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被赞誉为"豪放派"诗人。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欲望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而且深情。

他的诗歌充满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世界的热烈感受。

《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难舍难离的苦闷之情。

他通过短短数语,将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产生共鸣。

李商隐的诗歌包含了许多意象和隐喻。

他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以表现他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无题》中,作者通过"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将爱情的痛苦与幸福相对照,以突显其扑朔迷离、苦乐参半的真实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

他的诗歌语言直接而奔放,敢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结构,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激烈情感。

他敢于直面爱情和欲望的冲突和矛盾,将深刻的情感直接传递给读者。

李商隐的诗歌还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他思考人生的意义、爱情的价值和欲望的本质,从而展现出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诗歌中的矛盾冲突和对于生死、欲望的思考,使其诗歌更具有哲学和思想性。

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从《无题》中可以看出他诗歌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独特而深情,包含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富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同时还透露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通过这些特点,他的诗歌融合了现实和理想、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编号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2010年12月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一、研究对象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商隐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自成流派。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600多首诗歌中,无题诗是他艺术成就的结晶。

对其无题诗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而对其审美价值却不够重视。

鉴于此,本文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分析。

二、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纵观以往学术界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研究,依然有不足之处。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学者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研究很少。

七十年代以后,李商隐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新时期,然而,对无题诗的美学价值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笔者将力求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希望对李商隐无题诗美学价值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二)实践意义近些年来,李商隐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引人注目的实绩,对于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使李商隐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其真实面目,得到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丰富了文学史。

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李商隐研究的实践带来对古典文学研究在观念和方法的启发和思考。

笔者通过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探究,目的是为了能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美,希望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的意境美。

文献综述: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的爱情诗、政治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而他的“无题”诗更具特色,不但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一直是学术界热衷探讨的课题。

本文从无题诗范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成就以及《锦瑟》研究四个方面对李商隐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一、无题题诗范围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诗,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中有十六首,冯浩《玉溪生诗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中有十五首,其他注本大致相同。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广东书局刻本,1868)中提出摘句首二字为题时,如《碧城》《锦瑟》等诗,也算“无题诗”。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诗情充沛
《无题》全诗充满了意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非常充沛。

比如,诗中描绘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人生中初次相遇与别离的悲喜,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李商隐的诗歌以简洁为主要特色,但每一首诗歌的表达都非常精准。

他擅于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就是典型的李商隐诗歌,以简单的词语,如“初见”、“秋风”、“画扇”等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生动。

三、古风雅韵,筆调清新
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古风雅韵成为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熟练运用古典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的形式极为典雅。

《无题》的筆调清新,句式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深度。

四、情感真挚,不拘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拘形式,以情感的真挚感染人心,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挚。

总之,《无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其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古风雅韵等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商隐的诗歌不 butu拘于朝代形式,以人情万象为主题,为后世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瑰宝。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鲜明的个人情感和细腻的描写闻名于世。

其中著名的《无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将从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无题》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独立自主、崇尚自由的诗篇。

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不仅表达了诗人与深爱的人相见时的不易,也道出了他们分别时的痛苦。

整首诗以描写爱情的离合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景象和情感来展现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表达。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两情若是久长时”与“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了爱情的短暂与无常;“明月几时有?”与“把君醉破绽”之间的反差,揭示了诗人对遗憾的感受。

通过这些对比,诗人将自己的思绪诉诸于诗篇,引发读者对爱情的思考。

从形式上看,《无题》是一首五言律诗。

五言的形式给诗歌带来了紧凑的节奏和韵律感,使诗篇更易于记忆和传唱。

相较于七言诗的宽松感,五言诗更能凝练表达诗人的意境和世界观。

该诗还使用了偶句与对仗的手法,使整首诗的字数与篇幅都非常平衡和完整。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古难全形成了照应。

从风格上看,《无题》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把君醉破绽”,通过形象的描写,将爱情的伤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运用对比与反衬,使诗歌更富有层次感。

诗中的对比不仅存在于情感和意境上,还从物象上进行,如“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与“贴寒灯独自怜,红闺女”中的正负形象对比。

这种写实与寓意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无题》是一首情感丰富、意旨深远的杰作。

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和感悟,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矛盾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特色。

诗人运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加之对比与反衬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

