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农业生产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运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运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运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运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深入了解运城市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运城市特色农业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首先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运城市特色农业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然后,我们分成小组,进入运城市的农村地区实地走访,与农户、农业合作社和相关机构进行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特色农产品种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实地走访,运城市的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苹果、核桃、红枣等。

其中,苹果是运城市的主导特色农产品。

苹果的种植面积较大,品种丰富,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这主要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和市场需求变动导致的。

同时,核桃和红枣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但是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还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2. 特色畜牧业发展运城市的特色畜牧业主要是以养殖猪、羊和牛为主。

通过调研发现,养殖户规模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致使养殖效益不高。

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运城市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尤其在饲养与管理、疫病防控方面存在不足。

3. 特色加工企业运城市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相对较弱,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

调研情况显示,由于加工技术有限,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此外,运城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也较为滞后,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四、发展对策1. 引导农民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整合。

加强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建设,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共同经营,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提升。

运城市特色农产品需要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芮城农业调研报告

芮城农业调研报告

芮城农业调研报告芮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芮城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主要从农业生产、农村土地利用、农业技术和农业政策四个方面展开。

一、农业生产1. 农产品生产情况:调研了芮城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发现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大,但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和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

2. 农业设施建设:调研了农业用地、灌溉设施和农机具的现状。

发现农业用地合理利用不足,农田灌溉设施更新亟需加强,农机具配置不均衡。

3. 农业劳动力:调研了农村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短缺,部分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农村土地利用1. 农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了农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发现流转地块面积逐年增加,但流转市场仍不完善,农民参与农田流转意愿较低。

2. 林地和草地保护:调研了林地和草地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发现部分地区存在违法占用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和加大执法力度。

3. 农村房屋建设:调研了农村房屋建设情况,发现部分农村房屋建设存在规划不合理、建筑质量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

三、农业技术1. 种植技术创新:调研了新农艺技术在芮城的推广应用情况。

发现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调研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发现部分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农业政策1. 产业扶持政策:调研了当地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发现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发现部分农户融资困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在芮城农业发展中,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村土地利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芮城农业可持续发展。

运城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运城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机 2 6台 、粪 污 处 理 设 备 3 6套 、颗 粒 机 3 8台 、饲 料 切 碎 机 2 6台 。
展应 同政府的农业产业优化调整相结合 ,这样设施农业便可 持续快速发展。②发展设施农业应引导农 民 自愿 ,群众 的力
量是无穷的 ,群众积极 了,事情就好办 了,群众积极性是设
施农业发展的基础。③ 不同区域基础因素不同 ,应发展不同
均使用时近 5 8个月。建设总投资达 2 310万元 ,配套设 . 3 7 5 备有温控设 备 10台 、光控设备 1 3 、二氧化碳施肥设备 5 0套 6 0套 、灌溉设备 1 3 4 9套 、 自动卷 帘设备 85套 、微 耕机 0 4
4 0 台 、植 保 设 备 68 0多 台 。 0多 3 0
的设施农业 。④政策扶持才能大力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
3 .设 施 农 业 生产 经营 情 况
()鱼虾水产养殖设施 装备情况。水产规模养殖场总计 3 3 1 ,其中工厂化养殖 16个 ,工 厂化循环水养殖 3 1个 4 4个 ,
()连栋 温室种植 面积为 1 m ,主要进行育 苗 ,年销 1 6h 售达 5 25万元 。 日光温 室 主要是 生产 蔬 菜 ,种植 面积 达 6.
D 1. 6 /IS .6 36 2 . 1. . 中 图分 类 号 OI 03 9JS N 17 — 3 X2 01 0 9 . 0 05
运城 市 是 山 西 省 的农 业 市 ,耕 地 面 积 5 . 49 3万 h 2 m ,人 口
面积达 210h 0 m ,建设投 资 8 4 8万元 ,配套装备有筛滤装 9 置 5 8 、蛋 白分离器 4 6 、杀 菌装置 62个 、富氧纯 氧 4个 2个 5
进设施设备 ,大力扶持推广设施农业的发展 ,在不 同区域形 成了不同的规模化的设施农业 ,实现 了高效农业 。设施农业 有力地促进 了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是农 民增收致富的一条 途径 ?发展一个品牌设施 农业 ,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 ,致

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山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山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分析山西农业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山西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于农业发展的意愿和需求,以及农业产业链中的各方对于即将推进的政策的看法;实地走访主要针对农村基层,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优势山西农业产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为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障。

