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分辩率各码率的图像质量分析
高清视频编码哪种格式的视频更清晰

高清视频编码哪种格式的视频更清晰目前常见的视频编码有:Xvid 、h.264(X.264) 、MPEG2 、WMV-HD 、RMVB 等,之前在“高清视频编码技术简介”里面做过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1 、在最佳码率情况下,视频质量从高到底的排名如下:h.264(X.264) > WMV-HD > MPEG2 > Xvid > RMVB h.264 是目前最流行的高清视频编码,在最佳码率情况下,视频质量排第一位;WMV-HD 、MPEG2 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Xvid和RMVB属于有损压缩,因此排在最后两位。
2、在最佳码率情况下,视频文件体积大小从高到底的排名如下:MPEG2 > Xvid > WMV-HD > h.264(X.264) > RMVBMPEG2 和Xvid 是早期的视频编码,压缩比不高,因此在最佳码率的情况下体积较大。
WMV-HD 、h.264(X.264) 是较先进的视频编码,压缩比较高,因此体积较小;RMVB 虽然视频质量一般,但是压缩比非常高,因此体积最小。
3、文件大小相同,这些视频编码哪个更清晰呢,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分析:DVD 是使用MPEG2 编码的,一部DVD 影片的体积大概是5G; 假如使用最佳的码率对DVD 光盘进行视频转换,Xvid 压制DVD 大概容量是700MB;h.264(X.264) 压制DVD 容量大概500M;WMV-HD 压制的文件比h.264(X.264) 稍大,但相差不远;RMVB 压制的DVD 容量大概只有300M 。
在文件大小相同,例如500M 的情况下,视频质量从高到底的排名如下:h.264(X.264) > WMV-HD > RMVB > Xvid > MPEG2h.264(X.264) 的视频质量好,而且压缩比高,在同为500M 容量的情况下,比其他几种编码要清晰。
网络硬盘录像机NVR的监控IPC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

目录硬盘录像机的监控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 (1)各种格式清晰度CIF D1 (2)硬盘录像机的监控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工程计算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单位K)×3600÷8÷1024= MB/小时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单位换算:1字节=8比特)÷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
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 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硬盘占用时间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
音视频编码一些参数解析:码流、码率、比特率、帧速率、分辨率、高清的区别

⾳视频编码⼀些参数解析:码流、码率、⽐特率、帧速率、分辨率、⾼清的区别GOP/ 码流 /码率 / ⽐特率 / 帧速率 / 分辨率GOP(Group of picture)关键帧的周期,也就是两个IDR帧之间的距离,⼀个帧组的最⼤帧数,⼀般的⾼视频质量⽽⾔,每⼀秒视频⾄少需要使⽤ 1 个关键帧。
增加关键帧个数可改善质量,但是同时增加带宽和⽹络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提⾼GOP值来提⾼图像质量是有限度的,在遇到场景切换的情况时,H.264编码器会⾃动强制插⼊⼀个I帧,此时实际的GOP值被缩短了。
另⼀⽅⾯,在⼀个GOP中,P、B帧是由I帧预测得到的,当I帧的图像质量⽐较差时,会影响到⼀个GOP中后续P、B帧的图像质量,直到下⼀个GOP开始才有可能得以恢复,所以GOP值也不宜设置过⼤。
同时,由于P、B帧的复杂度⼤于I帧,所以过多的P、B帧会影响编码效率,使编码效率降低。
另外,过长的GOP还会影响Seek操作的响应速度,由于P、B帧是由前⾯的I或P帧预测得到的,所以Seek操作需要直接定位,解码某⼀个P或B帧时,需要先解码得到本GOP内的I帧及之前的N个预测帧才可以,GOP值越长,需要解码的预测帧就越多,seek响应的时间也越长。
CABAC/CAVLCH.264/AVC标准中两种熵编码⽅法,CABAC叫⾃适应⼆进制算数编码,CAVLC叫前后⾃适应可变长度编码,CABAC:是⼀种⽆损编码⽅式,画质好,X264就会舍弃⼀些较⼩的DCT系数,码率降低,可以将码率再降低10-15%(特别是在⾼码率情况下),会降低编码和解码的速速。
CAVLC将占⽤更少的CPU资源,但会影响压缩性能。
帧:当采样视频信号时,如果是通过逐⾏扫描,那么得到的信号就是⼀帧图像,通常帧频为25帧每秒(PAL制)、30帧每秒(NTSC 制);场:当采样视频信号时,如果是通过隔⾏扫描(奇、偶数⾏),那么⼀帧图像就被分成了两场,通常场频为50Hz(PAL制)、60Hz(NTSC制);帧频、场频的由来:最早由于抗⼲扰和滤波技术的限制,电视图像的场频通常与电⽹频率(交流电)相⼀致,于是根据各地交流电频率不同就有了欧洲和中国等PAL制的50Hz和北美等NTSC制的60Hz,但是现在并没有这样的限制了,帧频可以和场频⼀样,或者场频可以更⾼。
高清视频地设置及码率和清晰度地关系

