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内力计算书 双向板

合集下载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一、给定参数:1. 设计荷载:q = 5 kN/m22. 矩形平面图:3m × 3m,板厚200 mm3. 抗剪强度设计值:fcr = 25 MPa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ck = 25 MPa5. 钢筋强度设计值:fyk = 400 MPa6. 控制配筋率:ρmin = 0.16‰,ρmax = 3.2‰7. 负偏差:δs = 0.108. 接头系数:μ = 1.09. 面积转换系数:As/As' = 1.0二、按照《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进行处理,具体计算如下:1. 根据日常的经验,斜对角方向的板的配筋率更高,次之为水平方向,最低为竖直方向。

为了满足最小配筋率,经验法则是先计算斜对角方向的配筋量。

2. 按照标准的计算步骤,可以首先计算板的弯矩系数,然后计算标准配筋率ρs,进而计算出最小配筋量和最多配筋量。

3. 对板进行合理配筋,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先计算出最小配筋量和最大配筋量,然后计算不同斜率方向的配筋量,最终对所有筋进行布置,每个筋的直径和间距都应该符合标准的规定。

4. 最后,需要根据标准指导的方法进行验算,检查板在工作状态下弯矩和剪力的情况,以确保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 弯矩系数的计算:αx = 0.116 × 103 (n/mm3)αy = 0.116 × 103 (n/mm3)2. 最小配筋量的计算:Asmin = ρmin × b × h = 0.16 × 3000 × 200 = 96000 mm2/m3. 最多配筋量的计算:Asmax = ρmax × b × h = 3.2 × 3000 × 200 = 1920000 mm2/m 4. 斜对角方向的配筋计算:4.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My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4.2 计算弯矩对应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x = δs × fcr / (αx × fck) = 0.0077Asx = ρsx × b × h = 46200 mm2/mρsy = δs × fcr / (αy × fck) = 0.0077Asy = ρsy × b × h = 46200 mm2/m4.3 计算弯矩对应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x = 0.95 × μ × fcr / (αx × fck) = 0.0430 Asmx = ρmx × b × h = 258000 mm2/mρmy = 0.95 × μ × fcr / (αy × fck) = 0.0430 Asmy = ρmy × b × h = 258000 mm2/m5. 水平方向的配筋计算:5.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My = 05.2 计算水平方向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x = δs × fcr / (αx × fck) = 0.0077Asx = ρsx × b × h = 46200 mm2/m5.3 计算水平方向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x = 0.95 × μ × fcr / (αx × fck) = 0.0430 Asmx = ρmx × b × h = 258000 mm2/m6. 竖直方向的配筋计算:6.1 计算弯矩的大小:Mx = 0My = q × L2 / 8 = 5 × (30003 / 8) = 281250 Nm 6.2 计算竖直方向的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sy = δs × fcr / (αy × fck) = 0.0077Asy = ρsy × b × h = 46200 mm2/m6.3 计算竖直方向的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面积:ρmy = 0.95 × μ × fcr / (αy × fck) = 0.0430Asmy = ρm y × b × h = 258000 mm2/m7. 布置钢筋: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板的双向配筋情况:7.1 斜对角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主筋:π20/500纵向主筋:π20/5007.2 水平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主筋:π20/500纵向箍筋:π10/1507.3 竖直方向的钢筋:间距:s = 2000 mm / (3 + 1) = 500 mm直径:d = √(As / (0.785 × π)) = √(258000 / (0.785 × π)) = 20 mm 横向箍筋:π10/1508. 验算:8.1 在斜对角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Asy = 258000 mm2/m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x / Asmin = Asy / Asmin = 2.69 > 1.258.2 在水平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258000 mm2/mAsy = 0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x / Asmin = 2.69 > 1.258.3 在竖直方向进行验算:钢筋面积:Asx = 0Asy = 258000 mm2/m最小钢筋面积:Asmin = 96000 mm2/mAsy / Asmin = 2.69 > 1.25以上步骤都符合规范的要求,因此整个设计方案得以通过验算。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为便于应用,单跨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已编制成弯矩系数表,供设计者查用。

在教材的附表中,列出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六种不同支承情况的双向板弯矩系数表。

板的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M = 弯矩系数×(g+p)l x2{M=αmp(g+p)l x2 αmp为单向连续板(αmb为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

