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 滞后,但也更加注重与 区域性的规划(研究)相 结合,研究城市环境容 量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 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 化的轨道。
西安市开发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问题探析

西安市开发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问题探析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城市建设是西安城市建设、陕西省西咸新区的重点建设区域,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量,将对于提升西安市及西咸新区的城市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沣东新城道路绿化建设中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探讨其绿地景观可以相对提高对策及具体思路。
标签: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析一、沣东新城城市绿地景观现状分析沣东新城城市环境主要以城乡结合部的村庄、乡镇为主。
其中斗门、高桥、六村堡、王寺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
现状村路、乡道贯穿于整个沣东新城之中。
良好的历史文化条件则应进行合理规划利用。
贯穿于沣东新城的沣河、太平河、皂河以及昆明池等得天独厚的水文条件也应合理融入沣东新城城市规划理念中。
1.景观宏观布局分析沣东新城将围绕周丰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建设周秦汉历史文化景观带。
同时加强沣河生态治理,启动沣河生态景区及两岸滨河生态景观带。
根据沣东新城规划的七大板块制定不同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城市主体区。
2.景观构成分析沣河田园城市组团:位于新城的西北闻,沣河与渭河的交汇处,道路绿化以旱柳为主,骨干树种为大叶女贞、楸树、栾树、核桃,种植结构以乔灌草为主,品种以本土植物为主,可采用淘汰的生产性植物。
体现“田园、悠然、若南山”的特点。
三桥现代商贸组团:是沣东新城重要的商业贸易区,道路绿化骨干树种为七叶树、元宝枫、白碧桃、大叶女贞与多种地被组合的形式;种植结构以乔草为主。
体现“时尚、多彩、有活力”的特点。
科学城科技统筹组团:是沣东新城重要的科研组团,骨干树种为国槐、七叶树、大叶女贞,搭配花灌木,种植结构以乔藻草为主,可引进部分新优树种。
体现“清雅、林荫、冒新意”的特点。
镐京立体城市组团:位于镐京遗址公园的周围,道路绿化骨干树种为千头椿、银杏、大叶女贞与地被搭配为主;种植结构以乔灌草为主。
体现“秩序、生动、怀古情”的特点。
昆明池生态文化组团:位于昆明池的周围,道路绿化骨干树种以馒头柳、马褂木、白玉兰与新品种小苗和花灌木为主,种植结构以乔灌草为主。
西安市绿地规划分析

3.7 绿地规划目标
为了实现创建指标,西安市继续以大树栽植、广种花卉、新建园林景观、提升绿地档 次为重点,为2014年9月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冲刺:三年内计划栽植大树10万 株;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机场高速沿线60米宽的景观林带和30-50米宽的绿色廊道; 计划今年完成9个公园以及120个城市小广场(小游园)的建设;垂直绿化1700栋建 筑物。同时,大力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共拆除约11000米院落围墙,把沿街的围墙拆 迁率提高到90%以上。15年后的古城西安,将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巨型公园”。 将在现有59处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新增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和7座历史文化公园。 预计到2020年,西安城市绿地面积总计将达35850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市国土总面 积的三十分之一强),公园绿地达6005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城墙内面积的近5倍), 防护绿地4800万平方米。届时西安市主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人均规 划公园绿地面积为18m2,绿地率为50%,绿化覆盖率为55%。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 低于30%,部分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应低于75%,新建各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40 %,市政公共用地绿地率为30%,道路的绿地率则为20%-25%。围绕西安城区的灞 河、浐河、沣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分别建设30-100米宽(在主要道路两 侧根据现场情况)的生态林带,与市区内的公园、广场、小游园等构成“珠落玉盘” 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和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 间体系。再配以若干条200-500米不等宽的三环绿带、幸福林带、唐城林带、丰庆路 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等花园式绿化带。
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 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含曲江旅游度假区、大雁塔北广场及大慈恩寺)、汉城水 上公园、南郊森林公园、体育文化公园、草滩生态园、曲江南湖、大明宫皇宗遗 址公园、西安生态博览园。 7座历史文化公园 长安城遗址公园、大兴善寺、半坡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公园、唐城遗址公园、 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公园。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Thank you!
