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与和服的区别(详细图解)
汉服和和服有什么区别

汉服和和服有什么区别日本和服是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
和服与汉服同源,有些相似,所以汉服往往被误认为是和服。
其实两者是有明显的区别,只要了解一下,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一、整体风格不同:汉服飘逸洒脱,美在灵动。
和服拘谨宁静,美在端庄。
二、裁剪制作不同:1、前片:汉服前左片为整幅布、右片多为半幅布。
和服前身左、右片都为半幅布。
2、领口:汉服交领是裁剪出来的。
和服交领是按对襟裁剪,穿着时相交呈交领。
3、袖子:汉服广袖线条柔和,袖口是开放的。
和服振袖直线直角,下部缝合,后部敞开。
4、腰带:汉服以博带束腰。
和服以布料围腰。
5、衣裾:汉服衣裾较大,和服衣裾较窄,6、缘边:汉服衣领、袖口、衣裾都有缘边;和服只有衣领有缘边。
知识拓展:和服和服(着物--きもの,kimono),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小袖,小袖的表着化始自室町时代,贵族的下着白小袖逐渐成为庶民的表衣。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
十二单则是由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
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
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和服的穿着及礼法被称为装道。
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最近同袍又多些了呢,不过貌似有很多的新人分不清和服和汉服妹子在此详细的给大家区分一下了咯(其实主要还是说和服,汉服大家在精品区多看看就好了的说)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
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
现在和服的话也可以称为着物(貌似日本大多这么叫)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
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
和服和大多数汉服一样是右衽的。
和服穿法,生人是“右前”即左搭右(襟领),由于日本人认为,死后的世界与生前相反,因此死者的穿法是“左前”即右搭左。
并且和服也是属于平面裁剪。
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
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而且和服的话已婚和未婚女子的穿法是不同的。
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
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
有的同袍以为和服和汉服(大多数的)是一样的,交领,系带,上衣下裳。
其实不然。
和服(大多是如此)是整一件的,并且是对襟的。
浅谈日本和服与中国唐装的大体区别

浅谈日本和服与中国唐装的大体区别内容摘要:汉朝光武帝年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的一些文化也渐渐传入了日本。
和服就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日本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绳纹时期到平安时代再到德川幕府时期,和服无不在紧跟着时代、政治的改变而发展,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极富日本传统文化特色,千百年来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连,直到现在,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逢年过节或在婚礼、葬礼、毕业典礼及庆祝会等隆重场合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首选。
另外,日本艺妓,高级宾馆的服务人员也以和服为职业装,花道,茶道等文化活动以及民间舞蹈和传统艺术表演中也离不开和服。
和服的种类,纹样等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服文化影响着日本一代又一代的人,和服是一种基本上不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
它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访问装”等。
日本和服,千姿百态,浓淡相宜,很有民族特色,是日本服饰文化的精典。
关键字:和服、唐装、区别日本の着物と中国の唐装の服装の区别要旨:汉朝光武帝は建武中元の2年(西暦纪元57年)春の正月、汉政府と日本は外交関系を树立しました。
中国の文化もだんだん日本に入って来ました。
着物は中国の唐代の服装によって上で1000年全りの発展の形成のを通ります。
日本は*史は悠久な国家で、縄紋の时期から平安の时期まで更に徳川幕府の时期にまで、着物は*って时代と政治の*化が进*します。
和服は日本の民族の服装で、日本の传统の文化の特色に富を极めて、千百年以来日本人との生活は相连なって、今に至って、日本人は彼らを芸术の感じる态度が和服の上でに*して。
新年や节句のたびにあるいは婚礼、葬式、卒业式と庆祝会などの盛大で*かな场所の上で、着物は依然として日本人の第一选*です。
その他に、日本の芸人、高级なホテルのサ*ビス员も着物を职业にして诘めて、花道や茶道などの文化の活动と民间舞踊と传统の芸术の出演の中でも着物に离れられません。
汉服与韩服和服的区别

