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名言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里面的名句

滕王阁序里面的名句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水的色彩变化,表现出滕王阁秋日景色的独特魅力。
寒潭因积水退去而显得清澈,傍晚的山峦在暮霭的笼罩下呈现出紫色。
这种色彩的浓淡对比,不仅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句诗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落霞与孤鹜的动态,与秋水和长天的静态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同时,这句诗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认为,即使年纪大了,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壮志和追求;即使处境艰难,也应该坚定信念,保持凌云之志。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读者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
4.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渔舟唱晚和雁阵惊寒的景象,表现了滕王阁周边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
渔舟唱晚的悠扬歌声和雁阵惊寒的哀鸣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5.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站在滕王阁上,放眼望去,感受到宇宙的无穷无尽;同时,也意识到人生的兴衰荣辱都是有一定的定数的。
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让作者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滕王阁序优美句子赏析

滕王阁序优美句子赏析1. 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最经典的句子是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素称千古绝唱.它那强大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来自于它所赋予读者的一种五彩斑斓的美,一种美的最完美塑造.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其三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其四是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
滕王阁序逐句解析

滕王阁序逐句解析
《滕王阁序》是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以下是《滕王阁序》的逐句解析:
1. 滕王阁序
唐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这两句点明了登滕王阁的时间,时在九月,正是秋天的时令。
2.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诗人来到滕王阁的道路上,眺望着周围的崇山峻岭和美好的景色。
3.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这里运用了对偶的句式,描绘了滕王阁的高耸入云和飞架半空的壮观景象。
4.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诗人描述了繁华的城市和富有的钟鸣鼎食之家,还有许多船只和美丽的装饰。
5.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诗人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渔舟唱晚的场景和雁阵惊寒的声音。
6.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欢畅的心情,描绘了音乐、歌声和白云的美丽。
7.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诗人赞美了滕王阁周围的美景和气度非凡的宴会。
8.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诗人感叹天高地迥,宇宙的无穷之大和人生苦短的无奈。
9. 地接衡庐,翼轸星分牛斗;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
诗人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四周的景象。
10.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遗物旧馆。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下面整理了《滕王阁序》的名句赏析,供大家参考。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此句最佳处在于声色相依,闭目遐思,仿佛耳边尚能听到“孤鹜”凄鸣之音,佐以水天一色的背景,韵味天成。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读懂《滕王阁序》10句名言,可笑对人生

9 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译文】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 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感悟】成功,除了能力,机遇也很重要。
10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滕王阁序》 【译文】司马相如倘若没有杨得意的引荐,虽有 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 【感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有一个赏识你,愿意推荐你的人, 真是一生的幸运。
【感悟】苏轼被贬到黄州,爱上了那里的猪肉;贬到惠 州,爱上了那里的荔枝;贬到海南,爱上了那里的生蚝。 决定你人生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你面对环境的态度。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7 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滕王阁序》 【译文】名胜不能长存,盛大宴会难再相逢。 【感悟】再美的花儿,也有凋谢的那天。再美好的宴 会,也有曲终人散的时候。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 无恙,如此,甚好。
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感悟】钟南山80多岁还在坚持锻炼,篮球、跑步、冬泳, 一样不落。不要说自己老了,没有老去的身体,只有老去 的心灵。 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 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和勇敢意志的那天。
2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数。《滕王阁序》 【译文】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 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
【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 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感悟】昨日已逝,未来可期。对未来的真 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4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 客。《滕王阁序》 【译文】关山重重难以跨越,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 萍水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感悟】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你路过我,我路 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滕王阁序古诗词赏析

滕王阁序古诗词赏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长达1200字的骈文。
文章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景色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对滕王阁序中几句古诗词的赏析。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描绘了滕王阁的景色,形容了夕阳映照下的落霞和独自飞行的孤鹜,以及秋水与天空融为一色的壮丽景象。
这些景色的描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两句古诗词通过描绘渔舟唱晚和雁阵飞过的景象,凸显了滕王阁处于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
彭蠡之滨和衡阳之浦是两处历史上的著名水域,渔舟唱晚和雁阵飞过给人以历史联想,也为滕王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3. "倚天长剑,飞狐外传。
"这两句古诗词引用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和《飞狐外传》中的经典台词。
这组引用充分展现了滕王阁这一历史建筑的辉煌和恢弘,使读者在赏析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对滕王阁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4. "焕赫一时者,不得于风云榜。
"这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在历史上短暂而辉煌的存在的思考和感叹。
滕王阁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名胜古迹,曾经辉煌一时,但却未能被载入史书或成为风云榜上的名人。
这句诗词透露出一种对辉煌光芒稍纵即逝的感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
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结构严谨,以古诗词为主线串联全文,通过描绘富有诗意的景色、借用名句等手法,使整篇文章具有行云流水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绘滕王阁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对大自然和历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人事不测的思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具备了文学价值,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滕王阁序的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的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赋体诗,以描写江南名胜滕王阁为主,载赞了楚国君主项羽的功业和英勇。
以下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赏析:
1. "豪华煌丽之妙":这句描写滕王阁的豪华瑰丽,形容了阁楼的美丽壮观。
2. "是天地之间,物华天宝之盛":这句以天地间的瑰宝来比喻滕王阁,表示其宏伟壮丽程度。
3. "然皆历代修建备至者":这句指出滕王阁作为历代修建的宫阙,历来备受重视和修葺。
4. "忽觉浮生如梦,顿觉时间如云烟":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滕王阁游览时的感叹,感慨人生短暂,时光飞逝。
5.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句通过描绘江景之美和山中鸟鸣之声,展示出作者在滕王阁体验的愉悦和高兴。
6. "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对天命安排的不解,体现人对命运的无力感。
7.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是滕王阁序的收尾,呼唤人们要珍惜时光,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不要让美好时刻白白流失。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5句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5句1. 《滕王阁序》好词好句的解析《滕王阁序》中的典故详释骈体文用典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总共约有四五十个),用得恰当,而且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
通过用典,在这篇序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于失败的上进心理就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由于用典,又表达得非常委婉曲折前人诗文喜欢用典,骈体文更是用典的极端。
骈体文用典是一个特殊的传统。
其主要好处是: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用极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用典的方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丰厚,在语法修辞上又有倒装、节缩、对仗、借代等不同的方法,加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今天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要理解这些典故,这对读者的要求就比较高,如果读者的知识面不够,就会觉得文章看不懂。
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如果不知道陆荀之辩,就会觉得作家只是在写登高望远,其实这句是用典故来形容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下面按照课文中出现典故的顺序,对文中的主要典故尽可能作出详细解释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名言名句赏析 《滕王阁序 》是唐代文学 家王勃 于上元二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
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 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有关名言名句赏析, 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
有的是直接概括,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 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洪都(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有的是语句表 面矛盾而意思连贯, 如: “老当益壮, 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 “穷”和“坚”这两 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 深刻的启迪。
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
通常,“东隅”已失,则“桑 榆”必晚, 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 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 观的态度。
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
例如“关山 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 在意义上本无联系, 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 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 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 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文中类似 的对偶句很多, 不一列举。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不求一律。
例如: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 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 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 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 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 九月之景”。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
1/6
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 上而下, 孤鹜自下而上, 相映增辉, 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 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 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 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 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 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 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 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 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 仍有这般情 怀, 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 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滕王阁序的其他名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秋景尽出。
)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
十分新鲜体贴。
)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明暗对比,秋情 盎然。
)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诗意秋趣。
)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哲理扑面。
)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世事难料。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励志如话。
)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
2/6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