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我的母亲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精美课件(共21张PPT)

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课文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 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 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 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 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
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
3.课文前四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 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1)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童年往事: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2)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 影响,即‚身教‛。
语言品析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 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字词积累
zhōu chuò yì
文绉绉
shù
绰号
shēng
眼翳
mó
庶祖母
tiǎn
吹笙
wǔ
摹画
舔去
侮辱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管束: 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大空旷。
气量:
广漠: 宽恕:
宽容饶恕。
责问。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质问:
文绉绉: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是明显的,是温暖炽热 的。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妈妈,您辛苦 了》……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

北大时期
语文课件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语文课件
抗日胜利后任 北京大学校长
语文课件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在纽约
语文课件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 1962年病逝于台湾
语文课件
胡适墨迹
语文课件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 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 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 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 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 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 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 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
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
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
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
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
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
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问题探究
⑷母亲是旧社会传统的“良母”典型,她的 美好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她的一些思想 观念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不能 毫无保留地加以提倡.
总评: 母亲身上带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对 她的评价,可能是仁者见仁.但“可怜天下父 母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这位体现中 国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今天仍具有感人至深 的力量,激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课件
5、对不负责任的五叔说的话,
品味语言 “母亲气得大哭……她才罢
休”.对这应如何理解?
这里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一 面.从平时看,这算不上多大的人格 侮辱.但作为一名年轻的寡妇,这样 做,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她认为这是 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这事忍不了,所 以“气得大哭”.直叫那说话不负 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
语文课件
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语文课件
抗日胜利后任 北京大学校长
语文课件
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在纽约
语文课件
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 1962年病逝于台湾
语文课件
胡适墨迹
语文课件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 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 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 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 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 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 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 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
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
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
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
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
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
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问题探究
⑷母亲是旧社会传统的“良母”典型,她的 美好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她的一些思想 观念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不能 毫无保留地加以提倡.
总评: 母亲身上带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对 她的评价,可能是仁者见仁.但“可怜天下父 母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这位体现中 国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今天仍具有感人至深 的力量,激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课件
5、对不负责任的五叔说的话,
品味语言 “母亲气得大哭……她才罢
休”.对这应如何理解?
这里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一 面.从平时看,这算不上多大的人格 侮辱.但作为一名年轻的寡妇,这样 做,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她认为这是 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这事忍不了,所 以“气得大哭”.直叫那说话不负 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课

版权所有-
写了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表现出了宽 容忍让、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又写了母亲 “受辱”非常生气,表现了母亲“很有刚气” 的性格特点。总之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她的 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 4.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几段?既是写母亲,为 什么还写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为什么还要写 母亲和家人的相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5—8段,主要是写母亲。 从题目看,这是重点,但作者却用了前三个段 落写了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深刻 印象的几件事。九年的儿童生活只学得了“读
版权所有-
梳理文章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 第一层(5——7)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层(8——11)母亲对家庭的影响。 第三层(12)母亲对她自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和我对 母亲的怀念。
版权所有-
书和写字两件事”,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但读书和写字之外“究竟给了我 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 慈母。”交代了这些内容后,作者笔锋一转, 但又水到渠成的将“母亲”推向了文章中心。 当然,写母亲时还提到了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此一笔不仅写出 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 亲对我的身教。 5.对母亲的教子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请同学自己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所有-
检查预习: 野蛮(man) 文绉绉(zhou) 眼翳(yi) 掷(zhi) 笙(sheng) 宽恕(shu)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下流:本文指卑劣、不道德。 质问:责问;询问。本文是责问的意思。 轻薄:语言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思。
写了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表现出了宽 容忍让、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又写了母亲 “受辱”非常生气,表现了母亲“很有刚气” 的性格特点。总之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她的 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 4.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几段?既是写母亲,为 什么还写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为什么还要写 母亲和家人的相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5—8段,主要是写母亲。 从题目看,这是重点,但作者却用了前三个段 落写了自己童年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深刻 印象的几件事。九年的儿童生活只学得了“读
版权所有-
梳理文章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 第一层(5——7)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层(8——11)母亲对家庭的影响。 第三层(12)母亲对她自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和我对 母亲的怀念。
版权所有-
书和写字两件事”,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但读书和写字之外“究竟给了我 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 慈母。”交代了这些内容后,作者笔锋一转, 但又水到渠成的将“母亲”推向了文章中心。 当然,写母亲时还提到了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此一笔不仅写出 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 亲对我的身教。 5.对母亲的教子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请同学自己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所有-
检查预习: 野蛮(man) 文绉绉(zhou) 眼翳(yi) 掷(zhi) 笙(sheng) 宽恕(shu)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下流:本文指卑劣、不道德。 质问:责问;询问。本文是责问的意思。 轻薄:语言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1新人教版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三国演义》 诸葛亮、刘备是__ 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试写几个: .