}式中M 为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kN·m/m);g、p为板上恒载及活载设计值(kN/m2);l x为板的计算跨度(m)。

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弯矩计算(1)跨中弯矩双向板跨中弯矩的最不利活载位置图多跨连续双向板也需要考虑活载的最不利位置。

当求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载,并在其前后左右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载,形成如上图(a)所示棋盘格式布置。

图(b)为A-A剖面中第2、第4区格板跨中弯矩的最不利活载位置。

为了能利用单跨双向板的弯矩系数表,可将图(b)的活载分解为图(c)的对称荷载情况和图(d)的反对称荷载情况,将图(c)与(d)叠加即为与图(b)等效的活载分布。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板在中间支座处的转角很小,可近似地认为转角为零,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支座。

因此,所有中间区格均可按四边固定的单跨双向板计算;如边支座为简支,则边区格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角区格按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板在中间支座处转角方向一致,大小相等接近于简支板的转角,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简支支座。

因此,每个区格均可按四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将上述两种荷载作用下求得的弯矩叠加,即为在棋盘式活载不利位置下板的跨中最大弯矩。

(2)支座弯矩支座弯矩的活载不利位置,应在该支座两侧区格内布置活载,然后再隔跨布置,考虑到隔跨活载的影响很小,可假定板上所有区格均满布荷载(g+p)时得出的支座弯矩,即为支座的最大弯矩。

这样,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支座,边支座则按实际情况考虑,因此可直接由单跨双向板的弯矩系数表查得弯矩系数,计算支座弯距。

双向板的计算跨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

双向板的计算跨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Word

双向板的计算跨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目录1、平面结构布置----------------------------------------------(3)2、板的设计----------------------------------------------------(4)3、次梁的设计-------------------------------------------------(8)4、主梁的设计-------------------------------------------------(11)5、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附图1、板的配筋图附图2、次梁的配筋图附图3、主梁配筋图参考资料: 1、建筑荷载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8)(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4.5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高跨比条件,当h度。

取板厚h80mm140l60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则b(~2113)h(116112~118)L(250~375)mm,取h350mm~175)mm,取b200mm。

110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则h(~2113)h(217~115)L(480h650mm,~720)mm,~325)mm,取b300mm。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宽板带计算:水磨石面层 0.6510.65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 15mm板底混合砂浆0.015/m2.0kN/m170.255kN/m恒载: gk活载: qk2.905kN/m616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前已述及。

双向板常用于工业建筑楼盖、公共建筑门厅部分以及横隔墙较多的民用房屋。

当民用房屋横隔墙间距较小时(如住宅),可将板直接支承于四周的砖墙上,以减少楼盖的结构高度。

1.双向板的计算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有弹性计算法和塑性计算法两种,本书仅介绍双向板内力的弹性计算法。

弹性计算法是以弹性薄板理论为依据而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简化计算,通常是直接应用根据弹性薄板理论编制的弯矩系数表(附表)进行计算。

(1)单跨双向板的计算单跨双向板按其四边支承情况的不同,在楼盖中常会遇到如下六种情况:四边简支(图1a);一边固定三边简支(图1b);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图1c);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图1d);三边固定、一边简支(图7.1.38e);四边固定(图7.1.38f)。

(a)(b)(c)(d)(e)(f)图1 双向板的六种四边支承情况根据不同支承情况,可从附表中查出弯矩系数,即可求得弯矩:M=表中系数×ql2(1)式中M ——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q ——均布荷载(kN /m2)l ——板的较小跨度(m)。

附表中给出了图1所示六种边界条件的单跨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系数、支座弯矩系数以及泊松比μ =0时的跨中弯矩系数。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泊松比μ=1/6,故对跨中弯矩应按下式计算:M x(μ )=M X +μM y(2)M y (μ)=M y+μM X (3)式中M X、M y——按附表查得的板跨中弯矩系数计算得到的跨中弯矩值。

【例1】某砖混结构卫生间的现浇板l1×l2=3600mm×6000mm,四周与圈梁整体现浇,现浇板厚h=90mm,墙体厚240 mm,板承受恒载设计值g=3.6KN/m,活载设计值q=2.8KN/m,采用C20砼,受力钢筋HPB235。

