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参考人教新课标八级下2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2《我的母亲》课件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体现母亲怎样的品行。
(1)课文写母亲的件事及体现的品行:
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
1、叫我早起,凝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
2Hale Waihona Puke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 3、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
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4、他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
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
不露怒色、
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 气量大、性子好
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容忍
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 仁慈、和蔼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
文章主旨
本文是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 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热爱,记下了自己人生 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 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 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 秀的性情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 敬爱.
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
1904年赴上海, 入梅溪学堂、中国 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 留学,1914年在康 奈尔大学获文学士 学位后,入哥伦比 亚大学读哲学。
留学时期
1917年完成博 士论文后回国,任 北京大学教授,积 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和文学革命运动。
北大时期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抗日胜利后任 北京大学校长
4、“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和蔼……
品味语言 但……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句
(12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第2课时)

可爱的性格
读小说热泪涌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 努力的精神
“我”背书挨打 —— 哭:痛苦、无助 —— 感念、理解
能干的才具
夏夜劳碌的身影 —— 忙:劳苦、能干 —— 歉疚、感恩
(痛惜和谴责)
课后 反思
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
会孝敬母亲。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
总结 反思
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 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 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
“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我的母亲
板书 设计
事件
母亲的形象
我的认识
主题
(朦胧——清晰) (浅显——深入)
元宵夜“巡阅” —— 笑:美丽、慈爱 —— 初识母爱
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
《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
引导 点拨
训练 达标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内容。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
份这
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 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
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 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
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 提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2课时教学设计

2.《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材介绍:《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
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体裁是一篇传记。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掌握课后读写要求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2)概括文章所写的关于母亲的几件事,提高概括能力,体味作者的情感。
(3)学习文章朴实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加强预习指导,认真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进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同时将更多的爱心回馈给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学会如何概括事件,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如何在朴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和深深的怀念。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作者的生平阅历和文章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背景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相隔很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文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会有许多不解的地方,这是学习中的难点。
课前准备:1、疏通生字词,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2、查找有关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以读读《胡适自传》。
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请母亲写下感受,封在信封里,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提前不要拆开看。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预习反馈、整体感知、深入挖掘、拓展延伸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 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PPT 课件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 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PPT 课件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 课《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PPT 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狞。
⑶感悟胡适及其作品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扦化素养。
3、德育目标:侨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办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勇感。
【教学重点】诵读孽。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弯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1 / 17【教疤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层内狱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银】1、诵读法:课文以饵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囊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芯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达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责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搞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匙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铸响。
2、延伸拓展:本违文选自《胡适自传》。
引导控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阎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冯,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仙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未具准备】多媒体CAI沼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打胰印好的讲义资料。
【课时安纶排】1课时。
【教学过程】艳〖教学要点〗诵读,整颂体感知文意。
分析母亲的形犹象。
品味语句,把握自传的优语体特点。
拓展延伸,理性寞思考母爱及其影响。
八下2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八下2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八下2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该课获年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大赛一等奖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
谁的母亲?生齐答:胡适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
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
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我们不由得感叹:(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啊!”生(全班自然接着说):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
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认为不会。
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师:那她到隔壁闲谈。
会谈点什么呢?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
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
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
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会向丈夫诉苦。
师:她的丈夫还活着吗?生6:已经死了。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
她哭的对象是谁?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

教师寄语:
让我们用行动来 “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 妈妈的心态,对你 自己唠叨几句。
课堂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 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 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 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 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 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 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 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 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生活采真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 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 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 影响?请联系实际谈谈。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 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
1、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 母亲说一句话。
2、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 母亲说一句话。 3、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一句 话。
胡适
1、请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 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 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品味语言
•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 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 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 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 得断然和绝对。 •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现了作者谦 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 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布置作 业
•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 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 推荐的文章: •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 朱德的《我的母亲》 • 王恒绩的《疯娘》 •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 2、 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一段祝 福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爱。以便在母亲节时送给母 亲。
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教案第2课我的母亲

