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观后感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5篇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5篇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篇1)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获了知识,得到了成长。
12点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车。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刚一下车,我就被这宏伟的建筑深深地震撼了。
一踏进大门,我就被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2年,20--年开始翻新,20--年竣工。
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我们先到博物馆的剧场,听讲解员的讲座:如何合理地参观博物馆。
然后,我们又去了4层的展厅,参观了瓷器展厅。
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第一部分是颜色釉,颜色釉始于商代,在元代一度失传,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重新发扬光大。
商代时,人们发明了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
到了隋朝,人们发明了不使用着色剂的白瓷。
随后,又发明了以铜红,铁青,钴蓝,铬绿和锰棕等着色剂。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难忘,因为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篇2)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方清楚地说展区的分布。
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
对于绘画作品我能够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透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
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去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研学旅行观后感作文

去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研学旅行观后感作文篇一《走进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之旅》在得知要去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满是期待。
一到博物馆,那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古老的城墙砖,一块一块厚实而又满是历史的痕迹。
我凑近去看,那砖上的纹理像是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有一段长城的复原小景观特别吸引我。
我站在前面,仔细观察那些城墙上的小垛口,想象着当年的士兵们就躲在后面,警惕地看守着边境。
我就那样盯着看了好久,仿佛能看到他们身穿铠甲,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
我还发现,这个复原的城墙上居然还有一些小小的箭孔,我好奇地用手指去比了比,这箭孔修得可真巧妙,不大不小,感觉从这里射箭出去肯定又准又狠。
还有展示的那些当年士兵使用的兵器复制品,我拿了一把仿制的长枪在手里假装挥舞了几下。
哇,这东西好重啊,难以想象当年那些士兵要拿着它作战,还得灵活地跑来跑去。
我朋友在旁边打趣说我这姿势像是在地里锄草,哪像个英勇的士兵。
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馆里的工作人员还跟我们说了一些关于长城的有趣小故事。
比如修长城的时候,材料运输可是个大难题,有的是靠人力一点点搬,有的是借助一些简单的机械。
我听着就觉得古人可真聪明,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建造出如此雄伟的长城。
这次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之旅让我对长城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觉它不再是书本上那简单的文字介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故事的历史见证者。
篇二《难忘的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之旅》提到去山丹汉明长城博物馆研学,我那股兴奋劲儿到现在都还没消呢。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被四周的展品给惊到了。
我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瞅瞅西看看。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幅特别大的长城地图,得仰着头才能看到全貌。
我对着地图看了半天,在上面找山丹长城的位置。
旁边有个小同学过来问我在找啥,我就开始像个小行家一样给他讲解起来,其实我也是半懂不懂的,但就是觉得特好玩儿。
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感想10篇

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感想10篇博物馆的内容以各表其独特风格与收藏为方法,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努力于社区民众的公共关系。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
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感想1今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代表港北区建设小学去参观贵港市博物馆,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次参观主题是“行走的课堂:探索文物的奥秘”。
到达博物馆门口,从馆外观望,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1.43平方米。
真不愧是博物馆呀!这么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文物呢?我不禁这样想。
走进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童心圆小记者准备了马甲、帽子、采访本、笔、小记者证等物品。
整理好这些装备后,我和妈妈跟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与讲解员姐姐,一同参观这奇妙的博物馆!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
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通过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复原室是由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
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
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参观完展览厅后,我们小记者最兴奋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抢答环节。
抢答时,同学们积极举手。
随后我们观看了古筝表演,谭老师还现场教我们画陶器。
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到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觉得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让我开阔了视野,更加珍惜现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气息,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5篇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5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5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秋高气爽的十一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科技馆。
那天下午,我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待进入展厅的兴奋时刻。
我在科技博物馆里看了看。
我分不清方向。
我就像一只蜜蜂,到处吸收科学的花蜜。
我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
大多数科技博物馆都是实际操作的部分,而不是图书馆。
”纸总是浅的。
我绝对知道我必须练习这件事。
”所以我在游戏中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科学的道理。
那天,在参观了科技博物馆后,我意识到科学的力量是神奇的,科学充满了各个角落和领域;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幸福。