总结四次规划
从西安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发展 路线为“单中心一双中心一一体化”。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由单核演化向多核演化发展;外部空间演化 由星状化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一轴”发展模 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 区域一体化。
规模及基本布局
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 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纽的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 确、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建立以地铁和普通公交为主、快速公交 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红牛组
城市演变图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西安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 空间布局模式。1952开始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 (1953--1972年)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 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 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 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西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城市建设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 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 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
主城区城市规模
西安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绿地管控研究

西安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绿地管控研究摘要:城市绿地规划与管控是落实国家战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和营造宜居城市空间环境等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绿地现状问题的解读,明确西安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绿地管规内容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和附属绿地,并通过单元导则、祥则、绿线三种管控方式对其进行管控。
关键词:绿地;管控;详规一、前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建设美丽中国必由之路,而城市建设中的绿色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区生态体系搭建的核心组成内容。
城市绿地规划与管控是落实国家战略、上位规划和城市生态发展目标,强化生态管控、有效保护各类城市生态要素,夯实城市绿色发展基础、彰显城市山水资源特色,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和营造宜居城市空间环境等的重要举措。
二、西安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绿地现状问题1、公园绿地规模较国家规范仍有差距,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分析各区县15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5-10公顷)、10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1-5公顷)、5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1公顷以下)人均绿地指标,可以看出详规层面公园绿地规模较国家规范仍有差距,其中15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服务极为欠缺。
2、社区公园、游园覆盖不足,社区服务存在短板西安市综合公园服务覆盖率为65.99%,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为58.20%,游园服务覆盖率为24.77%,三种类型的公园服务共同覆盖率为11.96%。
综上,西安市综合公园服务覆盖情况稍好,社区公园、游园服务覆盖存在一定短板,未来应增加低等级绿地分布,加强均衡布局。
3、现状绿地分区供给差异较大,供给水平由中心向外围递增西安市老城区主要为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稀缺,整体上绿地供给水平较低。
周边区县为近年来城市主要发展区,建设标准高,绿地供给水平较好。
三、详规绿地的管控内容本次按照绿地属性的不同,将详规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和附属绿地,同时,结合相关规范确定不同类型绿地在详规层面的管控内容及指标。
浅析西安市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

西安市 2014年 人均水资源量 仅为 277 m ,远 远 场地 雨水径流 速度 ,延长场 地雨水径流生成时间 ,补 低 于 全 国 人 均 的 2 069 1TI 和 陕 西 省 人均 的 1 133 m , 充地下 水资源 ,净化 雨水污 染物等 作用 。(2)具 有提
属于极度缺水城市 。而 目前传统 的以排为主的雨水处 升市民居住舒适度 ,提高城市景观效果 ,减轻城市热
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循环理念 、生态化的技术措施 和 良好的生态效益 已经逐渐得到 国内城市管理者和规划 师的接受和认 同。但作为较新的应用技术和理念 ,国内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推广应用时 间较短 ,尚未形成完善 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难以明确指导规划设计的控制内 容、空间布局 、设施建设和控制指标 。同时 ,针对西安 湿陷性黄土区的城市绿地如何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缺少技术支撑 。湿陷性黄土的雨水渗透率较低 ,必须有 一 套完善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既能收集和利用雨水 ,又 不破坏周边建筑物 、构筑物的基础安全的 目的。 3.2 建设经验 不足 ,理念 亟需更新
海绵城 市的核心是应 对城 市雨水 问题 ,包括城市 缺 水与雨水流失 、暴 雨洪 涝灾害和雨水径流污染等 问 题 ,均是现代城市 发展过 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与 国 内的 “城 市雨 水利用 ”、“雨水 控制 与利 用 ”、“雨洪利 用”概念以及 国外 的“低影 响开发 (LID)”、“绿色 雨水
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
浅析西安市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 设
王 立 峰 ’。
(1.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 艺术 学院,陕西 西安 71 0045;2.西安市红 光公 园,陕西 西 安 71 0000)
摘 要 :建设 自然积存 、 自然渗透 、 自然净化 的雨水处理方 式是 海绵城市建 设的最终 目标 ,而具备 自 然积存 、渗透和 净化的最 大载体 就是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如何做好 海绵城 市建设 ,有 效地 收 纳雨 水成 为 当前急需研 究的课题 。文章 通过对 西安 市 自然条件 、城 市绿地现状和 雨水处理 方式进行 分析 ,指 出 西安市城市绿地 海绵城市建 设的难 点 ,提 出西安 市城市绿地 海绵城市建设 的主要 内容及建 议。 关键词 :海绵城 市 ;城 市绿地 ;建 设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实用文档
