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过程1.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ppt1 人教课标版

经验
练习巩固
1、国民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D 基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 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B 要防止阴谋家叛变革命 C 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 D 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 党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局 部失败
请击
表 现
请击
“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请击
国共合作全 面破裂,大 革命失败
请击
1、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
请击
蒋介石发动 反革命政变 的准备活动
2、与江浙财阀及上海流氓 头子勾结
3、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问题
请击
资料一
美国国务卿指示美国驻华公使说:“告诉蒋 介石,除非他能表示可以满足我们要求的行 动,列强各国将采取认为适当的措施。”日 本外相亦表示,要蒋介石来“维持秩序,压 平暴乱”。
——《汪精卫、产独秀联合宣言》
三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 原因及经验教训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总 结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性 历 质 史 意 义功 绩
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 命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有利 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 B 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 部分革命武装 命的开展 A 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纲领,扩大了 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第 四 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列强 干涉 中国 革命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2)表现: 表现:
①制造一系列惨案,如“一三”惨案,万 一三”惨案, 制造一系列惨案, 县惨案,南京惨案。 县惨案,南京惨案。 ②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如支持直 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 奉军阀走向联合。 奉军阀走向联合。 ③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扶植新的代 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理人(蒋介石等人)。 理人(蒋介石等人)。
国民大革命之所以称为“大革命” 例:国民大革命之所以称为“大革命” 最主要是因为它( 最主要是因为它(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条件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推翻清王朝, 推翻清王朝,建 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 立中华民国 一些权利
拓展:为什么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这 拓展: 么些新发展?从中有何启发? 么些新发展?从中有何启发? 原因: 原因: ①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 ③ 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 使革 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命出现了新局面。 命出现了新局面。 启发: 启发: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领导 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 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失败的含义: 失败的含义: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的干涉和破坏; 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的干涉和破坏;
历史趣谈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多方面产生的,但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两部分。
在客观原因上,刚刚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中国,反革命势力强大,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多方面产生的,但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两部分。
在客观原因上,刚刚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中国,反革命势力强大,且大幅地超过革命势力。
光是奉系军阀的常规部队,就已经达到了数十万,而北伐军在最鼎盛的时期,也就十几万。
虽然北伐军在两湖和江西先后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大军阀,但是军阀势力的强大,这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这些军阀的背后,还有强大的帝国主义作为后盾,当北伐军攻克南京时,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军舰驶入下关江面,对南京成进行了炮击,造成了两千余名南京军民伤亡的“南京惨案”。
其次,如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先后在武汉发动“清党”、“分党”等政策,对革命党中的共产党进行了大肆捕杀,而此时蒋介石和李宗仁等人的政见不同,也发生了互相激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在主观原因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他们按照本国革命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作出了一些错误的指导,影响了国民革命的高层领导,尤其是共产党的领导人的一些决断。
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将革命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了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的身上,主动放弃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领导权,且忽视了群众和农民的力量。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

• 下列事件,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 ③五卅运动
④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帝国主义干涉(史实)
• 经过:
国民党右派夺取领导权(史实)
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史实 • 失败原因:(客观;主观)
• 功绩
• (07全国I)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 介石开始掌屋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A. 中山舰事件 B. 整理党务案
考点梳理:
一、背景 兴国 起民 和革 失命 败运 动 的
二、准备 三、兴起
四、发展
五、失败
六、评价
国民革命运动的准备
国共合作的实现 政治准备:
(条件:方针:政治基础;实 现标志;意义)
军事准备: 黄埔军校的建立
• 07全国I)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 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 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 特点是 A.以国民党身份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 B.成功地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C.组建国民革命军并取得北伐战争胜利
D.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
•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 和借鉴的地方,其中不包括 A、与时俱进精神 B、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C、求同存异的团结合作精神 D、社会主义精神
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 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知识深化、扩展
比较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辛亥革命 背景 国民大革命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第六章国民⾰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1924年初——1927年7⽉)【本章重点知识】1、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条件与⽅针;2、中共“三⼤”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召开时间、地点、中⼼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及其与中共民主⾰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特点;6、冯⽟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北上宣⾔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罢⼯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13、帝国主义公开⼲涉中国⾰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与“七⼀五”反⾰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钊;17、⼤⾰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与教训。
【知识结构】⼀、开始标志:国共第⼀次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针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的敌⼈,必须争取⼀切可能的同盟者,建⽴。
