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
1976年元旦发表的毛主席词二首

1976年元旦发表的毛主席词二首
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念奴娇〃鸟儿问答
(1965年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毛泽东词二首

何 时 缚 住 龙 ? 苍
今 日 长 缨 在 手 ,
红 旗 漫 卷 风 。 西
六 盘 山 上 峰 , 高
屈 指 行 程 万 。 二
不 到 长 城 非 好 汉 ,
望 断 南 雁 。 飞
天 高 淡 , 云
一 九 三 五 年 十 月
六 盘 山
清 平 乐
菩萨蛮》 忆江南》 《菩萨蛮》 《忆江南》 如梦令》 《满江红》 《如梦令》 满江红》 《忆秦娥》 《西江月》 西江月》 忆秦娥》 ……
何 时 缚 住 龙 ? 苍
今 日 长 缨 在 手 ,
红 旗 漫 卷 风 。 西
六 盘 山 上 峰 , 高
屈 指 行 程 万 。 二
不 到 长 城 非 好 汉 ,
望 断 南 雁 。 飞
天 高 淡 , 云
一 九 三 五 年 十 月
六 盘 山
清 平 乐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 、 2、借助资料 、 3、结合句子想画面 、 4、看书下注释 、 5、查字典 、 6、互相交流 、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屈指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 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 汤口、谭家桥、 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 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 江山、横峰、 山、江山、横峰、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 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 井冈山、雩都、 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 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 汝城、王母渡、 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 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 界首、盘县、宾川、 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 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 扎西)、西昌、 )、西昌 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 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 桑植、汉源、 庸、桑植、汉源、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 胶平渡→安顺场 泸定桥→雪山草 遵义→胶平渡 安顺场→泸定桥 主要路线:瑞金 遵义 胶平渡 安顺场 泸定桥 雪山草 毛儿盖→静宁 吴起镇→会宁 地→毛儿盖 静宁 吴起镇 会宁。 毛儿盖 静宁→吴起镇 会宁。
辛弃疾词二首

构思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 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 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 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 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 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 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 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 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 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 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 中原的悲痛之情。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 下,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 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青山遮 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 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 充满坚定的信心。“江晚正愁余” 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 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 情。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
山 深 闻 鹧 鸪 。
江 晚 正 愁 予 ,
毕 竟 东 流 去 。
青 山 遮 不 住 ,
可 怜 无 数 山 。
西 北 望 长 安 ,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菩 萨 蛮
【 宋 】 辛 弃 疾
书 江 西 造 口 壁
写作背景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 祐,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 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 宋政权出存亡危急之秋。故当作 者身临造口,怀想隆祐被追至此,
“因此感兴 ”,题词于壁。
背景
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
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
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
无法收复的悲痛。
最新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ppt课件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 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 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 选》、《毛泽东题词墨迹 选》。
说课材料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词?词牌?词题? 2.你所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3.词有哪两大流派?代表人分别是? 三、鉴赏诗歌: 采用四步曲,引导学生按四个步骤鉴赏诗歌: (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由学生交流,补充作者情况, 教师明确,并补充背景资料 (二)朗读诗歌 初知大意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字词质疑: (1)标拼音: 幽燕 碣石 萧瑟 (2)释词义: 幽燕 碣石 魏武 都不见 萧瑟秋风 人间 (3)感知词的大意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 多姿多彩。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 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 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 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 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怎样理解“折腰”?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 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 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 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 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 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 倾倒之情。
—— 毛泽东
—— 毛泽东
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 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 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 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
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胜曲尘一作:蒙曲尘)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但我心中终究是有怨恨的,因为你的心中已有他人。
(其一)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我的心与你相伴,切记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你是否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注释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
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
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
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
许,语助词。
元来:即“原来”。
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
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
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
围棋:中国传统棋种。
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
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
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
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0《词二首》课件 上海版

