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沉积岩_图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沉积岩ppt课件

• 含有机质组分 • 出现粘土、碳酸盐、
石膏等矿物 • 石英、白云母含量高 • 不含橄榄石、辉石和
角闪石 反映表生条件的特点
.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
.
一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 晶粒结构 生物结构
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由泥质组成。 由结晶矿物组成。 由生物遗体组成。
.
墨西哥湾形成的沉积岩层 ( 利用反剖面法研.究原地表物质 )
第二节 沉积岩的成分
一. 化学成分 二. 矿物成分
.
一. 化学成分 (与岩浆岩比较)
• SiO2和Al2O3为主 • Fe2O3的含量高于
FeO • K2O的含量多于
Na2O • 富含H2O和CO2
沉积岩形成干表 生条件下的反映
.
二. 矿物成分
鲕状灰岩手标本 (鲕状结构)
.
生 物 结 构
.
二 沉积岩的构造
层面
1.层理
构造
2.层面 构造
层理
.
1. 层理构造
• 岩石在原始沉积面的垂直方向上,由 于成分、颜色、结构等差异表现出的 成层性特征。
• 分为: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斜层理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 反映搬运介质动力强度和环境
.
水平层理 斜层理
•
水平面层.理和斜层理
波状层理
水平层理
.
风成砂丘交错层理
.
细
粒 度 渐
冲刷 面
递变. 层理
风成(A.B)和水成(C.D)斜层理的形成过程
.
2. 层面构造
• 层面构造是沉积物表面上由于流水、 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 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 : 波痕、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石膏等矿物 • 石英、白云母含量高 • 不含橄榄石、辉石和
角闪石 反映表生条件的特点
.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
.
一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 晶粒结构 生物结构
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由泥质组成。 由结晶矿物组成。 由生物遗体组成。
.
墨西哥湾形成的沉积岩层 ( 利用反剖面法研.究原地表物质 )
第二节 沉积岩的成分
一. 化学成分 二. 矿物成分
.
一. 化学成分 (与岩浆岩比较)
• SiO2和Al2O3为主 • Fe2O3的含量高于
FeO • K2O的含量多于
Na2O • 富含H2O和CO2
沉积岩形成干表 生条件下的反映
.
二. 矿物成分
鲕状灰岩手标本 (鲕状结构)
.
生 物 结 构
.
二 沉积岩的构造
层面
1.层理
构造
2.层面 构造
层理
.
1. 层理构造
• 岩石在原始沉积面的垂直方向上,由 于成分、颜色、结构等差异表现出的 成层性特征。
• 分为: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斜层理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 反映搬运介质动力强度和环境
.
水平层理 斜层理
•
水平面层.理和斜层理
波状层理
水平层理
.
风成砂丘交错层理
.
细
粒 度 渐
冲刷 面
递变. 层理
风成(A.B)和水成(C.D)斜层理的形成过程
.
2. 层面构造
• 层面构造是沉积物表面上由于流水、 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 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 : 波痕、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第四章沉积岩2 152页PPT文档

碎屑岩中钾长石多于斜长石。都呈颗粒状。
钾长石未风化时,呈肉红色,玻璃光泽,一般 易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 黄色,硬度也降低。
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 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 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
8
地质学基础
云母碎屑:在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砂岩和粉砂岩 中,云母极为常见。由于白云母比黑云母抗风化能 力强,常见白云母呈鳞片状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 中。黑云母常分解为绿泥石和磁铁矿,在海洋中可 分解为海绿石。
重要性一、是陆源碎屑岩分类的基础,据粒度通 常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类;
重要性二、是陆碎屑岩最常用命名的基础。
13
(1)碎屑岩的粒度分析法
地质学基础
直接测量法:用于粗大的松散碎屑,获大(dl) 中(di)小(ds)三个直径;
筛析法:用于松散碎屑(砾、砂、粉砂),获得 中径;
显微镜电镜:用于固结的砂、粉砂和泥,获得 视长径;
<75 <65
<10 25~5 <15 <25 > 25 75~25
<0.01
粘土(泥)
<0.0039
Φ值标准 颗粒直径, φ
<-8 -8~-6 -6~-2 -2~-1
-1~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
12
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表
地质学基础
粒级 砾石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杂基
粒径,mm >2 2~0.5 0.5~0.25 0.25~0.1 0.1~0.03 <0.03
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矿物碎屑有:
6
地质学基础
石英碎屑:碎屑岩中分布最广一种矿物。砂岩 及粉砂岩中平均含量达66.8%,在砾岩中含量较少, 粘土岩中含量更少。
钾长石未风化时,呈肉红色,玻璃光泽,一般 易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 黄色,硬度也降低。
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 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 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
8
地质学基础
云母碎屑:在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砂岩和粉砂岩 中,云母极为常见。由于白云母比黑云母抗风化能 力强,常见白云母呈鳞片状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 中。黑云母常分解为绿泥石和磁铁矿,在海洋中可 分解为海绿石。
重要性一、是陆源碎屑岩分类的基础,据粒度通 常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类;
重要性二、是陆碎屑岩最常用命名的基础。
13
(1)碎屑岩的粒度分析法
地质学基础
直接测量法:用于粗大的松散碎屑,获大(dl) 中(di)小(ds)三个直径;
筛析法:用于松散碎屑(砾、砂、粉砂),获得 中径;
显微镜电镜:用于固结的砂、粉砂和泥,获得 视长径;
<75 <65
<10 25~5 <15 <25 > 25 75~25
<0.01
粘土(泥)
<0.0039
Φ值标准 颗粒直径, φ
<-8 -8~-6 -6~-2 -2~-1
-1~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
12
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表
地质学基础
粒级 砾石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杂基
粒径,mm >2 2~0.5 0.5~0.25 0.25~0.1 0.1~0.03 <0.03
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矿物碎屑有:
6
地质学基础
石英碎屑:碎屑岩中分布最广一种矿物。砂岩 及粉砂岩中平均含量达66.8%,在砾岩中含量较少, 粘土岩中含量更少。
【优】沉积岩及沉积相最全PPT