(必要性)②中国国民党:“⽐较是⾰命的派,⽐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定的威信;在南⽅建⽴了⾰命根据地;孙中⼭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建议孙中⼭,创办,同合作;孙中⼭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式与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④中共“三⼤”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命统⼀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a、时间:年b、召开地点:d、合作⽅针:共产党员以⾝份加⼊;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的决定,有巨⼤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的召开①时间:年初②地点:③中⼼议题:讨论问题④⼤会主席: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会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了“、、”的三⼤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是⼀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中共党史第四章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解析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唐 李 程 李 李 朱 谭 何 生 宗 福 济 培 延 应 智 仁 潜 林 深 德 闿 钦 党 代 表 刘 文 岛
党 代 表 黄 绍 弘
党 代 表 林 伯 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5湖南省委《战 士》周刊)
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阐述了 “一切权利
归农会” 和建立农民武装的必要性,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
命的中心问题,要求共产党人领导农民前进。
当然在农运中也出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和侵犯中农利 益的左倾幼稚的错误。
农民运动的王
第四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目的要求: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认
清马克思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本
分歧,了解右倾机会主义对中国革命 的危害。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一、北伐战争
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 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政权. 北伐的提出: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 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
江西农会(方志敏) 广东农会(彭湃)。 1927年3月30日成立全国农会毛泽东为总干事。
农民运动内容 建立农民 政权和武装,开展减租减息,插 标分田,打破族权神权,冲击封 建宗法制度。
这是中央农民讲习所 学员宿舍
3、在农民运动上的尖锐斗争
地主豪绅、国民党右派攻击农运是惰农运动,妨 碍北伐。 国民党政要和军人认为农运过火。 1926年12月,陈独秀主持中 12月中央特别会议
二、北伐期间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北阀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 难点:北阀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 北伐战争1. 背景北伐战争的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某某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北伐战争的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X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某某国民政府,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X作霖。
主要战场:某某、某某。
4.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X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5. 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某某,连克某某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某某,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某某。
(3)迁都某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某某迁到某某,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X作霖: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某某,奉军被迫撤退;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占领某某。
6.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X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原因①共产党方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②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
此时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3、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正式建立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②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1924.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5.3.12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7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口号:,除军阀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铁军”4.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国民政府5.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最主要)②作战方针正确③官兵英勇奋战,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④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 、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 ,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一(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的最深刻的经验 教训是必须( ) A.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背叛革命 B.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提出要团结多数的革命口号 D.独立自主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答案:D
选择题5
下列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A、中国近代前所末有的人民大革命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C、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基础 D、使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答案:C
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称为“人民大革命”? 从领导阶级 从指导思想 从北伐战争 从工农运动
思考题2
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发展? 革命纲领 领导力量 革命力量 革命武装 革命成果
思考题3
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异同点的分析
选择题1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 ( ) ①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 ②蒋介石发动政变 的时机成熟 ③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④中 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思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共同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评价
性质 近代史上前所末有的人民大革命 功绩(意义) 一方面: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另一方面: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基础 但大革命还是一场失败的革命,为什么? 教训
思考题1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过程1
帝国主义的干涉 干涉方式的转变 上海和南京武装干涉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西山会议派(老右派)分裂国民党 将介石夺取党军大权 “中山舰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整理党务案”的意图是什么?后果如何? 中共主要领导人的态度如何?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过程2
将介石发动四一二的反革命政变 条件 已掌权、中外反动势力支持、与汪密谈分共 过程:上海、共产党员遭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说明:表明蒋介石完全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 表人物,成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汪精卫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指使夏、许发动反革命叛乱 武汉反革命政变 影响: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总结
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 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 军阀的矛盾。 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 斗争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方式:政治斗争、革命战争相互配合。
选择题2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时正处在( ) A.广东革命政府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广东国民政府时期 D.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C
选择题3
3.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提出整理党务案, 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改善国共位 C.加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D.决裂同共产党的关系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