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_2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2.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3.学习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本课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以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观看动画《感恩父母》,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有一位学者,他十九岁赴美留学,二十六岁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获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大家猜猜他是谁?(生:胡适)胡适最感谢的人就是他的母亲。
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文绉绉()翳()掷()铜钱赌博()羞愧()宽恕()绰()号庶()祖母佃()户筹()备吹笙()抽屉()二、感知一种母亲的形象。
总结文章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母亲什么样的品性?①早训催上早学②重罚、舔病眼慈爱③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感谢④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⑤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师:我们来看一则资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母亲的形象【资料补充】:(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
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
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
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
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师: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拉扯着三岁大的儿子,又是当家的后母,支撑着经济困窘的门户。
胡适在文章中写道:“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三、体会一种深远的影响1.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指母亲教会了我们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母亲平时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我的母亲

•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 • 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 刻痕; • 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 珍珠; • 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 对文中“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 认识。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在你们的记忆库 中搜寻你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很难忘的事情,试
C,熟读生字
文绉绉(zhōuzhōu) 穈(méi)先生 绰(chuò)号 庶(shù)祖母 摹(mó)画 轻薄(bó) 眼翳(yì ) 经营调(diào)度 侮(wǔ)辱 庶(shù)祖母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 事例表现人物品 格特点的写法。
2,了解与母亲有 关的俗语、格言。
3,学会理解父母, 感恩父母。
名人谈母爱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 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柯里罗)
父母的美德是子女的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 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 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 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 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 的语体特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用两个字概括呢?
我的母亲2

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今年的春天来得晚了一些,大地到处是一片白雪皑皑,但我似乎在这白雪皑皑的季节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色彩——春天。
一天,我穿着一件小棉袄就去朋友家玩了。
大约玩两三个小时,可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便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不禁自认倒霉心想:“这真是一个鬼天气。
”刚说完这一句话,一阵寒风迎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心里埋怨着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接受母亲递给我的大衣呢?可能是因为自己嫌那件大衣又大又厚,穿在身上简直是一个笨笨的企鹅,也许是太在意别人的说法了。
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后悔,本来雨过天晴的心情又变成了电闪雷鸣。
我只好不住的在手上哈气,使自己暖和一些,我的双脚已经快冻僵了,但是在这个街巷里又怎么会有人把门打开呢?我回想着两个小时以前的一幕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我瑟缩着向前走去。
忽然在前面一个路口镇有一个人影在向我摆手,我跑过去,一看。
啊!原来是母亲,我简直惊呆了——这么冷的天气,母亲似乎已在这等了很长时间了!她说:”快把衣服穿上,别冻着。
”泪,凉凉的。
我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把我搂在怀里,一步步地向前走去。
望着后面一串串脚印,我仿佛看见了春天,那是一片鸟语花香,柳绿花红的景象,我希望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个美好的时刻。
回到家中,已经四点多了,钟表上的秒针在滴答滴答的响着。
不时,传来几声咳嗽声,原来母亲病了,是为我病的,我走到母亲旁边,娴熟的为母亲煮了一锅姜汤,母亲喝得很快,喝完便睡了。
望着眼前虚弱的母亲,我希望春天能早些来到,给母亲一些温暖,母亲能早些好起来。
“当当”已经过五点了,我为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来表达心中的感激,我感受到了:原来这春天是用亲情浇灌出的春天,使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有了可贵的亲情,使我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我的母亲》课件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体现母亲怎样的品行。
(1)课文写母亲的件事及体现的品行:
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
1、叫我早起,凝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
2Hale Waihona Puke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 3、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
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4、他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
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
不露怒色、
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 气量大、性子好
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容忍
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 仁慈、和蔼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
文章主旨
本文是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 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热爱,记下了自己人生 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 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 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 秀的性情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 敬爱.
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
1904年赴上海, 入梅溪学堂、中国 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 留学,1914年在康 奈尔大学获文学士 学位后,入哥伦比 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1917年完成博 士论文后回国,任 北京大学教授,积 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和文学革命运动。
北大时期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 北京大学校长
4、“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和蔼……
品味语言 但……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句
(12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我的母亲(2)

2 我的母亲(2)【基础须知】字形辨析皱(zhòu) 褶皱邹(zōu) 姓邹绰(chuò) 绰号悼(dào) 追悼掉(diào) 掉头渍(zì) 汗渍债(zhài) 讨债绩(jī)成绩【重点梳理】一、问题导读1.你从文中读出了作者对母亲一种怎样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这种感情又是如何体现的?作者对母亲是一种深深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作者运用童年的视角、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2.你如何看待母亲的教子方式呢?(1)她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儿子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做人上能自我反省。
(2)她教育孩子能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不溺爱,不娇惯。
(3)她不在人前惩戒孩子,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这些在今天都是值得借鉴的教子方式。
品语言,体会情感。
二、文章主旨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表达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难点再现】1.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作者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我的母亲》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结: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重要因素。
(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
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
1、母亲的我命这么苦,她会跟人诉苦吗?在文中找出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生:看法1:不会。理由:(1)第10段、12段“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8段过年
生:看法2:会。理由:8段大哥行为,11段哭丈夫(向死去的人哭,应该用哭诉。哭自己不算向别人诉苦
2、看来我们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否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进一步来证明。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板书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3、我么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三次哭的语句)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1)哭诉的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2)哭的目的不同::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即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期盼),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最佳答案: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2我的母亲

把握本文的语体特点
1、自传体 2、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3、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
█ 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有哪些?
★学得了好脾气 ★ 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容人、体谅人 ★在学习上勤奋、守时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尊敬、感激、怀念母亲。
阅读 前4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 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 zhōu 子是: • 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 “绉”该怎样读? •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 1. 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 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 他们乱跑乱跳。
• 不可以。 • “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 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 “管理”的对象和意思要宽泛得多, 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
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 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 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 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 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 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 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 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 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 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 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 家乡教育》)
2《我的母亲》

一、走进作者及母亲
母爱抒情
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篇流传千古的诗文。 从类出现的那一刻起,母亲的爱便是那最感人的风景。 母爱,是自私的,但母爱更是伟大的。母亲的爱 是酿造了千年的美酒,浓得化不开、褪不去。 母亲的眼光永远是温柔的,母亲的爱总是纯得让 人不敢正视。看着那位母亲含笑的眼,我莫名地有一种 负罪的感觉。 母亲的爱像无形的空气,永远在我们的身边, 永远都能感受到。母爱要细细地去品尝、去理解。只 有用心,才能感受到母亲无私博大的胸怀。
胡适(1891—1962),原
名胡洪騂,字适之。笔名有 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 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 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 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 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 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 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
冯顺弟 年幼时勤快贤惠。 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 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 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 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 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 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 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 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 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 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 长孙胡思明。 冯顺弟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zh ō u m éi zh ì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sh ù yì ti ǎ n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sh ù zé mò 责罚 广漠 宽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的母亲
课型:讲读课主备人:王召轩时间:2012-2-9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品味语言,体会语言表达的分寸。
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想:平淡中的深情需要诵读,讨论有利于提升思维含量。
以读带讲,以议带练,注重反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
导入新课,由《鲁冰花》歌曲导入。
二、自读
1、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庶.祖母()眼翳.()
广漠.()野蛮.()绰.号()
摹.画()抽屉.()嬉.戏()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
..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三、理读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第二课时
四、品读: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
能不
..算是打了一点儿
...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
..我能宽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五、延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3.“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4.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用原句回答)
5.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