这些特点使得《无题》成为了经典的李商隐作品之一,也赋予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其无题诗更是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位大诗人的诗歌艺术。

一、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是以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感情体验等为主要题材,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为主要目的,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爱情、离别、思乡、幽寂等主题。

1、爱情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爱情是其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比如《无题·寄人》中写到:“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思念心爱之人时所产生的深深的伤感和无奈,而这种情感也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中的一种特色。

2、离别离别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

比如《无题·昨夜风开露井桃》中写到:“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而这种情感也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所常有的感受。

3、思乡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还经常出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比如《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中写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二、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了一种优美的诗意,而且在艺术特色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1、意境深远李商隐无题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意境深远,他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比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而以“东风无力百花残”来形容离别的伤感,则更加深入人心。

2、语言简练李商隐的无题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歌中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式都非常简洁明了,却又深具意境。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1、隐喻和象征: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
将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他常常使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深刻的意义。

2、婉转含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
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3、意境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营造出富
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体验。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朦胧美和神秘美,让人难以捉摸。

4、精炼优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语言上非常精炼优美,表现
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往往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意义,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力量。

5、多样化的题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
括爱情、人生、社会等方面。

他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以多样化的题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作为唐代中期杰出的诗人之一,创作了众多经典诗篇,其中《无题》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无题》一诗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特色。

首先,《无题》抛弃了传统诗歌的修辞技巧,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整首诗只有六句十二个字,节奏短促而有力,刚柔并济,形式简洁却深具内在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李商隐的《无题》在表达爱情时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将爱情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思考之中。

他表达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凝聚,还体现了以爱情为媒介,理解人生的深层次寻求。

他通过情感表达,窥探出了人生的根本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李商隐的诗歌思想十分丰富深刻。

再次,李商隐的《无题》展现了他精湛的意象表达技巧。

通过意象构建和描绘,他将情感和思想表现地隐晦且形象鲜明。

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句诗用花草的生长代表爱情的滋长,通过对红豆的描述,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韵味。

诗人通过红豆这个意象,勾勒出爱情的深情和生命的美好。

其表达的方式,既传达了深情厚意,又展示了艺术表现的技巧和巧妙的呈现方式。

最后,通过《无题》可以看出李商隐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他善于引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这体现了他独具的审美意识和深度的文化内涵。

李商隐的诗歌倾向于赋予词句以内涵,强调形和义的统一,而形和义的结合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总的来说,《无题》是李商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在语言形式的简洁、深刻哲学思考、意象表达技巧、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李商隐诗歌创作风格的深刻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世界。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朦胧婉约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往往情
感深邃、意蕴幽隐,语言绮丽精工,给人以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的感觉。

2.情感怅惘哀伤。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满了情感的怅惘和哀伤,其形象迷离隐晦,
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隐晦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微的爱情心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3.重视心灵深处的探索。

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注重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表现,
其诗歌常通过对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拓与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4.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还往往融合了政治上的讽谕,通过诗歌反映出其对政治失意和精神苦闷的感受。

5.具有浓厚的象征和暗示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构思上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诗歌的比兴寄托手法,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给人以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综上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2010年12月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一、研究对象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商隐以其鲜明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自成流派。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600多首诗歌中,无题诗是他艺术成就的结晶。

对其无题诗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而对其审美价值却不够重视。

鉴于此,本文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分析。

二、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纵观以往学术界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研究,依然有不足之处。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学者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研究很少。

七十年代以后,李商隐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新时期,然而,对无题诗的美学价值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笔者将力求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希望对李商隐无题诗美学价值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二)实践意义近些年来,李商隐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引人注目的实绩,对于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使李商隐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其真实面目,得到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丰富了文学史。

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李商隐研究的实践带来对古典文学研究在观念和方法的启发和思考。

笔者通过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探究,目的是为了能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美,希望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的意境美。

文献综述: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他的爱情诗、政治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而他的“无题”诗更具特色,不但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一直是学术界热衷探讨的课题。

本文从无题诗范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成就以及《锦瑟》研究四个方面对李商隐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一、无题题诗范围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诗,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中有十六首,冯浩《玉溪生诗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中有十五首,其他注本大致相同。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广东书局刻本,1868)中提出摘句首二字为题时,如《碧城》《锦瑟》等诗,也算“无题诗”。