高清视频的设置及码率和清晰度的关系不建议转换成RMVB,效果太差。
应该说已经接近淘汰的边缘。
建议转换成HALFCD标准的MKV格式。
此格式720P的高清体积仅为400M左右。
500M的MPG视频转换为50M的MKV仍然非常清楚。
你可以试试。
压制工具: MediaCoder,这是一个免费中文的通用音频/视频批量转码工具,而且很简单好用。
压制HALFCD的一些参数:总体方案采用H264+AAC+mkv封装的方式【视频】格式:H.264模式:平均码率(HALFCD为500kbps左右,MiniSD为900kbps左右)来源:自动编码器:x264【视频】对应【x264】规格:Main级别:Auto预设:Fast优化:Film【音频】编码器:Nero Encoder格式:HE-AAC来源:自动选择重采样:原始音轨ID:0(若源为多音轨,自己选择需要的音轨)【音频】对应【Nero Encoder】码率模式:Target Bitrate码率/质量:48Kbps【容器】容器:MP4或Matroska混流器:自动选择【画面】分辨率:去掉勾号(即分辨率不变),或设置为与压制源宽高比相同且小于压制源的分辨率画面裁剪:Disabled帧率:原始或小于原始【字幕】模式:Disabled(字幕可用MKVtoolnix添加,用MC效果不太好)其他选项卡默认视频文件大小计算公式:平均码率/ 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或[视频编码率(Kbps为单位)+(音频编码率(Kbps为单位)]/ 8×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计算方法如下:700×8÷5400×1024≈1061Kbps另外你坚持转为RMVB格式的话,此工具仍然强大无比。
分辨率、码率、视频;编码对视频的影响

分辨率、码率、视频;编码对视频的影响⼀、分辨率分辨率决定了视频画⾯的⾯积(宽度x⾼度), ⾯积⼤就有了看起来清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要靠码率来保证画质.⼆、码率在输出环节,选择好输出的分辨率后还会有⽐特率选项。
如果⽐特率只有1~3mbps那⽂件体积会⼩很多,但是画质会丢失很多细节,相当于对原画质进⾏取舍采样,⽐特率越⼩采样率越⼩,结果就是虽然分辨率不变,但画⾯已经舍去了⼤量细节。
⼀定分辨率之下, 都有⼀个保证画质清晰的最低码率, 太低了画⾯就⼀⽚糊, 就像宣纸上的画泼上⽔⼀样的效果. 码率越⾼肯定画⾯越清晰. 但是⾼到⼀定值, 再往上的画⾯改善程度就不明显了, 只会增⼤⽂件体积. 就是说过⾼的码率是浪费. 所以码率选的合适, 才可以保证清晰度⼜保持⽂件不会太⼤.例如: ⽤xvid编码时, ⼏种常见分辨率对应码率:320x240分辨率, 200-384kbps;640x480, 768-1024kbps;1280x720(720p), 3072-6150kbps;1920x1080(1080p), >8192kbps. (这个分辨率下xvid⽆能为⼒了, 还是⽤h.264吧)注意上⾯提到xvid编码和h.264编码, 这是两种常⽤的编码器, h.264更好, 就是说它可以⽤相对低的码率实现同等的画质. ⽤h.264的编码, 可以在上⾯的基础上降低30%的码率, 这样⽂件体积可以再减⼩30%.三、编码视频不是由⼀罗照⽚组成的序列,那样视频⽂件⼏乎有⼏个T⼤⼩,所以编码解决的就是利⽤帧与帧之间相似部分来节减空间。
⽬前主流的编码格式h264是⼀种。
还有更好的h265编码格式也在逐渐普及中,相同画质下可以做到更⼩的体积,更利于⾼分辨率视频的传播和⽹络视频传播。
图像解析度详解