此外,山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助于农产品的扩大销售市场。

2.问题(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山西农村大多数农民从事传统农业,农产品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2)农业资金不足。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农村基层企业面临着农资、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3)农产品质量不稳定。

受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3.发展方向(1)农业结构调整。

通过培育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3)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农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1)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规模效应,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优化。

(2)提供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

(3)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开展培训班和技术指导服务,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运城市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晋东南黄土高原中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在运城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运城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景观。

运城位于黄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宜农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此外,运城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晋晋关、寿阳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其次,运城市政府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

例如,政府对休闲农业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并提供相关培训,帮助农民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如农民市集、水果采摘等,增加了市民的参与感和乐趣。

再次,休闲农业项目多样化。

运城市的休闲农业项目各具特色。

一方面,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和观光农园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农村生态体验和休闲娱乐。

游客可以在乡间漫步、采摘农作物、品味农家饭菜,感受到乡村的田园风光。

另一方面,农民还通过开展农业体验活动,如农艺体验、土特产品展览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增强了对农业的了解和认同。

最后,休闲农业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项目,农民可以增加收入。

此外,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总之,运城休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使得运城的休闲农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信在未来,运城的休闲农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

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

山西果树 2016(1)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运城地区是全国苹果优质产业带之一。

截至2014年底,其苹果栽培总面积为14.27万h m 2,产量为370万t,为了使运城苹果产业更好的健康发展,我们分别对苹果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新农人、消费者等150个主体进行了调研,涉及面积66.67h m2。

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品种结构根据这次调查,苹果品种中,富士品种面积最大,占调查总面积的85%,其他品种面积较小,主要是嘎拉系、华冠、红星、凉香、美八、华硕等。

富士品系繁多,良莠不齐;果实品质因品系栽培技术、立地条件而差异较大。

乔化果园多,矮化果园少,乔化果园树龄基本在12~25年,果园存在郁闭、病虫害严重、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等,严重影响树体的健康发展。

矮化果园采用的砧木以M 26、S H 系居多。

调查发现,一是目前市场急需富士品系的优种。

应立足运城生产实际,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最佳砧穗组合;二是中早熟苹果品质普遍不高,需进一步提升。

2 病虫害防控2.1 矿物源农药使用较少 当前,在苹果病虫害防治上,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使用较少,以往用石硫合剂清园,现在用腐必清、氟硅唑等,石硫合剂具有杀菌、杀虫卵的作用,在发芽前7d 使用,效果最佳,大大减轻病虫源基数。

在6-8月份使用波尔多液的果园,早期落叶病都能得到很好的预防,不会出现大面积落叶的问题。

但果农普遍认为矿物源农药存在配制麻烦、使用起来不方便等问题。

2.2 药剂使用盲目性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果农容易受个别农资经销商蛊惑,不能按照果园实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盲目性较大,看到别人打药,自己也开始打。

没有选对针对性的农药和防治的关键期,没有采用适宜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防治,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运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运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运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近年来休闲农业在该地区迅速发展。

以下是运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1. 农家乐: 近年来,运城市农家乐业呈现井喷式增长。

许多农村地区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展农家乐服务,提供住宿、餐饮、农业观光等多种服务。

农家乐将农业资源和乡村风情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2. 特色种植和养殖: 运城市以优质生态农产品著称,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市区周边的柿子、苹果、无花果等水果种植基地吸引了很多游客。

农户们还开展了养殖业,如乳制品生产、草鱼养殖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3. 采摘园: 运城市的采摘园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形式。

夏季,市区周边的草莓、蓝莓、樱桃等水果采摘园迎来了高峰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水果。

采摘园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教育的机会,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4. 农业观光: 运城市还通过农业观光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农业观光景点将农田、农具、农耕文化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向游客展示传统而独特的农业风貌。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5. 农业体验活动: 运城市还开展了各种农业体验活动,如农产品加工制作、农活体验、农艺培训等。

这些活动让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感,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运城市发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通过农家乐、特色种植和养殖、采摘园、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运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

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

山西运城苹果产业状况调查作者:来源:《山西果树》2016年第01期运城地区是全国苹果优质产业带之一。

截至2014年底,其苹果栽培总面积为14.27万hm2,产量为370万 t,为了使运城苹果产业更好的健康发展,我们分别对苹果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新农人、消费者等150个主体进行了调研,涉及面积66.67 hm2。

