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内外提升界限标准

上颌窦内外提升是牙科正畸治疗中的一种技术,用于解决上颌牙齿前突或者上颌窦体积过大等问题。
这种治疗通过手术方法提升上颌窦的内部或外部界限,从而为牙齿提供更多的空间,以便进行正畸治疗。
上颌窦内外提升的界限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牙齿的排列状况、上颌窦的大小和形状等。
因此,具体的提升高度需要由专业的正畸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进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上颌窦内外提升手术是在正畸治疗前期进行,以便为后续的牙齿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手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畸治疗。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正在考虑这种治疗,建议咨询专业的牙科正畸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上颌窦外提升知情同意书

上颌窦外提升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您好!在您即将接受颌面外科手术之前,我们需要您仔细阅读并签署本知情同意书。
本知情同意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您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后果,以便您可以做出知情的决定。
手术名称:以上颌窦外提升手术手术目的:以上颌窦外提升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旨在增加上颌窦底部骨量,为后续种植牙齿提供更好的支撑。
手术过程:手术将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
外科医生将在口腔内进行一段长度适当的切口,以便进入上颌窦。
然后,医生将小心地提升窦膜,并在窦腔内填充合适的骨粉,以增加骨量。
最后,切口将被缝合。
手术风险:尽管以上颌窦外提升手术是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手术,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可能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出血、感染、窦膜撕裂、颌骨骨折、种植牙齿失败等。
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包括疼痛、肿胀、淤血和牙齿敏感等。
术后护理:手术后,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
这可能包括服用抗生素、止痛药和消炎药,避免用力咀嚼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等。
护理的具体要求将由医生根据您的个体情况进行指导。
手术效果:手术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手术后,您的上颌骨将获得更好的骨量,为后续种植牙齿提供更好的条件。
然而,请注意,手术的成功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骨质状况、术后护理等。
替代方案:除以上颌窦外提升手术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替代方案,如使用骨替代材料进行窦腔填充、进行颌骨植骨术等。
您可以与医生讨论,选择最适合您情况的手术方案。
知情同意:在您充分了解以上信息后,请您仔细考虑,并决定是否愿意接受以上颌窦外提升手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医生提问。
请您理解,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医生将尽力保证手术的安全与成功。
特此知悉并签署: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患者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这份以上颌窦外提升知情同意书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效果以及替代方案等重要信息,并确保患者明确知晓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上颌窦黏膜是一层覆盖在上颌窦骨壁上的黏膜组织。
在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黏膜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受到牵拉或压力的影响。
然而,关于上颌窦黏膜受力的研究较少,对于理解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上颌窦黏膜在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可能出现拉伸、受压和剪切应力。
拉伸应力是指在手术中对黏膜进行拉伸的力量,通常由牙龈扩张器或种植体植入器具施加。
受压应力是指在手术中对黏膜施加的压力,可能由手术器械或植骨材料引起。
剪切应力是指黏膜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压力。
黏膜的机械性能是了解上颌窦黏膜受力反应的关键。
黏膜的力学特性取决于其组织结构和成分。
黏膜由上皮层、复合层和粘膜下层组成,其中上皮层主要由上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复合层由结缔组织和含有血管、神经的黏膜下层构成。
黏膜的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变化可能会对其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目前,关于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中。
研究结果表明,上颌窦黏膜对拉伸、受压和剪切应力敏感,并可能通过细胞迁移、分化和分泌等生物学响应进行修复和重建。
此外,黏膜的力学性能也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种族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虽然目前对于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力学的研究较少,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手术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来观察上颌窦黏膜在手术中的变化,并结合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来深入了解上颌窦黏膜受力的机制。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常用的牙槽突或骨缺损修复方法,但关于该手术对上颌窦黏膜力学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综合利用临床观察、组织学研究和生物力学模拟等方法来深入了解上颌窦黏膜的生理和力学特性,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上颌窦内提升术】与外提升术的区别

【上颌窦内提升术】与外提升术的区别什么是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