图像解析度详解图像解析度详解分辨率(resolution,港台称之为解析度)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多少。
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1、图象分辨率(PPI)图像分辨率(ImageResolution):指图像中存储的信息量。
这种分辨率有多种衡量方法,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数(PPI,pixelper inch)来衡量;当然也有以每厘米的像素数(PPC,pixel percentimeter)来衡量的。
图像分辨率决定了图像输出的质量,而图像分辨率和图象尺寸(高宽)的值一起决定文件的大小,且该值越大图形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也就越多。
图像分辨率以比例关系影响着文件的大小,即文件大小与其图像分辨率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保持图像尺寸不变,将图像分辨率提高一倍,则其文件大小增大为原来的四倍。
2、扫描分辨率(SPI)扫描分辨率:指在扫描一幅图像之前所设定的分辨率,它将影响所生成的图像文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它决定图像将以何种方式显示或打印。
如果扫描图像用于640×480像素的屏幕显示,则扫描分辨率不必大于一般显示器屏幕的设备分辨率,即一般不超过120DPI。
但大多数情况下,扫描图像是为了在高分辨率的设备中输出。
如果图像扫描分辨率过低,会导致输出的效果非常粗糙。
反之,如果扫描分辨率过高,则数字图像中会产生超过打印所需要的信息,不但减慢打印速度,而且在打印输出时会使图像色调的细微过渡丢失。
一般情况下,图像分辨率应该是网屏分辨率的2倍,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输出中心和印刷厂都采用的标准。
然而实际上,图像分辨率应该是网幕频率的1.5倍,关于这个问题,恐怕会有争议,而具体到不同的图像本身,情况也确实各不相同。
清晰度参数

清晰度参数
清晰度参数是一种用于描述图像或视频质量的指标。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清晰度参数列表:
1. 分辨率:表示图像或视频的像素数量,常用的分辨率包括720p、1080p、2K、4K等。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2. 帧率:表示每秒钟播放的图像帧数,常用的帧率为24fps、30fps、60fps等。
帧率越高,动态图像越流畅。
3. 压缩率:表示图像或视频经过压缩处理后的文件大小,常用的压缩算法包括JPEG、
H.264、H.265等。
压缩率越高,文件大小越小,但图像质量可能会有所损失。
4. 清晰度调整:一些图像或视频处理软件提供了清晰度调整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
求增强或减少图像细节,改变图像的清晰度。
5. 锐度:表示图像的边缘清晰度,一般通过增强或减少图像的边缘锐化来调整。
6. 对比度:表示图像明暗对比度的程度,可以通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参数来改变图
像的清晰度。
7. 色彩饱和度:表示图像色彩的鲜艳程度,可以通过调整饱和度参数来增强或减少
图像的颜色饱和度。
8. 噪声抑制:表示消除图像或视频中的噪声干扰,提高图像或视频的清晰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清晰度参数,不同应用场景可能需要调整不同的参数来达到最佳的
清晰度效果。
全高清(FullHD)、高清(HD)和标清的区别

全高清所谓全高清(FULL HD)是指物理分辨率高达1920×1200,能够在1920×1080p 显示(包括1080i和1080P)全高清影像,其中i(interlace)是指隔行扫描;P(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这两者在画面的精细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1080P的画质要胜过1080i。
高清物理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则称作为高清,(英文表述High Definition)简称HD。
关于高清的标准,国际上公认的有两条:视频垂直分辨率超过720p或1080i;视频宽纵比为16:9。
标清标清,是物理分辨率在720p以下的一种视频格式。
720p是指视频的垂直分辨率为720线逐行扫描。
具体的说,是指分辨率在400线左右的VCD、DVD、电视节目等“标清”视频格式,即标准清晰度。
高清视频种类(1080p、720p、1080i)1.REMUX:提取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无损封装,TS/AVI视频部分不重编码,音频一般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2.VC1/H264toMPEG2: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在保证画质前提下造福广大机器低端配置的高清发烧友,音频部分一般采用原片音轨,也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3.HDRIP-108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920X1080或者1920X800;4.HDRIP-720p:对原版Blu-ray和HDDVD视频进行重编码,编码形式采用X264/VC1/DivX,容量一般为DVD9(8128M)和DVD5(4470M)的组合倍数,音频采用原片音轨,可能采用DVD中提取的音轨和重编码音轨;视频分辨率一般采用1280X720/688/544/536/528等;【摘要】从高清问世到HDV出现,技术一直在等待市场,市场却在等待技术的效率更高;数字视频的多样性体现了对视频信息利用的效率;HDV方式体现了信息效率的提高;压缩是提高信息效率的工具;高效率不等于高质量;在质量和效率的权衡中还会有新的格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