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及发展现状 (1)
新型混凝土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新型混凝土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新型混凝土是指在传统混凝土中添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以提高其性能、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一种材料。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新型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新型混凝土的现状1.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较高强度、较好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混凝土。
它能够满足对抗渗、抗裂、抗冻融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2.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行实现较好流动性和自密实的混凝土。
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自行整平能力,适合于复杂形状结构的施工。
3.绿色混凝土(Green Concrete):绿色混凝土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混凝土。
它通过减少水泥含量、使用回收材料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添加高性能粉状材料、纤维增强材料和化学掺合料等,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能和耐久性的一种新材料。
二、新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多功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将多种功能融合到混凝土中,如自愈合、自清洁、调控温度等。
2.轻质化: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新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向轻质化方向发展,例如轻质骨料混凝土。
3.高性能: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化和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新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性能、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抗震性等方向发展。
4.可持续发展:新型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水泥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提升和发展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和缺陷
错台: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缩缝或裂缝处板底脱空,两侧板面出现高差错台
。其原因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缩缝和裂缝处理不当。造成路面水下 渗于混凝土板底,荷载作用时,混凝土板压水冲蚀基层,使板底脱空,
在荷载作用下而下沉形成错台。错台的出现降低了路面行车的平稳性和
舒适性。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和缺陷 归纳水泥混凝土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断板、裂缝、错台、破碎、承 载力力降低等。其主要原因如下: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和缺陷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陷
水泥混凝土路面从使
用实际状况来看,相当多的水 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2~5年的时 间后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 或开裂。修复成本高,养生时 间长,修复期间交通干扰严重 ,一旦破坏就较难修复。从而 限制了混凝土路面在高速公路 上的应用,因此,分析解决混 凝土路面的病害,是公路工程 界一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届全国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技术大会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提升和 发展
2017年11月
目
录
1 2 3 4 5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 水泥混凝土路面优势和缺陷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必要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提升发展技术
思考与建议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
1、水泥路面建设成就辉煌
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公路总里程约460多万km,其中高速 公路超12万km,路面铺装里程大幅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74万 km,沥青表处路面61万km,水泥混凝土路面205万km。高速公 路里程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双双达到世界第一。 里程单位:公里
斜向预应力 路面
特征:路面内布置双斜向预应力筋,在路面两侧施加预应 力,路面受二元预应力,约束纵横向裂缝,可不设缩缝, 连续施工,综合成本低。
国内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国内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现状1. 混凝土材料的多样化在我国的混凝土技术中,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已经非常的丰富。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使用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耐久混凝土、高性能耐火混凝土等。
2. 施工技术的更新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如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方面,采用了更加高效的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养护技术,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3. 优化设计的推广在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中,优化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使得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中的性能更加优越,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
4.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混凝土技术也开始得到了应用。
智能混凝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三、国内混凝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环保节能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混凝土技术也将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
未来的混凝土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材料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保护,同时也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数字化未来的混凝土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新材料的应用未来的混凝土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新材料的应用。