(2)化学风化作用
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 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 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称为化学风化作 用。
化学风化作用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 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
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形成粘土物质和 化学沉淀物质(真溶液和胶体溶液)。
(3)生物风化作用
这些物质大都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被 流水搬运走,转移到远离母岩区的湖泊或海洋 中去。
三、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碎屑物质(主要是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碎屑物质) 在流体的作用下,将进入搬运状态向它处转移;在 一定条件下,还会从搬运状态转变为沉积状态。
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可长期固定下来不再移动; 也可由于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使得已沉积 下来的碎屑物质重新遭到剥蚀而被搬运。
继承色主要取决于陆源碎屑颗粒的颜色,而 碎屑颗粒是母岩机械风化的产物,所以碎屑岩的颜 色继承了母岩的颜色。
自生色取决于粘土质沉积物堆积过程及其早 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次生色主要是在成岩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 沉积岩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 物所造成的颜色。
五、碎屑岩的类型及各类的特征
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碎屑岩分类和命名 的基础,其他的分类命名(如成分、成因)常 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
按碎屑颗粒的粒度将碎屑岩分为:砾岩、 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1.砾岩(>2mm)
主要由粗大的碎屑颗粒组成,绝大部分碎屑都 是岩屑,其成分可以很好地反映母岩类型。
粒间填隙物质与砂岩相比,杂基粒度上限有所 增高,通常为砂、粉砂和粘土物质,它与粗粒碎屑 同时沉积下来。
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
第二部分沉积岩石学101页PPT