4. 读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部分 1.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上的督导和做人的训导 2.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对我学习的督促非常严格
当堂训练三
训练一
“研讨与练习”二
• 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 “打了一点底”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 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 2、“混”字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说明 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 3、“如果”表现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 格。
训练二
1、写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宽恕
.
庶祖母 筹备 吹笙 摹画 翳
学习目标
• 1. 掌握生字新词; • 2.通过具体事列概括、提炼文中的 母亲形象。
基础知识
• 任务一:掌握字词读音,释义:
文绉绉
zhōu
绰号
chuò
庶祖母
shù
yì
翳
diàn
佃户
穈(糜)
mé i
{打量
量
气量
lià ng liá ng
{蒙骗
蒙
ng 启蒙 mé mēng
任务二:
读课文(5-6分钟)勾画出 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 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 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 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宽容 善良 容忍 温和 正直 刚烈
对人
对己
当堂训练
• 完成练习第四页
第二课时
胡适
学习目标
4. 读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部分 1.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上的督导和做人的训导 2.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对我学习的督促非常严格
当堂训练三
训练一
“研讨与练习”二
• 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 “打了一点底”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 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 2、“混”字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说明 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 3、“如果”表现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 格。
训练二
1、写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宽恕
.
庶祖母 筹备 吹笙 摹画 翳
学习目标
• 1. 掌握生字新词; • 2.通过具体事列概括、提炼文中的 母亲形象。
基础知识
• 任务一:掌握字词读音,释义:
文绉绉
zhōu
绰号
chuò
庶祖母
shù
yì
翳
diàn
佃户
穈(糜)
mé i
{打量
量
气量
lià ng liá ng
{蒙骗
蒙
ng 启蒙 mé mēng
任务二:
读课文(5-6分钟)勾画出 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 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 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 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宽容 善良 容忍 温和 正直 刚烈
对人
对己
当堂训练
• 完成练习第四页
第二课时
胡适
学习目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我的母亲》课件(共11张PPT)

细心慈爱 善良有同情心
往 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事 再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现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疼爱子女但 又严格要求 勤劳能干
整体感知
3:作者要抒发对母亲怎样 的情感呢?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细心慈爱 善良有同情心 赞
往 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事 再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现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世界上的一 切光荣和骄 傲,都来自 母亲。
(高尔基)
整体感知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 母亲的哪4个片段,请同学们分 别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往 事 再 现 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整体感知
2:在这些片段中,再现了 母亲怎样的形象?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美 感 激
疼爱子女但 又严格要求 勤劳能干
整体感知
4: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 各写了什么内容?各有什么作 用呢?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 (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 去世时还年升华主旨。
小结
《我的母亲》截取人物 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 个片段,来表现母亲的可爱 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 作者对母亲的深切赞美和感 激之情,也有对旧社会被压 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

作者简介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 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 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 学史大纲》(上)、《尝试 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 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 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 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 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 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 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 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 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 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2、读一读,想一想
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 第一部分(1-4):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 • 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分三层)
第一层(5-7): 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慈 母兼任严父。 第二层(8-11):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 的 宽容隐忍的性格品质。 第三层(12): 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
胡适
胡适(1891~1962),现 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 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 动的著名人物。1902年创作第 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10 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 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 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有影响的 人物。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 母亲。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 慈祥 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 严格 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 宽容善良 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 点怒色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 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 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 受。 ——马克· 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 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 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 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8)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 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 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9-11)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 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 格上的侮辱非常生 气,直到叫那个说 了不负责任的话的 五叔当面认错赔罪 才罢休。 (12)
文章结构(板书)
九年的读书生活 (1-4) 我 的 母 亲
拳拳慈母恩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 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 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 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 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 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 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3、作者主要写母亲,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 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 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 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 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 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因此,可以说,文章更多地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 情形,成功的刻画了一个年轻寡母和后妈独力维系、 支撑一个大家庭的“事事留心、事事容忍”的感人形 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文。用 “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组织句式评 价母亲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研读课文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 影响?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为什么?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 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还 用了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景? 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及对我潜移默化 的教育和影响。言传+身教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 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又有 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 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研读赏析
⒉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 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研读赏析
⒊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 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 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 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回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层:母亲对我的管教。 第二层:母亲作为当家后母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 格上的侮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
事情.