绿地总体结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 覆盖率
人均 公共 绿地
主城 区绿地
绿化 覆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10
35%
45%
10 31.7% 40%
7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主城区 绿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唐皇城复兴示意规划图
实用文档
唐长安城复原图
实用文档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实用文档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实用文档
建筑高度控制
实用文档
十二、旅游规划
实用文档
1、 旅游分区
实用文档
1、 旅游线路规划
实用文档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实用文档
1、 公路
实用文档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20
45%
55%
12
38.5% 48%
9.5
实用文档
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实用文档
1、城市供水
实用文档
1、雨水量预测
实用文档
2、城市用水量供需平衡
实用文档
2、城市排水
实用文档
污水量预测:
到2010年总排水量156万m3/d,排水率为88%,管 网普及率85%;到2020年,总排水量240万m3/d, 排水率为90%,管网普及率98%。
实用文档
3、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西安高新区规划介绍绿地版

根据西部大开发的特点,陕西省把高新技术产业摆在调整经济 结构、发展四大特色经济的首位,决定把“一线两带”(陇海铁 路和宝潼高速公路线以及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 级关中星火产业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 产业化基地。 西安高新区作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核心,对陕西 实施“一线两带”具有战略意义。 从区域条件来看,西安高新区在全国高新产业发展布局中 占据了良好的位置。
3、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
目前西安高新区建成区内路网、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 公用设施基本完善。 建有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流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国际学校 以及公园、高尔夫园、宾馆、国际俱乐部、住宅等配套设施。 绿化总面积91万M2,绿化覆盖率达36%。 区内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通讯数据交换中心和宽带光纤网。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发展科技产业为主,文化教育、居住生活、 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科技城区。
电子园:
1998年12月22日,按照市政府会议纪要和西安市规划局“市 城规字[1998]126号文件” 精神,电子城工业园区4.2km2用地的建 设管理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1) 规划目标:建设一个“以开发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院校、科 研、生产相结合的电子工业区”。 2) 配套齐全、功能明确; 3) 工业用地位于西侧,多由军工类工业组成;生活配套用地位 于东侧,有居住、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变电站组成;集中绿 地位于中部,横跨工业用地和生活配套用地中间;
2、历史沿革
1991年—1996年: 一期 1997年—2002年: 二期 1998年: 电子园 2.7平方公里 7.8平方公里 4.2平方公里
2000年—2003年: 长安科技园(新型工业园) 4.6平方公里 2002年—2005年: 新区(起步区) 15平方公里 2004年—2020年: 二次创业规划区 78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6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
•辛亥革命至解放前(1868—1948) •南京的绿化建设 •各地城市的公园建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 •“大地园林化” •“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
•改革开放至今(1978—) •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涉及七方面: •①规划的目标、思想和 原则 •②中心市区园林绿化的 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③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④绿化规模与技术指标 •⑤树种规划 •⑥近期规划的要点 •⑦对健全绿地系统保障 体系若干建议
•规划从三层面对布局 结构作做出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绿色 空间控制区”的概念: •①绿色空间控制区 •②中心市区绿地系统 布局 •③组团绿地规划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景观、创造富 于感召力的投资环境为目标。集适用、经济、美观于一体,运用“天人合一” 的原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在加强平面绿 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构成,同时把自然景观与当地特有的古 迹遗址等人文景舰有机结起来,注重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 物古迹,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寓历史文化于绿地系统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 路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①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主城区内部, 绿地匮乏、分布不 均、不能形成完整 的绿化网络 •②西安市域范围内 的城镇化进程的加 快,加速了城市生 态环境的恶化 •③主城区与城郊自 然生态基质的联系 通道未得到良好的 建设和维护
•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范围上存在重 城区、轻区域的 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与 城市格局、旧城 改造的关系处理 不当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 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地是 建立在历史遗迹上,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关系。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①西安绿地系统规划依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②绿地系统形成城市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体现地方文化, 注重区域特色性 ③绿地系统规划应既要有远景目标,又需要近期安排,强调近远期相结合 ④绿地系统规划应科学合理性的做到绿地分布均衡,比例合理,应形成完整、统一、有 机的绿地系统 ⑤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市场经济给城市绿化事业带来的新机遇,并且规划应突出时代性 ⑥绿地系统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性的原则,井强调其可操作性。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把文物古迹和公共绿地 •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护 古迹,又扩大公共绿地 。利用断裂带、丘陵地 带,修建中小公园、街 •头公园和带状绿地,尽 可能做到公共绿地分布 均衡,方便群众游息。