试确定该现浇板受力钢筋用量。

【解】长边与短边之比l2/l1=6000/3600=1.67<2,按双向板计算。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课件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课件
1.悬臂式楼梯 悬臂式楼梯由预制踏步板和平台板组成。平台板可采用预应 力空心板,踏步板预制成单块L形(或倒L形),将其一端砌固在 砖墙内即可。居住建筑砌入墙内不宜小于180mm,公共建筑不宜小 于240mm。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25
2.板式楼梯 装配式板式楼梯由预制梯段板、预制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 若梯段较宽,可将预制梯段板分块预制,现场组装。为减轻自重, 预制梯段板的踏步部分可做成空心。 梯段板与平台梁应采用焊接连接,梯段板在平台梁上的搁 置长度至少为80mm。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二)单区格矩形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按照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内力可利用图表进行。 1. 不考虑泊桑比(μ = 0 )时的内力计算
M = 表中系数×ql 2
(3-20)
l——计算跨度,取板两个方向计算跨度lx、ly的较小者,计算跨度取值同单向板。 , M——跨中或支座截面单位板宽上的弯矩,单位板宽通常取1000 mm;
① 一般要求 双向板中受力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及锚固、搭接等各方面要求同单向板。
② 配筋方式

(a)分离式配筋
(b)弯起式配筋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③ 钢筋布置
在 l 和 l 方向将板分为两个边缘板带和一个中间板带,边缘板带宽度均
x
y
为 l /4。中间板带按最大跨中正弯矩求得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于板底;
(3)截面有效高度 h0:双向板中短跨方向弯矩较长跨方向弯矩大, 因此短跨方向钢筋应放在长跨方向钢筋之下,
板跨短向:h0 = h-20 mm
板跨长向:h0 = h-30 mm
(4)板的配筋计算:
A M
s fh y0
为内力臂系数,一般可取 = 0.9~0.95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双向板计算书

双向板计算书

计算书:1、设计资料金星金笔厂,层数为四层,中间层为标准层。

计算标准层即可。

首层层高4.2m,其它层层高均为3.9m,女儿墙高0.5m。

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顶位于室外地坪下1.5m处。

楼梯位于相邻建筑中,也可自行布置。

混合结构板伸入墙体12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主梁伸入墙体360mm。

框架结构柱断面尺寸为500×500mm。

尺寸:3a=6.6m;b=3.9m。

建筑材料:C30混凝土,梁柱钢筋采用HRB400级,板采用HPB300级。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7kN/m^2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纵向布置,次梁沿横向布置。

板的高跨比:ℎl ≥145(按短跨)即ℎ≥46.67mm且ℎ≥80mm取ℎ=80mm。

l01=6.3÷3=2.1m;l02=3.9m l02l01=3.9÷2.1= 1.86<2;按双向板计算。

次梁跨度3.9m,梁高ℎ按l/12估算,取300mm;梁宽b按ℎ/2估算,取150mm。

主梁跨度6.3m,梁高ℎ按l/12估算,取500mm;梁宽b按ℎ/2估算,取250mm。

柱首层4.2m,标准层3.9m,截面尺寸400×400mm。

3、板的设计(双向板弹性方法)(1)荷载水磨石面层0.65kN/m2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kN/m220mm混合砂浆抹底0.02×17=0.34kN/m2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g k=0.65+2.0+0.34=2.99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q k=6.0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即:板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2.99×1.2=3.588kN/m2近似取3.6kN/m2板的可变荷载设计值:q=6.0×1.3=7.8kN/m2g+q2=3.6+7.82=7.5kN/m2q 2=7.82=3.9kN/m2g+q=3.6+7.8=11.4kN/m2(2)计算跨度内跨:l0=l n(次梁或轴线间距离);边跨:l0=l n+a2且≤l n+ℎ2(3)弯矩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内支座固定时在g+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铰支时在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之和。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一)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1.单跨双向板的弯矩计算为便于应用,单跨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已编制成弯矩系数表,供设计者查用。

在教材的附表中,列出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六种不同支承情况的双向板弯矩系数表。

板的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M = 弯矩系数×(g+p)l x2{M=αmp(g+p)l x2 αmp为单向连续板(αmb为连续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系数。

}式中M 为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kN·m/m);g、p为板上恒载及活载设计值(kN/m2);l x为板的计算跨度(m)。

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弯矩计算(1)跨中弯矩双向板跨中弯矩的最不利活载位置图多跨连续双向板也需要考虑活载的最不利位置。

当求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载,并在其前后左右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载,形成如上图(a)所示棋盘格式布置。

