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提升(参考提供)

合集下载

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骨移植
病例 2 上颌部分牙缺失
术前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术前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Preoperative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左侧上颌窦提升
梯形切口
左侧上颌窦提升
翻瓣后暴露牙槽嵴颌面骨
左侧上颌窦提升
左侧上颌窦提升
制造骨窗
左侧上颌窦提升
外提升留骨术
左侧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提升
骨移植: OSTEON™ Sinus
植入种植体 : SuperLine
* 上颌窦粘膜穿孔风险
粘膜容易 撕裂
覆盖可吸收膜 (胶原膜)
OSTEON™
内提升与外提升比较
常用的提升类型
vs.
独立提升类型
谢谢关注!
登腾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盒
(DASK)
1) 开窗式技术
1.5mm
3.0mm
3.开窗式留骨技术(上颌窦提升) (2)
骨片
3. 开窗式(上颌窦提升) (3)
1~3mm
1) 开窗式留骨技术
2) 开窗式研薄技术
上颌窦提升
骨移植: OSTEON™ Sinus
植入种植体: SuperLine
连接覆盖螺丝
OSTEON™ 骨粉以及骨挤压器冲顶窦底
3) 上颌窦提升工具(DASK)
上颌窦提升工具(DASK)
10
8
6
4
2
4) OSTEON™ Lifting
骨移植:OSTEON™ Lifting
植入种植体: SuperLine
上颌窦骨移植
病例 1 上颌缺牙
术前
术后
3. 开窗式(上颌窦提升) (1)

上颌窦内外提升

上颌窦内外提升

=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
= save time much money
实用性证明
10,000 用户 3 年之间
40个国家的用户
3 年之间
Article
Dr. Steve S Wallace
Dr. Micro Pikos
USA
Dr. Wang Hom Lay
目前,会做种植体牙医
改变了牙科趋势和行业

创新的牙科行业
如何使用
用户指南
Stopper 安全环
S-reamer S-绞刀
Bone Condenser 推骨粉工具
Bone Inserter 插入骨粉工具
Initial Drill 定位钻
Depth Gauge 深度仪
Bone Spreader 分散骨粉工具
Straight implant? 直型植体
1. Drilling with S-reamer 2. Insert bone material and lift membrane (Get enough space for final drilling) 3. Final drilling with surgical straight drill 4. Place implant
投入旋转骨粉
80RPM
Bone Spreader 分散骨粉工具
为了减少窦区中的压力,铺开骨材料
80RPM
特点
S-铰刀的特殊结构 薄骨盘 安全环
内切削刃
特殊结构
S-铰刀
即使铰刀直接接触窦膜,是安全的。 所以隔,错位的情况下,没问题。 但其它相似的系统总是需要的骨片或骨板,为了防止窦膜的撕裂。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1.研究背景1.1上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原因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上述牙根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仅覆以黏膜。

因此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嵴吸收,上颌窦气化,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导致此区域的种植修复难以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体的长期存活率也低于其它区域。

1.2上颔窦底提升手术(internal bone augmentation of the maxillary sinus floor)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方法,它是提升上颌窦黏膜,通过在上颌窦底骨壁和窦黏膜之间植入或不植入自体骨或骨替代品,有效增加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和窦底的骨高度,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骨量的过程。

1977年Tatum首次报道此技术,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手术入路(Caldwell-Luc),即侧壁开窗术(lateral window technique)进行上颌窦底提升,1994年Summers 首次提出采用经牙槽突微创技术,冲顶上颌窦底壁提升上颌窦黏膜,它与水囊法提升上颌窦技术、经牙槽嵴顶开窗提升术、改良冲压提升技术等统称为经牙槽上颌窦底提升术(transalveolar osteotome technique)或者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Closed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1.3上颌窦黏膜穿孔(Perforation of Sinus Membrane)由于上颌窦的解剖形态存在差异,上颌窦黏膜较薄,因此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黏膜撕裂穿孔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上颌窦底分隔和骨嵴区更容易造成上颌窦黏膜的撕裂,其发生率为2.2%-21%。

上颌窦黏膜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在维持和保护上颌窦正常结构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穿孔使得种植体与骨移植材料和上颌窦腔直接接触,容易发生感染和慢性上颌窦炎症,引起植骨材料的吸收;上颌窦黏膜细胞可被诱导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黏骨素、骨形成蛋白等细胞因子,具有成骨的能力,穿孔使得提升后种植体周围骨质形成减少,降低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导致种植体的早期脱落。