汉服与韩服和服的区别5楼韩服是汉服女装中襦裙的缩水版,区别就在于韩服裙子膨大,上衣短小。
和服女装是跟从和服男装的款式,是长袍式,汉服女装多数还是属于襦裙,而要拿到汉服里来对比,也与汉服里的直裾、曲裾袍有差别。
韩服、齐胸襦裙的区别是…… 韩服是根据明朝的袄裙修改的,衣服罩在裙子外面。
而齐胸襦裙是唐朝的款式,上衣束在裙子里。
明朝时流行过一阵子裙撑,但效果和韩服不同,而且只是一时流行。
不说这些深的,光从外面来看,韩服与齐胸襦裙的区别是:韩服(衣服在外,y领,十分短小,下裙膨大)齐胸襦裙(衣服在内,对襟领,裙子自然下垂,即使穿了衬裙,也不会蓬成韩服那样)6楼这是明朝的袄裙,朝鲜把上衣改短,裙子改蓬,加上大蝴蝶结,就变成了朝鲜服7楼其实是有个演变过程的,有一些处于上衣半长不短,前襟后襟长,其他短的韩服……8楼这是齐胸襦裙,对比我在5楼的描述看吧10楼补充一下,明朝的袄裙是中腰裙,朝鲜最初模仿时也是中腰裙,后来衣服变短,也就把裙腰提高到了胸,但是估计不知道该怎么固定,现在的韩服,都是吊带裙……13楼和服,就拿现代和服来说,就二楼那幅图来说,男装女装都是长袍式,形成于战国、江户时代。
而在汉服来说,汉服男女皆穿袍衫式——准确说是深衣制衣服,是在秦汉时期,差了一个千年,没有传承关系。
这是汉服的直裾、曲裾款,在此不论考证问题,就说大家默认了的直裾、曲裾款汉服的直裾,是比较宽松的,而且有衣缘,袖子也与和服的袖子有区别,和服袖子无论哪种款式,都比短14楼汉服的曲裾,光从下摆来说,便与和服不同了15楼汉服的直裰,衣服两边开衩,而且也十分宽松16楼不纠结裁剪、细节问题。
单从外表上来看,汉服袍衫整体是宽松自然的,而和服长袍是笔筒状裹于身上。
汉服的袖子一般都过手,汉服有很多种袖型。
和服的袖子刚到手腕,而和服的大袖是长方形,并且缝合了的。
和服注重于腰带装饰,腰带系结法与汉服差别很大,并且腰带一定要把腰缠得看不出来那是腰。
总之就是和服追求水桶身材,日本有句话就是平胸和水桶身材穿和服才好看。
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1] 。
又见《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2] 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3] 。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4] ,源自黄帝制冕服[5] 。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6] 。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7]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9-10] 。
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3服饰结构编辑主词条:右衽、宽袍大袖基本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34]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35] 。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36]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37] 、裋[38] 、深衣[39] 。
我着华裳待君归之汉、和之服共28页文档

汉服—衣裳制
上衣下裳/裙/袴制: • 襦裙。襦裙有交领、对襟、坦领之分;齐
腰与齐胸之别
• 短打(又短褐)、袄裙
交 领 齐 腰 襦 裙
对 襟 齐 胸 襦 裙
短 打
袄 裙
汉服—深衣制
• 深衣制:深衣为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 服装, 相对较正式。
• 分类:直裾深衣与曲裾深衣
• 注:此外,还有通裁制,略
• 起源: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汉朝完备, 至明,经历代汉人王朝发展的衣冠。
• 称谓来源: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 汉衣服制度” ,后来,汉人(非少数民族)服饰 被称作“汉服”。
注意:汉服不是指汉朝的服饰,而是指汉民族的服 饰。汉族的形成也与汉朝有关……
和服常见制式
浴衣:本为浴时、浴后穿着。 后,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 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无年龄 限制。
直 裾 深 衣
曲 裾 深 衣
汉服罩衫
• 褙子:对襟长袖,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 着。
• 褙心:无袖对襟的长罩衫,两侧开叉及至 膝下,又名比甲
• 半臂:短袖上衣
• 此外,还有斗篷,大袖衫等
褙 子
褙 心
半 臂
和服的特点
1. 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处之多, 其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 适合当地湿 润的气候。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2. 通过藏(短脚粗腿)与露(脖子与后背), 美化日本女人。
3. 3. 体现日本人庄重、安稳、宁静 的特质。
汉服蕴含的文化意义
1.具有完备的衣冠体系与丰厚的文化蕴意。如,领 口左右相交,象征地道方正 ;腰间的衣带象征做 人要平衡中正。 等等
汉服与和服、韩服、旗袍的区分。