仿句练习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 力时,雅淡的馨香和纯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 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1 我的母亲
1.知人论世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现代作家、戏剧家。曾因创作优秀 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 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 800 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 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 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 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代表作品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在表达主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如在“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
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 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刻画人物写作技巧之一——白描法 [文本提炼] 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如:“在 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 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 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 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 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 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 鲜明和生动。
序特点分析本文使用的是何种记叙顺序。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 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寻找线索的 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 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母亲的生平的:母亲出 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的那一年)→我小学毕 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第一部分(第 1~2 段):交代“我”所仅知的一点母亲娘 家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 3~16 段):写母亲的艰难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 17 段):充分肯定母亲对“我”的影响,沉 痛怀念已去世的母亲。
要点一:分析散文的选材布局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和线索来记叙母亲的生平的? 【点拨】了解常见记叙顺序及其特点,能结合不同记叙顺
例:①丈夫拒绝___扶__养___患病妻子,妻子无奈将丈夫告上 法庭。
②几经奔波,她终于为孩子讨回了医疗费和__抚__养____费。 【功夫 工夫】 功夫:指本领,造诣,武术。 工夫: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 例:③他精湛的表演技艺征服了所有观众,人们一致认为: 他的这身___功__夫___,没个十年八年的___工__夫___是练不出来的。
【委屈 委曲】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也形容事情的 底细和原委。 例:④只要大家能明白我所受的__委__屈____就够了,至于这 件事为什么没有成功,其中__委__曲____,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文章通过叙述母亲___具__体__的__生__活__经__历___,歌颂了朴实、坚 强、勤劳而又充满爱心的母亲顽强不屈的一生,字里行间透露 着对母亲的___尊__敬__、__爱__戴__和__怀__念______。全文脉络如下:
要点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点拨】通过梳理文章所述典型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
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典型事件往往是文章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关 键所在,能反映其主要的性格特征,梳理文章所述典型事件, 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在 1943 年 4 月《半月文萃》第九、第十期合刊上, 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 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为 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他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于 1942 年夏季在北平病逝,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 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 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和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 是一样,12 月 26 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 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答案:母亲的形象:①勤劳诚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 真;②热情好客;③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④软而硬的性格, 善良而又坚强;⑤对儿女有内敛而又深厚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感情: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身世以及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 酸、一生的刚强与贫苦等,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及 对失去母亲的痛心。
要点三: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 作者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试举例分析。 【点拨】选出几处细节,指出“细”在何处,指出该细节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 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
2.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拨】联系上下文可知,母亲的家世与她之后性格的形 成是密不可分的。可主要围绕其结构上的作用来作答。 答案: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到 大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 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性格”等都埋下了伏笔。
Hale Waihona Puke 1.字音识记(1)单音字 撮.土( cuō ) 私塾.(shú ) 廿.三( niàn) 耽.误(dān )
窘.迫(jiǒng) 供给.( jǐ ) 家谱.( pǔ ) 吊唁.( yàn )
刮痧.(shā ) 庚.子(gēng) 敷.衍( fū ) 就寝.( qǐn )
(2)多音字
横
横下心( 蛮横 (
héng hèng
) )
晕
晕倒( 晕车(
yūn yùn
) )
缝
缝补( 缝隙(
féng fèng
) )
折
折腾( 骨折(
zhē zhé
) )
折本( shé )
殷
殷勤 ( 殷其雷(
yīn yǐn
) )
殷红 ( yān )
揣
揣手( 揣测(
chuāi chuǎi
) )
挣揣( chuài )
3.词语积累 ①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②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结亲很合适。 ③出头露面:在公众的场合出现;出面(做事)。 ④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抚养 扶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 扶养:养活。 “扶养”可用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抚养”只用于 长辈对晚辈。