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品种结构根据这次调查,苹果品种中,富士品种面积最大,占调查总面积的85%,其他品种面积较小,主要是嘎拉系、华冠、红星、凉香、美八、华硕等。

富士品系繁多,良莠不齐;果实品质因品系栽培技术、立地条件而差异较大。

乔化果园多,矮化果园少,乔化果园树龄基本在12~25年,果园存在郁闭、病虫害严重、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等,严重影响树体的健康发展。

矮化果园采用的砧木以M26、SH系居多。

调查发现,一是目前市场急需富士品系的优种。

应立足运城生产实际,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最佳砧穗组合;二是中早熟苹果品质普遍不高,需进一步提升。

2病虫害防控2.1矿物源农药使用较少当前,在苹果病虫害防治上,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使用较少,以往用石硫合剂清园,现在用腐必清、氟硅唑等,石硫合剂具有杀菌、杀虫卵的作用,在发芽前7 d使用,效果最佳,大大减轻病虫源基数。

在6-8月份使用波尔多液的果园,早期落叶病都能得到很好的预防,不会出现大面积落叶的问题。

但果农普遍认为矿物源农药存在配制麻烦、使用起来不方便等问题。

2.2药剂使用盲目性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果农容易受个别农资经销商蛊惑,不能按照果园实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盲目性较大,看到别人打药,自己也开始打。

没有选对针对性的农药和防治的关键期,没有采用适宜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防治,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另外,果农对生产调节剂的使用有误区,存在大量滥用果实膨大剂、增糖剂、增色剂、高桩素、防落素等调节剂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市农业生产调查报告(管理121班韩晨宇09)运城市是山西省和全国棉麦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经济的作用,2012年3月19日至21日,在山西证监局孙才仁局长、任宝香副局长的带领下,期货处与中粮、中辉期货公司赴运城市就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的主要任务与内容调研的主要任务是:一是通过重点走访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走进产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通过与市政府和市农委、市粮食局等座谈交流,全面了解运城市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联系沟通的渠道,为后续举办涉农企业套期保值培训班做好准备,为制定合理的期货套期保值方案提供依据;三是引导辖区期货经营机构注重服务实体产业客户,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涉农企业就订单农业、点价贸易等先进的生产与贸易方式进行探讨。

调研的主要内容有:涉农企业在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方面的生产加工情况、运输情况、资金成本情况、仓储情况,产品购销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参与情况等。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此次调研,与运城市委、市政府、市直涉农部门、有关涉农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重点走访了山西粟海集团公司、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晟纺织有限公司、山西忠民集团等企业,1、运城市的基本情况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

全市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全市13个县市区中,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的有11个,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的有6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的有2个。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6.6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2.54万人,占总人口的60.5%。

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22元。

2011年,运城市粮食总产量266.5万吨,占山西省的22.3%,其中,小麦产量121万吨,占山西省的50.4%;玉米产量137.1万吨,占16%。

棉花产量5.8万吨,占山西省的92.1%。

油料产量1.86万吨,占山西省的10%。

2、运城市涉农企业的情况目前,运城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5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龙头企业154家。

龙头企业总资产109.8亿元,固定资产59.3亿元,平均总资产规模为5800万元。

2011年,运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4.3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1家。

全市在涉农品牌上,拥有18个山西省著名商标,2个中国驰名商标,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72个。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粮食类加工企业300余家,年加工转化粮食240多万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山西亿家康面业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麦6.5万吨;油脂类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各类原料70余万吨,生产食用油10余万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山西忠民集团有限公司,年加工原料34万吨,生产食用油5万吨;肉类加工企业20余家,年加工能力25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山西粟海集团,已形成1.2亿只肉鸡加工能力,为华北地区之首。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科技含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企业利润率较低,资金较为紧张,企业项目建设滞后,进一步扩张的能力不足;人才匮乏,家族式经营较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订单农业占比较小,农民参与程度较低。

3、重点走访的四家企业的情况①山西粟海集团公司。

山西粟海集团公司位于运城市的永济市,总资产22个亿,职工3000余人,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山西粟海集团旗下的粟海禽业公司,主业是肉鸡繁育、饲料加工和畜禽食品加工,是目前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五位,存栏种鸡100万套,年出孵雏鸡1.2亿羽,加工肉鸡1.2亿只,生产各种预混料和全价颗粒饲料73万吨。