图(b)为A-A剖面中第2、第4区格板跨中弯矩的最不利活载位置。

为了能利用单跨双向板的弯矩系数表,可将图(b)的活载分解为图(c)的对称荷载情况和图(d)的反对称荷载情况,将图(c)与(d)叠加即为与图(b)等效的活载分布。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板在中间支座处的转角很小,可近似地认为转角为零,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支座。

因此,所有中间区格均可按四边固定的单跨双向板计算;如边支座为简支,则边区格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角区格按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板在中间支座处转角方向一致,大小相等接近于简支板的转角,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简支支座。

因此,每个区格均可按四边简支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将上述两种荷载作用下求得的弯矩叠加,即为在棋盘式活载不利位置下板的跨中最大弯矩。

(2)支座弯矩支座弯矩的活载不利位置,应在该支座两侧区格内布置活载,然后再隔跨布置,考虑到隔跨活载的影响很小,可假定板上所有区格均满布荷载(g+p)时得出的支座弯矩,即为支座的最大弯矩。

双向板(有图)

双向板(有图)
2.构造要求
1)板厚 2)钢筋配置
精选课件
38
1.3.5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精选课件
39
1.3.5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哪个方向的钢筋放在下层?
精选课件
40
1.3.6 双重井式梁板结构
单向板传力途径:
楼面荷载--→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 双向板传力途径:
楼面荷载--→主梁→柱或墙→基础 次梁
精选课件
24
(3)双向板的极限荷载
精选课件
25
(3)双向板的极限荷载
mx Asx f y shox my Asy f y shoy
mx mx Asxfyhox Axfyhox my my Asyfyhoy Ayfyhoy
ly m x ly m x p ly lxl 2 x l 4 x p 2 1 2 l 2 x 2 1 3 l 2 x p lx 2 l 8 y 1 l2 x
y
my
mx mx my my
M x mxly
M y m ylx mxlx
M
x
M
x
m xl y
mxly
M
y
M
y
m
y
l
x
m xlx
四面简支板: MxMy p2l4x2 3lylx
2 M x 2 M y M x M x M y M y p 1 l 2 x 23 ly lx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9
2、双向板主要实验结果
③板的四角有翘起的趋势,板传给四边支座的压力 是不均匀分布的,中部大、两端小,大致按正弦曲 线分布。
精选课件
10
④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正方形板,板的第 一批裂缝出现在底面中间部分;随后由于主弯矩M 作用,沿着对角线方向向四角发展,随着荷载不断 增加,板底裂缝继续向四角扩展,直至板的底部钢 筋屈服而破坏。当接近破坏时,由于主弯矩M的作 用,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了垂直于对角线方 向的、大体上呈圆形的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码头面板内力计算书1. 设计条件 (1)1.1构件尺寸 (1)1.2荷载条件 (1)1.2.1永久荷载 (1)1.2.2可变荷载 (1)1.3材料 (1)1.4其它 (1)2. 面板内力计算 (1)2.1计算原则 (2)2.1.1 施工期计算原则 (2)2.1.2使用期计算原则 (2)2.2计算跨度 (2)2.2.1 简支板计算跨度 (2)2.2.2 连续板计算跨度 (2)2.3内力计算 (3)2.3.1 施工期吊运阶段 (3)2.3.2施工期安装阶段内力计算 (4)2.3.3使用期内力计算 (5)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3.1施工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3.1.1施工期预制板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0)3.1.2 施工期预制板支座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1)3.2使用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3.2.1 使用期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3.2.2 使用期支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2)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3)5.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5.1施工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5.1.1 施工期跨中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5.2使用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5.2.1使用期跨中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5)5.2.2使用期支座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6)6. 单个吊环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18)7.配筋方案汇总 (18)8.最小配筋率验算 (18)1. 设计条件1.1构件尺寸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横向排架间距为9.0m,纵梁间距为5.3m。

;面板采用预制叠合板,预制板部分高0.35m,搁置长度0.25m;现浇板部分高0.20m。

1.2 荷载条件1.2.1永久荷载γ=;(1)预制板及现浇板自重:325/kN mγ=;(2)面层自重:3kN m24/1.2.2可变荷载(1)码头联系桥上的均布荷载3kN/m2。

