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病例报告

合集下载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

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

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

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a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牙种植;上颌窦;骨挤压提升术上颌后牙缺失在行种植义齿修复时常因牙槽骨吸收或上颌窦底过低等原因造成种植所需的骨垂直高度不足,给种植手术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甚至无法种植。

1994年Summers[1]提出了经牙槽嵴抬升上颌窦底的微创手术即上颌窦内提升术,相比于上颌窦外提升术,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行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患者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后的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因上颌后牙缺失,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1岁。

术前X片、曲面断层扫描显示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缺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垂直骨高度)在5~8.5 mm,均无上颌窦病变。

无严重心脏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共植入28颗ITI柱状螺旋种植体。

1.2 材料瑞士Staumann公司ITI种植系统,BIO-OSS人工骨粉(美国欧司波斯公司),上颌窦内提升器械(Straumann公司),直径2.8~4.2 mm。

口腔种植中上颌窦提升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口腔种植中上颌窦提升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良好 。术后 半年复查 ,结果显示 种植体 附近 可见新骨生 成。术后 随访
3 - 2 0 个 月 ,平均 ( 1 2 . 3 ±2 . 1 )个月 ,随访 期间种植体 均留存 ,留存率 为1 0 0%,4 1 枚 种植体 的骨结合 良好 ,成 功负 载 ,上部结 构没有 出现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回顾性 分析 我院2 0 1 1 年1 2 月 到至2 0 1 3 年2 月收治 的3 2 例上颌 后牙
修 复术 中疗 效可 靠 ,可扩 大 牙体 种 植 术 的适应 范围 。
【 关键词】上颌 窦提升 ;1 : 2 腔种植 ;修 复 中图分类号 :R 7 8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2 - 0 1 7 9 - 0 1
颌 窦 闭合 式提升术 或冲顶 式上颌窦提升 术。镜下微波 凝固止血治疗 老 年顽 固性 口腔 出血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临床上 主要 通过上颌窦提 升
松动,有1 例患者的种植体附近黏膜发炎,均未发生修复体崩瓷。
3讨 论
区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8 例 ,女】 4 例,年龄4 5 - 6 5 岁 ,平均 5 3 . 7 岁。本组患者术前均行缺牙区牙片或C T 检查确诊 ,且排除慢性上
颌窦炎 、上颌 窦 占位性病变 等病例 。
1 . 2方法 所 有患者 均行上颌 窦外提 升 同期 植人种植 体术 。手术方法 :术前
生 变性凝 固,达到迅速 止血 目的。顽固性 口 腔 出血是耳 口腔咽喉科 常 见 急症之一 ,严重者可 导致失血性 休克 ,应 当引起充分 的重视 。西 医
提升术( s i n u s f l o o r e l e v a t i o n ,S F E ) 可以有效地增加上颌颔后牙区骨 高度,为种植创造条件 。1 9 8 0 年B o y n e 和J a me s 4 1 率先报道 了上颌

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分析

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分析

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

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上颌后牙缺损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状况,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后牙齿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常规治疗;上颌后牙缺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31-01引言上颌后牙缺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1]。

现阶段,针对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口腔种植术,其中上颌窦提升术被广泛应用上颌后牙的临床治疗中。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就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参考患者基本病案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

观察组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0.05±1.82)岁;对照组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1.23±1.84)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需要治疗的区域进行常规麻醉,予以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并在牙槽嵴顶取手术切口,将粘骨瓣膜进行常规分离处理,后将粘骨瓣膜掀起,将牙槽嵴顶充分暴露在施术者面前,在患者上颌窦底2mm以下的位置定点,并预先设定好直径长度,采用ITI内提升仪器进行适当力度的冲击,提升局部上颌窦底部的黏膜与骨块至一个较为合适的深度,在敲击的过程中,需时刻注意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避免上颌窦黏膜被破坏。

双侧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10年后病例回顾

双侧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10年后病例回顾

2019 年1月第6卷/第1期V ol.6, No.1 Jan. 2019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11双侧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10年后病例回顾吴晓乐,冯 瑜,张禄野,贺 平*(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辽宁大连 116021)【摘要】目的 通过对采用单一骨粉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修复10年后进行回顾研究,评估其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2007年5月~2008年12月进行的单一骨粉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手术患者6例共21枚种植体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选取种植术后及10年后影像学检查、口内检查及ISQ检查。

测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CBL)、边缘骨吸收(MBL)、根尖骨高度(ABH)及根尖骨吸收(ABL);改良菌斑指数(mPLI)与改良出血指数(mSBI);计算种植体存留率,统计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6例患者共21枚种植体10年后复查,存留率为100%,总体ISQ值在70~82之间;MBL为(2.76±0.43)mm,ABL为(0.53±0.24)mm。

21枚种植体软组织指数mPLI为1.51±0.61,mSBI为1.31±0.74,其中有4枚种植体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其余患者口腔卫生较好。

结论 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修复10年后临床复查,种植体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0年存留率100%。