在其饲料中,45%-70%的成份是玉米,10%-20%的成份是豆粕,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70%。

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变化决定着该公司肉鸡的产出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

该企业没有参与期货市场。

②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潜水泵制造企业,年产值2.5亿元,净利润1000万元。

由于市场趋于饱和,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该公司制造的产品所需原材料中有期货上市相关品种铜,但一年的消耗总量不超过300吨,从目前看,参与期货套保的需求不大。

该企业有强烈的上市融资需求,计划逐步淘汰落后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如果该企业上市,将会涉及到股权保值;加工规模扩大后会涉及到一些原材料价格保值。

③山西恒晟纺织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捻线、染纱为一体的新型纺织企业,总资产2.78亿;年产棉纱11000吨,年产值5亿元,销售收入4.88亿元。

棉花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发展甚至企业的生存。

目前该企业通过控制现货库存、或减少下游定单等原始方式回避棉花价格波动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张和进一步做大做强。

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期货金融工具存在刚性需求,目前企业董事长已关注期货市场,但不熟悉期货工具的应用,不敢做。

④山西忠民集团。

山西忠民集团年吞吐棉籽、大豆、油菜籽、葵花籽等各种原料60余万吨,加工食用油10万吨,总资产近12亿元,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

该企业使用的大豆原材料基本上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国际大豆价格的频繁变化对该企业生产经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前正在积极做申请上市的准备,希望通过融资扩大再发展。

该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但是没有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避险功能。

该企业肉鸡饲养每年需要40万吨玉米和20万吨豆粕,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不到4个月时间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15%左右,吞噬了企业大部分经营利润。

三是部分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全面有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在市场波动的风险中已经知道主动关注期货价格和期货市场,但对企业套期保值交易不是从是否实现最初锁定成本或利润的目标来评价,而是单看期货交易部分是否盈利,这一认识上的偏差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的积极性,不敢放手充分利用期货工具抵御市场风险,遇到大的市场波动风险即可能会被打垮。

四是缺乏熟悉期货工具的相关专业人才,一些企业在市场波动中已经认识到套期保值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没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不了了之。

如在调研中,与山西恒晟纺织有限公司郭董交谈中他这样说:“期货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解了,但是企业一直没人会做,不敢做,现在只是关注。

”也因此,该企业目前只能通过控制现货库存或减少下游定单等原始方式回避棉花价格波动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规模扩大。

五是已经开始套保的企业存在内控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如山西忠民集团借助期货工具持续稳定经营、逐渐做大做强在当地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套保内控机制缺失,该企业的套保业务是董事长一人决策、一人操作,管理风险无法控制,可能会对后续的经营带来问题。

四、对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广泛传播期货知识。

组织期货经营机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通过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和专题期货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大期货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期货市场尤其是农产品期货市场“三农”的影响力,开展期货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继续为当地企业家送理念、送知识、送服务,使各级政府、经济部门、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期货工具对经济发展、对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对企业资产存量保护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作用,使企业知道“丰收不仅在田野、效益不仅在车间”,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在资本市场。

举办涉农企业套保专题培训班,聘请业内专家量身制定培训课程,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和“三农”服务的期货领导干部和期货人才。

依靠当地政府,成立期货知识普及工作小组,定期到涉农企业进行期货知识的普及教育,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在利用期货市场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

二是抓住重点,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一方面,建议当地政府做好推动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提供理念、提供服务、搭建平台、搭建机制。

推动“公司+农户”模式,或组织一定规模的农业户,组成“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规模经营,由公司、合作组织参与期货市场,推动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另一方面,引导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做深度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与企业对接,加大业务推广、技术指导、知识培训等服务的力度,根据不同的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企业的套期保值方案,指导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业务。

三是现行先试,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借鉴吸收其他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先行先试,选择一些素质好、有基本团队的,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企业进行试点,试点企业要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套保风险控制,培养和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对试点套保企业的套期保值及套保收入给予税收优惠。

探索银行服务实体企业套期保值和提供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服务的有效形式和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贷款进行套期保值的经验。

探索将各种财政补贴政策化零为整,建立产业基金在期货市场上进行风险规避的机制。

四是加强协作,形成期货市场发展合力。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配合,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期货活动,维护期货市场秩序。

鼓励现货企业与龙头期货机构加强合作,实现期货机构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各级金融、财政、国资、税务等部门,要建立经常性、制度性的沟通机制,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及时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