•通过增加坊内小游园 、街区公园、广场绿地 、道路绿带,结合文物 遗址开辟大面积遗址公 园和风景区,利用不宜 建设的地裂缝和东南部 丘陵高地增加带状绿地 ,达到人均公共绿地 10㎡指标。 •各类绿地尽可能均衡 分布,以带形绿地、绿 带将各种绿地联系起来 。
2008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市域绿化系统规划图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市域绿化网络
依托占市域面积45%的南部秦岭山地绿色生态保护区,在主要河流的交汇处 划定湿地生态保护区;在北部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在东部临潼以北 、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在南部建设神禾塬生态保护区;形成“依山抱水 ”的良好生态基质。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地貌特点,将国土绿化与 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 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 构架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形态上“八水五塬六岗”的空间格局和景 象。
组团绿地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外围组团范围内,人均绿地面积应 高于城市总体水平。与中心市区相连的交通干线两侧各设50-80米宽的林带
。组团四周各设100米宽防护林带。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3轮西安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953 版 : 几 乎 没 有提及区域绿地建 设与保护问题; •1980 版 : 提 出 绿 地建设充分挖掘与 自然、文化要素的 结合,但工作重点 仍然以“点”为主 ,以城区为主; •1995 版 : 明 确 提 出“绿色空间控制 区”概念和规划要 求,但规划中多数 涉及区域层面,重 要的安全绿地无法 落实。
城镇建设区与绝 对保护区之间的 过渡地带,对其 中的人工建设活 动加以严格限制 ,形成高绿地率 的区域,绿地率 控制在65%以上 。
分布广泛的建设 用地,应通过合 理的规划控制其 发展规模。加强 区内的绿地系统 建设,将该区的 绿地率控制在35 %以上。
在城市水源所在 地划定保护区范 围,并在保护区 周边建设防护林 带。在区内实行 封山育林,恢复 山林植被,严格 限制工业发展, 积极发展高效生 态农业,使森林 覆盖率达85%以 上。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 气候特征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量适中 •气候温和 •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古城墙
•秦始皇陵兵马俑
•西安钟楼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园林绿化发展概况
•公园与绿地
•建国后,挖掘人文历史 和 •园林史,兴建大型公园、 •绿地,构成城市生态建 设 •的框架。
•地貌和水系
•结合汉唐长安城人工引 水历史,再现“八水绕长 安”盛景和“泾渭分明” 的自然人文景观。
•西安园林 •绿化发展
•城市道路绿 •改造原有绿化化道路和新建
•道路配置,形成了乔、灌 •草(花)搭配的多层次复合 •绿化结构。
规划原则:
①整体协调 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及用地状况,根据适地适讨的原则,选取适宜的植
物种类,结合有利的自然地形 ③安排合理 ④综合开发 ⑤指标先进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绿色空间控制区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居民休闲生活和城市景观、 生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中心市区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要点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及城市用地“分散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特 点,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中采用网络结构形式。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主城区及外围区域绿地结构
以城市三条环路、八条主要河流、十条对外主要交通十道两侧的绿地为主,形 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
风景绝对保 风景协调区 城镇建设区 水源涵养区 绿色生态控 历史空间保
护区
制区
护区
以围绕西安市区 的数条河流为中 心,沿水边形成 滩涂绿化、湿地 灌木、滨水绿带 相结合的、以自 然绿化为主的沿 河绿化带,绿地 率控制在75%以 上;在市中心区 的河段,两侧绿 带以精致的绿化 及城市小品营造 大地景观。在满 足城市居民游憩 需要的同时体现 西安城市特色风 貌,绿地率控制 在65%以上。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规划仍保持每人绿地面积15m2,共计18km2。必须大幅度规划新的绿地面积, 并且强调绿地建设要挖掘与历史文化要素的结合。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传统空间格 局
•继承唐长安城棋盘路网 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 以及由街、巷、院、坊构 成的空间层次体系。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莲湖 •公园
•兴庆宫公园 •芙蓉园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2.西安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变迁
•1953
•1980
•1995
•2008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2.1 1953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2.1 2004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目 标
•兼顾区域统筹与古都保护; •“山水生态城市”及“最佳人居城市”
•规划理 念
•凸显生态效益与历史特色; •通过“自然空间格局”和“历史空间格 局”两个 体系支撑起,以全新的视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园林 观——“城市大园林”
•布局结 构
•市域绿化网络; •主城区及外围区域绿地结构; •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
充分利用其“山、水”地貌,塑造主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主城区内以 唐城林带和环城绿带为框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将主城 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主 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板块”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在城市不 同的功能区之间用绿化带隔离。
城市建设用地的 周边,同时又是 城乡结合的敏感 地段,建立生态 农业和观光农业 ,结合市域范围 内的农田及防护 林网等的建设, 共同构成市区良 好的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