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中化学】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十七: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

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在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易错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例题分析例题1: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老师演示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1)观察①②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2)观察②④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_.(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______.答案:(1)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温度.解析:【解答】(1)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所以影响碘的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不同,所以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碘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而溶质的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还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加快,所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温度.【分析】: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

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选择题1.(2015,上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C)A.草莓酱 B.蒸馏水C.蔗糖水 D.玉米糊2.(2015,眉山)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3.(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B.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4.(2015,德州)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B)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⑤5.(2015,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C)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6.(2014,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C)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7.(2015,呼和浩特)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 ℃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8.(2015,雅安)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的溶解度是102.5 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 ℃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D.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9.(2014,连云港)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卷(答案解析)(1)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3618]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233NaCl NaOH Na CO NaHCO 、、、中的一种。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据此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物质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A .NaClB .NaOHC .Na 2CO 3D .NaHCO 3 2.(0分)[ID :13360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 .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 .将t 1°C ,55g 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C 时刚好成饱和溶液C .t 1°C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D .t 2°C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C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3.(0分)[ID :133604]下列有关溶液及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 .在T ℃时,某物质A 的溶液,若蒸发掉5克水时,析出A (不含结晶水)2克;若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A 5克。

则T ℃时,A 的溶解度为40克C .室温下,5mL 水和5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D .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 ,用98%的浓硫酸进行稀释,需加水2640g.4.(0分)[ID :133601]如图是MgCl 2、KCl 和MgSO 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5.(0分)[ID:133600]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蒸发溶剂B.降低温度C.加入硝酸钠固体D.升高温度6.(0分)[ID:133595]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 和Na2CO3。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各部分性质相同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 g2.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4.在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5.5 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8 g,现将30 g氯化铵和30 g碳酸氢钠同时加入20 ℃时的100 g水中,充分搅拌,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20 ℃时,两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能力较小B.未溶解的固体一定是碳酸氢钠C.形成的溶液是20 ℃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D.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5.右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B.t2℃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C.t3℃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NH4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NO3D.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6.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一、单选题1.某温度时,将40g KNO3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配成100g KNO3的饱和溶液,下列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m(溶质):m(溶剂)=40:100B. 再加入少量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 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 t2℃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160g溶液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D.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B. 细沙C. 蔗糖D. 面粉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5.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时,将40gKNO3溶于100g水得到饱和溶液B.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40℃降温至2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m(NaCl)=m(KNO3) >m(Na2CO3)C. 将43℃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高10℃,有晶体析出D. 除去KNO3中混有的Na2CO3可在4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过滤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B. 需用托盘天平称取3g氯化钠固体,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7mL蒸馏水C.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D.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下图是K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B. 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C. 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D. 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KCl一定小于KNO38.在相同的温度下,有两瓶溶液分别为饱和的食盐溶液和不饱的食盐溶液,它们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等D. 无法比较9.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A. 一种B. 二种C. 三种D. 四种10.如图是NaCl、MgSO4、KCl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KCl溶液B. 将80℃不饱和的MgSO4溶液降温至40℃,一定能得到其饱和溶液C. 4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小D. 将80℃含有少量NaCl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得到KCl晶体二、填空题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19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2019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溶解度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9.2 溶解度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大量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除杂,氯化钠不析出的原因是()A.氯化钠在降温时其溶解能力反而增大B.氯化钠量少,在降温时形成的仍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较大D.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2.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蔗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A.升高温度B.用玻璃棒搅拌C.将颗粒磨碎D.多加蔗糖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②水和氯化钠③浓硫酸和水④稀硫酸和铁粉⑤水和生石灰⑥水和氢氧化钠⑦水和硝酸铵.A.①②④B.②③⑦C.①④⑤D.②⑤⑥4.某次硝酸钾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判断错误的是()A.n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P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n、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D.p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n中溶液的溶质质量5.把一定质量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通过一种措施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大6.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 饱和溶液单质化合物石油Y 稀溶液化合物氧化物化石燃料A.A B.B C.C D.D7.某温度下,Na2SO3的溶解度是Sg/100g水。