这样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植入种植体,使种植体获得足够的高度及初期稳定性。
给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上颌后牙进行种植修复成为可能。
1两种方式上颌窦提升术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常由于先天性上颌窦底位置过低、牙槽骨严重吸收、萎缩等原因, 使骨量高度不足。
如果直接植入种植体,容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导致种植失败。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上颌窦内提升和上颌窦外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也叫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在上颌窦侧壁开窗,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
可以根据上颌窦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来决定是否一期种植修复,如果骨量较少也可行二期种植手术。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曲面断层片图像还原比例(或上颌骨CT检查),精确并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
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轻轻敲击通过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
由于内提升器械顶端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以防止上颌窦底粘膜破裂穿孔。
然后可从下颌骨升支外侧、颏部等处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从种植窝内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后,通过种植窝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窦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如果骨质较薄,不足以提供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的,可以选择二期种植修复。
2两种方式的对比上颌窦提升术1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比上颌窦内提升术,可提升的骨高度大,适应症广。
在术者直视下完成,只要术者操作得当, 工具合适, 不易发生黏膜撕裂;或者一旦出现黏膜撕裂, 可在直视下将黏膜相互重叠, 关闭裂口, 防止上颌窦炎的发生。
上颌窦外提升术标准

上颌窦外提升术标准
上颌窦外提升术是一种用于增加牙槽骨高度的外科手术,具体步骤如下:
1. 局部麻醉,进入手术阶段。
2. 切口翻瓣,将患牙区牙槽嵴颊侧切成梯形切口,翻起粘骨膜层,使骨面充分暴露。
3. 骨窗制备。
用球钻和超声骨刀等进行开窗,开窗范围直径约1.5厘米,窗层距牙槽嵴顶3~5毫米。
4. 分离上颌窦粘膜。
用合适的窦膜剥离器,将上颌窦底粘膜剥离,并向上推起,逐步达到要求提升的高度。
5. 如果骨量合适,则直接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如果骨量不足,则需要填塞骨移植材料,待骨成熟后再进行牙齿种植。
6. 缝合及手术后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标准:
1. 剩余骨量大于2mm时,可以在进行外提升的同时植入种植体。
2. 剩余骨量小于2mm时,则先植入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待9个月的成骨期完成后,再植入种植体,以保证牙种植初期稳定性。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手术禁忌: ①7岁以下儿童忌用,因窦腔未发育成熟, 小儿不合作。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手术禁忌: ②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应为禁忌。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术前准备:
术前除全面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如血象、 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胸部透视、 肝、肾功能等外,应重点检查颌骨大小, 颌堤弓形态,对牙列或颌堤的咬合关系、 颌间距离等,并须通过X线片了解颌骨大 小,皮质骨及松质骨比例,上颌窦有无炎 症、窦底位置;颏孔及下颌管位置。摄X 线曲面断层片,按其放大率计算
上颌窦底提升 术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底提升术
科室:口腔科 部位:上颌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麻醉: 全身麻醉,上牙中神经局部浸润麻醉,上 牙后神经、腭大神经及鼻腭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麻药一般采用0.5%~。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概述:
上颌磨牙区,尤其是上颌窦底到牙槽嵴的 距离过小,缺乏足够的骨组织支持时,一 般采用上颌窦底植骨牙种植术来解决由于 骨量不足不能种植的问题,手术需要植骨 或植入人工骨,以自体骨效果最佳,常首 选自体髂骨。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适应证: 上颌窦底提升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适应证: 磨牙、前磨牙缺失,牙槽嵴极度萎缩。上 颌窦底至牙槽嵴之间骨量<10mm而需在该 区种植体植入者。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适应证:
上下颌牙槽颌间距离在义齿修复允许范围 内,如颌间距离过长者需牙槽嵴上植骨; 如颌间距离过长且上颌后缩前牙反者,则 需Lefort Ⅰ型植骨下降一前移,间隙内 植骨再行种植。
手术资料:上颌窦底提升术
手术步骤: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发展现状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发展现状在上颌后⽛区,种植修复治疗常常受限于⽛槽⾻萎缩和/或上颌窦⽓化导致的余留⾻量不⾜。
研究(Kopecka,2012)显⽰上颌第⼆前磨⽛、第⼀磨⽛、第⼆磨⽛区的平均余留⽛槽⾻⾼度(mean residual bone height, mRBH)分别为5.9 ±2.5mm、3.3 ± 2.2mm和4.5 ± 2.4mm,余留⽛槽⾻⾼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5mm者所占⽐例分别为31.6%、73.1%和54.2%。
上颌后⽛区解剖学因素对种植修复的实施提出了巨⼤的挑战,⽽研究表明,上颌窦提升术可以有效解决这⼀问题,成功率较⾼。
上颌窦提升有两种⽅案,从⽛槽嵴顶进⾏的内提升(crestalsinus floor elevation)和侧壁开窗的外提升(lateral sinus floor elevation, LSFE)。
但上颌窦侧壁开窗外提升术创伤较⼤,术后疼痛和肿胀明显,加重了患者的不适。
内提升避免了第⼆术区的开辟,⼿术时间短,创伤较⼩,术后恢复快,受到医⽣和患者青睐。
上颌窦内提升术⾃开展以来,获得了较⾼的成功率。