使用单一骨粉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10年远期临床效果较佳,成骨效果满意。

【关键词】双侧上颌窦提升术;存留率;边缘骨吸收;根尖骨吸收【中图分类号】R78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11.03Retrospective study of bilateral maxillary sinus floorand bone grafting after 10 years of repairWu Xiao-le, Feng Yu, Zhang Lu-ye, He Ping*(Department of Oral Surgery,Dali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Liaoning Dalian 116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retrospective study of double-sided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with a single bone powder and implant repair .Methods Collect clinical data of6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1 implants in a single bone powder bilateral maxillary sinus floor bone graft surgeryfrom May 2007 to December 2008 in Dali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By digitalpanoramography after implantation,imaging、intraoral and ISQ examination 10 years later,measurement of crestbone level (CBL);marginal bone loss (MBL);apical bone height (ABH);apical bone loss (ABL);modified plaqueindex (mPLI)) and modified bleeding index (mSBI); implant retention rate .Statistical data and descriptive analysis.Results A total of 21 implants in 6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fter 10 years,and the retention rate was 100%.The ISQcount is between 70 and 82.MBL is (2.76±0.43) mm;ABL is (0.53±0.24) mm.The soft tissue index includes mPLIis 1.51±0.61 and the mSBI is 1.31±0.74.There are 4 implants with peri-implant mucositis.Others oral hygiene of thepatients is well.Conclusion After 10 years of bilateral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and bone grafting,all implantscan perform masticatory function normally,and the 10-year retention rate is 100%.The use of a single domestic bonepowder for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has a good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and satisfactory osteogenesis.【Key Words】Double-sided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Retention rate;Marginal bone loss;Apical bone loss 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突发生萎缩,部分患者会出现上颌窦底剩余骨量不足,种植时种植体可能穿通上颌窦底,常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解决种植骨量不足问题。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患者共80例,100颗患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修复效果。

结果:实验组种植成功率48/50(96.00%)高于对照组42/50(84.00%),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牙槽嵴骨吸收量0.13±0.01/mm、PES评分14.32±1.19/分、WES评分9.42±1.2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对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实施治疗,修复治疗效果明显,可运用。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术;口腔种植修复;疗效;临床指标由于各种原因均会造成牙体缺失,主要是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若一且发生该种情况,则会功能性刺激致使骨质吸收出现萎缩,由于复杂的骨质疏松和口腔内解剖因素,使得患者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植入难度性加大”。

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存在较多因素,影响患者牙体缺失的修复种植效果。

这在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口腔种植修复术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促使了口腔种植修复方法选择出现多样化。

伴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提升,能够较为详细反应患者口腔内部情况,根据患者具体口腔牙齿情况制定种植修复治疗方案。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患者共80例,100颗患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实验组(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对照组(常规种植修复)。

实验组患者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2.16±4.2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14±4.24)岁,患者与患牙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患者接受种植修复前,均接受临床诊断观察,由口腔科临床医生仔细观察忠者口腔牙齿情况,在这一基础上,采用成像技术分析患者牙体缺失情况,分析患者血常规结果,采用CBCT分析患者口腔可用骨高度及可用骨宽度。

上颌窦外提升术种植手术病例报告(摘要)

上颌窦外提升术种植手术病例报告(摘要)

成功率的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 以2 0 1 2年 7月至 2 0 1 3 年4 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口 腔医院种植科就诊 的5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 , 根据术前 V I 腔检查以及 C B C T进行术前评估 , 制定 合理的上颌窦提升及种植手术方案 , 在术后通过 C B C T测量得出垂直骨量 的改变。结果 : 五例手术病人术后 3 ~ 6个月后复诊 , 1 : 3 腔内检查结合术后 C B C T检查发现上颌窦垂直骨量均得到提升。讨论 : 剩余牙槽嵴 的 高 度 小于 6 a r m 是上 颌窦 外提 升 的适 应 症 。上颌 窦 区域 垂 直 骨量 不 足 可 以通 过 植骨 来解 决 。术 区骨 密 度 疏 松将对种植体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 骨挤压技术有助于增加种植体周 围骨密度 , 保证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当可 用骨的高度 > 5 m m是上颌窦提升后 同期种植 的适应症 。在选择种植体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种植系统。结论 : 上颌窦外提升术对于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满足种植条件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微 创 种 植 固定 修 复 在 下 颌 无 牙颌 患者 中的 临床 应 用 研 究
滕 立钊 杨 小 东 吴大怡
( 四川 大学成 都华 西 牙种植 医院 )
【 摘
要】 目的: 通过在下颌微创种植 8 枚种植体 , 使下颌无牙颌患者获得固定义齿 。方法 : 对下颌无牙颌
要求种植 固定义齿 的患者 , 通过研究模试排牙分析。定点标记后拍 曲断片了解解剖结构 , 筛选 出适合患者并 根据试排牙和 x光片的情况制作模板 以确定植入种植体的数量和位置 。采用不翻瓣的手术方法植入 8枚 种植体 , 对患者原义齿缓冲后做过渡使用 。术后 6个月采用黏固式分段烤瓷桥 的设计方式修复完成至少 1 2 牙单位修复。结果 : 本院 自2 0 0 6 年以来采用此方法对下颌无牙颌患者完成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1 8 例, 追踪期