这就将“无题诗”的范围扩大了许多。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以“无题”为题的诗可以认定的有十五首。

除十五首以“无题”为题的诗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诗,被研究者称为类似无题、准无题或广义无题。

但究竟哪些诗可称之为类似无题,研究者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

二、无题诗的思想内容从清代以来,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性质的理解就有分歧,说法主要有两种,即爱情说和寄托说。

同意爱情说者有的认为实写男女之情,有的认为有诗人恋爱本事。

苏雪林认为, “无题”尽为“爱情、艳遇”篇什。

李金彭认为把《无题》爱情诗牵强地解释为政治诗或抒怀诗完全没有必要。

英冰若认为《无题》诗写于李40岁丧妻那年及稍后,从情理上看应为悼亡之作。

陈贻欣在《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一文中甚至提出了“无题诗纯写恋情, 别无深意”的观点。

同意寄托说者在寄托内容上有很大差异,出现了君臣遇合说与干谒令狐氏之说。

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都是为令狐陶而作。

张采田继承了这一观点,但对李商隐无题诗所寓意的对象的理解与前人稍异,他在《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 》(中华书局,1963)认为李商隐“无题”诗均属“托意”、“寓言”之作,除了一部分寓意令狐,还有一部分作品是为李德裕写的,其中寄托了对李德裕的怨旷之情。

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将无题诗分别观之的学者更多。

如刘学锴、余恕诚在《李商隐诗选·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中就认为无题诗的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其中确有一部分"寄托的痕迹比较明显,寄意也比较清楚",另一部分"寄托的痕迹似有似无,多数和纯粹的爱情诗非常相似",也有"明显是艳情冶游之作"。

三、无题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真正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作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

对无题诗艺术特色的研究由只重视作品思想意义到内容、艺术并重的观念的更新, 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元化, 都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局面,也带来更多的收获。

80年代即有一批论著尝试运用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等新方法, 对无题诗的构思、结构、意象、意境、风格等进行探讨, 对旧说多有发展或突破。

90年代亦有这类成果问世, 如赵景波的《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机制――兼论中国古典意象诗的的解读规律》(《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0年第6期)便是从语境学、结构学、符号学入手,分析无题诗朦胧的成因。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诗由有多重性格的符号构成。

李商隐的无题诗更多的运用意象符号(包括同构意象、浸染意象、比附意象)。

这些意象都有多重意味,加上诗人打破了物理时空框架,按照自己的心理时空对这些意象进行“蒙太奇”式的组接,致使这些意象中的表象因素无法在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中运用组合,因而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的艺术境界。

周振甫先生《李商隐选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5 月版)将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概括为:思深意远, 缠绵徘恻, 光艳细密, 多用白描。

指出:“李白清新俊逸, 没有他的缠绵徘侧;杜甫沉郁顿挫, 没有他的光艳细密;白居易清丽风情, 没有他的思深意远。

他在艺术上的创造, 是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诸大诗人以外, 另外开辟一种境界,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

”这段话对我们认识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唐诗的贡献很有启发。

四、《锦瑟》研究在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中,《锦瑟》诗始终是难点和争论的焦点。

众多学者围绕着<锦瑟》主题的多义性展开了讨论,结果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陈冠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锦瑟诗》(《唐代文研究年鉴》1984辑)一文曾将对《锦瑟》的笺释归为十一种,即恋情说、咏瑟说、悼亡说、听瑟曲说、伤唐室残破说、游历名区说、顺宗内禅说、编辑自序说、回顾平生兼编辑自序说、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

此外还提到一种“不可知”说。

诸多笺解中,为当代学者采纳最多的是自伤身世说。

人们讨论《锦瑟》诗的兴趣始终未减。

王富仁借用阴阳、五行结构理论分析了《锦瑟》具有多义性的原因,认为中间两联叙述的不是要追忆的具体事实,而是一种象征性结构(也是四个象征性的符号):幻梦、寄托、失意、无为。