床沙形体迁移过程在层内留下的痕迹就是层理
沉积分异作用——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 按粒度、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 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机械分异作用——因沉积物粒度、形状、比重和搬运介质 性质和速度引起的分异作用
•化学分异作用——因溶解度等引起的分异作用
实例 砾 → 砂→ 粘土
金 → 黄铁矿→ 铬铁矿→ 石墨→ 琥珀
需要说明:
①常温常压——指地表条件下,与岩浆岩和变质 岩形成温度压力条件有所区别,并非指普通物 理学中的25℃和1大气压。
在地表条件下,极地地区最低气温可达-70℃ 。在深水地区压力一般在20大气压以内。
②C地O表2、环H境2O—成—分富较O多2。、 CO2 , 因 而 沉 积 岩 中 含 ③生物作用——在石灰岩、硅质岩等沉积岩的形
③生物风化作用——由生 物不同造成的岩石风化, 即有机械破碎,又有化学 分解,其中生物化学风化 是主要的。
根 劈 现 象
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高温、潮湿热带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 地形——高差大则以物理风化为主,平原地区以化学风
化为主
2、常见造岩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性
①长石:较不稳定,生成K+、Na+、Ca2+溶解物质, Al2O3难溶物质、粘土矿物
波痕沉积岩的波痕源自沉积岩的波痕波峰 大波痕
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冲刷模——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 状的构造,是由较高流速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 顶面冲刷出的一些下凹的坑槽,而后又被上覆 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冲刷成的坑槽称冲坑或冲槽,合称为冲刷痕。 它们被覆盖后,在覆盖层底面会形成与冲刷痕 的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凸起,被称为铸模、 印模或简称为模。
第一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黝帘石、蒙脱石、蛋白石、方解石等 白云母 白云母碎屑 先析出钾和加入水 → 水白云母 → 高岭石 黑云母 钾、镁先析出同时加水蛭石 、绿泥石、褐铁矿等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铁、镁、钙先析出 ,
之后硅部分或全部析出,大部分元素呈溶液状态流失,
部分形成褐铁矿、蛋白石等
������
2、各种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其风
下水的作用,包括溶蚀、充填、交代。
常见成岩作用现象
1. 压实作用(compaction):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 隙度降低、密度增加。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压力下沉积物 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如,缝合线构造,是压实作用的极限 状态 2. 胶结作用(cementation):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 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3. 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化,SiO2 与CaCO3相互交代。
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 搬运介质: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 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重力流(gravity flow):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 密度流体。
浊流(turbidites flow) 泥石流 (debris flow)、 颗粒流(grain flow)、 液化沉积物流(fluidized sediment flow),
一、机械搬运和沉积
1、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 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 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 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之后硅部分或全部析出,大部分元素呈溶液状态流失,
部分形成褐铁矿、蛋白石等
������
2、各种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其风
下水的作用,包括溶蚀、充填、交代。
常见成岩作用现象
1. 压实作用(compaction):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 隙度降低、密度增加。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压力下沉积物 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如,缝合线构造,是压实作用的极限 状态 2. 胶结作用(cementation):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 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3. 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化,SiO2 与CaCO3相互交代。
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 搬运介质: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 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重力流(gravity flow):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 密度流体。
浊流(turbidites flow) 泥石流 (debris flow)、 颗粒流(grain flow)、 液化沉积物流(fluidized sediment flow),
一、机械搬运和沉积
1、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 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 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 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沉积岩PPT课件 精品

沉积物在向沉积岩的转化过程中,除了体积、密度 上的变化外,同时还生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矿物,例 如:方解石、燧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等新的沉积岩矿 物。
三、沉积岩的地质特性
(一)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成分的颗粒 形态、大小和连结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碎屑结构 2.泥状结构
1.机械搬运
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多以机械方式在流水、海水、湖水、 冰川、风力和重力等营力下被搬运。 以流水搬运为例,在运动过程中, 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悬浮、跳跃 和滚动,根据沉积物大小、重量与搬 运力大小来决定。沉积物在搬运过程 中,相互碰撞和磨蚀,沉积物原有棱 角逐渐消失,成为卵圆或滚圆形。碎 块、颗粒圆滑的程度称磨圆度。搬运 距离愈长,磨圆度愈高。 当搬运力逐渐减小时,被搬运的 沉积物质先后沉积下来。大的比小的 先沉积,球状比片状的先沉积,重的 比轻的先沉积。
3.化学结构
4.生物化学结构
1.碎屑结构
是指一种由50%以上的碎屑组成的岩石的结构,具此 种结构的岩石属于碎屑岩。在其组分中,除了主要的碎 屑外,还有杂质和胶结物。按主要碎屑颗粒的大小可以 分为: (1)砾状结构; (2)砂状结构
2.泥状结构
是粘土岩的特有结构,其特点是岩石中粘土物质占 50%以上,由于混有不同含量的砂及粉砂,故存在一系列 过渡型结构。
砾 岩
砂 岩
泥 岩
石 灰 岩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原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质的 形成; (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三)沉积物的沉积作用;
(四)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一)原岩的风化破碎作用
岩石的风化产物按其性质可分为: 1.碎屑物质:这类物质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包括包 括各种岩石碎屑和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碎屑。 2.粘土物质:这是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残余的或新生成的 矿物。它们常是化学风化过程中呈胶体状态的,不活泼的物 质,如Al2O3、SiO2等,在适合的条件下就形成粘土矿物。也 有部分粘土物质是机械磨蚀的碎屑物质。 3.溶解物质:在化学风化的过程中,母岩中活泼性较大 的金属元素(如K、Na、Ca、Mg等)分解出来溶于水中,呈离 子状态,形成真溶液;溶解度低的 Al、Fe、Si 等的氧化物和 Fe、 Al的氢氧化物则多成为胶体溶液。
沉积岩ppt课件