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教案第2课我的母亲第一篇: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教案第2课我的母亲2.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二、导入:1.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2.朗读散文:《母亲》(朗读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
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来了解胡适的母亲。
由于这篇文章的年代比较久远,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相关的资料。
(参考略。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感知到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妇女,年轻守寡,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这样一个女人要承受的苦痛和压力是很难得一想象的。
在阅读时,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个要素来把握文章。
本文是一篇传记散文,人物如何的刻画得饱满应该是作者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请你迅速的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一)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师点播,落实文章的整体结构。
第一部分: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2.《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
②学会品味作品平淡朴实的文风。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③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②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培养出尊重母亲的思想感情。
②明确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去领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领会作品中的所蕴涵的真挚情感,理解平淡文字的背后所蕴藏的真情,真的很难。
2.一般这样的文章原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的,但是本文又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很难做到。
3.歌颂母亲这一主题,学生从小学就一直在学习了,主题虽是永恒的,情感虽是真挚的,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其它新意,要初中的学生去领会很难【教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本文适宜用情感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品。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大家一听到“母亲”这个词,第一瞬间映入你脑海的一个词语是什么?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2.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薄(bO) 薄v 薄荷(bb) '薄St (boo) 量|气最(hdng) 丨打量(l'6ng)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下流:本文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①责问。
②询问。
本文选用义项①气量: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重点句子分析】(1)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中的“野蛮”并无,“野蛮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我的母亲 【字词综合运用】 ⑴注音 野蛮(m 印) 责罚(z e f Q 气量(li eng) 宽恕(sh i) 抽屉(t i) 嬉戏(x I) 翳(y 0 糜(m e n) (2)形似字区别 管束(sh I 遂(su 0 笙(sh dig) 文绉绉(zh O J ) 绰号(chu c) 掷(zh i) 庶(sh ⑪ (po) ltt#t (M) ■ (kui) (hufM) |辱先生(血" (mt) [舒(wO) USW (hJ) (3)多音字辨析[绰号(chjd)I 绰起羯子(chOo)(4)解词 子。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
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 本文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可在阅读本文时,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有些语句就饱含感情:“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背景知识】(1) 作家作品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骅(x ing),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
14 岁到上海求学。
1910 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 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2) 文学常识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
根据谓语的不同构成情况,主谓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如“你改悔吧! ” 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做谓语,如“我的母亲气量大” 。
名词谓语句由名词短语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如“每人一盏灯笼” 。
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如“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这几类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最常用,要着重掌握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
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是动词非主谓句,如“站住!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是形容词非主谓句,如“好! ”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是名词非主谓句,如“多美的景色呀!”(3) 背景知识本文选自《四十自述》,是作者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课文结构分析】(1) 层次结构第一部分( 第1-4 段) ,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第5-8 段) ,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
第三部分(第9-12 段) ,写母亲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13 段) ,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2) 中心意思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3) 写作特点语言质朴、真切,毫无夸饰之辞,结构自然流畅,充分显示了自传的语体特点。
【课文写作特色】1.深挚母爱,怀念母亲。
2.对比鲜明,褒贬分明。
3.语言质朴,直白坦诚。
【课本习题提示】一、1.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 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 ,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
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
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
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
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
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
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
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二、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 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 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 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 母亲的怀念;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 、“待人接物的和气” 、“宽恕人”、“体谅人” 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 假设的词语, 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 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 表现了 作者不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 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
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同步达纲练习】(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厌恶(w ⑪ 管束(s 0B. 责罚(z ⑥ 眼翳(y i)C. 庶祖母(zh ()嬉戏(x i)D. 文绉绉(z ①)绰号(chu c) (2) 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母亲待人最 (A 慈详B .仁慈C .仁义),最温和, 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 在这 _________________ (A 广漠B .茫茫C .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A 约束 B 管理 C 管束 ) 过我。
③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 (A 请 D 找 C 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广漠(me) 质问(zh i) 调度(di co) 轻薄(b ◎ 抽屉(t 1 野蛮(men) 牢骚(s e ) 宽恕(sh ⑪(3) 下列句子画线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 请给下面的语段标出标点。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糜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5) “我在这九年(1895-1904) 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
B. “一点”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
C•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D.加粗词语用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
(6)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 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①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②对文中加粗字“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个“混”字,其实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B. 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暗接,“我”在人海里“混” 应该有人来管束“我” ,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