它们可以是人生的四种精神,可以是人的四种行为方式,可以是人生的四个阶段,可以是艺术的四种境界。

象征性符号的抽象性产生了他们的多义性。

而王蒙围绕李商隐的无题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反复强调这些诗未必专为某人某事某景某物而作,它创造的是一种涵盖许多不同心境的“通境”,所抒发的是一种与各种不同感情相通的“通情”,即所谓“情感的无端性”,这一“情感的无端性”往往用“超语言”的语言建构成他特有的“心灵场”。

刘广涛认为,《锦瑟》之所以扑朔迷离,曲折隐晦,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根据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对无题诗的范围、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成就以及《锦瑟》研究的成果显著。

纵观以往的研究文献,学者中很少有人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进行系统地、全方位的研究。

即使有相关的研究,也只是分析了其中的某一方面。

鉴于此,笔者决定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分析,具体从“悲凉之美”“婉曲之美”“迷离之美”三个方面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幽深、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际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释其意境美的成因。

论文思路: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一、前言二、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一)悲凄之美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年孤独贫困,人仕陷于牛李党争,又中年丧妻,一生之中多次为情爱而痛苦。

这样的生平遭际,形成了他忧郁伤感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对命运坎坷有深刻的认识,贯注在诗篇中即呈现出一种深挚的孤孑、迷茫与悲哀。

(二)婉曲之美李商隐的无题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

曲折达意的抒述方式,同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结合起来,“寄托深而措辞婉”。

(三)迷离之美李商隐还善于就眼前的物、景、驱谴想象,将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化为朦胧的情景画面,展现一种朦胧迷离之美。

三、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成因(一)时代特点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

(二)个人际遇牛李党之争爱情生活(三)创作手法诗歌意境的特色与创作手法密切相关。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通过内容、结构、用典、意象、语言等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意境美。

1.内容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抒发爱情的不幸,表现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处处宣泄的是感伤的主导情感。

现在亦有人认为无题诗有着鲜明的佛道意趣,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2.构思李商隐极为重视构思。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于诗歌意象的构思推陈出新,常在该接处不接,反而去描述与此情此境看似无关的景物,随后再回到整首诗歌此欲表达的情感,使之深化,进而使整首诗回肠九曲,句脉走向迂回曲折,增加了诗歌的跌宕摇曳之态。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象这种构思手法的诗歌有《昨日》、《万里风波》等。

3.用典创造性地用典和选用带有迷离浪漫色彩的典故。

4.意象李商隐注重意象的创造。

其“无题”诗中不乏有各种意象,如蝴蝶意象、肖像意象、自然意象、悲泣意象等多种意象类型。

其中又以蝴蝶意象和悲泣意象较为常见。

例如《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语言(1)语言绮丽典雅,词藻华美例如“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都兼有绮丽典雅,词藻华美的特点。

(2)善用方位词和数量词例如,“画楼西畔桂堂东”,“重帏深下荧愁堂”等方位词,运用得如此灵活,摇曳多姿。

又如,“一寸相思一寸灰”,“更隔蓬山一万重”,“月斜楼上五更钟”,“万里风波一叶舟”等数量词的驱遣也是丰富多彩。

四、总结参考文献:[1] 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广东书局刻本,1868.[3] 冯浩.《玉溪生诗评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中华书局,1988.[5] 杨柳.《李商隐评传》[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 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M]北新书局,1927.[7] 李金彭.《论李商隐的诗歌》[J].《昆明师院学报》1978(3).[8]英冰若.《怎样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J].《语言文学》1980(1).[9] 陈贻焮.《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J]《文史》1979(6).[10]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外一种) 》[M] 中华书局,1963.[11]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2]赵景波.《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机制――兼论中国古典意象诗的的解读规律》[J]《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990(6).[13]周振甫.《李商隐选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4]陈冠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锦瑟诗》[M]《唐代文研究年鉴》1984[15]王富仁.象征性结构——李商隐锦瑟诗赏析《锦瑟》[J].名作欣赏.1991(3).[16]刘广涛.《心有千千结诗成千古谜——李商隐<锦瑟>创作心态管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5).[17]王蒙.《一篇<锦瑟>解人难》[J].《读书》1990(7).[18]王蒙.《再谈<锦瑟>》[J].《读书》1990(10).[19]王蒙.《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J]《中外文学》1990(4).[20]王蒙.《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J].《文学遗产》1991(1).[21]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结构》[J].《文学遗产》199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