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
成。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
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
19
二、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
(一)非均质层理:
1、水平层理:
特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纹 层可连续,可不连续。其厚度一般为1~2毫米。“在原 始沉积时,纹层是水平的”。
纹理的显现可因粒度变化、不透明矿物分布、云母片 和碳质碎片的顺层排列而显示出来。
露出水面,遭到较大但较疏的雨淋而落下的痕迹。
沉积物中的雨痕
沉积岩中雨痕
67
二. 生物成因的构造 生物通过生活活动形成的沉积构造。生物形成的特殊
构造有: 生物活动构造(如虫迹、虫孔等); 叠层构造;
68
生物活动构造 -- “U” 形穴
69
浪成波痕和爬迹(潮间带)
70
.叠层石(Stromatolitic) 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还有细菌)等在固定基
砂质层 泥质层
冲刷痕
13
槽模的高陡坡和钝园端指示水流上游 方向,低缓坡端指示水流方向.
a
b
c
d
a, 冲刷痕的形成 b, 冲刷痕被覆盖 c , 层面剥开后分别在下伏层顶面和 上复层底面显示冲刷痕和印模 d,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e
e,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14
Nichinan City, Miyazaki Prefecture, Kyushu 古水流方向
40
波状交错层理
41
42
几种特殊的交错层理 a.羽状交错层理;形成于有双向水流的环境,如潮坪、河口湾 。 b.冲洗交错层理;形成于有水流反复冲洗的环境,如潮坪、河口湾。 c.丘状交错层理;形成于风暴浪底附近的较深水环境,常为风暴成因。 d.浪成交错层理: 形成于正常浪底附近的环境,为一般波浪成因. e.风成交错层理: 形成于缺少植被的陆表环境.
沉积岩PPT课件

带不同电荷的胶体相互混合,电解质的加入及胶体溶液 的浓缩等原因,来自可以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淀。
3.生物搬运
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 意义愈来愈大,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对化学元素、有机或无机的各种成矿物质进行分解与化 合、分散与聚集以及迁移等作用,并在多种适宜的水体 中沉淀,形成有关的岩石和矿床。
层的尖灭
(4)层面
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 面。层面的形成标志着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层面往 往分布有少量的粘土物质或白云母等碎片,因而岩体容易沿 层面劈开,构成了岩体在强度上的软弱面。
(5)层的厚度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真厚度,斜交的称为视 厚度。层的厚度是重要的描述标志,也是沉积过程稳定程度 的间接标志。
质。
遇冷HCl不 易起泡, 滴Mg试剂 由紫变蓝
序 号
岩石 名称
结构
构造
主要矿物 成分
鉴定特征
3
泥 灰 岩
点稀HCl起 化学 块状 方解石、 泡后,表面
结构 构造 粘土矿物 残留下粘土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等特征,可将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
(一)碎屑岩类
碎屑岩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岩的名称 一般前面为胶结物成分,后面是碎屑的大小和形状,如 硅质粗砂岩、铁质细砂岩。
1.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把碎屑岩分为: (1)角砾岩和砾岩; (2)砂岩
(1)角砾岩和 砾岩。
在描述时, 必须注意碎屑由 何种岩石或矿物 组成,碎屑的大 小、形状、圆度 及胶结物的成分 等。因为这类岩 石的强度及工程 性能是由碎屑及 胶结物的成分而 定的。
岩
图片
(二)粘土岩类
3.生物搬运
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生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 意义愈来愈大,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 对化学元素、有机或无机的各种成矿物质进行分解与化 合、分散与聚集以及迁移等作用,并在多种适宜的水体 中沉淀,形成有关的岩石和矿床。
层的尖灭
(4)层面
分隔不同性质岩层的分界面,可以是平面,但大多是曲 面。层面的形成标志着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层面往 往分布有少量的粘土物质或白云母等碎片,因而岩体容易沿 层面劈开,构成了岩体在强度上的软弱面。
(5)层的厚度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的真厚度,斜交的称为视 厚度。层的厚度是重要的描述标志,也是沉积过程稳定程度 的间接标志。
质。
遇冷HCl不 易起泡, 滴Mg试剂 由紫变蓝
序 号
岩石 名称
结构
构造
主要矿物 成分
鉴定特征
3
泥 灰 岩
点稀HCl起 化学 块状 方解石、 泡后,表面
结构 构造 粘土矿物 残留下粘土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等特征,可将 沉积岩分为三大类:
(一)碎屑岩类
碎屑岩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岩的名称 一般前面为胶结物成分,后面是碎屑的大小和形状,如 硅质粗砂岩、铁质细砂岩。
1.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可把碎屑岩分为: (1)角砾岩和砾岩; (2)砂岩
(1)角砾岩和 砾岩。
在描述时, 必须注意碎屑由 何种岩石或矿物 组成,碎屑的大 小、形状、圆度 及胶结物的成分 等。因为这类岩 石的强度及工程 性能是由碎屑及 胶结物的成分而 定的。
岩
图片
(二)粘土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