � 腹壁粘连 术中 宫产为腹壁纵切口为对照组 孕妇年龄 � 出血 腹壁切口愈合等情况 � � � 以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 量 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1 表 2 弊 1 1. 1 资料与方法 表1 腹壁不同切口对二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孕周及新生儿体质
� � 1
本组 20 例 年龄在 22�3 5 � 岁 22� 25 岁 5 例 26 � 30 岁 10 胎盘等引起的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 例 3 0 岁以上 � 5 例 初产妇 � 6 例 孕 2 次以上 14 例 建立围生 切除的最主要指征 占 5 0 %
期保健卡 5 例 未建立围生期保健卡 15� 例 产检次数 5 次以 孕产 妇死亡 的原因 第一位 是产科出 血 下的 15 例 > 5 次的 3 例 本组 � 20 例均住院 子宫次全切 16 5 0 % 的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
� � 3
欧美 国家早在 上世纪 末就已 推 终止妊娠 的孕周由原 来
松� 驰 从而 达到扩张宫颈口的作 � 用 由于米非司酮与孕 酮受 广 应用 并 取得良好的治 疗效果
体 结合力强 于孕酮 � 与孕酮 受体的 结合 � 从而阻断 了孕酮 与 的 � 7 周 延迟到 9 周 扩大了使用 群体的范 围 医患双方都 容 孕� 酮受体的 结合和 � 孕激素 活性的 呈现 于是蜕膜 � 细胞变 性 易 接受 是一种 安全 简便 可靠 的非 手术 方法 值得 在临 床 � 坏 死 核分 裂减少 次级溶酶体增多 线粒体空 泡化 两 药配 推广 伍 主要是通 过蜕膜绒毛 细胞退化 凋亡 出血 剥脱 激活 子 � 宫 肌 产 生节律 性收 缩和 扩张 软化 宫颈 而达 到终 止妊 娠 参考文献
� � � � � 血 子宫切除 综合抢救等 产妇存活 对于产科出血 临床已
� � 现腹壁疝等优点 � 现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及剖宫产术 � 但缺 长 腹膜与腹直肌粘连 手术时容 易损伤膀胱 纵切口在第二 点是二次手术操作更复杂 进入腹腔时间长 腹直肌剥离 � 面 次手术中的开腹时间及手术总时间上明显优于横切口 但腹
大 腹膜与腹直肌粘连严重时 � 解剖层次不清易误伤膀胱等脏 � 壁切口愈合较横切口差 术中出血及腹壁粘连方面无差异 因 � 器 造成严重后果 因 此 对我 们基层医院 � 农村人口众多情 此 对基层农村有可能行二次手术的病人 应选择下腹部纵切 � 况 有可能生育二胎的机 � 会较大 在第一次手术时 � � 应选择 下 口 以利于二次手术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创伤 子宫切口 腹部纵切口 以利于手术操作 � 减少创伤 � 应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 第二次妊娠分娩时 可根据阴道试产 3.2 � 子宫切口的 选择� 本 组病例均采 � 用的是子 宫下段横切 � 的条件 在严密观察下试产 以减少创伤 减轻经济负担 � 口 从表中可以看出 腹腔粘连 2 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 产术中宫体的纵切口是将子宫前壁的肌纤维切断 剖宫 参考文献
� 3 讨论 � � � 分离 出血少 且缝合时易于对合 而手术后与大网膜 肠带较 3.1 � 腹壁切 � 口的选择 从表中可以看出 � 下腹壁横切口 二次 少粘连 因此 剖宫产病例第一次 手术时 最好行子宫下段横 手术的开腹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大于下腹纵切口 � � 术中出血 切口手术 尽量不要行子宫下段纵切口 为第二次阴道分娩创 量无明显差异 � 但腹壁切口愈合情况 下腹壁横切口因其下腹 造好条件 较薄 则较下腹壁纵切口好 � 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无明显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腹壁横切口具有美观 腹壁切口愈 � 差别 因此 下腹壁横切口具有美观 � 切口拆线时间短 不宜出 合好 第一次手术易于操作的优点 但二次手术时开腹时间
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例临床分析
李 靖
安阳 45 5 0 04 河南安阳钢铁集团职工总医院妇产科
� 关键词 �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临床分析 713 . 4+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00 7-8 9 9 1(2010 )01-009 8-0 2
� 中国分类号 �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而 产科 出血有
结合本组 6 例子宫收缩
降低孕产妇死亡
� � 的重要一环 而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是妊娠并发症 2 手术指征 � � � 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羊水过多 双胎等 有文献报道
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异常 � 子宫破裂 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 � 12 例子宫收缩乏力 导致的出 血 在子宫切除 前 尝试子宫腔
� 岁 孕周 37� 41 周 无宫缩 未试产 均为择期二次剖宫产 麻 醉选择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前次剖宫产时间距 此次妊娠时间 > 2 年 1. 2 方法 采用 回顾性分 析的方法 分析 指标 第二次剖 宫 产手术 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 ( T 1) 手术总时 间 (T 2) 以及 术中 出血量 腹壁粘连情况 腹壁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子宫切口与盆 � 腹腔脏器粘连情况 子宫切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为轻度粘连 大 网膜粘连于切口为中度粘连 切口与肠管与广泛粘连为重度
� � � 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进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 � � � 包 填塞纱布 全部获得成功 2 但本组 6 例经按摩子宫 注射宫
括手术时机选择 麻醉的方式 � 手术人员的安排 � 术后的护理及 � 缩剂和宫腔放米 索前列醇 子宫填塞纱布等 均未获 得成功 评估 围手术期多科室协作等 �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 本组有 1 例引产后并发 出血 DIC 很 快发展到休 克 经过输
河南外科学杂志 � � 2010 � � � 年1 � 月第 � 16 卷第 1 期 H EN A N JOU R N A L O F S U R G ER Y J . 2010 V . 16 N . 1
� ���

� 更 依赖于黄 � 体分泌 � 的孕酮 支持 米索前列 醇可增 � 加外源 性 会 痛苦小 恢复快 且大大 降低手术可能引起的 并发症 � 前 列腺 素使宫 颈胶 原降 � 解 纤 维组 织软 化 宫 颈变 软 颈 口 种 大剂量米 非司酮 的应用
表2 方式
腹壁不同切口对腹腔粘连及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 腹腔粘连 无 48 46 轻 75 74 > 0.05 中 10 12 重 2 3 腹壁切口愈合 良好 13 2 10 2 < 0. 05 不良 3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