我们应该学习,接触科学,理解科学,成为新世纪.领先人。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科技博物馆的大门时,我们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
科技博物馆很大,里面有很多奇怪的东西,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屏幕投影”。
他是半圆形的。
虽然他看起来不大,但当他进去的时候,他知道里面至少有40个人。
在里面,球幕投影会放什么电影成了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谈论。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围都亮了起来,整个球幕呈现出浩瀚的.宇宙,星空向我们铺平了道路。
它是如此的神秘和美丽,以至于我们都陶醉在这段时间里。
过了一会儿,投影结束了,大家一出球幕,就忍不住去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科技博物馆里的东西真的无穷无尽,无数,累了,只是想休息,被附近的机器人吸引,机器人在跳舞,我在想机器人是如何移动的?它也可以做很多困难的动作,最后机器人跳舞了它的舞蹈,我仍然不明白原则,只能失望地离开。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是一个参加活动的好日子。
我要去参加邯郸晚报小记者的活动——参观博物馆。
坐在车上,小草对我弯弯腰,花儿对我点点头,空气异常新鲜,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像慈母一样抚摸着我的脸。
一路上欢歌笑语,因为又有了一次学习知识和吸取生活经验的机会。
到了博物馆,早到的小记者们已经等候多时了,看来大家还真是热情十足啊!又过了几分钟,陆续来了几名小记者,等人到齐后,老师便把我们带进去参观。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1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
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的当下,发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引起关注。
博物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以珍藏的实物记录传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与文字记录相比,博物馆的实物更能直观体现历史、表现文明,在公共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博物馆蓬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也是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现。
然而,博物馆硬件再“高大上”,没有文明的参观环境,参观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时就会像吞下了苍蝇。
一些参观者把博物馆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观光点,以逛景点的心态走进博物馆,呼朋唤友、高声喧哗、随地坐卧、随意拍照、乱摸乱碰,不顾别人感受和馆内禁令随意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却忽视了保护博物馆内应有的静雅和秩序。
甚至发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极端低级”的不文明行为。
一个博物馆不管大小,往往浓缩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每次参观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一次进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礼。
然而,精神的洗礼需要文明细节的滋润。
博物馆里的不文明现象,既说明部分参观者的文明素养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馆管理者考虑不周。
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参观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管理,往往会在参观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
改善博物馆内的参观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除参观者个人自觉外,管理责任尤其重要。
当前,旅游部门实施的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故宫等热门景区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种博物馆的管理中借鉴、使用。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42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42篇)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今天是校外参观的日子,我兴高采烈的上了游览车,到了北京博物馆,我们先到了游戏室玩了知识大富翁,再到天空步道上,站在透明色的玻璃,看着底下的样子,真好玩!后来到导览的地方看到栩栩如生的蜡像和人面陶罐,我学到了许多事,后来我们又到公园用餐,香喷喷的油饭让我吃的狼吞虎咽,吃完后便去骑协力车,一开始我和钟宁骑得跌跌撞撞,后来终于稳定住了,所以我们开始往王府井骑,那儿不像假日时人山人海。
突然看到一个因骑快车而差点摔下来的人,让我不禁想起我和钟宁差点撞上石柱的样子,那时我吓了一大跳,幸好后来没撞上,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我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希望下次还能够再来这里玩。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今天太阳高照,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位于滨江的低碳科技博物馆。
一下车,远远就能望见特别显眼的黄色建筑,真是别具一格啊。
来到正大门,就让爸爸给我拍照留影。
我凭市民卡免费进入参观。
我来到运水区,原来输送水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我都去试了试,还真好玩。
后来还去了镜子迷宫,一走进去,镜子里就出现了好几个我,还真的让我眼花缭乱,分不清东南西北。
来到四季营养配餐比赛,让我知道吃饭不能偏食。
来到大厅的左侧,我看了风能灯、LED灯、太阳能背包等。
现代节能高科技产品。
来到二楼展厅,让我知道了金刚石其实就是钻石,看了植物和二氧化碳的关系,知道节能减排对我们地球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当中还有石油勘探和开采,我还亲自操作了煤炭和天然气的开采。
我还看了机器人打球、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和纳米技术的应用。
还看了全球变暖的3D电影,让我深刻体会到地球妈妈很虚弱,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我还学会了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厨房垃圾四种。
这次参观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
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三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博物馆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宝库,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驻足。
在博物馆的大门前,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期待,因为我知道,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体验之旅。
进入博物馆,我首先被宽敞明亮的大厅所吸引,展示着各种文化艺术品和历史文物。
大厅的设计简洁而典雅,给人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感觉。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着一幅幅画作和一件件展品,感受着其中的艺术之美和历史的厚重。
走进展览区,我发现博物馆按照不同的主题和时间段进行布展,从古代文化到现代艺术,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时代的精华。
每个展厅都有专门的介绍和解读,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我参观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时空,与历史和文化亲密接触。
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包括书画、陶瓷、青铜器、雕塑等各类艺术品。
其中,我最为着迷的是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