上颌窦内外提升界限标准

上颌窦内外提升界限标准

上颌窦内外提升是牙科正畸治疗中的一种技术,用于解决上颌牙齿前突或者上颌窦体积过大等问题。

这种治疗通过手术方法提升上颌窦的内部或外部界限,从而为牙齿提供更多的空间,以便进行正畸治疗。

上颌窦内外提升的界限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牙齿的排列状况、上颌窦的大小和形状等。

因此,具体的提升高度需要由专业的正畸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进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上颌窦内外提升手术是在正畸治疗前期进行,以便为后续的牙齿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手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畸治疗。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正在考虑这种治疗,建议咨询专业的牙科正畸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OSSTEM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OSSTEM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OSSTEM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OSSTEM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12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垂直距离不足患者行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OSSTEM植体18枚。

术后6~8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

结果:所有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12~36个月18枚植体上部义齿恢复咬颌功能良好,植体稳定无松动。

结论: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短期观察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经济简便。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体;闭合式【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4-01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往往由于缺牙引起牙槽骨萎缩、上颌窦气化而造成上颌窦窦底相应部位牙槽嵴高度降低,骨量不足,种植体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或种植区长度不足引起初期固位力下降不稳而导致种植失败。

行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有效的解决了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骨量不足的种植问题,方法简便经济,手术创伤小,易被患者接受。

我院从2014年开始对上颌后牙嵴高度、骨量不足的患者,使用闭合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OSSTEM植体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垂直距离不足缺失20颗后牙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均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

术前CBCT片及缺失牙区RVG片示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距离在5~9mm之间,垂直距离不能满足临床种植需要。

1.2 器械和材料OSSTEM种植系统常规器械,奥齿泰/CAS-kit新型水压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OSSTEM柱状钛核HA涂层种植体。

1.3 手术方法1.3.1一期手术局部碧蓝麻常规阻滞麻醉及术区浸润麻醉,缺牙区牙槽嵴顶水平“一”字切口,切开粘骨膜翻瓣,暴露牙槽嵴顶,球钻平整牙槽嵴顶定位。

用先锋钻钻入距上颌窦底1~2mm处,通过阻力评估种植区牙槽骨疏密情况,改用奥齿泰/CAS-kit新型水压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逐级扩大至接近设计直径,保留颊舌侧骨板不少于1mm,在上颌窦窦底开窗,推起窦底粘膜向窦腔提升至合适深度,然后根据实际提升窦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选择适宜长度的OSSTEM种植体植入,关闭粘膜伤口。

上颌窦内提升【范本模板】

上颌窦内提升【范本模板】

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是否可行,如何操作能避免提升失败1.定义上颌窦底内提升也叫上颌窦底冲顶术,当上颌骨后部可用骨高度6—8mm,骨质较好,上颌窦底无不规则形态,可利用骨凿技术轻度抬高窦底2—3mm,可以选择长度为10mm的种植体同期植入。

上颌窦内提升优点: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相对于外提升患者手术后水肿较轻。

缺点:不能直视下操作,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破裂,需要专业工具。

不能保证每次都冲顶成功,需要丰富的种植外科经验。

提升高度有限,不建议超过3mm,近年发明的水压冲顶扩大了内提升的适应症。

关于内提升是否需要植骨对于是否需要植骨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形成两大派别,主张植骨派认为,提升必须植骨,如不植骨,提升没有意思,不如行短种植体种植。

相反不主张植骨派专家认为如提升2—3mm骨高度,可以不采取任何骨移植方法,上颌窦底腔隙同样会形成新骨。

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上颌窦感染的几率。

关于植骨材料的选择在提升时选择骨移植材料种类很多,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材料不可吸收性多孔羟基磷灰石(HA)与脱矿的冻干皮髓质自体骨颗粒混合,自体骨与人工材料以1:1混合.由于所有的自体骨与异体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可以在移植骨中加入不可吸收的HA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骨的吸收,由于它的不可吸收,很稳定,可以增加移植骨的体积,可以作为增容剂,HA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HA多孔的特性有利于骨在表面生长,它还具有X线阻射的性质,利于随后的X线检查。

一些学者建议采用骨胶原,因为骨胶原内大量丰富的胶原成分,有利于新骨形成.如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骨移植时,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建议骨高度提升不要超过4mm否则穿孔风险很大临床上通常还能遇到一些骨高度6—8mm,但是上颌窦底有间隔,勉强进行内提升容易导致粘膜破裂。

或者粘膜有增生,上颌窦有慢性炎症,需要手术前整体评估,综合考虑,不可勉强盲视下进行该术式。

如颌间距离正常,患者咬合力偏轻也可以采用短种植体植入,避免内提升术本身技术的敏感性。

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牙列缺损通常有三种修复方法,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但由于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本身的某些局限性和不足,难以满足患者和临床需求,尤其是上颌后牙的缺失,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局限性尤其明显。