【报告书写】“上颌窦嚢肿”的CT报告书写技巧与提示

【报告书写】“上颌窦嚢肿”的CT报告书写技巧与提示

【报告书写】“上颌窦嚢肿”的CT报告书写技巧与提示
上颌窦嚢肿
1【临床线索】
本病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色液体。

2【检查方法】
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片。

3【CT征象】
基底部位于窦壁的半球形或球形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楚、锐利。

增强扫描内部无强化,表面黏膜可有轻度增强。

4【报告范例】
报告书写:右侧上颌窦内见半球形囊状水样密度增高影,轮廓清晰。

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

图1上颌窦囊肿
5【报告技巧与提示】。

PRF结合GBR应用于上颌窦外抬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1例病例报告(摘要)

PRF结合GBR应用于上颌窦外抬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1例病例报告(摘要)
重 明显增 长 和 血 清 E 2和 B A L P水 平 明 显 下 降 , 同时 T R A P 5 b水 平 明显 上 升 , 差异均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二至丸治疗 1 2周后 , 下颌骨体积骨密度、 骨小梁数量 、 骨小梁厚度、 骨小梁连接度及结构模型指数较
【 摘 要】 目的: 本文报道一例上颌窦骨量严重不足行 P R F结合 G B R术及上颌窦外抬术 , 同期种植体植入
延期修复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 , 男, 5 1 岁, 2 6因牙周病拔除三月就诊 。口内检查发现患者 2 6区近远 中距 离约 1 2 m m, 中性 殆 , 颌 间距 离 正 常 , 唇 侧 骨 凹 陷 。C T检 查 显 示 : 2 6区垂 直 区骨 高 度 1 . 6~ 4 . 2 m m . 上颌窦底位置较低 , 牙槽嵴顶吸收呈凹陷状。经上牙槽 突侧壁开窗 , 植入 P R F与骨粉的混合物 , 开 窗处表面覆盖胶原膜 ; 牙槽嵴顶偏腭侧备洞 , 植入一枚直径 5 . 5 m m长度 1 0 a r m的种植体 , 缝合手术创 口。术 后 6个 月 时取模 并 冠修 复 。结果 : 术后 1 天、 3天 、 7天 、 1 4天 复查 , 牙 龈无 红 肿 疼痛 , 伤 口愈合 良好 。术后 当 天、 3 个月 、 6 个月 , 1 2 个月时以 X 线观察上颌窦无炎症性反应 , 种植体周及上颌窦底骨结合 良好 。种植体上 部冠修复后 , 经6 — 1 6 个月随访观察 , 临床效果 良好。结论 : 对于上颌窦骨量严重不足患者 , 在制定完善的治 疗计划的前提下 , 综合应用 P R F 术G B R术及上颌窦外抬术 , 即使 同期植入种植体 , 仍然可以取得 良好 的种 植 修复 效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窦外提升术种植手术病例报告
陶怡王慧明程志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种植学)
【摘要】目的:本病例报告研究了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垂直骨量的改变,探讨了影响上颌窦外提升及种植成功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5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口腔检查以及CBCT 进行术前评估,制定合理的上颌窦提升及种植手术方案,在术后通过CBCT 测量得出垂直骨量的改变。

结果:五例手术病人术后3 6个月后复诊,口腔内检查结合术后CBCT 检查发现上颌窦垂直骨量均得到提升。

讨论: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小于6mm 是上颌窦外提升的适应症。

上颌窦区域垂直骨量不足可以通过植骨来解决。

术区骨密度疏松将对种植体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骨挤压技术有助于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保证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当可用骨的高度>5mm 是上颌窦提升后同期种植的适应症。

在选择种植体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系统。

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术对于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满足种植条件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微创种植固定修复
在下颌无牙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滕立钊杨小东吴大怡
(四川大学成都华西牙种植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在下颌微创种植8枚种植体,使下颌无牙颌患者获得固定义齿。

方法:对下颌无牙颌要求种植固定义齿的患者,通过研究模试排牙分析。

定点标记后拍曲断片了解解剖结构,筛选出适合患者并根据试排牙和X 光片的情况制作模板以确定植入种植体的数量和位置。

采用不翻瓣的手术方法植入8枚种植体,对患者原义齿缓冲后做过渡使用。

术后6个月采用黏固式分段烤瓷桥的设计方式修复完成至少12牙单位修复。

结果:本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此方法对下颌无牙颌患者完成种植固定义齿修复18例,追踪期(0.8-7年)内,种植体存留率100%,种植体周围组织稳定,义齿局部崩瓷一例。

讨论:术前的患者筛选和精确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术中的精细操作也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采用黏固式分段烤瓷桥的修复设计方式,不但更容易在种植体间获得共同就位道,而且在修复体局部发生崩瓷等并发症时更方便处理。

结论:下颌无牙颌患者8枚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咀嚼功能恢复理想,患者使用舒适方便,义齿卫生易于维护,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高。

【关键词】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601·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年第18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