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可以使得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解决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4. 个性化定制未来的混凝土技术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
通过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环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和质量。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新技术研究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新技术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材料,具有结构坚固、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长期以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开裂、起伏等问题,需要进行养护和修复。
为了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效果,不断研发新技术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一、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应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添加剂也不断涌现。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面,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对提升路面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使用高抗裂纤维混凝土,该材料具有纤维增强、抗裂性能优良等特点,可以有效抑制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此外,还可以研究应用高性能水泥、自密实混凝土等材料,进一步提升路面的整体性能。
二、新型路面养护剂的应用研究路面养护剂是一种能够增强路面抗剪强度、降低渗透系数、提高耐久性等性能的化学材料。
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新型路面养护剂,并对其应用进行探索。
例如,水泥基路面养护剂可以通过渗透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实现路面的防水、抗冻等效果;环氧树脂路面养护剂则可以填充路面中的微裂缝,增加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新型养护剂的应用研究,对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智能化养护技术的研究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例如,利用无人机技术对路面裂缝进行检测、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路面问题,提高养护的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护过程进行远程监控,能够实时获取路面的状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这些智能化养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新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路面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发新型混凝土材料和养护剂,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同时,智能化养护技术的应用也将提高养护的效率和效果。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新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作,促进路面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领域。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因此,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混凝土的研究现状1.组成材料的研究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等,这些材料的品质和配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研究:包括水泥种类、水泥的化学成分、水泥的颗粒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砂石子的研究:主要研究砂石子的品质、颗粒形状、粒度分布等特性,以及砂石子的配合比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3)水的研究:主要研究水的质量、用量、用水温度等参数对混凝土的影响,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冻融性能。
2.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强度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与环境的关系、混凝土材料的老化机理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混凝土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研究涉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等问题,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混凝土作为建筑业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其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技术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进行较为详细地讨论。
一、现状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庞大,铁路、公路、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对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且,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的住宅、商业地产也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工程支撑。
这些都为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尽管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型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等方面,我国仍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3. 质量管理亟待提升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存在着生产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技术员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亟待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二、发展趋势1. 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未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更加重视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包括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纳米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强、耐久、抗渗、抗裂等特点,将会成为未来混凝土工程的主流材料。
2.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包括机器人施工、智能拌和站、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等,将大大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包括减少水泥用量、利用废弃材料生产混凝土、降低碳排放等,将成为未来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发展建议1. 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科研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一、前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进行探讨。