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修复在临床上逐渐成为常规修复技术之一,以往较难的修复病例如游离端缺牙等都得到了较理想的修复,克服了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某些不足,尤其是上颌后牙往往由于牙缺失时间较久引起牙槽嵴萎缩、上颌窦气化等原因造成牙槽骨高度不足,常规种植时由于骨高度不足引起初期稳定性不够,或由于种植体易穿破上颌窦粘膜引发上颌窦炎,导致种植失败。

上颌窦内提升术因其方法简单、疗程短、创伤小,费用低在临床中易被患者接受[1]。

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采用经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植人Ankylos种植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患者38颗上颌磨牙缺失,其中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龄在28岁至67岁之间,全身健康,无系统性疾病,均能耐受手术。

术前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距离在6mm~8mm之间,骨宽度足够而骨高度不足,未能满足临床直接的种植需要,均需要上颌窦内提以增加骨高度。

1.2主要手术器械Ankylos种植系统(Friadent公司.德国),骨挤压器(Friadent公司,德国),Bio-Oss骨粉(瑞士)。

1.3手术方法上颌结节、腭大孔阻滞麻醉及术区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缺牙区牙槽嵴顶作”一“字形切口或角形切口,切开粘骨膜,翻瓣,显露牙槽骨,去除表面软组织,以球钻定位。

先用先锋钻钻入近上颌窦底l~2mm处,改用骨挤压器逐级扩大种植窝,颊舌侧骨板保留1.5~2mm左右,轻敲使窦底出现骨折,继续向上敲击使皮质骨和窦粘膜向窦腔提升至合适深度。

同期植入8~9.5mm长的Ankylos种植体,关闭粘膜创口。

术后预防感染,1周后拆线。

1.4义齿修复术后半年行二期手术,完成义齿修复。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孙晓琳;罗嘉欣
【期刊名称】《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年(卷),期】2024(29)2
【摘要】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

“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

“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

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9页(P118-126)
【作者】孙晓琳;罗嘉欣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6
【相关文献】
1.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患者的应用比较
2.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
应用比较3.上颌窦底提升中骨增量材料的专家共识:生物活性制剂、细胞疗法与不植入骨增量材料的上颌窦底提升4.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是否可行,如何操作能避免提升失败
1.定义
上颌窦底内提升也叫上颌窦底冲顶术,当上颌骨后部可用骨高度6-8mm,骨质较好,上颌窦底无不规则形态,可利用骨凿技术轻度抬高窦底2-3mm,可以选择长度为10mm的种植体同期植入。

上颌窦内提升优点: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相对于外提升患者手术后水肿较轻。

缺点:不能直视下操作,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破裂,需要专业工具。

不能保证每次都冲顶成功,需要丰富的种植外科经验。

提升高度有限,不建议超过3mm,近年发明的水压冲顶扩大了内提升的适应症。

关于内提升是否需要植骨
对于是否需要植骨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形成两大派别,主张植骨派认为,提升必须植骨,如不植骨,提升没有意思,不如行短种植体种植。

相反不主张植骨派专家认为如提升2-3mm骨高度,可以不采取任何骨移植方法,上颌窦底腔隙同样会形成新骨。

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上颌窦感染的几率。

关于植骨材料的选择
在提升时选择骨移植材料种类很多,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材料不可吸收性多孔羟基磷灰石(HA)与脱矿的冻干皮髓质自体骨颗粒混合,自体骨与人工材料以1:1混合。

由于所有的自体骨与异体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可以在移植骨中加入不可吸收的HA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骨的吸收,由于它的不可吸收,很稳定,可以增加移植骨的体积,可以作为增容剂,HA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HA多孔的特性有利于骨在表面生长,它还具有X线阻射的性质,利于随后的X线检查。

一些学者建议采用骨胶原,因为骨胶原内大量丰富的胶原成分,有利于新骨形成。

如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骨移植时,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建议骨高度提升不要超过4mm否则穿孔风险很大
临床上通常还能遇到一些骨高度6-8mm,但是上颌窦底有间隔,勉强进行内提升容易导致粘膜破裂。

或者粘膜有增生,上颌窦有慢性炎症,需要手术前整体评估,综合考虑,不可勉强盲视下进行该术式。

如颌间距离正常,患者咬合力偏轻也可以采用短种植体植入,避免内提升术本身技术的敏感性。

在对上颌窦内提升术无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技术要领:
1.先锋钻,或者
2.5mm扩孔钻备洞至距离上颌窦底约2mm,(如何判断已经
到了距离上颌窦底2mm,请关注下一期微信订阅号)
2.选择上颌窦内提升专用工具逐级冲顶,最小号开始2.5mm。