(2)工作平台均布荷载10kN/m2;靠船墩、系缆墩上的均布荷载5kN/m2。

(3)工作平台16"装卸臂荷载:装卸臂垂直荷载标准值:320kN,侧向荷载标准值:150kN;倾覆力矩标准值850kN·m,其中侧向荷载及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下产生。

(4)工作平台登船梯荷载:垂直荷载100kN,最大倾覆力矩为250 kN·m。

(5)工艺管线荷载。

1.3 材料1.3.1混凝土C40:f c=19.1MPa f tk=2.39MPa f t=1.71MPa Ec=3.25×104MPa1.3.2钢筋等级HRB335钢筋:f y=f y’=300MPa Es=2.0×105MPaHPB300钢筋:f y=f y’=270MPa Es=2.1×105MPa1.4 其它面板底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60mm,顶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设计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max]=0.2mm。

2. 面板内力计算2.1 计算原则2.1.1 施工期计算原则预制板安装在纵梁上,按简支板计算,作用在板上的荷载为预制面板、现浇叠合层自重及施工荷载。

施工期计算跨度为简支板计算跨度。

根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4.2.2规定施工期按单向板计算。

2.1.2使用期计算原则面板为连续板,按四边简支板计算,再按系数法对跨中弯矩及支座弯矩进行分配,作用在板上的荷载为磨耗层自重、均布荷载及流动机械荷载。

使用期计算跨度为连续板计算跨度。

根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4.2.2规定使用期按双向板计算。

2.2 计算跨度面板计算跨度根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167-1-2010)规定计算 2.2.1 简支板计算跨度(1)弯矩计算跨度预制板高度 0.35h m = 板搁置长度 0.25e m = 码头横向板净跨 4.0n l m =0 4.00.35 4.35n l l h m =+=+=>0 4.00.25 4.25n l l e m =+=+= 取0 4.25l m = (2)剪力计算跨度0 4.0n l l m ==2.2.2 连续板计算跨度(1)弯矩计算跨度纵跨方向:横梁纵向中心距 9.0l m = 码头纵向板净跨 7.5n l m =1 1.50.10.19.00.9B m l m =>=⨯= 则 20 1.1 1.17.58.25n l l m ==⨯= 横跨方向:纵梁横向中心距 5.3l m =1 1.30.10.1 5.30.53B m l m =>=⨯= 10 1.1 1.1 4.0 4.4n l l m ==⨯= 2010/8.25/4.4 1.882l l m ==< 按双向板计算 (2)剪力计算跨度纵跨: 07.5n l l m == 横跨: 0 4.0n l l m ==2.3 内力计算2.3.1 施工期吊运阶段 2.3.1.1 荷载效应分析施工期吊运采用四点吊,吊点位置横跨方向距板边缘0.60m ,纵跨方向距板边缘0.60m图 1预制板吊点示意图其中10.60x m =,2 3.30x m =, 4.50x m =10.60y m =,2 2.45y m =, 3.65y m = 预制板自重:1.3γ 1.3250.3511.375q h kPa ==⨯⨯=(注:1.3为吊运系数)按每延米计算吊运阶段弯矩标准值222111.375 4.5 3.3111.375 4.513.44228228x x qx M qx kNm ⨯=⨯-=⨯-⨯⨯= 222111.375 3.65 2.45111.375 3.65 6.49228228y y qy M qy kNm ⨯=⨯-=⨯-⨯⨯=22111.3750.6 2.0522xqx M kNm ⨯===-22111.3750.6 2.0522yqy M kNm ⨯===-2.3.2施工期安装阶段内力计算2.3.2.1荷载效应分析施工期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前的阶段,预制板按简支板(每延米)计算,荷载包括:预制面板自重,叠合层自重及施工荷载:1(0.350.20)2513.75GK q kNm =+⨯=2210111.375 4.2531.0488GK GKq l M kNm ⨯===施工荷载:1313QK q kNm =⨯=221013 4.25 6.7788QK QK q l M kNm ⨯===2.3.3使用期内力计算2.3.3.1永久荷载产生的内力计算使用期磨耗层产生的内力按四边简支板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4.400.538.25x y l l == 22210.0198()(0.0916) 1.2 4.4 2.2166XGK x y GK x M M M q l kNm =+=+⨯⨯=22210.0916()(0.0198) 1.2 4.40.8166YGK y x GK x M M M q l kNm =+=+⨯⨯=跨中弯矩计算系数0.525m =中,支座弯矩计算系数0.75m =-支 横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 2.21 1.16XGK M m M kNm ==⨯=XGK 中横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 2.21 1.65XGK XGK M m M kNm ==-⨯=-支纵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0.8150.43YGK M m M kNm ==⨯=YGK 中纵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0.810.61YGK YGK M m M kNm ==-⨯=-支2.3.3.2可变均布荷载产生的内力计算10110/Q q kN m =⨯=2210.0198()(0.0916)10 4.418.3866XQK x y Q x M M M q l kNm =+=+⨯⨯=2210.0916()(0.0198)10 4.4 6.7966YQK y x Q x M M M q l kNm =+=+⨯⨯=跨中弯矩计算系数0.525m =中,支座弯矩计算系数0.75m =-支 横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18.389.65XQK M m M kNm ==⨯=XQK 中横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18.3813.78XQK XQK M m M kNm ==-⨯=-支纵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 6.79 3.56YQK M m M kNm ==⨯=YQK 中纵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 6.79 5.09YQK YQK M m M kNm ==-⨯=-支剪力计算,连续板按跨中挠度相等的原则,将均布荷载分配于两个位于跨中且相互正交的单位宽度的板条上0 4.00X l m = 07.50Y l m =01110 4.0020.022XQK QK X V q l kN ==⨯⨯= 011107.5037.522YQKQK Y V q l kN ==⨯⨯= 2.3.3.3 流动机械荷载产生的内力计算 (一)8t 汽车吊轮压: (1)计算宽度集中荷载在双向板上的传递宽度及弯矩、剪力计算跨度按《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第4.2.5、4.2.9条规定计算。