二、历史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欧洲和美国开始使用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材料,以替代传统的石块铺成的道路。
20世纪初,随着机动车辆的出现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公路网,也逐渐采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
三、现状分析1. 应用范围广目前,在公路建设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
它适用于各种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并能够满足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2. 技术不断提升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3. 维护成本较高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但是其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一旦路面出现破损或裂缝,需要进行及时维修和养护,否则会加速路面老化和损坏。
四、未来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
在材料选用上,将优先考虑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并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排放。
2. 智能化应用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将实现智能化应用,如通过传感器监测路面状态、预测维护需求等。
3. 多样化发展未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将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外,还将出现更多新型材料和技术,如自修复混凝土、降噪混凝土等。
五、结语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的提升和改进。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将不断向更加环保、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篇文章将从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国内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1. 高强混凝土技术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达到100MPa以上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近年来,国内高强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成为了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在50MPa以上、耐久性能、抗渗透性等多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的一种混凝土。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目前,国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已经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3. 纳米材料掺合技术纳米材料掺合技术是指将纳米材料掺合到混凝土中,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目前,国内纳米材料掺合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已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4.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是指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条掺入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目前,国内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已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三、国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1.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是指利用掺有特殊添加剂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后,自行形成微小气泡,使混凝土具有自密实的性能。
这种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建造。
目前,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自愈合混凝土技术自愈合混凝土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在出现细小裂缝时,自行愈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凝快硬
尽可能缩短修补材料的凝结时间,尽早投入使用。
耐久性良好
修补材料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耐老化、耐腐蚀 性和耐磨损性能,至少应该与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
混凝土修补材料性能具体要求
早期强度发展快 良好的体积稳定性 外观颜色匹配 环保
经济性
修补材料分类
有机类修补材料类 沥青及改性沥青系 环氧树脂系 聚氨酯系 烯系
传荷能力恢复
纵向裂缝的修补 错台研磨 坑洞修补
板边和板角浅补
与旧混凝土相容性
弯拉强度、收缩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耐久性、 热膨胀系数及颜色相近。
良好工作性
流动性、可灌性、易密性。
界面粘结性能好
与旧混凝土协调一致地工作,混凝土界面的粘 结性能,它关系到修补的成败以及能否避免二次破 坏。
高铁硫铝酸盐水泥
根据石膏掺入量,可分为4个品种:
快硬铁铝酸盐水泥 膨胀铁铝酸盐水泥 自应力铁铝酸盐水泥 高强铁铝酸盐水泥
100%SAC-8h
100%SAC-28d
硫铝酸盐水泥快速修补材料
硫铝酸盐水泥快速修补材料性能
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砂浆28d强度
砂浆1d微观形貌(经腐蚀)
磷酸镁水泥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面临的形势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面临的形势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6年交通运输行
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 ,公路养护里程达到459.00万km,占总里 程的97.7%。数据表明,我国公路已经进入 了大规模养护时代。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性能比较表
水泥砼路面优点
高聚物注浆材料
亲水型
水反应类 高聚物注浆 材料 非水反应类 双组份弹性体 疏水型 双组份发泡体 闭孔材料 水不敏感型 开孔材料 水敏感型
高聚物注浆材料的特点:
1)高膨胀性:高聚物材料的自由膨胀比可达20:1,产生的膨胀力可达0.2~5MPa,同时 可以进一步压密周围介质。 2)轻质:反应后形成的固体材料自重轻,其密度不到水泥浆或沥青材料的10%。 3)早强:高聚物材料能够迅速固化,可在15分钟内达到其最终强度的 90%。材料具有 良好的弹性,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4)防水:固化后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发泡型高聚物材料的抗渗性能随着浆液密 度的增大而增加。高聚物材料不仅可排出地基中的积水,而且材料固化后可有效 切断水的渗透路径,对接缝W及路面裂缝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5)耐久:材料稳定耐久,±壌中含有酸、碱、盐等不良物质,±体内的使用寿命大约 为30年。 6)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灌浆稳板技术