此温度下一定量的Na2SO3溶液中加入ag Na2SO3恰好达到饱和。

若用Na2SO3•7H2O代替Na2SO3,使原溶液达到饱和,则需加入的Na2SO3•7H2O 质量为()A.2ag B.C.D.8.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温度(℃)0 20 40 60溶解度(g/100g水)27.6 34.0 40.0 45.5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C.2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小于4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D.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9.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D.t1℃时,将35gB物质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10.关于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喝了汽水,常常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所以硝酸钾属于可溶物质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汽油中溶解度大11.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3.6g晶体。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6.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故选B。
11.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同步训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同步训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溶解度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2.(2015•某某)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3.(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4.(2015•某某)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5.(2015•某某)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6.(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7.(2015•某某)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8.(2015•某某)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9.(2015•某某)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10.(2015•某某)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1.(2015•某某)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2.(2015•某某)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13.(2015•某某)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4.(2016•三元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15.(2015•某某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16.(2015•某某)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7.(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二、填空题(共7小题)18.(2015•某某)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温度/℃0 20 40 60KNO3溶解度/g 110(1)图中表示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2)6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3)60℃时,取甲、乙、丙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4)将2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60℃(不考虑水分蒸发),其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2015•某某)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_________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g该溶质.20.(2015•某某)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似.21.(2015•某某)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 30 50 60氯化钠溶解度/g硝酸钾110(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填“A”或“B”).(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22.(2015•某某)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__的溶液.(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23.(2015•某某)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温度为__________℃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解度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3)在t2℃时,75克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g.24.(2015•某某)某某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15•某某)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1)温度为_________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温度/℃20 30 50 60 80KNO3100 169溶解度/gK2CO3110 114 121 126 139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1)图2中溶液C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g(结果保留整数).26.(2015•某某)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__.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①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27.(2015•某某)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 10 20 30 40氯化钠35 36 37溶解度/g碳酸钠 6 10 18 50(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__________.28.(2015•某某)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__________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规律的图象是__________.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__________.(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答出一条).30.(2015•某某)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_____;(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晶.某某省某某市2016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溶解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比较解答即可.【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2015•某某)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B、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C、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D、根据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解答】解: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 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故C正确;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意义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解答】解:A、t1℃时甲、乙两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B、从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升高,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同温下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4.(2015•某某)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5.(2015•某某)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随温度的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先是增大,当大约40℃时开始减小,错误;B、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与水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C、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正确;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10H2O,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7.(2015•某某)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B、根据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t3℃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大小.D、根据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NH4Cl的溶解度为29g,则20℃NH4Cl的溶解度大于29g,则NH4Cl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D、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15•某某)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B、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解决.C、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通过曲线的走势解决.D、根据交点的含义分析.【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故此选项错误.C、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D、t2℃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9.(2015•某某)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0.(2015•某某)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练习题人教版一、溶液选择题1.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向l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液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乙D.t2℃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答案】D【解析】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t1℃甲的溶解度为60g,向l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时甲析出,而乙由于受温度影响较小,且量少,几乎不析出,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D. t2℃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溶质因析出而减少,溶剂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选D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2.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故A不正确;B、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B不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2g100%39%32g+50g⨯≈,故D正确。

故选D。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D。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 .20℃时,在00g 水中加入20g 甲可得到饱和溶液C .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D .若要将组成在M 点的乙溶液转变为N 点的乙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至50℃【答案】C【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正确;B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 ,20℃时,在00g 水中加入20g 甲可得到饱和溶液,正确;C .同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最浓,20℃时乙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30130g g×100%<30%,故错误;D .根据若要将组成在M 点的乙溶液转变为N 点的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至50℃,故正确;故选C 。

5.如图为A 、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质量相等C .t 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总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D .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甲【答案】A【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 正确;B .t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所含溶质也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C .降温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但因不知道甲在t2℃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则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不一定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从单一溶质的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最好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答案为A。

6.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d中溶质质量大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析】根据溶液的转化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A、从溶液c 和溶液d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溶液b中加入20g固体得到的溶液c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c变成溶液d是降温导致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

由此可知,溶液d中溶质质量小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故错误;D、由溶液a到溶液b只是温度升高,溶质没有变化,故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溶解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溶液的转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若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B.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C.两溶液的质量:甲﹤乙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饱和;B、根据溶解度曲线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考虑;C、根据降温后溶质的变化考虑;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

解:A、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甲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B、因为从t2℃降到t1℃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错;C、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由于甲物质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少。

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还是100g,所以甲<乙,故C正确;D、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甲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仍然饱和,质量分数用t1℃时溶解度计算即可;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按照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只要比较出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即可,通过图象可知甲>乙,故D错。

故选C。

点睛: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要利用好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B.t2℃时,A、B、C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 l℃时,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D.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A溶于水时吸热。

【答案】A【解析】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A、B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所以都有晶体析出,但是A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而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无晶体析出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故正确;B、t2℃时,由于不知道A、B、C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质量分数是否一定相等,故错误;C、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A不能完全溶解,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错误;D、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了,说明A溶于水时放热,故错误。

点睛: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9.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