1 我的母亲
1.知人论世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现代作家、戏剧家。曾因创作优秀 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 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 800 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 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 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 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代表作品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在表达主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如在“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
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 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刻画人物写作技巧之一——白描法 [文本提炼] 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如:“在 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 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 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 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 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 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 鲜明和生动。
序特点分析本文使用的是何种记叙顺序。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 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寻找线索的 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 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母亲的生平的:母亲出 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的那一年)→我小学毕 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第一部分(第 1~2 段):交代“我”所仅知的一点母亲娘 家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 3~16 段):写母亲的艰难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 17 段):充分肯定母亲对“我”的影响,沉 痛怀念已去世的母亲。
要点一:分析散文的选材布局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和线索来记叙母亲的生平的? 【点拨】了解常见记叙顺序及其特点,能结合不同记叙顺
例:①丈夫拒绝___扶__养___患病妻子,妻子无奈将丈夫告上 法庭。
②几经奔波,她终于为孩子讨回了医疗费和__抚__养____费。 【功夫 工夫】 功夫:指本领,造诣,武术。 工夫: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 例:③他精湛的表演技艺征服了所有观众,人们一致认为: 他的这身___功__夫___,没个十年八年的___工__夫___是练不出来的。
【委屈 委曲】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也形容事情的 底细和原委。 例:④只要大家能明白我所受的__委__屈____就够了,至于这 件事为什么没有成功,其中__委__曲____,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文章通过叙述母亲___具__体__的__生__活__经__历___,歌颂了朴实、坚 强、勤劳而又充满爱心的母亲顽强不屈的一生,字里行间透露 着对母亲的___尊__敬__、__爱__戴__和__怀__念______。全文脉络如下:
要点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点拨】通过梳理文章所述典型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
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典型事件往往是文章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关 键所在,能反映其主要的性格特征,梳理文章所述典型事件, 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在 1943 年 4 月《半月文萃》第九、第十期合刊上, 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 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为 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他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于 1942 年夏季在北平病逝,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 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 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和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 是一样,12 月 26 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 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答案:母亲的形象:①勤劳诚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 真;②热情好客;③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④软而硬的性格, 善良而又坚强;⑤对儿女有内敛而又深厚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感情: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身世以及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 酸、一生的刚强与贫苦等,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及 对失去母亲的痛心。
要点三:把握写作技法,感受艺术魅力 作者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试举例分析。 【点拨】选出几处细节,指出“细”在何处,指出该细节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 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
2.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拨】联系上下文可知,母亲的家世与她之后性格的形 成是密不可分的。可主要围绕其结构上的作用来作答。 答案: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到 大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 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性格”等都埋下了伏笔。
Hale Waihona Puke 1.字音识记(1)单音字 撮.土( cuō ) 私塾.(shú ) 廿.三( niàn) 耽.误(dān )
窘.迫(jiǒng) 供给.( jǐ ) 家谱.( pǔ ) 吊唁.( yàn )
刮痧.(shā ) 庚.子(gēng) 敷.衍( fū ) 就寝.( qǐn )
(2)多音字
横
横下心( 蛮横 (
héng hèng
) )
晕
晕倒( 晕车(
yūn yùn
) )
缝
缝补( 缝隙(
féng fèng
) )
折
折腾( 骨折(
zhē zhé
) )
折本( shé )
殷
殷勤 ( 殷其雷(
yīn yǐn
) )
殷红 ( yān )
揣
揣手( 揣测(
chuāi chuǎi
) )
挣揣( chuài )
3.词语积累 ①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②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结亲很合适。 ③出头露面:在公众的场合出现;出面(做事)。 ④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抚养 扶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 扶养:养活。 “扶养”可用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抚养”只用于 长辈对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