逐渐敲击到欲
提升高度。

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颌窦冲顶失败,细节情况请关注下一期
订阅号)
3.逐级挤压,后牙区往往骨质疏松,只需逐级挤压,不用锤击就能挤压至所
需高度。

有时候术中只需要扩孔钻穿透皮质骨即可,然后挤压冲顶。


为形成密闭环境,血液产生的液压可以使上颌窦粘膜脱离骨面。

达到提
升高度。

4.上颌窦内提升往往同期种植,因此要求种植体有一定的初期稳定性,所
以扩孔时可以极差大一级,通常不需要扩孔到相应直径级别。

植入时不
可以太深,因为冲顶后仅仅靠单层皮质骨固位。

如果植入过深,导致初
期稳定性不佳,可能从在种植体向上颌窦脱出风险。

5.如果上颌窦提升高度仅仅需1mm,可以选择不冲顶,不破坏上颌窦底皮质
骨,只需备洞穿通上颌窦底,利用双皮质固位,效果最佳。

但是切记不
要穿透上颌窦底粘膜。

6.关键一条:选择上颌窦内提升病例需要选在上颌窦底比较低平,无炎症者。

不吸烟者最佳。

斜坡型上颌窦底者内提升需更加注意,失败风险增大。

判断上颌窦内提升成功标准
1.患者呼气吸气时候可以看到气液平面的波动。

证明上颌窦粘膜完整。

2.捏住患者鼻,让其鼓气,窝洞无气泡产生,证明封闭可。

3.患者手术后如第二天鼻腔有血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上颌窦粘膜穿孔。

需要预防感染。

病例:患者15、16于1999年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已经行使功能14年。

上颌窦内骨形成良好,无骨吸收等情况。

(致谢:北一种植老师提供精彩病例。

参考书:宿玉成《口腔种植学》
上颌窦提升术
概述手术示意图
当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此时一旦种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植入种植体,经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
骨的替代品将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种植体在上颌骨中,这个手术的过程就叫上颌窦提升术。

手术方式上颌窦外提升术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开放式提升),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

可以根据上颌窦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决定是否一期种植修复,如果骨量较少也可行二期种植手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曲面断层片图像还原比例或上颌骨CT检查,精确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轻轻敲击通过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由于内提升器械顶端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保护,以防止上颌窦底粘膜破裂穿孔。

然后可从下颌骨升支外侧、颏部等处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从种植窝内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后,通过种植窝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窦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如果骨质较薄,不足以提供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的,可以选择二期种植修复。

总结:
只要手术操作者操作得当,不同的手术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

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目前的临床上普遍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也一改上颌后牙区曾经是种植的禁区的历史,为种植手术在上颌后牙区的顺利开展去除了障碍。

优点
由于上颌窦的存在,在行上颌磨牙种植术时,如果牙槽嵴萎缩严重,或患者有较大的上颌窦及上颌窦底壁位置过低等情况存在,由于支持骨量不足在植入较长的种植体时有可能造成上颌窦穿孔,容易造成感染失败,给使用种植义齿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带来了较多限制。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这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从而使种植手术成为可能。

植骨后同期或二期种植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域种植的难题,给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上颌后牙进行种植修复成为可能。

上颌窦底提升是用手术的方法在上颌窦底和被抬起的上颌窦黏膜之间放置骨或骨代用品,以增加上颌后部牙槽嵴顶到窦底的高度。

它是解决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为以后的牙种植体成功地行使功能提供保证。

长期以来,利用自体髂骨移植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该法被视为“金标准”。

缺点
但是约8%的患者取髂骨术后出现感染、失血、局部皮肤麻木、短期甚至长期疼痛等并发症[1]。

因此,学者们一直在寻求能够替代自体骨的移植材料。

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以及后来的各类陶瓷材料、聚合物都先后被作为骨替代品用于上颌窦底提升中。

但是发现这些材料中,有的存在免疫原性,有的缺乏骨诱导性,所以都没有被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近几年,生长因子的应用和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赋予了非自体骨材料形成骨的能力,克服了单纯使用人工材料的缺陷,避免了取自体骨的并发症,从而成为上颌窦底提升的新进展。

编辑本段临床研究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在众多的国内外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植入任何自体骨及人工骨代用品。

在种植义齿修复后,实现功能负载,跟踪随访2年,结果显示,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鼻窦炎等症状,种植成功率为100%,功能良好,种植体稳固,无疼痛、肿胀、种植体周没有出现大于2mm的骨质丧失。

上抬后的上颌窦底出现了新骨形成的现象,分别出现了3-9mm不等,平均约4。

5mm的骨质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