水泥路面
基层
底基层 路基
1) 路基与底基层层间脱空: 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 2)底基层与基层层间脱空: 3)面板与基层层间脱空: 接缝、裂缝处荷载、水作用;
水泥浆类注浆材料
早期强度高 流动性高 灌浆材料要求 的性能指标
微膨胀 收缩小 泌水少(压力)
抗冲刷性
脱空区较小
水泥+粉煤灰浆
是由重烧氧化镁和磷酸盐以及缓凝剂按适当比例配制,加水发生酸-碱反应,凝结 硬化产生强度的一种特种胶凝材料。 流动性好 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 粘结强度高 养护简单 收缩小、体积稳定性好 与钢材粘结牢固
快通整板浇筑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板
(1)预制拼装板尺寸设计 普通路段板块 当修复路面为直线或曲线半径较大且横向坡度为1%~2%单一值时, 预制拼装板块可预制成等厚水平的混凝土块,横向排水坡度则可以 通过基层调坡实现。 特殊路段板块 当修复路面在小半径转弯处或匝道处时,设计1/4小尺寸板块 有利于改变方向的转变,同时板块预制平面的厚度需要通过旧混 凝土路面的三维坐标进行确定,板块预制时通过四个角点的三维 坐标来控制厚度。这种异形的板,板块表面是一个曲面,底面是 一个规则的平面。
坑洞
其他类病害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修订)
修订的主要技术思路
系统化病害成因类型,强化维修处治技术成因针对性和养护维 修的目的、目标要求,弱化具体施工与设计过程的细节要求。
提出的方案主要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每一项技术方 案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并得到工程检验。 处理本规范与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关系,进一 步明确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标准要求和质量安全目标要求。
……
无机类修补材料类 普通硅酸盐水泥类 快硬硅酸盐水泥类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类 地聚合物类 磷酸盐水泥类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类 有机为主,无机为辅 聚合物细石水泥混凝土等 无机为主,有机为辅 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等
普通硫铝酸盐水泥
可分为5个品种: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膨胀硫铝酸盐水泥 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 高强硫铝酸盐水泥 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Fra bibliotek预防性养护
1 2 3 4
更换封/填缝料; 灌浆稳板技术; 纵向金刚砂铣刨; 纵向排水系统恢复。
填缝材料的类别
(1) 沥青类 优点:价格低;缺点是:弹性差,与基材的粘结性差,耐老 化性差,使用年限短,通常不超过1年。 (2)聚氯乙烯胶泥类 相对于沥青基填缝材料而言,弹性好,耐高低温性好。缺点 是易挥发不环保,施工需要现场加热,且挥发之后其弹性会 明显变差;抗嵌入性差。 (3)聚硫橡胶类 最大的缺陷就是耐磨性较差,老化后变脆变硬,会与水泥混 凝土界面失粘。 (4)环氧树脂类 刚性大,材质较脆,在四季更替引起的路面热胀冷缩下容易 断裂。
(5)丙烯酸酯类 溶剂型和乳液型。粘结性好,耐水性、耐油性能优良,价格 高,弹性较差。 (6)聚氨酯 弹性好,粘结性强,拉伸性强,耐高低温性能优良。耐老化 性差,易粉化变黄。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胶层起泡。通 过有机硅改性,可提升性能。 (7)硅酮类 耐老化性能较好,使用年限长。硬度低,抗嵌入性差,而且 价格昂贵。
应急性养护
以恢复路面通行为主要目标,对严重影响安全通行的路面损害进 行抢修、保通和修复。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修订) 养护内容
(1)日常养护工作包括日常的保洁、破损记录和小量的维 修工作。日常巡检、微小病害的处治、病害记录和报表统计、日常保
洁、排水设施的清淤及除草等工作展开。
(2)预防性养护应以养护路段为单元,依据结构性能和使 用性能趋势预测,科学、合理安排,包括下列内容: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修订) 养护内容
日常养护
对公路及其沿线工程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 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预防性养护
借助检测手段和经验判断,预测路面结构性能和使用性能变化趋 势,定期采取预防措施减缓路面性能衰减。
修复性养护
采取结构性或功能性修复技术措施,对路面病害或破损进行修复 ,以恢复路面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性能。
(3)凝胶相M {一(SiO2)z—AlO2}n· wH2O的形成, 导致在碱硅酸盐溶液和铝 硅配合物之间发生聚合作用。
(4)凝胶相逐渐排除剩余的水分, 固结硬化成矿物聚合材料块体 。
纵向金刚砂铣刨
纵向排水系统恢复
水害原因
边缘排水
修复性养护
板边和板角浅补
全厚式修复
快通整板浇筑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板
1定期维修各种路面接缝、更换填缝料;
2 定期对板底脱空的地方进行稳板注浆; 3定期对路面进行纵向金刚石铣刨修复路面表面功能; 4定期维护路面内部排水系统,降低路面结构内部湿度。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修订) 养护内容
(3)修复性养护包括并不局限于下列工作内容: 1针对不同病害类型,制定相应的修复技术方案; 2准备必要的养护材料和机械设备,对裂缝、换板、错台和坑洞等常见病害, 及时安排修复任务; 3在修复期间做好修复路段的交通安全维护,宜采取技术措施缩短封闭交通时 间; 4做好修复工程的检查与记录,及时移交日常养护或与预防性养护进行交接。 (4)应急性养护应以安全和保通为主要目标,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工作内容: 1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等灾害路段路面应急养护; 2路面沉陷处理; 3路面拱胀处理; 4油污染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材料新技术 研究及发展现状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面临的形势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面临的形势
2016年全国公路路面类型统计图
路面类型 里程 总计 4,696,263 沥青路面 1,306,585 水泥路面 2,257,782 未铺装路面 1,131,895 水泥路面
未铺装路面
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面临的形势
发泡反应由异氯酸酯和水反应,首先形成中间产 物氨基甲酸,进而分解成胺和二氧化碳。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
反应机理 法国J.Davidovits提出的解聚和缩聚的理论:地聚物材料的凝结硬化过程就是原 材料中硅氧键和铝氧键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断裂后再重组的反应过程。 Na-PS结构地聚合物: (1)铝硅酸盐原料在碱性溶液( NaOH, KOH) 中的溶解。 (2)溶解的铝硅配合物由固体颗粒表面向颗粒间隙的扩散。
土刚性大,对于易产生大变形的
基层、软基及高填方,要求较高 的、稳固的支撑条件; 面板对超载、脱空非常敏感; 面板损坏后维修难度大;
行驶舒适性较差。
水泥砼路面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
接缝类病害
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
断裂板
角隅断裂
裂缝类病害
填缝料损坏
啃边
错台
拱胀
唧泥
脱空
表层类病害
网裂
耐久性裂缝
剥落
磨损
脱空区较大
水泥+粉煤灰+细砂+膨胀剂
灌浆材料性能指标试配结果
编号 9-2 9-2# 9-3 9-4 9-5 9-6 9-7 9-8 9-F 9-F#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水胶比 0.5 0.45 0.59 0.44 0.45 0.45 0.5 0.55 0.35 0.38 0.6 0.6 0.5 0.6 0.47 0.4 0.4 水平流动度 (mm) 340 330 370 381 360 384 355 390 375 375 390 390 330 375 380 355 385 竖直流动度 (S) 19 19 14 25 18 17 25 12 23 18 11 10 22 11 16 23 17 备注 泌水 浆好 浆好 浆好,少水 浆好,少水 泌水 泌水较多 泌水较多 浆液好、无泌水 浆液好、无泌水 浆好,无水 浆好,无水 浆好,无水 浆好,少水 浆好、无泌水 浆好、无泌水 浆好、无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