故双 乡腕 在 ,像 炉 若凝 边 是满 卖 回霜 酒 故雪 的 乡。 少 一年 女 定轻 像 会人 一 使未 轮 你老 明 伤时 月 心还 , 断是 洁 肠不 白 。要 的 回
中卧碧的人 原在绿人人 的画,应都 战船比该说 乱之蓝在江 ,中天这南 是听更儿好 何那蓝住, 等潇碧上确 的潇。一实 闲雨在辈如 适声碧子此 自,于。, 在这天江到 。种的南江 生江春南 活水水来 比上澄作 起,澈客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王 观, 字通叟 sǒu , 如 皋 gāo人 (今属江苏), 官至翰林学士。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jù
chù qù
zhù
鲍浩然的家乡是一个 地方。
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 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一)"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 乡.(二)"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 意.(三)"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希望老年能回乡,但 “中原沸乱”,实在是有家难归啊! “未老莫还乡”五个字,表面上是顺承,而实际上却 是反扑.盖以此一句虽然著一“莫”字,却已明显道 出“还乡”之字样,然而前面虽极写江南之好,都不 过为他人劝留之语,而游子的故乡之思,则未尝或忘 也,至于“还乡”二字之上的“莫”字,则正是极端 无可奈何之语,仅此一“莫”字,已有多少辗转思量 之意,而况上面还更用了“未老”两个字,其意盖谓 年华幸尚未老,则今曰虽暂莫还乡,然而狐死首丘,则 终老之曰仍誓必还故乡也.所以此句表面虽然说的 是“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 情.至于下一句“还乡需断肠”,则是极痛心地补叙 出今曰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这一句看来说得 极简单,而用意却极深婉,“须断肠”之“须”字,说 得斩钉截铁,是还乡之必定要断肠也;然而“还乡” 二字,却又说得如此概括,而并未指明“还乡”后究 竟是哪些事物使人竟至于必须断肠呢?于是隐约中 遂使人感到必是故乡今曰之事事物物有足以使人断 肠者矣.
词二首_三年级作文

词二首
纷纷扰扰,惊得沙石乱,江海不减.
落落洒洒,撩起秋风醉,萧瑟一天.
大道扬,乱世微,指点江山如画.
多少英雄多少梦.
风如火,马行空,赤壁江水耐寒.
故人何处堪回首?
苍月冷暖,心乍寒,英雄落泪处,月犹明. 儿女多情天多怨,直教白头,此情谁知?诗书如麻,英气可嘉,弹指灰飞也断肠. 三国往事,古今犹记,当年谁人放肆?
教室心语
人在教室心在外,
指点江山,
不见语数外.
此情那堪究来论?
高低不分,
唯有心飘乱.
漫话诗书,天文不解.
儒师无赖,学子迷顿.
几时铃声作处,惊起梦迷.
原来对错不堪,有谁独醒?
是是非非皆作耍,几人察觉?
我行我素耐执着,渐有叹息.
忆奉孝当年,傲者无逊.
怀伯言心思,生不与时.
哀哉古今英雄,壮志几人潇洒?
今宵无酒向何处?悠悠苍天.
疯癫独我笑周公,不羁不休.
书卷为枕,笔洒千行.
聊聊情怀,疲惫心头.
争奈学业,使得人憔悴.
何以解忧,唯有发狂吟.。
《毛泽东词二首》T课件

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 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 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 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 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为什么 5 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
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 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西厢记 •长亭送别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 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 吗 哪些话是回答
2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 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3 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4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句是
在问谁 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1957年1月第一次发表这首诗时; 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释: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 一群 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 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另注: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 天游衡山时所作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
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_______ 。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
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
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
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 问答: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2)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
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 ,始终______。
这首词写于1205年。
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
词人既______,又______。
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 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
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 人道寄奴曾住。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
C. 俱会大道口。
()
D. 执手分道去。
()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
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 望中犹记。
()
B. 不久望君来。
()
C. 怅然遥相望。
()
D. 君还何所望。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 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3. 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3)为什么说这首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试题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东坡乐府》北宋苏轼黄州团练副使黄州黄州赤鼻讥四十七
2. (1)D (2)CD (3)AB (4)D (5)D
3. (1)以“乱”修饰“穿空”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
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2)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
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3)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稼轩长短句》南宋辛弃疾力主抗金壮志难伸支持韩侘胄北伐反对草率冒进北固亭抚今追昔
2. (1)ACD (2)Aa Bd Cb Dd (3)Ad Bc Ca Db (4)D (5)D
3.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
“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
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
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
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
基调是“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