汉服与日本和服、韩国汉服以及旗袍的区别大唐时期,大唐和日本各方面交流十分频繁,唐代的建筑,服饰,礼仪,制度,风俗等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日本以唐代吴越之地流行的吴服为蓝本,演化设计出了和服,虽然日本和服的基本式样来自汉服,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
(ZT)汉服的款式很多,很丰富,和服的款式很少,很单调,现以汉服的典型代表“曲裾深衣”为例,与和服比较如下:1、总体线条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条,显得呆板拘谨,上下一样粗,不显身材。
2、领口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显得端庄,和服的领口比较大,后面像后翻,露出颈部。
3、袖子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袖口不缝合,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显得大气。
和服的袖子是个方形,长度不及手腕,显得局促,袖口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4、腰带汉服的腰带系在腰上,是束腰的,所以比较显腰身,一般在前面打结,多的部分垂下来,显得自然、灵动。
和服的腰带系在腰的上方,又厚又宽,完全不显腰,在背后打结,没有垂下的部分,结很大,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是个背包。
5、下摆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
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
6、配饰汉服的配饰很丰富,有玉佩、宫涤、香囊、中国结等等,一般系在腰带上,显得俏丽、富于变化。
和服的配饰很少,腰带上一般不系挂件,显得单调。
7、布料汉服的布料讲究垂感和平整,显得飘逸、自然,一般用丝绸,棉布等,衣缘一般用锦缎。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而且制作和服用的布料一般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
8、衣缘汉服的领口和袖口都有衣缘,一般和衣身的颜色不一样,会用较华丽的锦缎之类的,或者有镶边,有的衣缘上绣有较规律的花纹,显得有层次感。
浅谈日本和服与中国唐装的大体区别

浅谈日本和服与中国唐装的大体区别内容摘要:汉朝光武帝年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汉政府与倭奴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的一些文化也渐渐传入了日本。
和服就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日本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绳纹时期到平安时代再到德川幕府时期,和服无不在紧跟着时代、政治的改变而发展,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极富日本传统文化特色,千百年来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连,直到现在,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逢年过节或在婚礼、葬礼、毕业典礼及庆祝会等隆重场合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首选。
另外,日本艺妓,高级宾馆的服务人员也以和服为职业装,花道,茶道等文化活动以及民间舞蹈和传统艺术表演中也离不开和服。
和服的种类,纹样等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服文化影响着日本一代又一代的人,和服是一种基本上不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
它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访问装”等。
日本和服,千姿百态,浓淡相宜,很有民族特色,是日本服饰文化的精典。
关键字:和服、唐装、区别日本の着物と中国の唐装の服装の区别要旨:汉朝光武帝は建武中元の2年(西暦纪元57年)春の正月、汉政府と日本は外交関系を树立しました。
中国の文化もだんだん日本に入って来ました。
着物は中国の唐代の服装によって上で1000年全りの発展の形成のを通ります。
日本は*史は悠久な国家で、縄紋の时期から平安の时期まで更に徳川幕府の时期にまで、着物は*って时代と政治の*化が进*します。
和服は日本の民族の服装で、日本の传统の文化の特色に富を极めて、千百年以来日本人との生活は相连なって、今に至って、日本人は彼らを芸术の感じる态度が和服の上でに*して。
新年や节句のたびにあるいは婚礼、葬式、卒业式と庆祝会などの盛大で*かな场所の上で、着物は依然として日本人の第一选*です。
その他に、日本の芸人、高级なホテルのサ*ビス员も着物を职业にして诘めて、花道や茶道などの文化の活动と民间舞踊と传统の芸术の出演の中でも着物に离れられませ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详细图解)
日本的和服源自中国的汉服,所以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整理一些发给大家看看。
汉服的款式很多,很丰富,和服的款式很少,很单调,汉服中只有直裾深衣跟和服比较像,以下举例说明。
1、总体线条
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条,显得呆板拘谨,上下一样粗,不显身材。
2、领口、袖口
汉服的领子是紧贴脖子的,显得非常端庄。
和服的袖子是个方形,长度不及手腕,显得局促,袖口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3、下摆
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
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
4、布料
汉服的布料讲究轻盈飘逸,高级点的可以选择真丝作为面料。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一般用倭缎,比较厚硬,而且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
5、配饰
汉服的配饰很丰富,有玉佩、宫涤、香囊、中国结等等,一般系在腰带上,显得俏丽、富于变化。
和服的配饰很少,腰带上一般不系挂件,显得单调。
6、花纹
汉服的花纹一般是比较素雅的花纹,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
和服的花纹一般比较鲜艳花哨,整体形成跟衣服配套的纹饰,显得俗气。
7、衣缘
汉服的领口和袖口都有衣缘,一般和衣身的颜色不一样,会用较华丽的锦缎之类的,或者有镶边,有的衣缘上绣有较规律的花纹,显得有层次感。
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一般和衣身用一样的布料,袖口没有衣缘,显得单调。
不过这个特征并不绝对,有些汉服的衣缘也和衣身一样;少数和服的衣缘也会用不同颜色的布料。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你们知道了吗?。