但传统的理论认为内提升只适⽤于RBH⼤于或等于5mm且窦底平坦。
但近年来已有许多⽂献报道在上颌窦RBH⼩于5mm的情况下进⾏内提升获得了较⾼成功率,如Robert等(2008)、Nedir等(2009)。
因此,随着上颌窦提升技术的不断改进、各种新型⼿术器械的出现,在RBH<>上颌窦提升和种植体植⼊可同期或分期进⾏,其中同期植⼊可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次⼿术的进⾏。
但关于是否同期植⼊的标准问题,⽬前仍存在较⼤的争论。
⼀般来讲,上颌窦底余留⽛槽嵴⾼度是判断植⼊时机的重要因素之⼀。
SmilerDG等(1992)认为,当RBH⼩于4mm时,建议待上颌窦提升位点⾻愈合后再进⾏⼆期种植体的植⼊。
但是随着种植体颈部及整体外形的改进、表⾯处理技术的⾰新,均有利于提⾼术后初期稳定性。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随着种植学的不断发展,后牙种植修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
由于缺牙区骨量不足或上颌窦底下移,常常导致种植困难。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本文将就这两种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常见的骨增量手术,用于解决上颌后牙缺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
传统的上颌窦提升术依靠临床经验和2D影像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CBCT(锥形束CT)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三维空间中高精度重建上颌窦骨结构,为手术提供更精确的解剖结构信息,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CBCT技术能够以高分辨率重建上颌窦的骨结构,包括上颌窦底的骨厚度、解剖结构、周围重要组织如牙根、动脉、神经等的位置和关系,为手术方案设计提供直观的三维解剖信息。
通过CBCT重建的三维模型,种植医生可以准确评估上颌窦底下移的情况,精细测量骨高、骨宽以及上颌窦液位等参数,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设计术前植骨和手术操作计划。
这种个体化的设计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进行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时,首先需要进行CBCT检查,获取高清晰度的上颌窦三维影像。
通过专业的影像软件对上颌窦骨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为手术提供准确的骨量和骨质信息。
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种植医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手术前的术式模拟,设计植骨体的位置、尺寸和形式,并将设计好的植骨体信息导入到手术引导模板中,制作个体化的上颌窦提升术手术引导模板。
手术时,种植医生按照手术引导模板的指引精准操作,将植骨体精确植入上颌窦,以提升上颌窦底,达到骨量增加的目的。
通过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种植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并通过手术引导模板进行精准操作,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后牙种植修复提供更可靠的骨基础和丰富的骨量,为美学和功能的修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窦骨移植
病例 2 上颌部分牙缺失
术前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术前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Preoperative
59/女, 左上侧磨牙缺失
左侧上颌窦提升
梯形切口
左侧上颌窦提升
翻瓣后暴露牙槽嵴颌面骨
左侧上颌窦提升
左侧上颌窦提升
制造骨窗
左侧上颌窦提升
外提升留骨术
左侧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提升
骨移植: OSTEON™ Sinus
植入种植体 : SuperLine
* 上颌窦粘膜穿孔风险
粘膜容易 撕裂
覆盖可吸收膜 (胶原膜)
OSTEON™
内提升与外提升比较
常用的提升类型
vs.
独立提升类型
谢谢关注!
登腾新型上颌窦提升工具盒
(DASK)
1) 开窗式技术
1.5mm
3.0mm
3.开窗式留骨技术(上颌窦提升) (2)
骨片
3. 开窗式(上颌窦提升) (3)
1~3mm
1) 开窗式留骨技术
2) 开窗式研薄技术
上颌窦提升
骨移植: OSTEON™ Sinus
植入种植体: SuperLine
连接覆盖螺丝
OSTEON™ 骨粉以及骨挤压器冲顶窦底
3) 上颌窦提升工具(DASK)
上颌窦提升工具(DASK)
10
8
6
4
2
4) OSTEON™ Lifting
骨移植:OSTEON™ Lifting
植入种植体: SuperLine
上颌窦骨移植
病例 1 上颌缺牙
术前
术后
3. 开窗式(上颌窦提升) (1)
右侧上颌窦提升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右侧上颌窦提升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右侧上颌窦提升
植入Osteon Sinus™骨粉
右侧上颌窦提升
Osteon Sinus™填满窦腔
术后
术后
3. 开窗式(上颌窦提升) (4)
1~3mm
牙槽骨高度
最终效果
球形碳钢车针
球形金刚砂车针
上颌窦提升
登腾种植系统介绍
DASK
上颌窦提升工具盒
** 上颌窦提升的基本原则
6mm <
4~6mm
1~3mm
< 牙槽骨高度>
1. > 6mm : 常规植入
2. 4-6mm :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 3. 1-3mm :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或外提升术
1. 常规植入(包括皮质骨处理)
6mm <
检查窦底骨高度
Linderman导向钻备孔
成型钻
皮质骨成型钻
植入SuperLine种植体
最终修复体
2. 上颌窦内提升术(1)
用提升工具分离上颌窦黏膜
2. 上颌窦内提升术 (2)
牙槽骨高度
Lindermann导向钻备孔
Lindemann先锋钻
成型钻
1) OSFE (骨挤压器冲顶术)
用骨挤压器冲顶窦底
2) BAOSFE (骨挤压器冲顶术伴骨移植)
பைடு நூலகம்
左侧上颌窦提升
开窗时获得的骨片
左侧上颌窦提升
骨片复位
左侧上颌窦提升
缝合
术后
左侧上颌窦提升,同时植入种植体
术后
上颌窦骨移植
病例 3 上颌部分缺失牙
术前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术前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右侧上颌窦提升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右侧上颌窦提升
59/男, 右上侧磨牙缺失
外提升留骨术
左侧上颌窦提升
小心分离粘膜
左侧上颌窦提升
上颌窦充分提升
左侧上颌窦提升
制备种植窝
左侧上颌窦提升
制备种植窝
左侧上颌窦提升
填入骨移植材料Osteon Sinus™
左侧上颌窦提升
Superline ∅ 4.5x10
左侧上颌窦提升
植入种植体,伴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
左侧上颌窦提升
用Osteon Sinus™填满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