这些古老而精美的画作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传统,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意境和哲理。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除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博物馆还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和文物,展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风貌。
走进这些展厅,我仿佛走到了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我能够一览全球的艺术之美,领略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参观博物馆不仅能够欣赏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品,还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博物馆的解说员的引导下,我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通过观看历史文物和展品,我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参观博物馆,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启发。
在博物馆的静谧空间里,我能够放松下来,远离喧嚣的尘世,纯粹地沉浸在艺术和历史的世界中。
通过欣赏和思考艺术品,我能够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人文的力量。
参观博物馆,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不仅收藏、保护和研究文化艺术品,还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8篇)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8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有朋友在MSN上笑:邹老师真勤奋哦,阳光明媚的大周末还在上网伏笔耕耘啊?我倒诚实: 没写东西,呵呵,在看别人写的,检查一下自己的不足……人家继续:那还是勤奋……哈哈,其实,阳光明媚的大周末俺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起来出去去什么博物馆看看,也没什么想法可以写得出来的,只好在网上看别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别人写去博物馆的观感。
一般人其实很少去博物馆的。
只要去各种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各类博物馆一般都是没啥人去,显得冷冷清清的。
去过的人,一般都是会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过程写出来。
我看着颇得教训和启发:有些博物馆,看别人的叙述之后,我其实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则更加有兴趣;还有的也太不正规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钱给假钞什么的,我要去的话,就得小心了,事先准备好零钱;还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机问题,还是角度问题,或者怎么样补救光线的不足?还有,大家去的都是一个博物馆,但看到的东西,很多的观感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那些我没有看到想到,怎么样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维得以改进?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这里大致总结一下:要解决“为了看什么而去博物馆”、“去哪些博物馆”、“在博物馆怎么看”、“看完之后如何变成有用的知识”这些问题之后,博物馆才真正实现了其社会价值。
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点一滴去做,需要长期努力,还需要回顾和检讨改进。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馆。
一百多家博物馆,市外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市内的闹中取静,不失幽雅。
天气适宜的周末,参观博物馆既能学知识,又能活动活动玩得开心。
博物馆参观窍门是:安排好时间和路线,博物馆一般闭馆较早,要想一天多去几个,最好早点起,早出门,并安排好行程;还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馆点打个电话,落实一下是不是开馆,有些博物馆正在装修改造中,如果贸然前往可能扑空,还有就是关注当天的天气和调整好自己的体能了,呵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阅历、博物馆之旅观后感“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无数先辈们这样教育着我们。
是的,战争年代我们“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平年代我们“忆苦思甜,富强不忘牺牲者”。
于是,正直辛亥革命成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泸州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泸州的革命历程与文化底蕴,从中我们受益匪浅。
今日的泸州城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众多荣誉称号,然而这一切都是经历了无数代人血与泪、汗与情所创造出来的。
1921年,在孙中山老先生的领导下有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而1926年12月1日泸州的有志之士也发起了泸州起义。
“还我河山”、“救民水火”、“除暴安良”,如今凝视着这一尊尊石碑凌云壮志之气迎面袭来,我感受到爱国为民的意志犹如潮汐般协着狂风冲击着我的眼,我的心,甚至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那黑暗的中国近代史啊;那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啊;那可耻的侵略者们正瞪着凶狠的眼,呲着斑驳的牙啊!我看到了,我炎黄子孙敢于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找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我看到了,我华夏儿女敢于在压迫下顽强斗争,搏出一片安定祥和的天空。
倘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怎会有我泸州而今突飞猛进的科技成果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怎能有那璀璨的文物珍品去见证中国先人们令人惊叹的智慧;怎还有现今泸州酒文化的延续,以及“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的动人诗篇。
而今,我们满怀着崇敬与感恩之情回顾着历史的车辙,我感到个
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如同蝼蚁般微不足道。
然而,只要去绽放、去燃烧自己,那怕成为历史中的尘埃,但!伟大的革命不朽!伟大的革命烈士不朽!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者,都将永垂不朽!
如果说用武器去斗争能为我们带来生活的和平的话,那么那些文人墨客们则是用他们的笔带给我们思想的解放、精神的和平。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文人先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他们是在黑暗的房间里呐喊的人,以唤醒更多被火包围着的熟睡着的中国人民。
一篇篇批判性的文章不断撕扯着帝国主义侵略者们伪善而丑恶的嘴脸;一幅幅激昂的文字画卷给衰弱的“亡国奴们”带去了黎明的曙光。
他们是伟大的复兴者!而蒋兆和先生也是他们中的一位致力于文化抗战前线的战士。
艺术家眼里的中国史怎样的呢?
他以贫穷大众的生活百态来渴望着和平;他以《卖子图》诉说他的辛酸并渴求着和平;他以《朱门酒肉臭》反映“路有冻死骨”并以此奢望着和平的到来。
于是《流民图》在蒋先生耗费了3年的心血后震惊了世人。
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
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
笔墨侧重悲怆氛围,烘染愤慨情绪的宣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流民图》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他浑厚有力的笔触起诉战争,与所有不幸的人们一起呼吁下放与和平,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艺坛
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他不单要唤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更要唤醒多灾多难的劳苦大众对和平到来的渴望!艺术是不朽的,为了民族复兴的艺术家亦不朽。
如今,当我们仰望报恩塔时是否会想到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当我们漫步在忠山公园是否会想起“同志任需努力”;源远流长的沱江水一去不复返,时间无情人有情,那些英雄与不朽、苦难与传奇都将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那些流传下来的精神与品德我们将继承,成为我们的意志。
而那些继承了这意志的人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