a.荷载传递宽度:按单个集中荷载计算1020.220.20.6s a a h =+=+⨯= 1020.620.2 1.0s b b h =+=+⨯= (2)内力计算2个轮同时作用时:图 2 8t 汽车吊轮压作用图(2个轮同时作用)34575.0/0.6 1.0Q q kN m ==⨯3135225.0/0.6 1.0Qq kN m ==⨯ 跨中弯矩按附录B 计算:1 1.0b =,1 1.2b '=,0.6a =,112()2(1.0 1.2) 4.4b b b '=+=⨯+= 按表 B.0.1规则,令11,a a b b ==,则10.60.1364.4a a l ==,1 4.41.04.4a b l ==,8.25 1.884.4b a l l ==查得 10.154α=,10.064β=122 1.2 2.4b b '==⨯=,按表B.0.1规则,令11,a a b b ==,则10.60.1364.4a a l ==,1 2.40.5454.4ab l ==,8.251.884.4b a l l ==查得 20.193α=,20.101β=11101211 1.0 1.2 1.20.1540.1930.0511.2 1.0b b b b b '''++α=α-α=⨯-⨯= 11101211 1.0 1.2 1.20.0640.1010.0041.2 1.0b b b b b '''++β=β-β=⨯-⨯=-0011225750.0510.6 1.0 4.572a M P a b q kNm +=α=α=⨯⨯⨯= 0011225750.0040.6 1.00.352b M P a b q kNm +=β=β=-⨯⨯⨯=-跨中弯矩计算系数0.525m =中,支座弯矩计算系数0.75m =-支 横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 4.57 2.40a M m M kNm ==⨯=X 中横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 4.57 3.42X a M m M kNm ==-⨯=-支纵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0.350.18b M m M kNm ==⨯=Y 中纵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0.350.26Y b M m M kNm ==-⨯=-支1个轮作用时:图 3 8t 汽车吊轮压作用图(1个轮同时作用)跨中弯矩按附录B 计算:10.60.1364.4a a l ==,1 1.00.2274.4a b l ==,8.25 1.884.4b a l l ==查表B3.0.1 00.259α= 00.187β=00.25913534.97a M P kNm =α=⨯= 00.18713525.25b M P kNm =β=⨯=跨中弯矩计算系数0.525m =中,支座弯矩计算系数0.75m =-支横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34.9718.36a M m M kNm ==⨯=X 中横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34.9726.22X a M m M kNm ==-⨯=-支纵跨连续板跨中弯矩:0.52525.2513.25b M m M kNm ==⨯=Y 中纵跨连续板支座弯矩:00.7525.2518.93Y b M m M kNm ==-⨯=-支所以1个轮子作用时为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